你認為三國時期最深藏不露的人是誰呢?

史鑑銘心


一生一計便讓曹軍聞風喪膽,長坂坡前於百萬雄師中巧救常山趙子龍,默默無聞孕育出三國第一神童!若要論三國時期最深藏不露的人,此人絕對是當之無愧!

話到此處,大家可能還猜不出這個三國時期最深藏不露的人到底是誰。

東漢末年,風雲變幻,所謂時勢造英雄,天下英才橫空出世,各爭風雲。水鏡先生曾說:“臥龍鳳雛得一人而安天下”,可是在臥龍鳳雛之前,還有一位世外高人,若不是他被逼無奈,根本輪不到諸葛亮出山。

劉備初出天下,節節挫敗,幸虧此人輔佐,殺呂曠,斬呂翔,大破曹仁八門金鎖陣取樊城,劉備這才有了根基立足。

文到此處,估計已經有少部分人知道他是誰了。

當時趙雲攜阿斗,在長坂坡前被曹操數十萬大軍圍困,後人多稱讚常山趙子龍十分勇武,殊不知還有一個人在其中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當時趙雲被困,曹操見其這般了得,心生喜歡,此人便道:若能生擒,必能勸服,這才讓趙雲趁機逃脫。

再到此處,恐怕大部分人都猜出來了吧,這個人就是“一言不發”的徐庶,徐元直。

徐庶母親被曹操所困,為盡孝而進曹營,終生沒有為曹操獻過一計,但是卻培養出了三國第一神童。徐庶進曹營後雖然一言不發,但卻對曹操小兒子曹聰例外,曹聰十分好學,深得徐庶喜愛,於是精心培育曹聰,使得曹聰小小年紀,聰明罕見

徐庶進曹營雖然一言不發,但是卻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也是一生富貴,可見其高深。


青梅煮史


一部三國,從始至終。五位將軍,惜之若命。

先不說答案,你們可以猜一猜我說的是誰。


他年少時跟隨董卓征戰沙場,董卓受何進、袁紹所召,進京討伐十常侍,後競廢立皇帝,專斷朝政,官拜相國。



後隨呂布,殺董卓,佔徐州,堪稱一方諸侯。呂布有他,則萬人敵,三國第一猛將實至名歸。

呂布死後跟隨曹操,曹操對他喜愛至深,連自己的兒子曹丕求賜,曹操都不給,可見他的實力有多強。

之後又跟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殺顏良豬文丑,達到人生巔峰。



關羽死後被呂蒙所俘,後因思念關羽,絕食而亡。

叱吒風雲四十年,整個三國有誰能比它風光?所謂深藏不露者,非它莫屬。

沒錯,答案就是赤兔馬。“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作為一匹馬,活了四十年,堪稱奇蹟,而且從始至終都表現很好,卻很少有人記得它的功勞,深藏不漏形容它再合適不過了。

有沒有被雷到?



我是的地胡言,喜歡我的回答就賞個關注吧,謝謝!


的地胡言


大家好!我是小豬呵呵呵,很高興和您一起探討有關三國及文化、歷史問題。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生動的描繪出後漢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的歷史畫面。各方勢力勾心鬥角,文臣武將各顯其能。尤其是諸葛亮、司馬懿幾個主要人物被刻畫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那麼,縱觀三國最深藏不露的人是誰?小豬仔細揣摩後認為最深藏不露的人非黃承彥莫屬。為什麼這麼說呢?聽我就給您分析分析!

黃承彥,諸葛亮之妻黃月英之父也。“高爽開列,為沔(mian)南名士……”《三國志》中對於黃承彥的描述並不多。《三國演義》裡也是以極小的篇幅描述兩次而已。第一次是劉備二顧茅廬時,見一暖帽遮頭,狐裘蔽體,騎一驢。口吟:一夜北風寒……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鬥。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劉備對聞之讚歎不已。此吟雖說出自諸葛亮之筆卻無從考究。但可一窺黃承彥之高瞻遠矚。第二次是劉備兵敗,東吳陸遜引兵追趕。諸葛亮於江邊佈下八卦陣將其困住。此刻,黃承彥出現稍加點撥救出陸遜。



據傳,叱吒三國的神人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連弓弩”及“八陣圖”都與其妻黃月英的聰明智慧有關。而黃月英“師承”父親,雖不能學其所有也能曉知八九,可見黃承彥應有扭轉乾坤之能。試想:如果黃承彥出山輔佐吳、魏兩國任一方,三國之格局定會大有不同。

綜上所述,我認為三國時期最深藏不露的人非黃承彥莫屬。


小豬呵呵呵


三國時期是我國古代豪傑輩出的時代,也是智謀百出的時代,有能人賢達,有高人隱士,但我認為其中最深藏不露的人物當屬龐德公,對三國熟悉的人對這個人會有一些印象,對三國不大熟悉的人可能不一定知道這個人。可是如果從《三國志》書中的線索來分析,這絕對是一個大神級別的存在,其佈局能力,對人物的鑑別能力他稱第二絕沒有人敢稱第一。

大家熟知的臥龍、鳳雛、水鏡先生,都是當世奇人,甚至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說法,可是大家知道這些話出自何處嗎?這些話的最初論斷就是龐德公提出來的,臥龍、鳳雛、水鏡這些名號也都是龐德公叫出來的,並且傳遍天下,只從這一件事就可知道龐德公絕對有識人之明、他的年齡比水鏡先生司馬徵還要大十歲,是諸葛亮和龐統的叔輩,也是他們的師輩,是龐統的親叔叔,荊州襄陽人(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他和水鏡先生應該說對當時的形勢看得比較透澈,對曹操集團、劉備集團、孫權集團三分天下的判斷基本成型,最後一統天下的必然是這三方勢力中的一支,所以本著“將雞蛋放在不同藍子裡”的投資理念,對曹、劉、孫集團都進行了必要的投資。

首先是以聯姻的手段和自己最看重的諸葛氏聯到一起,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拉攏和諸葛亮的關係,所以龐德公讓自己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小姐為妻,同時讓龐山民到曹氏集團效力,做了魏國的黃門吏部郎,這一支在魏和晉一直在做官,龐德公的孫子在晉朝太康年間(和陶淵明同時代))官居一方太守,這是對魏的投資,讓親兒子去應該說是他最看好的一方。

對劉氏集團的投資呢,應該說也是比較看好的,所以他讓自己的侄兒龐統這一脈到劉備那裡擔任軍師中郎將(副軍師,相當於如今的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結果大家也知道龐統受到劉備的極大信任,可惜三十六歲就死了,後來龐統的兒子龐宏這一支一直在蜀為官。而龐統還有個弟弟叫龐林的經歷更奇怪,他先是在劉備這邊做荊州治中(不是一個重要的官員),在跟隨黃權南征東吳時失敗,失敗後的結局是很耐人尋味的,他並沒有受到什麼懲罰而是索性投降了孫權,而劉備這邊對他這樣一種行為也沒有出什麼懲罰措施(什麼原因?細思極恐),這個人後來又從東吳投降了魏國,並且被封為列候,做到鉅鹿太守(越投降官做的越大),這一脈後來很得器重,特別是後來的曹丕對他們特別好,應該說龐德公對劉備這一集團也是相當看好的。

對孫權集團的投資呢,只能推斷為龐德公並不十分看好,但也是多元化投資,廣撒網,這一派的投資主要是通過諸葛氏這一支的諸葛謹來發展的,結果是諸葛謹特別受到孫權的器重,子孫在東吳也都發展的很好,如果東吳在三國爭鬥中勝出當然對龐德公的佈局而言也是可以從中得到好處的。

所以說龐德公這個人在三國中雖然從沒有過正式出場,我們只能通過一些線索分析,但是分析的結果就是這絕對是一個隱藏最深的牛人。



唐史大白話


縱觀三國,奇人異事眾多,不管是武將還是謀士百家齊放,百家爭鳴,但其中有一位深藏不露之人,在三國之中有關於他的故事情節不是很多,今天我想說的這個牛人就是是-徐庶


徐庶未改名之前叫-徐福,他出山之後本事想去投奔荊州劉表的嗎,不過他見到劉表之後是有點失望的,他覺得劉表這個人是個是個十分平庸的人,且善惡不分,於是就不辭而別;之後他來到司馬微這裡。司馬微很是欣賞徐庶,稱他為王佐之才。

在當時的劉備到達新野之後,徐庶就在司馬微的引薦下認識了劉備,正好此時的劉備很是求賢若渴,於是拜他為軍師,希望他能好好的輔助自己。

當時曹操得知劉備屯兵新野,就派了曹仁攻打,此時徐庶作為劉備的軍師,安排了張飛,趙雲在打破曹營前鋒的前提下,順便斬殺了呂曠和呂翔兩位大將,曹仁親自應戰的前提下,大將李典也被斬殺了,曹仁擺出了八門金鎖陣,也被徐庶識破,派了趙雲率500輕騎,也是打敗了曹仁,此時曹仁妄想夜裡偷襲,同樣被徐庶算計到,繼續慘敗,順便還幫劉備奪了樊城。


最後因為母親被曹操抓了,藉此辭別了劉備,去了曹營,並且發誓不向曹操獻上一計;走之前還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然後就是之後三顧茅廬的橋段了,,,,,


雖然三國對於徐庶的具體描述實在不多,但是通過徐庶的幾件小事可以看出徐庶是個深藏不露之人,甚至來說比諸葛亮還牛的人。


呱聊


《三國演義》是這樣描述的“松形鶴骨,氣宇不凡,峨冠博帶,道貌非常”此人便是司馬徽!

司馬徽東漢末年名士,精通各門學術,為人清雅,淡泊名利並且有知人之明!《三國演義》中劉備躍馬檀溪大難不死之後田間遇牧童引其到鏡水山莊,山莊中住著一位奇人,此人便是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

司馬徽的計謀並沒有很好的顯示在世人面前,才華也未能得到很好的施展!劉備想請他出山相助,但他以自己年邁和閒散拒絕了劉備,但他為劉備推薦的賢能高士哪一個沒有經天緯地之才?

有人說三國是他下的一盤棋,諸葛亮出山相助劉備時評論諸葛亮雖得其主,不逢其時,可見他早有先見之明!最後天下歸司馬家族!雖然這只是眾多讀者的猜測,但不可否認司馬徽是一個深藏不露的高士!

司馬徽在曹操南征時被曹操所得,曹操也發現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想要重用他,但不就司馬徽就病死了!


逆水裡的魚


所謂亂世出英豪,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人口最少的時期,不足千萬,可見世道之亂。英雄輩出,很多人年紀輕輕就鋒芒畢露,但總有些藏的很深,那整個三國時期藏的最深的是誰呢?我認為是

劉備,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看。

1、出身貧苦,不好讀書,胸藏大志。

當然,原著並不是這樣說的,但意思都是一樣的。劉備自稱是漢皇后羿,不喜歡讀書,但是呢要立志做一番事業,一個人在食不果腹的時候還能心懷天下,這一點是十分難得的,另外出道時的劉備以織蓆販履為業,茫茫人海又有誰能知道這個小販會是心懷天下的大漢皇叔呢?其次,投軍之時,將兄弟三人的職業說的很坦然,以至於讓諸侯們看不起,就憑這兩點來說,足以看出他性格能隱忍,心中能藏得住事。

2、青梅煮酒論英雄

曹操無疑是一代梟雄,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在三國時期都是頂級的,他看出劉備絕非等閒之輩,所以設宴款待企圖窺探劉備的志向,現在人都認為劉備能逃過此劫是因為演技好,但是對面坐的是曹操啊,曹操何許人也,僅憑一點眼淚就能瞞過他嗎?這一件事也能看出劉備城府極深,要比曹操更勝一籌。

3、現代人認為的“虛偽”



愛哭、用眼淚收買人心好像是現在人們對劉備的最多的一個印象和評價,但是我們要這樣想,劉備通過這種方式是不是可以花最小的代價讓想跟隨他的人死心塌地,讓想對付他的人亂了思緒。很多人說司馬懿、司馬徽是藏的最深的,原因之一是水鏡先生在三國時期不過一瞬,而司馬懿之所以藏的深是因為他如果不小心翼翼隨時會被殺,當然二人的成就不可同日而語,劉備扶大廈之將傾,成為一代帝王,而司馬懿不過是通過手段及子孫的努力奪取了曹氏的江山。


拭血論茶


最深藏不露的文人管寧,武將曲阿小將


種地的秀才


個人觀點應該是司馬懿,從用到重用到罷用到啟用到閒職到給2個兒子的創業基礎到最後孫子司馬炎取代曹家,一統天下。三國中劉備也做到了(曹操煮酒論英雄),可最後因為不聽勸執意伐吳,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沒有認真貫徹孔明的聯吳抗曹政策)。而司馬懿能屈能伸,裝病賺曹爽,重奪兵權,而且告知兒子要保家人性命,兵權一定不能外落。從司馬懿的經歷,很好的做到了深藏不露。


隨緣137003054


一部三國史,概率而論,司馬氏家族有著雄才大略,疇光養噲之能,深藏不露,司機而動,經天緯略之才能,不然怎能三國歸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