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股市的新故事:得到1億元,走了20億!

大A股市場,隨時都有好玩的新聞。

上市公司博天環境,11月12日拿到了北京市海淀區政府聯手江蘇銀行北京分行按照政策要求提供給優質民企的紓困資金貸款5000萬元,後續還有5000萬元紓困貸款。

利好消息一來,博天環境13號當日漲停,隨後幾天持續上漲,比月初的價格上漲了30%。

沒想到,一週之後的11月19日晚,博天環境發佈公告,3個大股東要清倉式減持不超過31.35%的股份,按照當時的股價折算,接近20億元!

這,這,這,政策幫扶企業,難道是為了大股東跑路?

至於有人擔心,2018年以來我大A股股價低迷,這些大股東減持會不會賠錢呢?

這個,你實在是多操心了!

這三家要清倉大股東,均為博天環境上市之前就已經持有的股份,其持有股份的成本肯定遠低於公司IPO價格(博天環境IPO之時的價格為6.74元),這些股份的限售日期是2018年2月22日,目前已經過了限售期。

以當前價格套現計算,這些套現的大股東們,這一輪至少能實現100%以上的收益。

舊股市的新故事:得到1億元,走了20億!

更絕的是另外一家公司——光洋股份。

這家公司遵循了中國不少民營上市公司的典型道路:

第一步:

上市前,業績持續增長,營收和利潤雙雙走牛,發展機會無限,是所有人想要的香餑餑;

第二步:

上市後,股價被狠炒一波,“科學管理”之下,特別是大股東股份限售期過了之後,公司業績開始變臉、資產減值,營收利潤開始雙雙下滑,然後開始所謂的“市值管理”,開始融資撒錢,要麼搞併購,要麼新建項目,總之就是要從市場上拿錢變著法兒揮霍出去;

第三步:

玩到最後,公司基本被掏空,大股東股份絕大部分質押或者大股東變現跑路,公司變成一個純粹的資本玩家的殼。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通常會將公司榨取得只剩最後一滴油,而以上三個步驟可能長達5年以上,而在當前大A股市場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光洋股份的大股東把這一流程給縮短到了4年完成。

2018年11月17日,光洋股份公告說,深圳東方富海投資公司擬通過受讓該上市公司控股股東100%的股權,最終實現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轉移……

像光洋股份這樣的公司可以列舉一長串,如紅宇新材、江南嘉捷(被360借殼)、東方新星、四通股份……

對於這些企業起始經營者來說,在A股上市通常就是他們經營公司的終點。

我曾在11月初“強烈看空美帝國主義的股市”一文中提到:

太多A股公司,其上市目標並不是真正為了所謂的“做大做強”,而是一開始就奔著圈錢而來,總目標就是“上市”,把本來價值1元錢的股份,按照100元的高價格賣給股民,上市之前粉飾財務報表,上市之後立即現出原形,主營業務不行,就炒概念、搞併購、市值管理,真正在自己的營業領域基本賺不到錢,掠奪股民的財技卻練得神乎其神……

就如同博天環境的大股東一樣,在中國特色的IPO堰塞湖之下,很多公司的股份在Pre-IPO之時,價格常常只有個位數,一旦公司IPO成功,這些股份價格至少就可以漲1-2倍,然後再經過新股炒作,真正到了二級市場上大家可以自由買賣的時候,股價又要再漲1倍左右。如果是遇上了2015年那樣的牛市,消息炒作一下,股價再漲個2-3倍也沒什麼奇怪的……

好了,現在算一算,在公司經營基本沒有發生什麼大變化,本來1元錢的公司股價,上市後供散戶們購買的時候,至少已經被炒到了10元左右,10倍的利潤——很多公司老闆自己都清楚,讓他再經營100年他可能也賺不到這個錢數,在這種情況下,你難道還指望老闆此後安心經營企業麼?

至於那些在pre-IPO階段以低價獲得股份的純財務投資人,你難道還能指望他們賺了10倍的利潤而不變現麼?

就和博天環境的大股東一樣,如果這些人都把股份拋給市場,然後將自己的利潤轉移出股市,你覺得股市又怎麼可能好起來?

股市為什麼會漲?

是因為有外部的錢進來!

股市為什麼會跌?

是因為有人從股市裡把錢拿走了,再也不進來。

索羅斯說過,“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你要問股市什麼時候會變好?

當越來越多外部的資金開始進入股市的時候!

更準確的說,當另外一個五彩斑斕的故事被編織出來,當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個假象,相信他們投入股市的錢很快就可以變得更多的時候,股市就會變得好起來。

比方說,11月6日證監會公佈的那個“史上最嚴停復牌新規”,可能就是新故事的一部分。

舊股市的新故事:得到1億元,走了20億!

好吧,有故事總是好的,希望這次的新故事能夠講述得更持久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