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3個德械師被譽為王牌精銳,為何沒被列入國軍5大主力軍?

陳韜


德械師是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由德國顧問訓練並列裝德國軍備的部隊,在淞滬抗戰和南京保衛戰中消耗太大,最終消亡,至於後來的國軍5大主力,那是美械裝備的事情了,德械師的消亡史就是一部艱苦的抗戰史。

(德械師)

1.戰法落後的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的鼎鼎大名永垂不朽,他的學生們所率領的軍隊是當時最精銳的一支陸軍,北伐、中原大戰都得到檢驗,然而當時即便這樣的部隊與先進歐美國家相比,還是遠遠落後,不但武器裝備不行,就是戰術戰法也很不在一個時代,黃埔軍校的教官大都畢業於保定軍校,他們的軍事思想還停留在一戰之前,對於新武器、新思想、新戰法沒有涉獵,這也就導致中國的精銳無法跟現實中威脅巨大的日軍精銳相抗衡。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

2.為何尋找德國顧問

當時由中國軍隊有大約兩百萬,但是蔣介石能夠控制的大約三分之一,約70個師,國民政府統一後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外患,如何訓練一支強大的陸軍,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凡爾賽合約)

這時恰好德國在一戰失敗後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軍隊壓縮規模,大量軍官下崗失業,沒有生活來源,又不能進行海外軍火貿易,當時德國的軍火生產能力仍然高居世界前列,為了擺脫現狀,德國將目光瞄準了中國,中國需要德國的武器,德國的軍火商需要中國的市場,中國需要軍事顧問,而大量德國軍人正在失業,還有什麼理由不讓這兩個國家合作呢?

(德械師)

3.龐大的軍備計劃

先後來華的德國顧問有《總體戰》作者魯登道夫的秘書鮑爾,佛採爾、德國國防部長塞克特、法肯豪爾他們幫助中國製定軍備計劃,改組中國軍隊。他們的計劃大致是一共裝備60個師,因為日本有十七個常設師團,其中可以用於中國戰場的只能有十個,用三個訓練有素的步兵師對付一個日軍師團綽綽有餘,但國力所限,直到戰爭爆發前,才裝備四個,他們是87師、88師、36師、教導總隊。

調整師

4.不屈的戰鬥精神

按照此項計劃,每個德械師要裝備山野炮36門,榴彈炮4門,60個師就要240門榴彈炮,可是直到抗戰爆發前總共才有24門,即便這樣在淞滬戰場上也給日軍以極大殺傷,87師、88師前身是南京衛戍區守備部隊第1師和第二師,最後在1932年兩師組建第五軍,第二年這兩個師的補充4個團組建36師,教導總隊成立於1931年,是他們中最早成立的。

(一二八抗戰)

結果這四個師在淞滬會戰中,英勇不屈,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的計劃,日軍的電報中頻頻出現極難、危境等字樣,但這四個德械師也傷亡巨大,第四天,原有8000人的第八師最後只剩700人,在之後的南京保衛戰中,88、88兩師又遭到進一步消耗,儘管建制仍在,但實力大減,教導總隊被撤銷,36師是唯一一個撤出來的師,在武漢會戰中表現英勇,之後還參加了滇西反攻戰。

(南京保衛戰)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第九篇)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有網友問:國軍3個德械師被譽為王牌精銳,為何沒被列入國軍5大主力軍? 所謂的3大德械師其實就是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這三個部隊在淞滬會戰,南京會戰,蘭封會戰和武漢會戰都有非常表現。

但是,損失也非常巨大。第87、第88師是姐妹師,一直都在一起。這2個師原為德國顧問訓練的教導第1、第2師,1936年改編為調整師,武器裝備齊全,官兵素質較好。師轄步兵2個旅,每旅2個步兵團。

直屬分隊有騎兵連、炮兵營、工兵營、通信兵營、輜重兵營、衛生隊、特務連等。全師人員10923人,有步騎槍3800餘枝、輕重機槍328梃、各式火炮與迫擊炮46門、擲彈筒243具。第88師還裝備有戰車防禦炮兵1個連(有37式蘇羅通炮6門)。

而第36師,其實是第87,88師所屬的4個團補充兵為基礎建立的。從武漢會戰以後,這3個師的實力就已經只有當初的五分之一不到,戰鬥力銳減。

後來到了中國遠征軍時期,第87,88師參加了遠征軍,成為第71軍的主力部隊。而第36師則去了第54軍,也參加了遠征軍戰役反攻滇緬印,強渡怒江,激戰騰衝。其實就是到抗戰結束以後,第36,87和88師的戰鬥力,已經比較強的。

87,88師的著名戰鬥就是四平戰役,而第36師的著名戰鬥就是萊陽戰鬥。但是總體來說,這三個師戰鬥力還是不如,第5軍,第18軍和第74軍等五大主力的實力。

首先是編制是師級部隊,其次是整體戰鬥能力還是有欠缺。論防禦,這三個師不如第18軍,論進攻能力不如第74軍,論步炮協同不如第5軍,論現代化不如新1軍和新6軍。


深度軍事


簡單點回答這個問題吧。

第一,國民黨五大主力的說法,是出現在抗戰勝利之後的。

駐印遠征軍裝備

第二,74軍,5軍,新一軍,新六軍和18軍是實實在在打出來的五大主力,抗戰時期,總體上國民黨部隊一直在敗,但局部戰役中,這五大主力都有很好的表現。

其中各軍最著名的戰鬥是74軍的張古山之戰,第5軍的崑崙關之戰,新一軍、新六軍的緬甸大反攻,第18軍的石牌之戰。



遠征軍裝備

至抗戰結束時,5大主力己是全套美械裝備。

第三,淞滬會戰的德械師,不是德軍國防軍師,更不是德軍裝甲師,只是用的槍械為德國製造的而已,同時火炮配備要多一些。比單兵配備中正步槍的部隊,火炮配置極少的步兵師好一些罷了。


瀘溝橋事變時裝備

淞滬會戰,國民黨集結了75萬軍隊,區區3個師,對大局幾乎不會有影響。何況日軍是海陸空協同作戰,大口徑遠程艦炮,艦載轟炸機,制空權完全沒有,連防空炮火都幾乎沒有,潰敗幾乎必然。德械師也被打殘。

抗戰中期裝備

還是那句話,國弱就會捱打,受欺辱。


淨月暖陽


淞滬會戰時,國軍比較被廣泛熟知的是“第36、第87、第88”三個德械師,在張治中將軍第五軍編成內對日作戰,是抗戰初期國民黨中央軍的脊樑,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國軍並不只有這三個德械師。



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為準備對日作戰,擬按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進行編組、訓練出60個裝備德械的“國防師”,也稱“調整師”,每師平均兵員11500人左右,裝備山炮或野炮12門,重機槍74挺,輕機槍336挺。由於國力羸弱,到抗戰爆發時,僅完成第3、第6、第9、第14、第36、第87、第88共七個調整師的編成,以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和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財政部稅警總團(宋子文所建)。

1946年整編時的“五大主力”部隊,確實沒有一個曾經的德械師番號,是有其歷史原因的,不妨就以這三個主力德械師為例。



一,在抗日戰爭前期折損過重。

淞滬會戰蔣介石是拼了老本的,中國軍隊投入70萬之眾,這三個德械師作為國軍中堅力量全部上了戰場,首批到達上海的是以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編成的第五軍,隨後宋希濂的第36師也從西安千里迢迢趕來參戰,在日軍優勢陸海空三軍火力殺傷下,德械師傷亡極為慘重。

淞滬會戰失敗後,三個殘缺的德械師和教導總隊又退至國府首都參加南京保衛戰,撤退途中德械重裝備基本損失殆盡。由於敵眾我寡,南京被包圍,宋希濂部、第87師王敬久部、第88師孫元良部和桂永清的教導總隊在力戰後被迫四散突圍,元氣大傷。



二,德國中斷與蔣政權的軍事合作。

由於德國和日本成為了軍事同盟國,在日本的壓力下,1938年希特勒命令中止了與國民政府的軍事合作,所有德國顧問被強令回國,蔣系中央軍自然也不能再得到德械裝備的補充,所以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華北抗戰(第3第14師等)中損失慘重的德械師,已不能恢復元氣 ,基本完成了歷史使命,退出了歷史舞臺。

之後,蘇聯政府對蔣介石進行了軍事援助,國府軍事委員會在當時保存較為完整的部隊中,選擇第5軍、第18軍和第74軍等換裝蘇械,成為“五大主力”的三個前身,而第一批德械師大部分在整補中,喪失了這一機會,這也是作戰實際需要。



三,駐印軍產生二個主力部隊。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孫立人的新38師和廖耀湘的新22師退入印度,在印度蘭姆迦接受了全套美式裝備和美國教官的訓練,被稱為“駐印軍” ,1944年參加反攻滇緬作戰,大敗日軍,其後分別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

孫立人的新38師是以稅警總團的4000傷兵為底子組建的,所以新一軍還是有些德械師的血脈的。到抗戰末期,第五軍、第七十四軍和第十八軍也全部換裝美械,由此,全副美械的國軍“五大主力”部隊形成,1946年整編會議後五大主力番號分別是:整編第74師張靈甫,整編第11師胡璉,第五軍邱清泉,新一軍孫立人,新六軍廖耀湘。

而德械師各部,已經錯過歷史的機遇。


度度狼gg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首先,國軍三個德械師是師級單位,又不是軍級單位。拿一個師去與一個軍對比,肯定無法進行比較啊。比如74軍旗下就擁有51,57,58三個主力師,全軍擁有3萬多人。然而德械師的88,87,36三個師都只有一萬多人。這樣一來,德械師只能執行師級層面的作戰任務,戰績自然比五大主力軍要少。

其次,德械師誕生於抗戰前夕,在淞滬會戰中損失慘重,南京保衛戰中基本損失殆盡。雖然在武漢會戰中,這幾個師又重建起來,但是由於國內當時缺乏生產德系裝備的能力。另外幾次大戰之後,中層基層軍官都基本陣亡,戰鬥力也也迅速降低。此時這幾個師已經稱不上德械師了。德械師都沒了,也就無法列入五大主力軍了。

最後,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德械師既不是胡宗南系統,也不是湯恩伯系統,更不是土木系。雖然德械師是蔣校長的寶貝,但是幾次大戰已經被打殘了。蔣校長也不傻,抗戰危亡之際,不可能在花重金去打造德械鬥師。這樣一來,這幾支部隊就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並未得到太大的發展。但這幾支部隊的戰鬥精神依然保留了,比起國軍其它部隊還是強的很多。由於戰績不行,和五大主力軍也就無緣了。


兵說


因為當時36d,87d,88d基本都快拼光了...不過我在這裡要主要說一下時任88師師長的孫元良。 … … “華陽虎將孫元良”的為人是有依據的。 1925年,蔣介石第二次東征陳炯明,最先攻上惠州城頭的是團長劉堯宸。離城尚有數里之遙、當時還是連長的孫元良見劉堯宸犧牲,證人均已捐軀,便瞞天過海貪功為己有,竟獲蔣介石的表彰封賞。 淞滬會戰中,國民黨軍在廟行鎮擊退日軍,此役被譽為“國民黨軍第一次擊敗日軍的戰役”,實際的戰功應歸第87師第517團團長張世希所有,是張世希與所部官兵抱必死決心向日軍駐守的蔣家村發起奮勇衝擊才獲此驚險一勝的。但論功行賞時,張世希被淡化邊緣,冒功領賞的孫元良卻榮獲“寶鼎勳章”,被晉升為第88師師長。


時任第88師軍械處主任兼南京通訊處主任的葛天事後回憶,孫元良在淞滬會戰期間大肆侵吞政府下撥的工事架設費和勞軍物資,工事則由民居劣材濫竽充數,以致大量士兵還沒看到日軍就被敵人的炮火輕易消滅在用劣等材料建造的工事裡。 在南京保衛戰的關鍵時刻,他駐守的中華門是南京城的最後一道防線,對十幾萬大軍與數十萬南京百姓均生死攸關,責任如此重大,但孫元良首先想到的是個人安危。 當孫元良率殘部趕到下關碼頭時,發現曾與其並肩作戰的第74軍軍長俞濟時也率部由三汊河向下關搭浮橋準備撤退,不由心頭一喜。本以為同為黃埔一期的俞濟時能死扛一會,原來卻是“同道中人”。 孫元良以為,駐守下關的宋希濂是自己黃埔一期的師兄弟,大難當頭,會礙於同學情面,放自己一條生路。誰知迎來的卻是宋希濂黑洞洞的槍口和威逼:“元良兄,上峰有令,令你務必返回中華門防線不得後退一步,若要臨戰脫逃,休怪我槍炮無情!”

孫元良與宋希濂私交一般,但孫元良經常聽熟悉此人的同學講,宋希濂看似白面書生,卻心狠手辣,敢作敢為。今天若不聽勸強硬闖關,可能自己未喪命於日軍之手,已倒在宋希濂的槍口下了。好漢不吃眼前虧,既然從下關撤不出,那就冒險回城再想辦法吧! 綜上所述,孫部所屬第88師官兵在南京保衛戰中灑盡了最後一滴血。該師所轄兩個旅旅長、半數團長都是在與敵反覆衝殺中陣亡的,其餘部下在雨花臺和中華門傷亡慘重。根據該師參謀部參謀回憶細節及第二歷史檔案館記載,除了廖齡奇旅2000餘人外,該師所屬其他部隊絕大多數皆陣亡於雨花臺及中華門,少部分被日軍集體屠殺,8000餘人為國壯烈捐軀,孫元良本人則脫離指揮崗位拋棄部隊化裝躲進妓院……


李三萬的三萬裡


國軍第87、88、36三個師前身為有著國民政府御林軍之稱的‘警衛軍’。在抗戰爆發時已經完成整訓的20個師中,第88、87、36三個師是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最早、裝備德械最完整、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但是由於在抗戰初期損失過於慘重,所以在武漢會戰結束後這三個師長時間駐防四川整補因而錯失了入選五大主力的機會!

國軍德械師的組建始於由德國軍事顧問塞克特提出的《陸軍改革建議書》,據此國民政府計劃從1935年下半年開始分六期整訓出六十個師。但是由於種種條件的制約,實際上到抗戰爆發時只有20個師完成了整訓,另有10個師正在進行整訓。

在完成整訓的20個師中,又以第88、87、36三個師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最早、裝備德械最完整、戰鬥力最強。所以這三個師當之無愧的成為抗戰初期國軍的絕對王牌。但很可惜的是,經歷了八年抗戰之後,這三支抗戰初期的絕對王牌卻沒有一支能入選國軍五大主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還得從他們的前身說起!

國民政府的御林軍

這三個師的前身系國民政府於1929從全軍中抽調精銳組建的陸軍教導隊,1930年4月擴編為教導第一師。當年12月,教導第一師加上俞濟時的警衛旅擴編為警衛師承擔京畿衛戍的重任,這下原來的教導隊就成了國民政府的御林軍。

1931年6月,警衛師擴編成警衛軍,下轄警衛一師、警衛二師。1932年1月,警衛軍編制撤銷,原警衛一師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87師,原警衛二師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88師。旋即兩師以第五軍序列參加了一二八淞滬抗戰。由於在戰爭中出色的表現,兩支部隊毫無爭議的成為了最先接受整訓的部隊。

另外關於這個36師,則是以88、87兩師的補充旅為基礎組建的。

兩次大戰後,菁華盡失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20個完成整訓的德械師迅速被調往各個戰場。最先與日寇交手的就是87、88、36三個師。起先國民政府希望這三個師能消滅駐上海的日寇海軍陸戰隊,但是由於某人的猶豫不定和德械師自身所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導致始終無法消滅徹底敵人。

之後伴隨著日寇的大舉登陸,淞滬會戰進入了極其慘烈的消耗戰階段。雖然這一階段內,包括87、88、36師在內的中國軍隊進行了極為頑強的抵抗、付出了慘重的犧牲,但淞滬會戰還是以國軍的失敗而告終。

淞滬會戰結束後,日寇立即開始著手進攻國民政府的首都。而這些德械師又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守衛南京的主力。

這裡有一點我們應該注意,這三個師在參加南京保衛戰時的兵力都只有五千人左右,這個人數連他們剛參加淞滬會戰時的一半都不到。由此可見淞滬一戰,這些參戰主力的損失有多大。

南京保衛戰結束後,除了第36師因為駐守在下關得以全部撤出,87、88兩師最後逃出來的合計也只有不到一千人。

注:36師也沒逃脫同樣的命運,在後來的武漢保衛戰中36師損失殆盡。

換裝蘇械

淞滬會戰與南京保衛戰後,國民政府並沒有放棄對這些戰功卓著部隊的整補。1938年,國民政府將87、88、36三個師歸屬於第71軍戰鬥序列。隨後在蘇制裝備運抵後,第71軍又成為第一批接裝蘇械的部隊。經過補充新兵與換裝新式裝備,第71軍重新成為國軍主力。

從1938年到1942之間,第71軍除了參加一次武漢會戰外,其它時間基本上都是以國民政府戰略預備隊的身份在四川地區進行整訓。

1942年5月,第71軍開赴滇西掩護遠征軍撤退。1944年5月第71軍參加滇西反攻,經過激戰攻佔重鎮龍陵,進而揮師南下,連下芒市、遮放、畹町,於1945年1月直入緬甸的芒友與中國駐印軍勝利會師。

抗戰勝利後,第71軍空運上海受降,這成了這些曾經的德械師最後的輝煌。

國民政府於1946年5月召開軍事爭辯會議,會上將國軍內戰鬥力最強、裝備最精良的五支部隊稱為‘五大主力’。而這個時候的第71軍卻因抗戰初期菁華盡失,所以在此後的戰鬥中無論是取得的戰果還是裝備的精良程度,第71軍都難以跟‘五大主力’中的任何一支部隊相比。這時的第71軍落選‘五大主力’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戰歌仰望星空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什麼是國軍五大主力,早期三個徳械師為什麼沒有列入。

1946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想壓縮地方部隊規模,對全國軍隊進行整編以統一標準,大致是將原來的集團軍改為整編軍;軍級單位整編為師,稱為整編師,轄3旅6團制。

在軍事整編會議上,有人提出了五大主力的概念。即五支裝備最先進、戰鬥力最強的五個整編師(軍)為五大主力:

張靈甫整編74師、胡璉整編11師、邱清泉第5軍(其拒絕整編);加上因東北仗打的很激烈,沒有時間整編,故仍保留中國遠征軍時編制的孫立人新編第1軍、廖耀湘新編第6軍。


崑崙關戰役時的機械化第5軍。

五大主力的概念是1946年提出,已使用美械,與徳械師概念整整晚了10年。

整編第74師,改編自第74軍,代表人物王耀武,時任師長張靈甫。轄整編第51、57、58旅,共6個團,27000人,美、國械混編。後在孟良崮殲滅,47年邱維達重建,48年恢復第74軍番號。

整編第11師,改編自18軍,陳誠土木系主力,時任師長鬍璉。轄11、18、118旅和快速縱隊,共6個團18300人,全美械裝備。47年升級為整編軍。48年在雙堆集被殲滅,49年由胡璉重建。

第5軍,中國第一支機械化軍,代表人物杜聿明,時任軍長邱清泉。轄榮譽1師、第22師、第200師,全美械裝備。47年擴編為整5軍,全軍5萬餘人。49年1月殲滅於陳官莊。

新編第1軍,起源於稅警總團,代表人物、軍長孫立人。轄新22師、新38師、第50師。全美械裝備,後被陳誠拆為新1軍、新7軍,遼瀋戰役被殲滅。新編第6軍,起源於新1軍分拆,代表人物、軍長廖耀湘。


30年代,蔣介石想以德軍為模板改組中國陸軍,抗戰爆發前共完成8個徳械師。其中第36、87、88師因戰功卓著升級為軍,但只有一個空架子。

30年代,中德合作期間,國軍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裝備和訓練標準所改編、組建的新式陸軍師。統稱為德械師。是當時國軍最強的陸軍師。

達到德式標準的有: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國軍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

作為國軍主力的德械師參加了整個松滬會戰,僅10月5日至9日,5天的時間德械師就損失過半。上海失守後德械師均退至南京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損失慘重,至此德械師名存實亡。


徳械師第36師,師長宋希濂。其後以三個徳械師為基礎重編第71軍,軍長陳明仁,在四平大戰過林彪。

淞滬會戰,宋希濂率第36師自西安經火車轉運至上海,即投入沙涇港、嶽州路作戰,擊退日軍多次進攻。在匯山碼頭,打得日軍向英軍投降、一批日軍增援部隊退回軍艦。名動全國。

上海會戰後,第36師隨即投入南京保衛戰。駐守挹江門一帶,因控制小火輪,撤退時有便利。在司令部撤退後即撤往江北,所以是3個徳械師編制最完整的一個。

宋希濂因南京失守戰後追責被免,回老家一段時間。1938年5月復出,接任王敬久第71軍軍長。武漢會戰後,該軍進行整頓重組,轄第36、87、88原三個徳械師。

40年宋希濂升任第34集團軍後,陳柯瑞接任第71軍軍長。42年陳柯瑞調離,鍾彬任軍長。45年陳明仁接任軍長。所以當年林彪血戰四平,陳明仁第71軍的基幹部隊,就是當年的三個徳械師啊。


菸酒閣大學士


我們常說的德械師指的是,

國軍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所改編和組建部隊。只不過36師、87師、88師和教導總隊的改編程度最好,所以相對來說關注度最高。

但是,德械師並不是只是三個,而是十幾個。五大主力的前身,其實也都是“德械師”。



(抗戰前編練的第一期10個德械師)

從上表可以看出,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的前身之一稅警總團;新六軍的前身之一第14師。在抗戰之前也是德械王牌部隊。

我們現在之所以想到德械師,就只提這三個師和教導總隊,是因為這三個師出自於蔣介石的警衛部隊,標準的嫡系中的嫡系。假若放在古代,它們就是皇帝的“御林軍”,出身高貴。

但是實事求是的講,就戰鬥力來說,這三個德械師未必就比五大主力的前身部隊強。


抗戰勝利後的整編會議上,軍委會之所以將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並列為五大主力,是因為這五個軍的人員配置最好,關鍵是最能打。

這五個軍的裝備雖然也最好,但是並不是只有五大主力才是美械部隊。其實,三個德械師所屬的第七十一軍也是美械部隊。就裝備來說,不見得比五大主力差多少。


南京保衛戰後,三個德械師基本打殘。說到這裡需要強調一點,網上謠傳德械師是因為被打殘後退出了歷史舞臺,其實這是不對的。這三個師的番號不僅沒有被取消,反而一直得以保留。

後來經過整編,三個德械師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仍然是中央軍嫡系部隊。這個軍的番號一直使用到了解放戰爭後期。


王敬久、宋希廉、陳瑞河、鍾彬、陳明仁都擔任過這個軍的軍長。

可能這幾個人的名字,很多人不熟悉。我簡單的說幾句,除了陳瑞河是黃埔二期生之外,其餘四個都是黃埔一期生。

軍長全部由黃埔一期或是二期生擔任,七十一軍的嫡系身份,不用我多說了吧?


那麼五大主力為什麼就沒有七十一軍呢?

因為戰功確實太少了!

別說七十一軍不是五大主力,連胡宗南的第一軍也不是五大主力。要知道胡宗南的第一師,可是號稱“天下第一旅”(師整編為旅)。也照樣不是五大主力。

三個德械師在組成七十一軍後,雖然也打過滇西反攻,四平戰役這種硬仗,日寇和解放軍都吃過這個軍的虧。後來也獲得美式裝備,成為國軍中的王牌美械部隊。

但是客觀的講,七十一軍跟五大主力比,差距挺大的。而且最要命的是,蔣委員長並不喜歡七十一軍。

宋希濂和陳明仁雖然都是蔣校長的學生,但是一直受排擠。七十一軍雖然是嫡系,但是在委員長心裡,沒有五大主力重要。

所以,五大主力沒有三個德械師很正常。抗戰前,三個德械師未必就是最強的部隊,只是裝備和名氣稍微好一點而已。國軍又不是隻有這三個德械師!

五大主力的身份,是這些部隊在抗戰中打出來的。七十一軍的戰功跟五大主力比,確實要差一截。

『是主力,但不受重用,也難堪大用』,我覺得這就是對三個德械師和第七十一軍最好的定位。


Mer86


常說的三個德械師為第36師、第87師、第88師,這三個師參加了淞滬會戰,在淞滬會戰中損失慘重,剛參加完淞滬會戰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南京保衛戰之後,這三個德械師的武器裝備丟失得差不多了。之所以為德械師,是根據中德合作裝備起來的,德國賣給中國武器,中國用鎢礦給德國以物易貨。中日戰爭爆發之後,由於日本與德國都是軸心國,德國在外交上不得不與中國斷交。中德斷交之後,加之這三個師在南京保衛戰之後就不復存在了(番號是存在的),蔣介石已經沒有德式武器來重新裝備這三個師了。而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為“第18軍、第74軍、第5軍、新1軍、新6軍”(按照組建的時間排序),這五大主力都是一個軍,沒有一個是師級編制;且這些軍都是靠自己的戰績獲得這種榮譽的。三個德械師雖然武器裝備比較好,但是在南京保衛戰之後就徹底地退出歷史舞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