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辈的对公务员、事业单位执念那么深?

吴某人25


1.体面、有社会地位。现在社会,官本位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认为只有在政府工作,才有面子,好办事。而且那个年代的人,觉得只好为官才算“出息”。


2.稳定。收入稳定+工作时间固定+工作地点固定。不像企业,做不好会被辞退,是个“铁饭碗”。


3.更容易找到对象。在当今社会,结婚不只要考虑另一半,还要过家长那一关。如果在见家长时,有一个公务员的身份,对方家长多半会同意。


4.福利待遇,养老待遇好。父母总是觉得我们年轻时赚再多钱,也不如老了之后有钱花有保障。而公职人员,福利待遇是非常好的,各项保障按时发放,老有所依。



齐创公考


其实不只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有国企,这些体制内看起来稳定体面的单位。

重庆晨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位57岁的母亲,3年10次去重庆,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劝儿子回河北老家,通过关系到国企端个“铁饭碗”。

为了达到目的,她去儿子单位闹,去儿子女朋友单位闹,辱骂撒泼,哭诉哀求,各种手段用尽。27岁的儿子却在母亲的“折腾”下,多次逃离。女友分了、工作辞了、手机关了、家也搬了一直没有屈从,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只想按自己的方式活。

母亲无法理解儿子对于就业的想法,儿子也无法说服母亲,母子间的矛盾逐渐升级,这个故事背后,凸现的正是两代人对于就业观念的冲突。

商业缔造文明。

在父辈那个人生价值观刚开始形成的年代,并没有什么商业,毕竟整个经济都是计划性的,和市场经济没多大关系。

那时候,在国家单位里当工人可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啊,工人的地位在当时也确实相当高。曾经一度,别说私人企业,农民偷偷种养农作物都是要被没收的,那都是资本主义的毒瘤呀,要“割资本主义尾巴”。

那时候的工人还有着相对于农民来讲极为不菲的收入。

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6月出版的《大转折的瞬间:目击中国农村改革》一书中提到:”1978年,全国农村人口为8.032亿,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33元,其中90%以上为实物,货币收入不足10%“(也就是说,现金收入只有13元左右)。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978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615元,平均月工资就有51元!两者之间差距达到了惊人的4.62倍。

是故,少年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就这样深深的印刻在了他们脑海。

“国家的”才是稳定、靠谱、有地位和面子的,“私人的”那肯定是没地位、没面子、不稳定、不安全。这种意识影响可能已经深入父辈的骨髓了。

公务员工资水平虽然不高,但关键在于稳定。

一是收入稳定。公务员毕竟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在社会上政治地位相对较高,其收入稳定,工资按时发放,不存在拖欠工资问题。而一般的企业工资水平则是按照绩效走,收入或高或低,不甚稳定。此外,公务员较好,不需要缴纳社保,还可以公费医疗,退休后生活无忧。

二是工作稳定。在编的公务员与社会上一些合同制工种不同,考上公务员相当于捧上了一个“金饭碗”,只要踏实工作,遵守纪律,不必担心“裁员下岗”、“新人抢位”等的问题。此外,公务员基本上则是朝九晚五,除了特殊岗位外,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加班情况。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可以把劳动者的身体保护得更好些。而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的工作强度非常大,职业病现象非常普遍。

三是工作内容也相对稳定。现在的一些企业虽然收入高,但是所付出的代价也大,动辄加班、熬夜,工作辛苦,生活不易。而公务员工作内容变化不大,熟练即可,工作压力较小,生活较为舒适。

国企还有90年代下岗潮,公务员似乎还没有下岗潮的现象出现,尤其是现在贸易战,金融环境不好,很多企业朝不保夕,国企还可能国家续命,公务员自不用说,私企倒闭的可是一批一批又一批!

各位读者觉喜欢在哪里工作呢?


冯起升


这种现象我体会还是比较深的,我从小生长在山区农村,后来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父母、亲戚就劝我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最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有点儿不愿意的,不过后来也就慢慢接受了这个建议。

我之所以接受了这个建议也是有原因的。当时那亲戚给我说,现在这边县里面的公务员一月能拿四千五的工资,假如到时候自己考上公务员的话,再找个类似工作的媳妇,那么两个人加起来一月就是9000块的收入了,这在一个小县城那可是很高的收入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找对象方面了,假如考上公务员的话,那就很受欢迎了,单身人士很容易就能找到对象并有房有车有媳妇有娃了。


当然,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有其他的原因。父母希望去考公务员的一个原因是这个工作很稳定,要是自己孩子在企业上班的话,企业是很不稳固的,说不定哪天亏损倒闭了,而假如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遇到这样的失业状态那麻烦就大了;假如是公务员的话,那就旱涝保收了,不存在失业问题了。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公务员的一个原因是社会地位高。假如考上公务员的话,自己办事也相对容易些了,而且自己家里在本地的社会地位也会有所提高。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公务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收入方面。像我所在的县,公务员工资能达到4500的水平,而当地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仅有两千多的水平,所在在小地方公务员工资还是挺高的,这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喜欢考公务员的一个原因,这也就导致这些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分数线比较高的一个原因。


饕餮视听


很多人估计在就业的时候,都有过相同的遭遇。那就是被父母催促去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不禁让大家很疑惑,为什么父母辈的人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执念那么深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种原因:

1.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比较稳定


90年代,下岗潮中的下岗职工们心中对于企业有着深深的怨念和极度的不安全感。他们更懂失业后的那种无助和失落。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问题,到时候你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被辞退,那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但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几乎不会面临失问题,而且还有许多福利。因此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

2.社会地位比较高,比较有威望。


即使现在如果是父母间聊天,说到自己的孩子是公务员,都会觉得非常有面子。大家都知道公务员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能考上肯定是非常厉害的了。另外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考上公务员就能做大官,从政听起来也比较有面子。

3.福利保障好


相对于其他职业,公务员的福利相对是比较好的。比如,公务员不需要缴纳医保,有公费医疗,大病小病都可以报销,而且退休后也比较有保障,除了继续享受公费医疗外,工资和原来退休前的工资也是一样的。另外工作相对稳定,不需要经常出差加班。

以上大概是大多数父母心中的想法。他们总是觉得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比较好,因此会尽力劝说自己的孩子报考。

但是我认为,工作是自己的,首先得看自己喜不喜欢,如果你自己根本不喜欢,那这样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生是你自己的,父母的想法,你可以作为参考,但是,怎么选择还是看你自己。

——END——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有个冷笑话,在父母辈眼中,世界上只有两份工作,一份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一份是其它工作。下面我来回答一下题主的这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对公务员执念那么深?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自古以来,老祖宗就留下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父母辈看来,只有朝中为官才是出人头地,才能证明自己的孩子是人生龙凤,其余的所有工作都只能算是混日子。

二是安稳安逸的人生理念。在父母辈眼中,他们并不期望孩子多么飞黄腾达、腰缠万贯,他们只要一个“稳”字,这个稳就是平安、安稳、安逸的意思,而公务员、事业单位正是其不二之选。

三是公务员的社会职业认同感。在发达城市可能还不太明显,但是在三线城市以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普遍为社会所尊重,年轻男女只要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基本不愁婚姻大事。在人们眼中,公务员工作体面、轻松、稳定,出去办点事情,多少会有几分薄面。

遇到这种执念很深的父母辈,但是自己不想听从,要怎么办呢?

一是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没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要相信父母无论要你做什么事情,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二是好好沟通、争取支持。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是父母辈的思想步伐可能还没跟上,个人建议好好沟通,分析利弊。比如:可以建议父母自己可以先去外面闯一闯,如果不行,再回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

有任何公考疑问,欢迎评论或私信,我将一一回复,粉我者必回粉。

以上。



专业公考解答


许多人不理解父母的这份执念,其实主要是我们和父母的生活环境有极大的不同,而这些观念在父母那辈中也是比较难改变的,主要原因为:

1.两个字,稳定!

有些人觉得稳定哪算优点,但是对于经历过种种社会变动,自然灾害吃不上饭,经济危机,特别是90年代下岗潮的父母来说,稳定两个字太重要了。

稳定可以让你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拥有抵抗任何动荡时期抵抗风浪的能力。父母那辈太不容易了,下岗,裁员这些事都在他们内心深处扎着不安全的根,可能我们这一辈体会不到当年下岗潮时期人们的绝望和忧虑,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巨大。做公务员,收入稳定,就业稳定,工作内容也稳定,只要你不出大岔子,在工作上基本能平平顺顺,而如果你在私企,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难保你不会失去工作。所以父母希望子女一辈子,安稳平安,不求挣大钱只求不要遭罪。

2.社会地位高

放在古代,公务员系统其实就是做官,虽然现在概念不一样了,能做到官的人也很少很少,但是这种观念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在社会舆论中公务员铁饭碗,国家职能系统的印象深入人心,在父母看来社会地位高。

3.福利好

公务员,事业单位确实能享受到比较好的福利和保障,比如社保,各种报销,公积金福利等等,这些都让父母感觉到职位的特殊性和福利性,也有一些人利用公务有各种灰色收入或者钱财上的利处,同时有许多人都觉得在公务系统里有自己人,可以走一些方便,办事了解信息也会更灵通。

喜欢请点赞关注~前程无忧,陪你走过求职路!!


祝你前程无忧


因为你考虑的是你的事业,而你的父母考虑的是你的生活。

从事业的角度讲,公务员付出多,收获少,升职要看机遇,还要从一群人精和关系户中突围,一辈子能混个副处级待遇就算是祖上积德了。能干一个优秀公务员,做其他事情大体也不会太差。所以你觉得这份事业的性价比低,不愿意去。
但父母考虑的是生活啊。公务员收入稳定,医疗养老有保障,子女教育便利,请假方便,作息规律,党纪国法管着你不能乱来,做人做事不需要仰人鼻息。

对他们来说,你一生赚多少钱,当多大官,获得多少社会认同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内容,但你的生活是否如意他们看得比天还大。所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相互体谅吧,但最终的决定,还是要遵从你自己的内心。

物理老师老李


抱着铁饭碗,吃公家饭,过安稳日子,如果有能耐再混个一官半职,有头有脸有社会地位,这恐怕就是父母一代人对儿女的期望,但是这种观念在南北方还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北方年轻人父母可能远甚于南方的。

父母一代在农村生活者,更希望儿女能考上公务员,或者进事业单位,这就是老话讲的“鲤鱼跳龙门”,但前提往往能考上大学,才会走通这条路。从靠天吃饭,到吃稳妥妥地吃公家饭,这对农村人来讲,是一种梦想吧。

父母一代在城市生活者,希望儿女能考上公务员,或者进事业单位,就是想求个安稳,不想看到儿女给老板打工,在这家公司呆一段时间,又跳槽去另一家公司呆一段时间,跳来跳去总让父母的心也跟着跳。一个求安稳,真要实现了,便是一辈子没啥变化了。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希望儿女考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所谓的执念也会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有些父母就看淡了,放手让儿女自己去选择,不管是进企业,还是自主创业。


韩国成老师


不光是父母的执念 自从我进了我们单位后 我发现所有同事都对公务员事业单位之外的职业自动忽略 他们一般两口子都是公职 就我不是 我对象是私企的 他们内心一直觉得我嫁错人了 以后的生活没有保障 心里还不知道怎么可怜我呢 而且永远记不住我对象是干什么的在什么单位上班 尤其是那些一毕业就进单位的 对很多职业都不了解 感觉和这个社会脱节了一样 我觉得这种执念一般在小城市更根深蒂固 小城市的私企效益低工资低五险一金基本没有落实 这就让父母等执念深的人尤其钟情于所谓的铁饭碗金饭碗 (打标点太麻烦,凑合看吧,不好意思各位看官。)


水也将军


父母将自己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孩子,希望孩子过上幸福而稳定的生活,是父母希望孩子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主要原因。

父母一代,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代风风雨雨,见证了不同时期的改革。在四十年改革变迁中,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享受到了改革的巨大红利,比如福利分房、医疗保障、社会资源,尤其是一些进入到领导岗位的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和社会资源,实现了人生财富和自身价值的双重收获。

而同时期的工人,年轻时在“我们工人有力量”的豪迈中度过,后来的下岗潮、转企改制等一系列变革,尤其是退休后的养老金普遍低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这些强烈的对比,让长辈们的陷入对稳定职业的羡慕中。

认识一对老夫妻,一个在事业单位当会计,退休前拿到正高职称,退休金快6000。曾经是同学的丈夫是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工人,退休金3000出头。强烈的事企差在他们家里体现特别明显。

在现在,父母让孩子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那就是选择一条安全、稳定的生活道路,饿不着,撑不死,日复一日的重复是多数人的工作状态。

有些年轻人不愿意听命于父母,他们希望去创业、去闯荡,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很欣赏这样的年轻人,也鼓励年轻人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能将兴趣和职业相结合,那将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不管怎样,孩子要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拥有选择权、勇于去创业的,是有本事、有抱负的人;能够考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很值得祝福,平淡是生命的常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