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點就哭、臭屁多、吐奶,這些表現說明寶寶腸痙攣,6招可緩解!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身邊很多生小寶寶的朋友和網友,總和我抱怨帶孩子累,尤其每天到點哭鬧這事兒,簡直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家裡人還看了迷信,能用的辦法都試了,都不管用。還真不知道孩子是怎麼了?

到點就哭、臭屁多、吐奶,這些表現說明寶寶腸痙攣,6招可緩解!

這些寶媽們正在經歷的,或許你也在經歷

寶媽1:寶寶出生45天了,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放屁,拉屎的時候都要掙扎好久,滿臉通紅,要好長時間,有時候吃奶吃著突然大哭,請問一下這是什麼情況,該怎麼緩解?

寶媽2:我家寶寶晚上正常喝奶,一點開始就不睡覺,到三點哄著好久才睡,白天又很正常,都不知道怎麼辦?

寶媽3:23天了,肚子咕嚕咕嚕叫 屁特別多 3天沒拉屎了,老是哭 一邊吃奶一邊哭 白天晚上都不好好睡 快把為孃的熬傻了。

寶媽4:我們家的寶寶就是,每天晚上到點了都得哭鬧,怎麼著也不行,直到哭累了睡過去,每晚都很長時間,每天一到晚上,全家人高度緊張。

到點就哭、臭屁多、吐奶,這些表現說明寶寶腸痙攣,6招可緩解!

中邪了一樣,寶寶們都是怎麼了?

其實,幾乎每個小寶寶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只是有的寶寶症狀輕,幾乎不影響正常生活,有些寶寶表現的重,不僅折騰的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家裡所有人都被折騰夠嗆。這也根本不是中邪,不用講迷信,去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這叫“嬰兒腸痙攣”,知道是怎麼回事兒,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寶寶緩解就好了~

來,總結一下,腸痙攣的寶寶可能會出現下面這些表現中的幾種,不一定全部出現:

1、肚子咕咕叫,放屁多,有時候還挺響,放屁有時會嘣屎;

2、大便帶泡泡,大便次數異常,可多可少;

3、和自己較勁,用力,打挺的表現,小胳膊小腿亂蹬,有時小臉憋得通紅;

4、吃奶頻繁,母乳餵養更明顯,迷迷糊糊的時候也一直想吃;

5、吐奶,漾奶;

6、睡覺少,睡覺不安穩,哭鬧多。

到點就哭、臭屁多、吐奶,這些表現說明寶寶腸痙攣,6招可緩解!

小寶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表現,是正常的嗎?

對,前面也說了大部分小寶寶都會經歷腸痙攣,這是有些寶寶的症狀輕,沒有影響到生活,有些寶寶表現的明顯一點罷了,但是家長也不用太緊張,也不是要緊的大毛病。

寶寶出現腸痙攣,主要是因為年齡小,胃腸道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小腸內乳糖酶含量不足,因此,無論是牛奶還是母乳裡的乳糖在小腸內還沒被充分消化就進入了大腸,在消化道內通過腸內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發酵,使產氣的壞菌增生形成脹氣,脹氣了寶寶肯定難受呀,但是又不會表達,所以會蹬腿、打挺、看似和自己較勁,憋得滿臉通紅,其實是寶寶在自己和腸脹氣做“鬥爭”呢,小寶寶是不是很棒呢!

另外,肚子脹氣,那吃進去的奶,就容易被頂出來,所以會有吐奶、漾奶的表現;肚子裡有氣,就會咕嚕嚕叫,放臭屁,但是媽媽們也發現了,當寶寶放了臭屁,好像感覺他就舒服了。

除了生理原因之外,還有一部分餵養方面的原因,不管是母乳還是喝奶粉,當寶寶在喝奶時吞嚥了空氣,也會表現出脹氣,還有就是哺乳期的媽媽吃了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寶寶吃了母乳後也是容易發生脹氣的。

到點就哭、臭屁多、吐奶,這些表現說明寶寶腸痙攣,6招可緩解!

緩解寶寶腸痙攣的6個方法

所以,瞭解導致寶寶緩解腸痙攣的原因,那相對應的去幫助寶寶緩解就好了,媽媽們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1、裹襁褓。用小被子輕輕包裹寶寶,可以給寶寶一個相對束縛的感覺,會讓寶寶覺得相對安靜,感覺回到了子宮裡。

2、餵奶後拍嗝。給寶寶餵奶後要及時拍嗝(拍出來的嗝就是胃裡的氣體)。

3、溫毛巾熱敷肚子。通過熱敷肚子促進寶寶腸部蠕動,緩解脹氣帶來的不適。但注意毛巾溫度,不要燙傷寶寶。

4、按摩寶寶腹部。吃奶後半個小時,順時針方向適度的按摩寶寶肚子,能促進腸蠕動和排氣。

5、“蹬單車”鍛鍊。

讓寶寶平躺在床上,抬起寶寶的腿,在空中模仿“蹬單車”的動作,通過這個動作寶寶的大腿一蜷一伸,等於是在給腸子做“體操”。

6、飛機抱。讓寶寶趴在床上或趴在家長的胳膊上,這樣對寶寶的肚子有壓迫,會覺得舒服一些。

到點就哭、臭屁多、吐奶,這些表現說明寶寶腸痙攣,6招可緩解!

最後,在說一下,如何預防寶寶腸痙攣,首先要避免寶寶餓得太久才餵奶,這樣容易因為吃的太快而同時吸進去空氣;其次,餵奶姿勢也要正確,保證寶寶吃奶時沒有空氣吸入,喝奶粉的寶寶,要選擇大小合適的奶嘴孔;最後培吃母乳的寶寶,媽媽的飲食也需要注意避免吃寒涼食物或者容易脹氣的食物,另外每天保證寶寶充足的睡眠,並且避免穿的太少導致著涼等。

你家寶寶有類似的表現嗎?或者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呢,歡迎評論分享哦~

京媽說,分享專業、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歡迎關注!媽媽們有任何備孕、孕期、分娩和育兒問題,歡迎諮詢或留言討論。

相關閱讀一:

相關閱讀二:

京媽說,分享專業、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歡迎關注!媽媽們有任何備孕、孕期、分娩和育兒問題,歡迎諮詢或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