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在歷史上是國都嗎?

海洋摺紙船


襄陽在歷史上是國都嗎?

襄陽這座城市隸屬於湖北省,它是國家層面認可的“華夏第一城池”,擁有全國最壯觀的護城河畔,自古以來都有“鐵打的襄陽”之美譽,在歷史上多個朝代都是全國最大或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經常被作為當時的省級行政區中樞(相當於現在的省會)。

上面簡要地介紹了這座城市曾經的輝煌,那麼襄陽在歷史上是不是國都呢?根據可查證史料記載,以及歷史考古發現:襄陽在歷史上多次成為國都,但必須說明襄陽市區真正意義上成為國都的經歷只有一次,而且並非大朝代,即較大型諸侯國鄧國。

鄧國起始時間:公元前1264年-678年,另一說則認為鄧國起源於公園前1240年。

鄧國始君為商朝武丁大王所封,為正史承認的華中地區重要諸侯國,後期被強大起來的大諸侯國楚國所滅。值得一提的是鄧國由侯國發展至西周中期為公國,為王家之下層次最高的諸侯國。鄧國疆域其實並不是很大,無法跟春秋五霸或戰國七雄相比,可是諸侯級別層次很高,認可程度高於部分大諸侯國。

鄧國國都位於今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市中心城區境內,堪稱襄陽市區史上唯一一個國都經歷。

襄陽地區建都史

商朝末年,楚人先民協助周文王滅商成為功臣後,周成王封楚人熊繹為子爵,封號為楚,始建楚國。

楚國發源於荊山,在宜城市(屬襄陽)及宜城市域先後建起都城。

考古發現,楚國最初活動中心保康縣境內也被認做楚國先都,此時疆域並不大的楚國並不被廣泛認可。

具有討論意義的大順朝“臨時中樞”,在襄陽改號新順王,詔立襄陽為京

明末清初時期,李自成建立大順國(也稱為大順朝),前後存在時間不到三年,但其發展史橫跨數十年。

公元1642年,李自成得到襄陽城後以此為總指揮部,改襄陽為襄京,自稱新順王,由此成為大順政權北上滅明的北伐起點。在襄陽期間,李自成設立承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府,仿照明朝配置六部及諸院,儼然形成割據一方的朝廷。



研讀襄陽史事,境內諸侯國密佈,唯鄧、楚、順可提為一朝,前者與現在地理區劃比較雖然顯小,卻是史上襄陽第一都。中、後兩者皆為大域之邦,正史有載。


中國城鎮發展研究機構


襄陽有沒有能成為古代國都?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細說一下,可能最出名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惠王遷都鄢都(即鄢城,現襄陽宜城鄭集,後稱楚皇城),楚人有將都城命名為郢的習慣,所以鄢城也被稱為“郢”。所以宜城(鄢城)應該是歷史上記載中襄陽唯一一個作為國都的地方。後來宜城鄭集此地被稱為楚皇城,現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楚皇城是春秋時期楚國都城,距今已2000餘年。楚皇城由外城和內城組成。楚皇城位於宜城市鄭集鎮皇城村,距宜城市區7.5公里。外城呈不規則長方形,南北長1840米、東西寬1720米,周長6420米, 總面積2.2平方公里。 城址四周至今仍保存有封閉的土築城垣。外城城垣共有6座城門,其中東城垣北段的城門是古河道的出口。內城,又稱“殿城”,位於外城內東北隅,面積約0.38平方公里。

襄陽絕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襄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曆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襄陽雖然成為古代國都次數較少,但中華傳國玉璽之和氏壁,就來源於南漳縣厲山。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入秦國手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玉璽。這在中國歷史上影響也是很深遠的。


襄陽甜


襄陽所轄宜城市鄭集鄉皇城一帶,為楚國最早郢都。附近有戰國車馬坑等相應文物出土,且有白渠現存世,自南漳流至宜城市郊,符合《史記》所載白起攻楚“一舉而三遷郢”等史實。而紀南城應為最後楚郢都所在地,但其戰國文物出土較少。

襄陽扼守漢水上游,實為荊楚文化發源地之一。中華傳國玉璽之和氏壁,就來源於南漳縣厲山。

事實上,現宜城作為楚故都,已有大量文獻考據,在史學界是不爭之實。


用戶5722600648


襄陽宜城做過楚鄢都,襄陽做過短期的李自成襄京,近些年有全國政協委員之類的官員提過遷都襄陽,曾一時沸騰,不過襄陽人從來不奢望這種事情發生,如果能把襄陽經濟帶入全國前20,我認為就非常好並很合理,襄陽有這個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