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要进行改革,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何改革?能变成公务员吗?需不需要考试?

174679222


事业单位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明确要求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相应的行政机关承担。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今后也不再设立行政类事业单位。

行政职能划转后,原事业单位只承担公益服务职能,机构保留或者整合到其他事业单位。原事业人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承担事业职能的,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承担行政的,连人带编一起调整到行政机关。除了改革过渡期,行政机关不允许存在事业编制和事业人员,出现混岗混编现象。因此,随职能划转的事业编制要转换成行政编制,事业人员要过渡为公务员。

问题是,各省市县行政部门也在精简机构,行政编制总数不得突破2012年底数,不允许在机构改革之际突破编制底线,随意增加编制,也不允许超编用人,违反编制管理条例。随行政职能划转的事业人员和编制数量庞大,不可能全部置换为行政编制、转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又取消了参公属性,承担行政职能的,大部分已经被登记或者批准为参公人员,这些人原保留在事业单位,也不公平,更何况还有行政执法人员的身份问题,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中断问题。

公务员凡进必考,少数确实需要随职能划转的人员,可以调剂少量的行政编制置换。其身份问题,也会统一组织相应的公务员培训、考试,以解决个人身份问题。


真宁腔调


此次中央明确要求,中央和地方各级所属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都要纳入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同步实施。而目前各省市均统筹开展了改革工作,个中路径基本相似。

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方向

以江苏省一级事业单位为例,此次共有53家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纳入改革范围,其中44家将并入行政机构,此举将根除“事业局”。改革中,涉及改革的参公单位,如果只剥离职能不转机构,也就是单位变为公益类,人员仍然继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其中“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是一条红线。按照中央的要求,通过改革逐步整合机构、精简编制、形成精干高效的队伍,与机关统筹管理,实行更加严格的机构编制控制。

部分人员能变成公务员

涉及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人员,将根据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有关规定过渡为公务员,或由主管部门妥善安置,重点加强公共服务、行政执法工作。如果有个别不符合登记公务员条件的,可以分流到系统内参公单位,系统内无其他参公单位的,可以在机关统筹安排工作岗位,在主管部门有空余行政编制后交流到机关。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是事业机构整改,与参公没有直接关系,参公是人社部门审批的人事管理方式,改革完毕后,参公依然存在。

变成公务员采用登记和考试两种手段

涉改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采取直接登记与考试登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过渡。担任领导职务(省直单位为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市以下单位为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或副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工作人员,或者公开招录人员以及选调生、军转干部、原具有公务员身份人员,经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后确定为直接登记对象。其他渠道进来的人员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授权设区的市组织考试,对考试通过的人员予以登记。

这其中参公过渡公务员只需要进行考核,而且纯事业单位中,聘用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能过渡登记为公务员。


码上风



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既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将予以消化,不再保留。

一、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多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原来都是党政机关,在多次机构改革中,因压缩机构限额,精简行政编制,而退出党政机关序列,成为使用事业编制的、但仍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仍然执行国家公务,完全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享有与国家公务员相同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习称参公人员。

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由财政全额供养,执行标准的国家机关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养老保险规定,几与公务员无差别,说句大白话,就是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

所以,编制管理相当严格。

三、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将予以消化,不再保留。

(一)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或转为行政机关,继续履行行政职能。

这样一来,必然要增加行政编制,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趋势下,全部转为党政机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是确有必要的一小部分。

而且,参公人员转为公务员,本着国家公务员“逢进必考”的原则,必须履行一定的考录手续。


(二)或将行政职能划转党政机关,由接收职能的党政机关履行行政职能。

原来的参公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保留原享有的党政机关工资福利待遇等;“新人新办法”,以后新增人员不再享有党政机关工资福利待遇等,按照改革后的单位性质确定。


z山海


看到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事业单位的改革趋势和方向是:去行政化、去财政支持化、市场化。很多人猛的一听,以为我在胡说,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下。

事业单位确实很多种,情况也是千差万别,但以下原则基本是不可更改的:

1. 已经划入事业单位序列的很难改成机关,换句话话说事业编制人员要转成公务员基本无望。道理很简单,行政编制是严格卡死的,就是这一句,大家自己琢磨吧!

2. 不论现在事业单位承担什么职能,是行政的、是公益的、还是市场的,这个单位只要不是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最大程度也就是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就是多做些公益性工作即可。公益二类的长远方向就是企业化,这没话说,既然可以通过运营养活自己,那就没有必要靠财政来支持了。

3.未来政府和事业单位之间是没有直接财政项目经费来支持的,而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运作的,这就更好了,鼓励事业单位提高自身能力、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得资金支持。

题目说要当公务员,我一句话告诉你:逢进必考,想直接转没有门! 升职调动还是可以的,那就要先升职喽,升职似乎比考公务员更难喽……


博士君


这次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大方向是政事分开,这是多年前轰轰烈烈的政企分开改革后的有一项战役性的自我改革大事件,从历史潮流和改革精神看,将来将会是政的更政,企的更企,即原来承担部分或一定程度上的公共管理职能的一类事业单位,将向行政单位靠拢,或还改为行政单位,这次机构改革就出现了很多中心、办、协会都直接纳入整合后新的行政机构了,人员编制当然也要转隶,对于这部分,将来如还想进入,肯定要考试。

另外一部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因为具有市场功能,因此将直接下放到市场化运营,就是成立为企业,如过去很多出版社、研究院都改成有限公司一样,随着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逐渐更替为纯粹的企业,这样新招录人员就看企业的需要了,但大部分也是要考试的,只不过不是公务员或事业编考试了。

仅供你参考!


onethinktank


第一,从2016年开始,全国不许参公人员再参加公务员考试,也就是说,参公人员不可以通过考试变成公务员。第二,很多参公人员参加省公务员考试进去的,请问把这些人变成事业公平吗?当然,除了那些原来由事业单位调入参公单位的人除外。。大概从2010年开始还是什么时候,凡事新入的参公或者公务员,都是参加同一份试卷考试进来的。这些人,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上,也是一起培训的。老师也说过,无论参公还是公务员,你们都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来,都是一样的,可以互相调动!和事业单位调入参公的人不一样!!!


化缘八卦


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或改制为党政机关或向党政机构移交行政职能。原则要求能转职能的不转机构。


紫团居士


全部公务员,马上全民公务员


用户4825547646073


我觉得改革就要彻底,单位是事业单位,但是人员可以跟企业一张搞合同制,只有高层才有事业编制!这样就能减轻财政负担,还能逼事业单位内部增效!


已经不年轻的年轻人


其实,通过正常的程序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的人都应该是“国家工作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