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老人去農業銀行存錢被騙買了保險,現在到期利息太低該怎麼維權?

老李75055952


說實話,時間太久了,基本沒辦法維權,再者這件事你們本身也有一定的原因。

自身的原因

我國目前的定期存款期限,最高就是5年期的,即使是八九十年代,存在過的一段時期的8年期定期存款,歷史上也沒有超過10年的,所以本身十年的期限就有點蹊蹺,中間你們都沒人問過,諮詢過?再者銀行所有的業務都是有回單的,特別是保險還要給予一堆材料,而不是隻在存摺或者銀行卡中登記一下,或者發張存單而已,購買過保險的就知道,保險的材料與存款的材料完全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們這個說法也有待考證。

為什麼無法維權?

因為銷售任何產品,不管是理財、基金還是保險,都需要購買者親自簽字畫押才算生效,所以只要老人有簽字,則證明其對自己所購買的產品是瞭解的。或許在銷售的過程之中,銷售人員有誇大收益率等情況的可能性,但是在十年前,銷售理財保險這個類產品,還沒有所謂的雙錄(錄音+錄像),因此只要銀行不承認銷售過程中有過誇張宣傳,你仍然無法維權成功,除非你有保留當時銷售情景的證據(顯然又是不可能的)。

再者,這筆保險到期後,至少有發息(應該是分紅型保險),並未造成重大的損失,對於法院而言,無論從理從情哪個方面來說,你都沒有佔據任何優勢。

總結

個人認為你這筆維權肯定是以失敗為告終的,因為維權需要舉證,而你這筆舉證的難度非常大,除非你能夠提供一些充分的證據證明,你不知道這個購買的是保險,比如保單上的簽字並不是自己本人的;否則,結局只是多增加浪費了律師費和訴訟費而已,得不償失。


鯉行者


又是一個存款變保險的例子。



不過對於你這個案子,我覺得是一巴掌拍不響,你這個已經過去十年了,難道這十年當中你們都沒有懷疑過?

要知道銀行存款最長的期限就是五年,就算你選擇了五年,難道到期之後得到多少利息你們都不關心嗎?

所以我覺得你這個案例當中有點蹊蹺,應該是你們早就知道購買的就是保險,只是看著保險合同上那些年化收益率高,然後就被打動了。十年前很多銀行業務員騙客戶去購買保險是時有發生的事情,他們最常用的忽悠伎倆就是把保險當作儲蓄忽悠客戶,著重強調收益,而沒有強調集中的風險,所以很多客戶在利益的驅使下也就糊里糊塗地購買了保險。



像你這種存款變保險想要維權是很難的,因為時間太久了,幾乎不可能有勝算。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會監管對存款變保險都沒有太多了監管政策,在缺乏監管之下,可以說銀行可以為所欲為,到底有沒有忽悠客戶主要取決於銀行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

對存款變保險這種違規行為真正有官方監管政策的是2010年11月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自此,銀行銷售保險產品必須按照標準的流程去做,比如必須告知客戶風險,必須進行雙錄,必須手抄風險提示書等等。

而你這個保險是在2008年買的,我估計當時銀行工作人員在引導購買這個保險的時候,都沒有按規範的保險購買流程去進行,甚至有可能幫客戶簽字,或者通過偷樑換柱的方式誘導過去籤保險合同。

所以你現在要去維權,舉證的難度是非常大的,除非你能夠提供一些充分的證據證明,你不知道這個購買的是保險。

比如保單上的簽字並不是自己本人的,或者回訪的錄音存在實質回訪內容的缺失,這種情況還有可能可以起訴追回,如果你啥證據都提供不出來,那你就只能認栽吧。


貸款教授


“十年前老人去存錢被騙買了保險”現在利息太低該怎麼維權?

蘭英聊生活

百家號11-2418:01

“十年前老人去存錢被騙買了保險”現在利息太低該怎麼維權?

又是一個存款變保險的例子。

不過對於你這個案子,我覺得是一巴掌拍不響,你這個已經過去十年了,難道這十年當中你們都沒有懷疑過?要知道銀行存款最長的期限就是五年,就算你選擇了五年,難道到期之後得到多少利息你們都不關心嗎?所以我覺得你這個案例當中有點蹊蹺,應該是你們早就知道購買的就是保險,只是看著保險合同上那些年化收益率高,然後就被打動了。十年前很多銀行業務員騙客戶去購買保險是時有發生的事情,他們最常用的忽悠伎倆就是把保險當作儲蓄忽悠客戶,著重強調收益,而沒有強調集中的風險,所以很多客戶在利益的驅使下也就糊里糊塗地購買了保險。像你這種存款變保險想要維權是很難的,因為時間太久了,幾乎不可能有勝算。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會監管對存款變保險都沒有太多了監管政策,在缺乏監管之下,可以說銀行可以為所欲為,到底有沒有忽悠客戶主要取決於銀行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對存款變保險這種違規行為真正有官方監管政策的是2010年11月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自此,銀行銷售保險產品必須按照標準的流程去做,比如必須告知客戶風險,必須進行雙錄,必須手抄風險提示書等等。

而你這個保險是在2008年買的,我估計當時銀行工作人員在引導購買這個保險的時候,都沒有按規範的保險購買流程去進行,甚至有可能幫客戶簽字,或者通過偷樑換柱的方式誘導過去籤保險合同。所以你現在要去維權,舉證的難度是非常大的,除非你能夠提供一些充分的證據證明,你不知道這個購買的是保險。比如保單上的簽字並不是自己本人的,或者回訪的錄音存在實質回訪內容的缺失,這種情況還有可能可以起訴追回,如果你啥證據都提供不出來,那你就只能認栽吧。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手機已經不再是玩具,如果你不想打工,如果你的生活遇到瓶頸,不想用自己的青春來完成老闆的夢想,如果你想改變命運,想要實現海外旅遊,過上有錢有閒的生活,請加我微信一三七零貳零叄一八三七我將帶您改變你人生的方向,實現週薪十萬年薪百萬以上。向我提問,瞭解都可以


小俞財經問答


老人去銀行存款,結果變成了保險,根據我的瞭解,這樣的事件也發生了諸多次數,所以如果是被銀行員工誤導購買了保險,是可以選擇進行理賠的,但是難度比較大。

如何進行維權呢?

老人把存款變為保險,也是因為老人對於理財的收益率比較在乎,當業務員介紹產品的時候,往往都會特別強調保險的收益率,卻很少甚至不提及保險的風險以及相關的知識,所以平常還是需要多多學習一下理財知識的。

一,向銀保監會投訴

保留自己在毫不知情情況下買了保險的證據,然後向銀保監會以及相關的部門進行投訴,前提是需要保留相關的證據,如果不能保留相關的證據,很難得到賠償。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個年代銀行保險存款方面不完善,也沒有現在銀行網點全方面的拍攝和錄音等來記錄銀行客戶和銀行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過程,所以很那找到證據來證明自己說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誤買了保險。

如何避免把自己的存款變為銀行推銷保險呢?

一,不要被高額利益誘惑。銀行工作人員往往都是強調保險的預期收益率(不代表實際收益率),所以面對一些不清楚實際情況的理財產品的時候,要避免購買,不要因為貪圖利率而遭受巨大的財產損失。

二,如果已經把存款變為了了保險。有十五天的猶豫期,在這個期限內是可以重新討回本金本金的,而且不會收取退保違約金。而如果過了15天的猶豫期,想要退保只能繳納鉅額的違約金了。

如果認同,點個贊吧,評論說說你對於存款變保單的看法吧,歡迎關注我,學習如何避免存款變保險,避免財產損失。


小車說理財


我家老人之前去存錢,就被銀行忽悠買了保險。這應該算是被他們鑽了法律的空子,走法律途徑肯定是沒用了。我想如果想要討回公道的話,只有一種方法,藉助媒體的力量。用社會輿論給他們施加壓力,看能不能追回一點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