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都打到莫斯科了,為何日本就是不幫希特勒一把?

用戶65825501629


1931年佔領東北開始,日本的戰略是經營東北,然後佔據華北,等到東北鞏固之後,以雷霆之勢滅亡中國。當時日本國內的軍界代表樂觀的認為“支那”問題只需要三個月就能解決,最多不超過一年。當然這是因為在“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的糟糕表現,使得日軍大本營有了這樣樂觀的判斷。

1937年德國在歐洲戰場已經是開始屢屢試探,而此時的日本國內也陷入了狂熱之中,利用華北事變,也就是當年七七事變,日軍開始大肆進攻中國。在1937年到1939年兩年時間裡,日軍從東南戰場攻擊江南腹地,然而日軍攻佔江浙長江一帶時,卻發現等來的不是蔣介石的求和書,而是蔣介石的遷都抗戰。

淞滬會戰結束之後,日軍其實就已經意識到了中國戰場不可能在一年之內解決,因為一個淞滬會戰就打了整整三個多月,而且蔣介石發起了全民抗戰的動員,從當時國軍的抗戰準備來看,一共準備了三道防線。一直到日本投降,日軍都沒有徹底突破第二防線,原因就是中國的大縱深使得日軍戰線越拉越長。

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之時,日軍已經深陷中國戰場,此時即便是關東軍也不得不抽調到各個戰區,像當年華北地區就出現過穿皮鞋的日軍,那其實就是關東軍。所以中國戰場的形勢使得日軍不可能分兵進攻蘇聯,因為日本的戰略第一步就是征服中國。包括日本偷襲珍珠港,都是為了將對華的侵略戰爭進行下去。可以說只要中國多堅持一天,日軍就不可能北攻蘇聯。


小司馬遷論史


二戰時期,德軍都打到莫斯科了,為何日本就是不幫希特勒一把?

 

二戰德軍都打到莫斯科了,為何日本就是不幫希特勒一把?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從戰略上來看,如果日本能在東部進攻蘇聯,確實會給予希特勒極大的幫助。但為什麼日本沒有幫希特勒一把呢?這主要出於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德日在二戰時沒有戰略協作。德國的對蘇作戰同與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時一樣,事先未給三國同盟的日本任何通告。希特勒對大島大使說:“對蘇戰爭是德國自己下決心進行的戰爭,不期待日本的任何援助。”日本和德國之間對戰爭的指導沒有直接協作。

二是美國對日本實施制裁。俄軍對蘇戰爭遭到挫折以後,德國的裡賓特洛甫外長才力勸大島大使,希望日本也對蘇聯採取軍事行動,並且說這是在東亞除去蘇聯的好機會。但是在1941年初,美國正式照會日本,提出了幾個必須完成的要求,否則就會在當年8月,全部凍結日本海外資產,對日本進行最嚴格的石油禁運,並且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這些條件最主要的就是日本必須立刻從中國撤軍,並且不能索要賠償和割讓領土。否則,美國就立刻對日本進行全面制裁。而日本拒不撤軍。幾個月的談判毫無進展。7月26日,羅斯福總統終於採取了決定性行動,下達總統行政命令,對日實施貿易禁運,切斷了對日本的石油供應,兩天後,又凍結了日本全部在美資產。在美國對日本石油禁運後,日本只有最多維持2年的石油儲備了,一旦耗盡,沒有補充,就只能舉國投降了。在石油和戰爭物資儲備告罄之前,日本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投降,要麼對美開戰。這個時候,日本已經沒有能力北上蘇聯了。

三是中國戰場的消耗戰使日本無法脫身。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大陸巨大的戰略縱深與無休止的消耗戰像海綿一樣吸收著日本的軍力和財力。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中國戰場這個無底洞裡去了,還怎哪有那麼多精力北上蘇聯去幫希特勒一把?

四是日本有過前車之鑑。從九一八事變起到1935年,蘇聯不停地增兵遠東。到1935年底,蘇軍在遠東的兵力達到14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總兵力達24萬人,裝備坦克850輛,飛機500架,潛艇20艘,較1931年時兵力兵器擴大了3—5倍。1939年,日本關東軍突然在中蒙邊界挑起諾門坎衝突。蘇聯人毫不示弱,調集重兵反擊,全殲關東軍一個精銳師團。諾門坎戰役改變了日本對蘇聯的看法,直接影響了整個二戰期間的日蘇關係。

五是蘇聯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日本自武漢會戰後深陷中國戰場不能自拔,而蘇聯卻主動與日本媾和,且條件十分優厚。蘇聯承認偽滿洲國、中止對中國的軍援、有償轉讓中東鐵路。同時日本承認外蒙古獨立國家的地位,雙方於1941年4月簽訂《蘇日互不侵犯條約》。於是蘇聯利用軍援中國拖住日本,有效確保了遠東安全,之後又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力推日本南下與美英衝突。

到蘇德戰爭爆發,莫斯科戰役激戰正酣時,日本在中國長沙與中國軍隊大戰,同時注意力又放在了東面的珍珠港和南面的南太平洋,根本無力也無心再顧及北進與德國夾擊蘇聯的事了。

 



懷疑探索者


二戰德軍和日本根本不可能匯師,因為日本人的腦子裡就沒有打世界大戰的基因,德軍進攻蘇聯的時候,日本人跑去打美國人,結果把狼給招來了。日本帝國海軍主力在太平洋上全部被殲滅,要支援德國簡直是痴人說夢。而且日本要進攻蘇聯,也不可能,因為蘇聯紅軍也足夠強大,在最基本的步兵方面,紅軍在戰前已經開始逐步用半自動步槍取代栓動步槍、用新的更輕的重機槍取代笨重的馬克沁機槍,步兵部隊的擴編充實和訓練也將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

德軍之所以在1941年就決定打蘇聯,也是因為怕蘇聯以後打就打不贏了,如果延遲進攻蘇聯意味著蘇聯基層部隊能獲得大批的指揮員,而不會出現在歷史上正處於換裝基本武器、指揮員缺額明顯時就猝不及防地遭遇侵略的情況。輕武器換裝的完成意味著紅軍步兵的火力投射能力可以上升一個數量級,壓制能力更為強大,德軍那點兵力和坦克遲早被蘇聯虐掉,日本在太平洋已經吃鱉了,還想著支援德軍,顯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德軍真的等日本來才進攻蘇聯,那麼很有可能在數個月內戰局就會逆轉甚至被反推,二戰甚至更快就結束了。二戰德軍進攻蘇聯本來就是個錯誤,日本去招惹美國人也是個錯誤,美蘇依然是最強的兩國,有技術、有戰略縱深、有特出的海空軍、蘇聯坦克集團,它們參戰之後,日本和德國就別打了。


川陀太空問答


事實上,在1941年6月,德國發動對蘇聯的進攻以後。日本是做出了北上的準備,開始了關東軍特別大演習,大規模調動軍隊進入我國東北,準備對蘇開戰。

但是,日本國策是,遠東蘇軍必須有一半調遣到西部,日軍才會發動進攻。這一點在“依形勢變化帝國國策要綱”,當中已經得到了確認。6月22日,德國發動進攻,7月6日,日軍大本營下令日本陸航做好北上準備。

7月7日,裕仁天皇批准了徵召85萬人入伍,參加對蘇聯作戰的命令。同時,7月13日開始日軍向東北集結。7月31日,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作戰部長田中正式批准了24個師團參加對蘇作戰計劃。

同時下達“大陸命第506號”命令,舉行關東軍特別演習,正式對蘇戰備。命令,到7月24日,14個師團都要做好戰鬥準備,充實到戰鬥編制。到8月8日,各個兵站部隊,以及2個新動員師團進入東北。

8月29日,日軍準備北上進攻蘇軍的全部戰鬥準備,向黑龍江上游的加林達及三叉鐵路交叉點的斯科沃羅迪諾地區發動進攻。此時從日本,到高麗,從大連到黑龍江,所有的鐵路,港口都非常繁忙,60萬日軍,還有海量武器裝備,都在向前線運輸。

但是,在1941年8月1日,美國突然宣佈對日本進行全面制裁,凍結日本所有海外資產,斷絕日本所有海外貿易,禁止對日本輸出石油。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決定暫不北上,而是南下奪取印尼大油田。否則,日本國內的石油儲備,很快就會消耗殆盡。在這一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


歷史救生圈


兩個國家各自在自己的主戰場上玩嗨皮了,尤其是在1941年底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1941年12月初,德國軍隊在蘇德戰場推進到莫斯科附近,前蘇聯存在遷都的風險;而同時,日本人則在12月份的第一個星期日本搶先發動了震驚世界珍珠港事變。(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當時大家在各自的戰場上風光無限,本就沒有互相幫忙的必要,更何況,德、意、日三國雖然組成了軍事同盟,但在戰略目標上卻並沒有相應的協同,而是各自為戰,甚至彼此之間還互相防著點,誰也怕對方侵害或侵佔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最風光的時候,日本曾經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德國則佔領了除英國等少數國家以外的整個西歐領土,這已經算是比肩古代帝王的功績了,更讓他們興奮的是,侵略戰爭的前景,似乎也還過得去。

1941年12月1日,德國軍隊出現在莫斯科的北部和南部,12月3日,南部德國軍隊的一個偵察營率先攻入莫斯科,佔領了一座工廠,。


但是在翌日就被莫斯科工人和民兵組織的武裝趕出了莫斯科,12月5日,莫斯科氣溫驟降5℃,讓本已捉襟見肘的德國軍隊🇩🇪徹底裹足不前,不但如此,由於大軍深入前蘇聯國境,糧食棉被棉衣補給困難,德國軍隊忽然發現自己已經四面楚歌了。

在此情況下,日本軍隊在東亞又做了些什麼呢?一是停止中國境內的大規模集團化的軍事進攻,而是擴大侵略範圍,往南亞發展。

但是往南發展有一個肘腋之患,那就是美國人還佔據著菲律賓,再往東,美國的海軍基地遍佈西太平洋,這些都是隨時可以協防菲律賓甚至協防東南亞,抄日本後路的存在。

因此,欲進攻東南亞,必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1941年12月7日,也就是德國在莫斯科附近遇挫的兩天之後,日本人就給獅子撓癢癢,偷襲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駐地珍珠港成功,基本上打垮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因此,不是日本人不幫德國人,關鍵是日本人也有自己的侵略佈局,向北進攻蘇聯的計劃在日本看來可望而不可及,早已放棄,自然不可能與拜把子兄弟德國,來個東西夾擊了!


歷史三日談


這個問題我替“元首”回答了,你日本還是消停點吧,別再給我添亂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日本這個豬隊友是真心靠不住啊!

別以為當初元首沒有這麼想過,歷史上吃盡了兩線作戰苦頭的德國人太明白這裡面的道理。因此老早就邀請日本進攻蘇聯,以牽制住蘇聯遠東方面軍不讓其西調。

德國人本以為日本在東北盤踞了70多萬關東軍,隨時能夠出動。可是結果並不是如德國所想的那樣。可日本人一點也不傻,他們覺得進攻蘇聯不是什麼佔便宜的好事。

日本人也不是沒試過,諾門坎戰役開始那叫一個囂張,本以為能趁著“肅反”,佔佔蘇聯的便宜。可結果卻被朱可夫率領下的蘇蒙聯軍一路吊打。這場仗讓日本人結結實實明白了像蘇聯這老油條,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拿下的,搞不好還會遭到瘋狂報復。

再說了,攻打蘇聯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會大大折損自己的兵力。為了做做樣子,日本當時只派了少量日軍前去演戲一下,並沒有出動70萬關東軍。就算出動70萬關東軍協助德國拿下蘇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德國,對於日本並沒有什麼幫助。


德國把資源豐富的歐洲地區佔領,留給日本的也只是資源稀少的亞洲地區。蘇聯的主要資源和財富都在歐洲,而亞洲地域非常瘠薄,這筆既折兵損將又沒有利益的買賣,日本人才不會蠢到替德國人去火中取栗。與瘠薄的遠東苦寒之地相比,日本人更希望把戰略中心放在東南亞。因為那裡才有他們最急需戰略資源,做夢都想要地石油還有橡膠。至於西伯利亞的凍土層嘛,那個實在是太難啃得動了。

也正因為處在日軍按兵不動,推進到莫斯科城下的德軍已成強弩之末之際,蘇軍以100個師的強大兵力發起反擊戰。經過40天激烈的戰鬥,德軍向西潰退了150~300公里。發揮關鍵作用的就是從遠東調來的那大批適應寒區作戰的生力軍。

而斯大林之所以敢於將遠東蘇軍西調,恰恰是因為得到了日本不會貿然進攻蘇聯的可靠情報。這個天大的功勞要歸功於兩個人,一個是傳奇諜報員佐爾格,另一個則是中國人閻寶航。


諸葛小兵兵


說到二戰日本和蘇聯那些事,有一場戰役不得不提-諾門坎戰役。這場戰役改變了日本對蘇聯的看法,直接影響了整個二戰期間的日蘇關係。

圖為日俄戰爭時期的漫畫,當時沒人看好日本

其實日本對蘇聯態度極為複雜,明治維新後日本日益強大,眼光已經不再侷限於亞洲,不再侷限於曾經視若神明的中華帝國,他們的目標是世界強國,而要達到這個目的獲取世界列強的認可,那麼找一個真正的強者打一仗就必不可少了,而這個強者就是當時的沙皇俄國。日本俄國爆發的日俄戰爭,經過浴血廝殺,日本舉國之力最終在陸戰和海戰上全面戰勝老牌強國俄國,自此以俄國為踏板成為世界列強之一。

圖為蘇聯坦克部隊

自那之後,日本終於成了世界強國,而沙皇俄國緊接著爆發了十月革命,日本竟然趁著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立足未穩時扶持反對勢力也就是白軍。所以說日本與蘇聯在歷史上早就成了老冤家。日本覺得我打敗過俄國,現在就能再次打敗蘇聯,這就是諾門坎戰役爆發前的日蘇兩國態勢。

日本狂熱軍國主義分子辻政信,諾門坎挑釁蘇聯的主要策劃者

在二戰時期,日本還有個特點:軍國主義到了瘋狂的地步,軍隊中的狂熱分子經常違抗大本營的命令進行各式各樣的軍事冒險。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戰果,但這樣直接導致了日軍上下均高估了自己實力。在佔領北平、南京後,日本覺得中國戰事已經大局已定,所以接下來就該選選下一個目標了。當時二戰還未全面爆發,日美關係還算正常,於是離得近、又自認為實力遜於日本的蘇聯成了新的目標。

圖為諾門坎的蘇軍部隊

諾門坎位於中蒙交界,戰役自1939年5月11日打響,至9月份停火,由於名義上衝突雙方主角是蒙古國和偽滿洲國,所以日蘇雙方並沒有宣戰,這次戰鬥也更具有挑釁和試探的味道。諾門坎戰役中,蘇軍損失2.5萬,日軍損失1.7萬,蘇軍損失的坦克裝甲車輛等裝備也遠遠大於日軍。蘇軍最高指揮長官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將軍,可以說單看數據日軍並沒有吃虧,而且還佔了上風,尤其對方還是朱可夫,怎麼看都是贏了,但結果卻是日本徹底打消了在與蘇聯動手的念頭。

圖為諾門坎向日軍衝鋒的蘇軍坦克群

在諾門坎,朱可夫才用的戰術比較簡單:你打掉我10輛坦克,我再增派20輛,你打100發炮彈,我就打1000發,總之一句話就是源源不斷、鋪天蓋地。打著打著,日本人終於發現了,自己不可能打的贏,因為他們面對的是蘇聯強大的國力,他們擁有漫山遍野的坦克、遮天蔽日的飛機和勇敢強悍的戰士。有人覺得此戰是朱可夫的汙點,其實不然,他就是要用這種不計代價的戰術讓日本清醒:蘇聯不是沙皇俄國,現在的蘇聯不是你能惹得起的。

蘇軍繳獲的日軍94型坦克,當時日本裝甲力量無法與蘇聯相提並論

事實也正是如此,見識了蘇軍強大的實力和強大的國力後,就連最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也清醒了,不可能打得過蘇聯。所以無論後來日蘇打的如何火熱,日本都沒敢輕舉妄動。


軍事新觀察


即使在蘇聯最危急的時刻,在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還是保持著百萬級的軍隊。

當時日本陸軍已經深陷中國泥潭,想要組織幾十萬到上百萬的力量進攻蘇聯,無異於天方夜譚。

蘇聯擁有近2億人口,日本僅僅7千萬,而在鋼鐵、石油等資源上,日本更遠遠不如蘇聯,組織幾十萬日軍在尚未完全開發的西伯利亞展開進攻,無異於自尋死路,而蘇軍可以從東歐腹地獲得源源不斷的補充,而日軍勞師以遠,廣袤的西伯利亞並不能給它多少補給,連石油都沒有。

日本陸軍的機械化程度相對蘇軍非常落後,到了1941年時期,蘇軍的坦克已經換成了更先進的T34,蘇軍的戰鬥力也已經大幅提升,而日本陸軍的水準壓根沒得到多少提升,大量的戰爭資源被用到了海軍身上。

諾門坎戰役的失敗,日本關東軍吃盡苦頭,主觀上不願再對蘇開戰。

諾門坎戰役,這是日軍對蘇軍的試探性進攻,而且也沒有得到大本營的大力支持,最終在全面失敗之後終止了挑釁行為。


蘇聯為了徹底斷絕日本的念想,集結了強大的作戰兵團和機械化力量以及火力,無論在參戰兵力、坦克飛機大炮的數量質量對比、打擊火力強度對比,日本都遠遠不如蘇軍,從頭到尾被蘇軍虐的找不著北。

鑑於蘇聯機械化部隊對於日軍的絕對優勢,日本真的很難下決心進攻蘇聯。

諾門坎戰役之後,關東軍沿邊界修築了大量防禦工事以應對蘇聯,主觀上不再願意對蘇作戰。

日本想要的東西都在東南亞,在利益驅動下,日本也不願耗費資源去打蘇聯。

日本的戰爭機器最急需的主要是石油、橡膠、鋼材等,尤其是石油,得去東南亞弄,那裡有現成的大油田,

蘇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開發程度低,日軍即使打下來,也幾乎無利可圖,再加上天寒地凍,這個給養首先是個巨大問題,對於習慣以戰養戰的日軍來說根本負擔不起。

綜合各方面因素,即使希特勒再三敦促,而日本依舊不為所動,沒有進攻蘇聯,反而是主動挑起太平洋戰爭,反倒把,美國拉進了這場空前大戰,這也敲響了法西斯的喪鐘。當然,也可以看出,所謂的軸心很鬆散,並不齊心。


雲中史記


二戰德軍都打到莫斯科了,為何日本就是不幫希特勒一把?其實這個問題首先是日本為什麼要在1941年秋天去幫助德國北上進攻蘇聯?有什麼好處?

德國的對蘇作戰同與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時一樣,事先未給三國同盟的日本任何通告。希特勒對大島大使說:“對蘇戰爭是德國自己下決心進行的戰爭,不期待日本的任何援助。”日本和德國之間對戰爭的指導沒有直接協作。

俄軍對蘇戰爭遭到挫折以後,德國的裡賓特洛甫外長才力勸大島大使,希望日本也對蘇聯採取軍事行動,並且說這是在東亞除去蘇聯的好機會。

但是在1941年初,美國正式照會日本,提出了幾個必須完成的要求,否則就會在當年8月,全部凍結日本海外資產,對日本進行最嚴格的石油禁運,並且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

這些條件最主要的就是日本必須立刻從中國撤軍,並且不能索要賠償和割讓領土。否則,美國就立刻對日本進行全面制裁。

而日本拒不撤軍。幾個月的談判毫無進展。七月二十六日,羅斯福總統終於採取了決定性行動,下達總統行政命令,對日實施貿易禁運,切斷了對日本的石油供應,兩天後,又凍結了日本全部在美資產。

在石油和戰爭物資儲備告罄之前,日本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投降,要麼對美開戰。這個時候,日本已經沒有能力北上蘇聯,因為在40年代,西伯利亞油田還沒有發現,西伯利亞大油田是60年代才發現,70年代正式開採的。

那麼,日本要想獲得石油和資源,就只有一條路,南下與美國開戰。在 1941年,日軍北上完全沒有任何意義,除非能在2年之內打到高加索去搶石油。而且,還能順利的把石油運回日本,畢竟在美國對日本石油禁運的1941年8月,日本只有最多維持2年的石油儲備了,一旦耗盡,沒有補充,就只能舉國投降了。


深度軍事


日本倒是想幫啊,或者說,日本倒是很想借著小鬍子打到莫斯科的機會在背後偷一波塔,北上蘇聯撿洋落去,奈何……

鬼子在搗鼓出“九一八”事變之後,隨著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加劇與地緣政治迴旋餘地越來越少,對外實施戰爭擴張的訴求不斷上升。就下一階段的擴張方向而言,形成了不同的派別:一是“苦練內功派”,以戰略家石原莞爾為代表,力主日本依託現有的“偽滿洲國”基地,

將東北、朝鮮、日本本土聯成一片,充分發揮資源地帶的優勢,打造出一個產業集群,待發展較為充分後同英、美等國爭奪太平洋制海權,促成日本成為一個海陸二元型帝國;二是“懲膺暴支派”,可以說是“苦練內功派”的升級版,以昭和參謀和“擴大派”為代表,他們的訴求是現在日本國內矛盾深重,必須立刻打出去,以最快的速度滅亡中國,再轉入“苦練內功、意圖決戰”;三是“北上徵蘇派”,又稱為“北上派”,以搗鼓出“關特演”的東條與板垣徵四郎為代表,意圖爭奪蘇聯的濱海邊疆區乃至後貝加爾地區,至於戰略目的十分不明,可能是出於徹底消除蘇聯對“偽滿洲國”軍事威脅的考慮;四是“南下討英美派”,以搗鼓出“北法屬印度支那進駐事件”的富永恭次、佐藤賢了等人,還有後來的開戰派為代表,要求一波流攻佔南洋資源地帶,寄希望於第一波打趴下英美鬼畜之後米國能和鬼子締結“光榮合約”。幾個派別既互相掣肘,又互相關聯,勾心鬥角的撕逼和合作就這樣貫穿了整個30年代的日本大本營。

但是隨著1937年的“七七事變”導致“懲膺暴支派”取得了勝利,鬼子的擴張方向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中國大陸一帶,其結果可想而知:中國大陸巨大的戰略縱深與無休止的消耗戰像海綿一樣吸收著鬼子的軍力和財力,高昂的佔領費用與從中國的土地上攫取的東西根本不成比例不說,指望著“迅速打垮中國”再“掉頭回去跟英美鬼畜決戰”的打算落了空——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中國戰場這個無底洞裡去了,還怎麼北上去搶蘇聯的洋落去?

其結果就是,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鬼子的“白兵主義”和孱弱的火力在蘇軍坦克與重炮的威力下被毫無懸念地教做人,北上跟蘇聯剛正面的打算被兜頭一盆涼水;而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1941年6月衛國戰爭爆發後鬼子一瞧機會來了,以東條陸相為代表的勢力又忙不迭地想北上徵蘇,結果就是1941年7月的“關特演”計劃,該計劃的要義是待蘇軍遠東方面軍向西線戰場調動集結後,集結25個師團大約70萬兵力橫掃蘇聯遠東地區,一是作為小鬍子的策應,二是趕快搶一波濱海地區作為新的戰略後方。但是俗話說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鬼子為“關特演”準備的大約70萬兵力不假,但是隻給50萬人提供了堪用的武器與冬季裝備,為進攻蘇聯所準備的彈藥、油料、備品也是嚴重不足。計劃之草率與異想天開弄的昭和天皇都極為鬱悶,接連質問東條陸相“此為何意”,而東條陸相的回應更加爆炸:“進攻蘇聯的目的我們還沒開始考慮。”

既然進攻蘇聯的計劃一開始就是一場鬧劇,那最後肯定就演不下去了。再加上遠東地區的蘇軍始終沒有向西線開始軍事運輸,初始作戰條件始終無法達成,“關特演”自然就只能無果而終了。隨後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領導的美國準備親自下場,對日本的包圍圈“ABCD”開始不斷收緊,鬼子不得不再度調轉槍口南下跟英美搶奪南洋資源地帶,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攻擊蘇聯的問題就更加沒人再提了——小鬍子的軍隊在莫斯科城下困苦不堪之時,小鬼子的南進兵團正在印度支那地區自我感覺良好呢。

以上,歡迎評論區大神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