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都打到莫斯科了,为何日本就是不帮希特勒一把?

用户65825501629


1931年占领东北开始,日本的战略是经营东北,然后占据华北,等到东北巩固之后,以雷霆之势灭亡中国。当时日本国内的军界代表乐观的认为“支那”问题只需要三个月就能解决,最多不超过一年。当然这是因为在“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的糟糕表现,使得日军大本营有了这样乐观的判断。

1937年德国在欧洲战场已经是开始屡屡试探,而此时的日本国内也陷入了狂热之中,利用华北事变,也就是当年七七事变,日军开始大肆进攻中国。在1937年到1939年两年时间里,日军从东南战场攻击江南腹地,然而日军攻占江浙长江一带时,却发现等来的不是蒋介石的求和书,而是蒋介石的迁都抗战。

淞沪会战结束之后,日军其实就已经意识到了中国战场不可能在一年之内解决,因为一个淞沪会战就打了整整三个多月,而且蒋介石发起了全民抗战的动员,从当时国军的抗战准备来看,一共准备了三道防线。一直到日本投降,日军都没有彻底突破第二防线,原因就是中国的大纵深使得日军战线越拉越长。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之时,日军已经深陷中国战场,此时即便是关东军也不得不抽调到各个战区,像当年华北地区就出现过穿皮鞋的日军,那其实就是关东军。所以中国战场的形势使得日军不可能分兵进攻苏联,因为日本的战略第一步就是征服中国。包括日本偷袭珍珠港,都是为了将对华的侵略战争进行下去。可以说只要中国多坚持一天,日军就不可能北攻苏联。


小司马迁论史


二战时期,德军都打到莫斯科了,为何日本就是不帮希特勒一把?

 

二战德军都打到莫斯科了,为何日本就是不帮希特勒一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战略上来看,如果日本能在东部进攻苏联,确实会给予希特勒极大的帮助。但为什么日本没有帮希特勒一把呢?这主要出于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德日在二战时没有战略协作。德国的对苏作战同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时一样,事先未给三国同盟的日本任何通告。希特勒对大岛大使说:“对苏战争是德国自己下决心进行的战争,不期待日本的任何援助。”日本和德国之间对战争的指导没有直接协作。

二是美国对日本实施制裁。俄军对苏战争遭到挫折以后,德国的里宾特洛甫外长才力劝大岛大使,希望日本也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说这是在东亚除去苏联的好机会。但是在1941年初,美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了几个必须完成的要求,否则就会在当年8月,全部冻结日本海外资产,对日本进行最严格的石油禁运,并且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这些条件最主要的就是日本必须立刻从中国撤军,并且不能索要赔偿和割让领土。否则,美国就立刻对日本进行全面制裁。而日本拒不撤军。几个月的谈判毫无进展。7月26日,罗斯福总统终于采取了决定性行动,下达总统行政命令,对日实施贸易禁运,切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两天后,又冻结了日本全部在美资产。在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后,日本只有最多维持2年的石油储备了,一旦耗尽,没有补充,就只能举国投降了。在石油和战争物资储备告罄之前,日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对美开战。这个时候,日本已经没有能力北上苏联了。

三是中国战场的消耗战使日本无法脱身。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大陆巨大的战略纵深与无休止的消耗战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日本的军力和财力。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中国战场这个无底洞里去了,还怎哪有那么多精力北上苏联去帮希特勒一把?

四是日本有过前车之鉴。从九一八事变起到1935年,苏联不停地增兵远东。到1935年底,苏军在远东的兵力达到14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总兵力达24万人,装备坦克850辆,飞机500架,潜艇20艘,较1931年时兵力兵器扩大了3—5倍。1939年,日本关东军突然在中蒙边界挑起诺门坎冲突。苏联人毫不示弱,调集重兵反击,全歼关东军一个精锐师团。诺门坎战役改变了日本对苏联的看法,直接影响了整个二战期间的日苏关系。

五是苏联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日本自武汉会战后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而苏联却主动与日本媾和,且条件十分优厚。苏联承认伪满洲国、中止对中国的军援、有偿转让中东铁路。同时日本承认外蒙古独立国家的地位,双方于1941年4月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于是苏联利用军援中国拖住日本,有效确保了远东安全,之后又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力推日本南下与美英冲突。

到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战役激战正酣时,日本在中国长沙与中国军队大战,同时注意力又放在了东面的珍珠港和南面的南太平洋,根本无力也无心再顾及北进与德国夹击苏联的事了。

 



怀疑探索者


二战德军和日本根本不可能汇师,因为日本人的脑子里就没有打世界大战的基因,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日本人跑去打美国人,结果把狼给招来了。日本帝国海军主力在太平洋上全部被歼灭,要支援德国简直是痴人说梦。而且日本要进攻苏联,也不可能,因为苏联红军也足够强大,在最基本的步兵方面,红军在战前已经开始逐步用半自动步枪取代栓动步枪、用新的更轻的重机枪取代笨重的马克沁机枪,步兵部队的扩编充实和训练也将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

德军之所以在1941年就决定打苏联,也是因为怕苏联以后打就打不赢了,如果延迟进攻苏联意味着苏联基层部队能获得大批的指挥员,而不会出现在历史上正处于换装基本武器、指挥员缺额明显时就猝不及防地遭遇侵略的情况。轻武器换装的完成意味着红军步兵的火力投射能力可以上升一个数量级,压制能力更为强大,德军那点兵力和坦克迟早被苏联虐掉,日本在太平洋已经吃鳖了,还想着支援德军,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德军真的等日本来才进攻苏联,那么很有可能在数个月内战局就会逆转甚至被反推,二战甚至更快就结束了。二战德军进攻苏联本来就是个错误,日本去招惹美国人也是个错误,美苏依然是最强的两国,有技术、有战略纵深、有特出的海空军、苏联坦克集团,它们参战之后,日本和德国就别打了。


川陀太空问答


事实上,在1941年6月,德国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以后。日本是做出了北上的准备,开始了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大规模调动军队进入我国东北,准备对苏开战。

但是,日本国策是,远东苏军必须有一半调遣到西部,日军才会发动进攻。这一点在“依形势变化帝国国策要纲”,当中已经得到了确认。6月22日,德国发动进攻,7月6日,日军大本营下令日本陆航做好北上准备。

7月7日,裕仁天皇批准了征召85万人入伍,参加对苏联作战的命令。同时,7月13日开始日军向东北集结。7月31日,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作战部长田中正式批准了24个师团参加对苏作战计划。

同时下达“大陆命第506号”命令,举行关东军特别演习,正式对苏战备。命令,到7月24日,14个师团都要做好战斗准备,充实到战斗编制。到8月8日,各个兵站部队,以及2个新动员师团进入东北。

8月29日,日军准备北上进攻苏军的全部战斗准备,向黑龙江上游的加林达及三叉铁路交叉点的斯科沃罗迪诺地区发动进攻。此时从日本,到高丽,从大连到黑龙江,所有的铁路,港口都非常繁忙,60万日军,还有海量武器装备,都在向前线运输。

但是,在1941年8月1日,美国突然宣布对日本进行全面制裁,冻结日本所有海外资产,断绝日本所有海外贸易,禁止对日本输出石油。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决定暂不北上,而是南下夺取印尼大油田。否则,日本国内的石油储备,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在这一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


历史救生圈


两个国家各自在自己的主战场上玩嗨皮了,尤其是在1941年底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1941年12月初,德国军队在苏德战场推进到莫斯科附近,前苏联存在迁都的风险;而同时,日本人则在1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本抢先发动了震惊世界珍珠港事变。(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当时大家在各自的战场上风光无限,本就没有互相帮忙的必要,更何况,德、意、日三国虽然组成了军事同盟,但在战略目标上却并没有相应的协同,而是各自为战,甚至彼此之间还互相防着点,谁也怕对方侵害或侵占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最风光的时候,日本曾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德国则占领了除英国等少数国家以外的整个西欧领土,这已经算是比肩古代帝王的功绩了,更让他们兴奋的是,侵略战争的前景,似乎也还过得去。

1941年12月1日,德国军队出现在莫斯科的北部和南部,12月3日,南部德国军队的一个侦察营率先攻入莫斯科,占领了一座工厂,。


但是在翌日就被莫斯科工人和民兵组织的武装赶出了莫斯科,12月5日,莫斯科气温骤降5℃,让本已捉襟见肘的德国军队🇩🇪彻底裹足不前,不但如此,由于大军深入前苏联国境,粮食棉被棉衣补给困难,德国军队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四面楚歌了。

在此情况下,日本军队在东亚又做了些什么呢?一是停止中国境内的大规模集团化的军事进攻,而是扩大侵略范围,往南亚发展。

但是往南发展有一个肘腋之患,那就是美国人还占据着菲律宾,再往东,美国的海军基地遍布西太平洋,这些都是随时可以协防菲律宾甚至协防东南亚,抄日本后路的存在。

因此,欲进攻东南亚,必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1941年12月7日,也就是德国在莫斯科附近遇挫的两天之后,日本人就给狮子挠痒痒,偷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驻地珍珠港成功,基本上打垮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因此,不是日本人不帮德国人,关键是日本人也有自己的侵略布局,向北进攻苏联的计划在日本看来可望而不可及,早已放弃,自然不可能与拜把子兄弟德国,来个东西夹击了!


历史三日谈


这个问题我替“元首”回答了,你日本还是消停点吧,别再给我添乱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日本这个猪队友是真心靠不住啊!

别以为当初元首没有这么想过,历史上吃尽了两线作战苦头的德国人太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因此老早就邀请日本进攻苏联,以牵制住苏联远东方面军不让其西调。

德国人本以为日本在东北盘踞了70多万关东军,随时能够出动。可是结果并不是如德国所想的那样。可日本人一点也不傻,他们觉得进攻苏联不是什么占便宜的好事。

日本人也不是没试过,诺门坎战役开始那叫一个嚣张,本以为能趁着“肃反”,占占苏联的便宜。可结果却被朱可夫率领下的苏蒙联军一路吊打。这场仗让日本人结结实实明白了像苏联这老油条,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拿下的,搞不好还会遭到疯狂报复。

再说了,攻打苏联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大大折损自己的兵力。为了做做样子,日本当时只派了少量日军前去演戏一下,并没有出动70万关东军。就算出动70万关东军协助德国拿下苏联,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德国,对于日本并没有什么帮助。


德国把资源丰富的欧洲地区占领,留给日本的也只是资源稀少的亚洲地区。苏联的主要资源和财富都在欧洲,而亚洲地域非常瘠薄,这笔既折兵损将又没有利益的买卖,日本人才不会蠢到替德国人去火中取栗。与瘠薄的远东苦寒之地相比,日本人更希望把战略中心放在东南亚。因为那里才有他们最急需战略资源,做梦都想要地石油还有橡胶。至于西伯利亚的冻土层嘛,那个实在是太难啃得动了。

也正因为处在日军按兵不动,推进到莫斯科城下的德军已成强弩之末之际,苏军以100个师的强大兵力发起反击战。经过40天激烈的战斗,德军向西溃退了150~300公里。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从远东调来的那大批适应寒区作战的生力军。

而斯大林之所以敢于将远东苏军西调,恰恰是因为得到了日本不会贸然进攻苏联的可靠情报。这个天大的功劳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传奇谍报员佐尔格,另一个则是中国人阎宝航。


诸葛小兵兵


说到二战日本和苏联那些事,有一场战役不得不提-诺门坎战役。这场战役改变了日本对苏联的看法,直接影响了整个二战期间的日苏关系。

图为日俄战争时期的漫画,当时没人看好日本

其实日本对苏联态度极为复杂,明治维新后日本日益强大,眼光已经不再局限于亚洲,不再局限于曾经视若神明的中华帝国,他们的目标是世界强国,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获取世界列强的认可,那么找一个真正的强者打一仗就必不可少了,而这个强者就是当时的沙皇俄国。日本俄国爆发的日俄战争,经过浴血厮杀,日本举国之力最终在陆战和海战上全面战胜老牌强国俄国,自此以俄国为踏板成为世界列强之一。

图为苏联坦克部队

自那之后,日本终于成了世界强国,而沙皇俄国紧接着爆发了十月革命,日本竟然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立足未稳时扶持反对势力也就是白军。所以说日本与苏联在历史上早就成了老冤家。日本觉得我打败过俄国,现在就能再次打败苏联,这就是诺门坎战役爆发前的日苏两国态势。

日本狂热军国主义分子辻政信,诺门坎挑衅苏联的主要策划者

在二战时期,日本还有个特点:军国主义到了疯狂的地步,军队中的狂热分子经常违抗大本营的命令进行各式各样的军事冒险。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这样直接导致了日军上下均高估了自己实力。在占领北平、南京后,日本觉得中国战事已经大局已定,所以接下来就该选选下一个目标了。当时二战还未全面爆发,日美关系还算正常,于是离得近、又自认为实力逊于日本的苏联成了新的目标。

图为诺门坎的苏军部队

诺门坎位于中蒙交界,战役自1939年5月11日打响,至9月份停火,由于名义上冲突双方主角是蒙古国和伪满洲国,所以日苏双方并没有宣战,这次战斗也更具有挑衅和试探的味道。诺门坎战役中,苏军损失2.5万,日军损失1.7万,苏军损失的坦克装甲车辆等装备也远远大于日军。苏军最高指挥长官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将军,可以说单看数据日军并没有吃亏,而且还占了上风,尤其对方还是朱可夫,怎么看都是赢了,但结果却是日本彻底打消了在与苏联动手的念头。

图为诺门坎向日军冲锋的苏军坦克群

在诺门坎,朱可夫才用的战术比较简单:你打掉我10辆坦克,我再增派20辆,你打100发炮弹,我就打1000发,总之一句话就是源源不断、铺天盖地。打着打着,日本人终于发现了,自己不可能打的赢,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苏联强大的国力,他们拥有漫山遍野的坦克、遮天蔽日的飞机和勇敢强悍的战士。有人觉得此战是朱可夫的污点,其实不然,他就是要用这种不计代价的战术让日本清醒:苏联不是沙皇俄国,现在的苏联不是你能惹得起的。

苏军缴获的日军94型坦克,当时日本装甲力量无法与苏联相提并论

事实也正是如此,见识了苏军强大的实力和强大的国力后,就连最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也清醒了,不可能打得过苏联。所以无论后来日苏打的如何火热,日本都没敢轻举妄动。


军事新观察


即使在苏联最危急的时刻,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还是保持着百万级的军队。

当时日本陆军已经深陷中国泥潭,想要组织几十万到上百万的力量进攻苏联,无异于天方夜谭。

苏联拥有近2亿人口,日本仅仅7千万,而在钢铁、石油等资源上,日本更远远不如苏联,组织几十万日军在尚未完全开发的西伯利亚展开进攻,无异于自寻死路,而苏军可以从东欧腹地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而日军劳师以远,广袤的西伯利亚并不能给它多少补给,连石油都没有。

日本陆军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苏军非常落后,到了1941年时期,苏军的坦克已经换成了更先进的T34,苏军的战斗力也已经大幅提升,而日本陆军的水准压根没得到多少提升,大量的战争资源被用到了海军身上。

诺门坎战役的失败,日本关东军吃尽苦头,主观上不愿再对苏开战。

诺门坎战役,这是日军对苏军的试探性进攻,而且也没有得到大本营的大力支持,最终在全面失败之后终止了挑衅行为。


苏联为了彻底断绝日本的念想,集结了强大的作战兵团和机械化力量以及火力,无论在参战兵力、坦克飞机大炮的数量质量对比、打击火力强度对比,日本都远远不如苏军,从头到尾被苏军虐的找不着北。

鉴于苏联机械化部队对于日军的绝对优势,日本真的很难下决心进攻苏联。

诺门坎战役之后,关东军沿边界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以应对苏联,主观上不再愿意对苏作战。

日本想要的东西都在东南亚,在利益驱动下,日本也不愿耗费资源去打苏联。

日本的战争机器最急需的主要是石油、橡胶、钢材等,尤其是石油,得去东南亚弄,那里有现成的大油田,

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发程度低,日军即使打下来,也几乎无利可图,再加上天寒地冻,这个给养首先是个巨大问题,对于习惯以战养战的日军来说根本负担不起。

综合各方面因素,即使希特勒再三敦促,而日本依旧不为所动,没有进攻苏联,反而是主动挑起太平洋战争,反倒把,美国拉进了这场空前大战,这也敲响了法西斯的丧钟。当然,也可以看出,所谓的轴心很松散,并不齐心。


云中史记


二战德军都打到莫斯科了,为何日本就是不帮希特勒一把?其实这个问题首先是日本为什么要在1941年秋天去帮助德国北上进攻苏联?有什么好处?

德国的对苏作战同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时一样,事先未给三国同盟的日本任何通告。希特勒对大岛大使说:“对苏战争是德国自己下决心进行的战争,不期待日本的任何援助。”日本和德国之间对战争的指导没有直接协作。

俄军对苏战争遭到挫折以后,德国的里宾特洛甫外长才力劝大岛大使,希望日本也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说这是在东亚除去苏联的好机会。

但是在1941年初,美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了几个必须完成的要求,否则就会在当年8月,全部冻结日本海外资产,对日本进行最严格的石油禁运,并且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

这些条件最主要的就是日本必须立刻从中国撤军,并且不能索要赔偿和割让领土。否则,美国就立刻对日本进行全面制裁。

而日本拒不撤军。几个月的谈判毫无进展。七月二十六日,罗斯福总统终于采取了决定性行动,下达总统行政命令,对日实施贸易禁运,切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两天后,又冻结了日本全部在美资产。

在石油和战争物资储备告罄之前,日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对美开战。这个时候,日本已经没有能力北上苏联,因为在40年代,西伯利亚油田还没有发现,西伯利亚大油田是60年代才发现,70年代正式开采的。

那么,日本要想获得石油和资源,就只有一条路,南下与美国开战。在 1941年,日军北上完全没有任何意义,除非能在2年之内打到高加索去抢石油。而且,还能顺利的把石油运回日本,毕竟在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的1941年8月,日本只有最多维持2年的石油储备了,一旦耗尽,没有补充,就只能举国投降了。


深度军事


日本倒是想帮啊,或者说,日本倒是很想借着小胡子打到莫斯科的机会在背后偷一波塔,北上苏联捡洋落去,奈何……

鬼子在捣鼓出“九一八”事变之后,随着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剧与地缘政治回旋余地越来越少,对外实施战争扩张的诉求不断上升。就下一阶段的扩张方向而言,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一是“苦练内功派”,以战略家石原莞尔为代表,力主日本依托现有的“伪满洲国”基地,

将东北、朝鲜、日本本土联成一片,充分发挥资源地带的优势,打造出一个产业集群,待发展较为充分后同英、美等国争夺太平洋制海权,促成日本成为一个海陆二元型帝国;二是“惩膺暴支派”,可以说是“苦练内功派”的升级版,以昭和参谋和“扩大派”为代表,他们的诉求是现在日本国内矛盾深重,必须立刻打出去,以最快的速度灭亡中国,再转入“苦练内功、意图决战”;三是“北上征苏派”,又称为“北上派”,以捣鼓出“关特演”的东条与板垣征四郎为代表,意图争夺苏联的滨海边疆区乃至后贝加尔地区,至于战略目的十分不明,可能是出于彻底消除苏联对“伪满洲国”军事威胁的考虑;四是“南下讨英美派”,以捣鼓出“北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的富永恭次、佐藤贤了等人,还有后来的开战派为代表,要求一波流攻占南洋资源地带,寄希望于第一波打趴下英美鬼畜之后米国能和鬼子缔结“光荣合约”。几个派别既互相掣肘,又互相关联,勾心斗角的撕逼和合作就这样贯穿了整个30年代的日本大本营。

但是随着1937年的“七七事变”导致“惩膺暴支派”取得了胜利,鬼子的扩张方向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中国大陆一带,其结果可想而知:中国大陆巨大的战略纵深与无休止的消耗战像海绵一样吸收着鬼子的军力和财力,高昂的占领费用与从中国的土地上攫取的东西根本不成比例不说,指望着“迅速打垮中国”再“掉头回去跟英美鬼畜决战”的打算落了空——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中国战场这个无底洞里去了,还怎么北上去抢苏联的洋落去?

其结果就是,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鬼子的“白兵主义”和孱弱的火力在苏军坦克与重炮的威力下被毫无悬念地教做人,北上跟苏联刚正面的打算被兜头一盆凉水;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1941年6月卫国战争爆发后鬼子一瞧机会来了,以东条陆相为代表的势力又忙不迭地想北上征苏,结果就是1941年7月的“关特演”计划,该计划的要义是待苏军远东方面军向西线战场调动集结后,集结25个师团大约70万兵力横扫苏联远东地区,一是作为小胡子的策应,二是赶快抢一波滨海地区作为新的战略后方。但是俗话说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鬼子为“关特演”准备的大约70万兵力不假,但是只给50万人提供了堪用的武器与冬季装备,为进攻苏联所准备的弹药、油料、备品也是严重不足。计划之草率与异想天开弄的昭和天皇都极为郁闷,接连质问东条陆相“此为何意”,而东条陆相的回应更加爆炸:“进攻苏联的目的我们还没开始考虑。”

既然进攻苏联的计划一开始就是一场闹剧,那最后肯定就演不下去了。再加上远东地区的苏军始终没有向西线开始军事运输,初始作战条件始终无法达成,“关特演”自然就只能无果而终了。随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领导的美国准备亲自下场,对日本的包围圈“ABCD”开始不断收紧,鬼子不得不再度调转枪口南下跟英美抢夺南洋资源地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攻击苏联的问题就更加没人再提了——小胡子的军队在莫斯科城下困苦不堪之时,小鬼子的南进兵团正在印度支那地区自我感觉良好呢。

以上,欢迎评论区大神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