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汉朝的王莽是彭加木穿越过去的,这是为什么?

黄基成


因为王莽的某些改革政策实在太过先进,因而很多人便认为王莽乃是近现代人穿越过去的。又因为彭加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无故失踪,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多年均无果,于是造成了对其下落的诸多猜测。鉴于这两个原因,便有人将其联系起来,说王莽是彭加木穿越过去的,不过这个说法显然有些牵强附会,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可以了,没必要深究。

王莽某些改革措施的确超前,但并不能断定其为穿越人

王莽在篡汉称帝后,推行了大量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在近现代人看来,这些措施中的确有其超前的一面,因而便有人猜测其为近现代的穿越者。其被推测为穿越者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王莽

1、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王莽要求按照人口均分土地,所有土地全部划归国有,且禁止私人买卖。于是便有人认为这是最早的土地国有化,是典型的土地改造。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这可以所是彻底废除奴隶制的一种标志,王莽意图通过禁止继续买卖和产生新的奴隶、婢女,使其自然消灭。

△王莽

3、实行“五均六筦”制。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山泽等。这可以看做王莽通过政府强制手段,控制物价和改革税制的一种方式。

4、改革币制。在封建社会黄金、白银作为硬通货流通,这是几百年下来的沿袭。然而王莽却是另辟蹊径,他制作精美但是不足值的货币,代替了之前的硬通货。

△关于“王莽改制”,至今褒贬不一

“王莽改制”的很多策略,却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且完全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这是造成很多人说他是穿越者的根本原因。不过据此便断定其为穿越者,却显然过于武断。

其他三条没有理出头绪,不过王莽对于土地的改革,我却认为是开了倒车。因为自战国时期开始,各诸侯国便已经开始推行土地私有制,且允许相互之间进行买卖,而王莽的这一改革却是将这项政策完全推翻,恢复了战国之前的做法,其实是在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

彭加木失踪之谜,留给人们诸多猜想

说完了王莽,我们再来说说彭加木。

彭加木生于1925年,原名彭家睦。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农学院,他曾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进行探险,最终于1980年6月17日不幸在罗布泊失踪。

△彭加木

1980年5月8日,彭加木担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率领队员穿越了全长450公里的罗布泊盆地,在6月5日到达了考察终点米兰。彭加木他们在湖盆中采集了众多的生物和土壤标本,采集众多的矿物化石,收集了众多的第一手科考资料,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揭开了罗布泊的奥秘。

6月11日,在米兰农场小憩片刻后,彭加木又率领队员准备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再度横穿罗布泊地区,然后取道敦煌去乌鲁木齐,以结束这次两个多月的野外考察工作。

6月16日下午2时,考察队到达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但车上携带的汽油和水几乎全部耗尽,而他们距离目的地还有400多公里。在就地找水失败后,晚上考察队向当地驻军发电报求援,但彭加木起草的电报稿却是“我们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维持到明天”,只是报告了现状,而并没有要求支援,为的就是省下7000元的运送资金。

6月17日上午9时,部队回电同意给予援助,并要求提供营地坐标。下午1时,司机王万轩到车里取衣服时,在一本地图册里发现一张纸条,上书“我往东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

而彭加木就此离去再无踪迹,在其失踪之后。在1980年11月初,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指示,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军区独立5团、通讯兵部队、汽车56团和兰州407部队等八个单位共69人组成的搜寻队再度进入罗布泊,历经41天的搜寻,仍然没有找到其下落。

数十年来,虽然人们多次深入罗布泊寻找其下落,均无功而返。而各方收到的多次线索,经过考证后也都被证实并非彭加木。总之,他的下落的确成了一个迷。关于彭加木,网络上流传出诸多版本,其中不乏离奇传神的说法,不过大多都是虚构的。


王莽是否为穿越,尚且无法断定,而将其与失踪数十年的彭加木联系起来,更是有些牵强附会。


香茗史馆


有段子还说刘秀是位面之子,招来了陨石遁呢。



很明显,这就是个段子啊!



(瞻仰一下位面之子)

王莽是穿越者的证据大概有两个:一是他的改革太惊世骇俗了,具有浓厚的共产主义色彩;二是青铜卡尺的出土,注意,是卡尺,不是游标卡尺哦,两者的精确度不是一个级别的。



(长得像,不代表是一个东西哦)

卡尺这个应该是巧合。古代本来就有很多匪夷所思的科技成就,比如墨子在几千年就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不可能墨子也是穿越的吧?

而他的改革思想也并不是他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有思想渊源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大同,就是一种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

先说说王莽的土地国有: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可以看出,他是仿照周朝的制度来推行新政的,他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五均赊贷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不停恢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他的国有,可不是现在的国有。

再看看王莽后期都干了什么,搞祭祀。他这个人十分迷信,认为君权神授。这是现代思想吗?



(王莽他才不想凹个穿越者的人设啊,既丢穿越者的脸,又显得他智商低)

所以,段子就当段子吧,别当真。


SAMA67821259056


对于王莽穿越一事众说纷纭,简单说一下为何王莽会被说成是穿越者

第一点:重视科技

我们都知道,其实在古代士农工商的阶级制度下,工人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但是王莽却不这样。王莽此人很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操作。当时他听闻有人用羽毛等加工了一个会飞的器件,便很高兴地接见了那个人,并且给了那个人一些金钱,鼓励他继续做下去,这种千金市马骨的做法很是难得,其次,王莽还发明了游标卡尺,如下图所示:

第二点:废除奴隶制

如果说王莽是一个平民或者是贱籍,那这些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王莽是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为汉朝皇帝刘家后代。是地地道道的贵族,是奴隶制的获益者而不是受害者,那么他为何会做出这类的举措,真的是很耐人寻味。所以很多人猜测是受到当今社会平等自由的教育从而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

第三点:修改与周边异族的关系

尤其是对于韩国,当时称之为高句丽,后来本王莽灭掉后成为下句丽。很多人将这一点作为一个参考,但是我这点表示怀疑,就算是这地要打要灭,也不是跟他们打吧,虽然高句丽的确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但是为啥不打日本还是越南之类的?难道受制于当时的航海技术?

第四点: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

这点在当时实行起来有极大的阻力,毕竟当时很多土地还都是掌握的贵族阶级,但是王莽还是义无反顾地实行这项政策,这项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政策,胡适甚至认为王莽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

其余的政策

实行“五均六筦”制,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山泽等。

改革币制。

改革中央机构,加强相权、兵权;重新划分郡县,更改地名。

改革少数民族名称、首领称号。

这些政策无一例外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王莽的思想绝对不应该出现在那个时候,因为他的思想完全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水平严重脱节!细数世界历史上的新思想的出现,都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发展力有关系,当然超前的思想也有,但是从没有像王莽这样超前将近两千年的思想,王莽改制的政策,完全就是70年代中国的计划经济的翻版了!王莽出身豪族,从小最多接受儒家文化,但是为何会出现如此先进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那个封建制度尚不是那么完美的时代!如果王莽出现在十九世纪,无疑就是个成功的改革家,王莽的思想之先进完全令人咂舌,王莽还曾提出过在古王朝(实际就是现代社会)人人生而平等,还有大同社会思想等,我仔细分析后认为,王莽这种人人平等的光辉思想也绝对不会出现在一个从小活在豪族的人脑袋中,一个从小相对封闭的教育思想,一个封建制度横行的天下和土壤,是绝对不会出现王莽这种思想的!王莽就是个穿越者!

也许这些改革政策会在另一个时空成功,但对于公元初年的中国而言,这些政策并不实际,反而造成了很大的民怨。而且,位面力量已经察觉到历史的扭曲,于是从王莽登基开始,天灾不断,民众流离失所,原来对王莽的拥戴也都转变成了对王莽的一腔恨意。

而在这时位面之子刘秀横空出世,一路开挂,直到灭掉王莽,对于刘秀与王莽的恩怨不多做赘述,但是历史记载,王莽曾多次杀过刘秀,无一例外,都是失败!


解忧书馆


说汉朝时王莽是我国失踪科学家彭加木穿越的,我觉得是极为明显的牵强附会!

首先了解一下两人的资料。王莽一直是被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中国古代“穿越者”的杰出代表,除了他当时颁布的一系列现代人看来明显“超前”的制度外,估计跟出土的文物青铜卡尺有很大关系。

很多人据此为王莽“穿越”的实证,殊不知我国古代人民智慧无穷,青铜卡尺的出现只是一个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

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先生在罗布泊湖考察时留下字条后失踪,多年来搜寻多次也未发现踪影(遗体)。因此出现了许多的谣言,“穿越说”只是其中之一。

说彭加木穿越为王莽是牵强附会,我的观点有:

1、历史记载。王莽是古代史书上着墨较多的历史人物,从他小时候到青年时期的“好学”和受到当时士大夫的欢迎都有记录。他后来“受禅”称帝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也是依据自身所学而实行的“复古”。现代人看来的“超前”其实在古代只是一种制度的倒退,必然是会被历史的潮流所否定的,王莽只不过是一个被自己的欲望冲昏了头脑的“复古狂想家”!

2、时间错乱。如果穿越了总不会是要一切从婴儿再来吧!彭加木先生失踪时已经55岁,也就是说他就算穿越回去,王莽也只有十几年好活了,从时间节点上是完全不可能“穿越”为王莽的!


3、身份不符。懂历史的人都知道王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政权,如果彭加木先生穿越过去,不可能不熟悉这段历史,更不可能制定那些逼迫农民流离失所以致爆发起义的政策。

所以说,彭加木先生“穿越说”纯粹是一些人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

我们还是寄托于科学的进步,早日搜寻到彭加木先生的踪影甚至遗体,以告慰老先生的在天之灵!


谈史话历


网上关于王莽的段子很多,说什么他是现代穿越过去的啦,甚至有人说他就是彭加木穿越去的。

在古代的正史中,王莽就是一个篡汉的逆贼,没有一句好话。例如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这样评价王莽:“咨尔贼臣,篡汉滔天,行骄夏癸,虐烈商辛。伪稽黄、虞,缪称典文,众怨神怒,恶复诛臻。百王之极,究其奸昏。”明代文学家杨慎说王莽:“以乡愿窃相位胡广也,以乡愿窃天位王莽也。”明朝政治家夏言如此评价:“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苏绰、王安石也。”

然而近代以来,史学界对王莽的赞誉开始多了起来,进而一些网民将他炒作成了“穿越者”。之所以对王莽产生这么大的兴趣,无非是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简单说来就是以下几点:1、土地收归国有,用“王田制”取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井田制”,不得买卖。2、改奴婢为“私属制”,亦不得买卖。3、盐、铁、酒、山川河流以及铸币等行业由国家经营,国家成立专门机构发放贷款。4、改革币值。

由于以上改革措施与计划经济的一些精神有点类似,受到了近现代一些史学家、思想家的追捧,最早为王莽“平反”的是胡适,胡适称王莽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改革家”。而网络上关于王莽是穿越者的猜想也源于此:不在现代待过,怎么能够想到那些超前的改革措施?

“历史穿越”只是人们的幻想,无法得到科学的证实,王莽能够想到那些改革措施也并不是无法理解。其实,王莽所谓的土地国有制并不是他想出来的新鲜玩意,而是效仿商周时期的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莽看到了西汉末年严重的土地兼并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困苦,起用“王田制”是为了平复社会矛盾。

然而,自战国以来,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已经取代“王田制”几百年了,王莽的土地改革实际上是一种退步,是不顾实际情况的盲目复古,企图效仿尧舜的“圣法”来治理国家。当然,王田制一经颁布,严重损害了统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几年后就被迫废止了。

因此,王莽改制并不能成为他是“穿越者”的证据,至于与彭加木的关系,那更就是瞎扯了,满足下人们的好奇心,或作为写玄幻小说的灵感还差不多。


萌叔观世界


王莽并非什么穿越者,他只是个读书读傻了的复古狂想家罢了。当时中国的情势是: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破产沦为奴婢或流亡为盗。也就是说,权贵豪强们占的蛋糕太多,导致天下百姓无以为生,要么饿死,要么就只能去做奴婢或强盗,整个天下一片末世衰败的景象。那怎么办呢?王莽的方法简单而又霸道:复古!把封建社会退回到原始的大同社会,那不就得了。 我们知道,王莽是从小修习《礼经》出身的,这部儒家经典对于他而言已不是学问,而是信仰,所以他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他真诚的相信传说中的三代盛世,认为只要依据《周礼》如法炮制,三代盛世的光辉就会再一次普照大地,而那美妙无比的田园牧歌与人间天堂也会再一次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所以他建立的所谓新朝,其实是一个好古稽古迷古信古刻意复古的新朝,可是拿这种上古礼法去治理近千年后的新朝天下,又怎么能不出问题呢?





打个比方,王莽改制,就好像是一个无知的孩童,兴致勃勃的照着画本捏泥人、堆沙塔,看起来倒是蛮有童真童趣的,可惜这庞大的帝国已积重难返,那可比泥沙脆弱多了,非要按照周公的图样,捏来堆去,结果只能是图样图森破、破碎、崩塌。 那么王莽具体是怎么折腾的呢?
首先第一条:土地改革 王莽长叹世间不公,自汉武帝以来,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于是他下诏道:“今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贫者不厌糟糠。”所以他痛恨权贵,哀怜苍生,欲救民于水火之中,乃复辟西周之“井田制”,将全国土地全部收归国有,改称“王田”,禁止买卖,并按人均分配使用权,一对夫妇,分田一百亩;一家有八男丁者,分田九百亩;凡过此限者,必须上交国家重新规划使用。 我们来看这一条,王莽等于是在一定意义上废除了土地私有制与土地买卖,然后分田地,均贫富,这条真是太猛了,竟然想废除实施近千年早已深入人心的土地私有制,玩儿自己的理想国,这岂不是找死么?要知道王莽手下的官僚体系,可多数是大地主,地主却不能私有土地,那还能叫地主吗?不仅地主受不了,就连广大自耕农也受不了,因为年景不好的时候他们得卖了土地逃荒,土地都不能卖,他们可就只有饿死或者沦为奴婢了。

事实上,土地固化从来就不是一件好事,比如欧洲中世纪土地就不能买卖,结果却导致阶层固化非常严重,贵族们都是上千年长盛不衰的大土地所有者,农奴则世世代代都是农奴,全无出头之日,整个社会一潭死水,我不觉得这样有什么好的。
其实,事实上,就算天下人忽然都变得觉悟极高,全都热烈拥护王莽的“土改”,它还是根本不可能实行下去,因为按当时的全国耕地平均算,每户不过才能摊到六十八亩,根本就不够分,到最后只能是空头支票,徒惹争端而已。
事实上,井田制只适用于上古田广人寡之时,绝不可用在封建王朝中的人口大发展时期,王莽这种不顾实际只凭一腔子热情的书呆子改革,其实一开始就是一个大笑话。 所以说后来的光武帝刘秀就很聪明,他先度田,查清楚了,然后再按实际情况妥善分配。这样虽然触动了大地主们的利益,但刘秀占据住道德高点,又颇能遵照实际予以妥协,所以先是杀了一小撮反对的人,然后再大打折扣的完成了王莽的梦想。相比王莽的妄诞迂执、不切实务,显然刘秀更灵活也更变通。
社会改革,有的时候就需要妥协让步,没办法,没有办法。因为人性虽不至于本恶,但都是本利的。利益,使人疯狂。 总之,在长期土地私有制的影响下,土地便是中国人的命,你要他们的地,就是要他们的命,所以举凡土地之改革,非妥协无以小成,非革命无以大成。可王莽改制既脱离实际,又不妥协也不革命,所以到最后别人只好革他的命。

然后第二条,蓄奴制改革 王莽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尊贵的。买卖人口是“悖天心,逆人伦”的罪恶行径,必须立刻停止。所以要冻结奴隶交易,即禁止新增奴婢,现有奴婢,暂时允许继续持有,但改称“私属”,禁止买卖,且将每蓄一“私属”需向国家上交的赋税提高十五倍,达到三千六百钱。 这条貌似比较温和,但问题更大。关键是当时的情势是已经有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豪强们也不肯听王莽的给他们田种,所以他们没有活路了,除了卖身当奴隶,只有饿死一途。现在可好,大家连奴隶都当不成,那除了造反当强盗,还能怎么办呢? 所以说,解决不了农民破产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奴婢买卖问题,事实证明,王莽看似美好的奴婢政策根本行不通,况且,他的这个政策只适用于私人奴婢,与官奴毫不相干,事实上,王莽还通过严酷的法令,将所有违反改制的人都罚做了官奴 。 他们被押解着成群结队、络绎不绝的蹒跚在全国的各条道路上,铁锁琅颈,毫无尊严,以至愁苦饥饿而死者达数十万人,史载长安皆臭!
由此可见,王莽的王田政策,表面上是为百姓谋土地,实则是在变相的强夺民田;而王莽的奴婢政策,表面上是为奴婢争人权,实则是驱使所有国人做他自己的奴婢!总之全都是国进民退之蠢政,如此颠倒行事罔顾实际,结果就是把高高在上的地主权贵,以及低低在下的升斗小民,通通给得罪了遍。

接着第三条:货币改革。 汉朝建立以后,经过长期摸索,终于在武帝朝由桑弘羊通过国家发行五铢钱建立了稳定的货币制度。但王莽不爽,他非要去搞汉朝的货币制度,而下令发行大量新货币,以降低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来弥补财政赤字。这当然有些无耻,但也算是一种临时经济调控手段,如今有些国家在不得已的时候也会偶尔这么做,现代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问题是王莽做的太过分了!他居然一气竟发明了二十八种新货币,包括金、银、铜币,还有先秦时的布币,甚至把上古时的那套乌龟壳、贝壳也给翻了出来,简直如同一场古钱币的大会演般,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全放在市场里流通,而且币制改来改去,反反复复改了五次,没完没了的折腾。结果,市场上新钱旧钱真钱假钱满天飞,其币值之多杂连政府部门乃至王莽自己都折算不清楚,整个儿被绕晕,更遑论百姓。

并且,王莽还宣布黄金收归国有,除列侯以下所持黄金者皆为非法,全都得上交(直到临死前,王莽的府库里还存着60万斤黄金),并强迫百姓用二十倍的重量的五铢钱兑换品质低劣的新铜币,这简直就是公开的强盗行径、明火执仗的抢夺民财。 于是,新朝的金融市场彻底崩溃了:老百姓用王莽造的钱,则破财;不用王莽的钱,则遭灾——以扰乱金融市场罪下狱,罚做官奴或发配边疆,导致家庭被拆散,夫妻被乱配,十有六七死于非命。这下子可全乱套了,整个帝国,是商人破产,工人失业,农民失地,贵族失望,朝野上下因得罪改制而五家连坐者更是不可胜计,又弄得监狱爆满,朝政失序,民人涕泣于道;再加上外交失策,四夷起衅(王莽以周礼制度,想要将外藩国王降爵为侯),匈奴、西南夷与西域诸国接连起兵,骚扰边境,边民苦不堪言。 老百姓们终于发现,王莽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政策与承诺,带给他们的竟是无穷的灾难和罪恶,他们曾经对这位新皇帝有过无数天真的赞许与热烈的期盼,如今看来竟是那么的荒唐和可笑!早知如此,还不如换回汉末那几位昏庸荒淫的君主,他们至少只会折腾自己,不会折腾全天下!
图:王莽时期各种货币
另外第四条:商业改革。 即重要商业物资,包括盐、酒、铁、矿产、名山大泽资源、铸钱权、甚至手工、布帛等等,全由国家专卖专营专管,或征收重税,总之重要经济全由政府控制,私商被严厉打击、限制。 这一条倒是当年汉武帝也干过,只是人家武帝可是有说法的,他不是要对抗匈奴吗?天下百姓,同仇敌忾,保境安民,驱逐外患,谁也不好意思明着反对。武帝这是高明的利用外部矛盾转移了内部矛盾,同时还将民间资本转向军用,降低了社会贫富差距;加之迁民西北屯田,从而减少了国内土地买卖与兼并;故其政策实为豪强所怨,等到外患一去,至昭帝时也就搞不下去了。

可现在王莽又要来搞,还更进一步,企图以国家强力取代私有经济,气魄不可谓不大,只是天下早已没了当年的国际形势、社会环境与民意基础,结果便又得罪了一大批商人与手工业者。 而且由于王莽没有足够的经济管理人才和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他只能依靠富商大贾来推行其经济改革,结果导致这些私商摇身一变成为官商,形成了危害更大的垄断性经营,从而与地方政府勾结,同流合污,大做假账,徇私舞弊,囤积居奇,大挣黑钱,搞得商业市场一片乌烟瘴气。苦只是苦了那些没有权势当不了官儿的小商贩、以及广大穷苦消费者。
武帝只是政府与民夺利,到了王莽这儿,却变成政府、官员、富商全都来与民夺利了。利益集团一多,争夺自然更狠,于是百姓摇手触禁,动辄受掠,工农俱废,生路全无,悲剧啊!
还有第五条:凡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他劳役,在劳役期间,由政府供给衣食。土地如果抛荒不耕,则征收抛荒税,其税额为普通百姓的三倍,以示惩罚。 糟糕,又把社会影响力极大的游侠们给得罪了。
还有第六条,王莽大开历史倒车,欲将郡县制退回到西周之分封制,乃大封诸侯,凡公侯伯子男五等共一千八百名,想以此收揽人心,但等真要授土了又有点舍不得,便以地图不清楚为由一直拖着,期间这些所谓“诸侯”只能待在长安等消息,结果越等越穷,有的穷到只能去给人打工,真是把“诸侯”的脸都给丢光了。

从王莽的各项改制来看,这就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狂热复古主义分子,而并非诸多网友所意淫的“穿越者”,否则绝不会实施如此之多违背经济规律的政策措施,一个经历过现代生活的正常人,绝不会连这些基本的货币与商业常识都不懂。 总之,王莽这雄心勃勃的托古改制,虽然对了社会之“症”,却下错了改革之“药”,结果越治越惨,非但没有解决原已存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反而导致赋役更重,刑法更酷,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了。王莽这些看似美好的远古盛世蓝图,就像饱满而诱人的种子,却种在了污染严重的土壤里,要么根本长不大,要么最终只能结出可怕的恶之花来。

誊录


这种想法说来玩笑一下就可以了,其实完全不符合逻辑的。

如果这种历史人物是穿越过去的,那么他自己应该知道自己的结局了,又何必再搞?又或者他想的应该是避免历史上的那个不好的结局。

比如王莽,如果是穿越的,那么他应该早点找到刘秀刘玄,拉拢他们,或者杀了他们。总之,改变一切。那么,我们知道的历史就不复存在了。

当然,你可以说本来历史不是这样的,穿越回去的人改变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就是改变后了的历史。。。那么问题来了,没有改变前的那个历史又是谁造成的???

总之,不符合逻辑。



木府木初


说王莽是一个穿越者的可能忘记了一个悖论,王莽如果是现代人,那他的历史是学习现代知识来的,如果他穿越回去做了哪些事历史就改变了,那他的教科书也变了。历史变了他读的历史也变了。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穿越回去,然后发生了战争,他祖宗还没结婚就被人杀死了,那他祖宗十八代都不会有了,又怎么了没有他呢??说某某历史人物是穿越的,显然是悖论


纯真小鱼哥哥


穿越过去后就什么都忘了,不会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会所学的知识来打理新朝!


王小荣2018


如果穿越过去的,他不知道自己会被宰了吗?他的头后来都割下来了存在宫里的仓库,知道剧本还这么领便当,怕不是个傻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