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我说真话但不违法


历史教科书上用“窃国大盗”来定义袁世凯,然而袁世凯至少有三件大功是不可磨灭的。

小站练兵,袁世凯乃是第一个训练新军成功的人

清末时扬言组建新军多年,然而始终没能建立起来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就如洋务运动时期组建的北洋水师一般,名曰“媲美列强的水师”。然而北洋水师依旧是没能抛却清军制度的腐朽,这就不能算是真的新军。

袁世凯小站练兵,参考的是德日,他真正的从制度和训练方法上去学习德日,并且还引起了新式军队应该有的思想。且看袁世凯手下出过那些军阀就知道,一个袁世凯的新军,就是半部近代军阀史。为何会如此,就是因为袁世凯练兵抛却了清军落后的制度和体制。

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凯功不可没

袁世凯依靠自己强大的实力,亲手终结了清王朝,按照当时的话来讲,革命军尚无实力逼迫清帝退位。而袁世凯若是选择支持清廷,那么革命必然失败。所以无论出发点是什么,袁世凯终究还是结束了清政府的统治,这十分关键。君父不倒,国民难以觉醒。

五族共和,维护了多民族的统一

袁世凯提出的五族共和,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这保证了清朝灭亡之后,其他少数民族能够归属北洋政府。当时无论军阀混战如何,北洋军阀都始终保持着对新疆、蒙古和陕甘地区的控制。

袁世凯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称帝,很多说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是其卖国嘴脸的最好体现。但是袁世凯从来没有卖过国,二十一条签订之后,袁世凯将这一天定为国耻日,号称低头二十年,以求他日能与日本抬头相见。可以说袁世凯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


小司马迁论史


袁世凯最大的贡献,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制度。虽然今天一般来说,清朝是被辛亥革命推翻的,但是如果没有袁世凯,清朝还真恐怕不会这么快覆灭。武昌起义后,革命党推举黎元洪作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但是大半壁江山还属于清政府,王牌军队北洋军也没有拿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摄政王载沣决定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派其带领北洋军镇压革命。

但是袁世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一边让清政府暂缓进攻,一边与南方的革命政府议和。革命政府也觉得必须要袁世凯这样的人才能掌控局面,于是在1911年12月2日的汉口会议上,就确定把临时总统的位置空出来,就等着袁世凯反正后坐上。但是同盟会那边又支持孙中山,最后选出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结果就是革命军节节败退,武汉三镇被袁世凯攻下两镇。

这时候双方进行最后磋商,同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于是袁世凯和北洋将领通电,逼迫溥仪退位,支持共和。手上无兵的清政府只能答应袁世凯的条件,同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袁世凯果然原形毕露,先是反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阁制,正式就任大总统;后来又称皇帝。但是民主共和已经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凯只能在一片反对中去世。


林屋公子


袁世凯是河南周口项城人,生于1859年,死于1916年,葬于河南安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他的一生为中国做出了六大贡献。

1895年,小站练兵,建立中国第一支新军。

1905年,与张之洞合作,第一次提出废除科举制度,创办新学堂。

1905年,在天津设立第一个巡警部。

1912年,第一次以和平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统治。

1913年,第一次实行国会选举,建立国会制度。

1913年,成为第一位国会选举产生的正式总统。

袁世凯还创造了很多中国第一,如:建立中国第一家银行、修建中国国内第一条铁路、第一家自来公司、第一家发电厂、第一个电话电报公司、第一个电车电灯公司、第一个烟草公司等等。

袁世凯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富有最具争议的一生,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可是他对中国的做出的贡献不容抹杀,也是中国近年最具领导才能的政治人物,在他死后中国有进入了军阀混乱的时代,有让中国弄得四分五裂的局面。袁世凯是一个仅仅做了83天的皇帝,又是一个最不该死的坏人。





晚秋195087521



袁世凯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堪比千古一帝隋文帝杨坚。

一、捍卫国家主权,未失一寸土地。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疆域。

无论是袁世凯,还是之后的北洋政府。都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下,未失一寸土地。

当时革命党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把满清驱逐到关外。

新疆和西藏各民族都是向满清孝忠。若依据革命党之言,在法理上,中国将失去东北、内蒙古、西藏、新疆和青海等地区。中国的疆域会和宋朝大体相当。

而袁世凯则是说服隆裕太后把政权禅让给北洋政府。从清帝颁布的退位诏书中,可以看出政权是和平交接。无论是法理上,还是实际情况,清朝都是把所有疆域都交接给了北洋政府。

二、真正的走民主、法治、宪政之路。

无论是袁世凯,还是他死后的北洋政府。都是一心一意搞宪政。在全国实行选举。在北洋政府控制的城市,逐步实行司法独立。

袁世凯称帝,也是搞君主立宪制。

三、文化开放,言论自由。

中国有两个时期言论最为自由。一个是周王朝,一个是北洋政府时期。这两个时期都是以儒家思想治天下,思想自由,大师辈出。

四、弘扬传统文化。

北洋政府,是传统文化的捍卫者。把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作为奋斗目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杨朱学派


有的作者把袁世凯写的多冤枉,什么被别人挖坑,我倒想问问这些颠倒黑白的也能过?

1)袁世凯九房姨太太,并且和津门有名的名妓有一段佳话,这也是操心为公?平时在慈祥太后面前阿谀奉承像个跳梁小丑,这也是忍辱负重?

2)袁世凯的确是历史对他的评价“窃国大盗”,他唯一的贡献就是让大清朝安乐死,而不是靠战争来完成这个过程。

3)袁大头上刻的是总统,可他却回头做皇帝,这也是别人逼的?83天的皇帝难道是别人骗他的?他的这种行为直接导致全国反复辟战争,本来说袁世凯是个复杂的人还可以,可是当皇帝让他的“窃国大盗”落了口实。


4)天津小站建立新军,这是他篡权的本钱,说是他的贡献不如说是他逼皇帝退位的资本。另外说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是他所为,难道他上台反对过?

袁世凯的病死是最好的结局,如果继续下去不知道他会多惨!


黄蜂二师兄


袁世凯是近代最复杂的一个人,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称赞他的人,说他是中国的拿破仑、华盛顿;骂他的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

这里不想对袁世凯做过多的评价,我们看他所做的事迹,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了。

以下是袁世凯的简历,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如有疏漏欢迎大家指正。

1859年,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的官宦家族,他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是淮军的重要将领。袁世凯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正好寄信到家中,信中说对捻军作战取胜。因此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给袁世凯取名“凯”,又按族谱的谱名“保世克家启文绍武”,取大名为“世凯”。

1874年,15岁的袁世凯前往北京,投奔其在北京做官的叔父袁保龄,留北京读书。

1876年,袁世凯回到家乡,参加乡试不中。

1875年至1878年间,河南大旱,史称“丁戊奇荒”。1877年,袁世凯的堂叔、刑部左侍郎袁保恒,受光绪皇帝之命前往河南赈灾。袁保恒在赈灾过程中,不幸感染瘟疫病逝,袁世凯在继任官员达到前,负责赈灾,保证了赈灾的顺利。

1879年,袁世凯再次乡试不中,愤而焚毁书籍,豪语“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

1880年,袁世凯正式决定弃文就武,投奔了淮军吴长庆部。

1882年,23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入朝鲜平定“壬午军乱”,设谋拘捕了朝鲜的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并以“通商大臣”常驻朝鲜,管控朝鲜事务。

1884年,袁世凯平定朝鲜“甲申政变”,并指挥军队击退了想趁火打劫的日本军队,成为了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击败日本军队的中国指挥官。自然,日本人从此对袁世凯恨之入骨。

1894年,袁世凯在驻朝鲜12年后,敏锐的预感中日之间可能爆发战争,在甲午战争前,悄悄潜回了国内。

1895年,清军甲午战争惨败,在军机大臣荣禄、李鸿章联名举荐下,袁世凯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现代化军队,开始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训练新军,史称“小站练兵”。

小站练兵培养了一大批近代新军事人才,其影响力仅次于黄埔军校。

小插曲,袁世凯的部下徐世昌,此间把德国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改编成了《大帅练兵歌》,后来又演变成了有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00年,在八国联军侵华的危机时刻,袁世凯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发起“东南互保”,使南方免遭战乱之灾。袁世凯也确保了巡抚地山东的稳定。

1901年,李鸿章死后,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疆臣之首,北洋之主,变成了中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袁世凯开始着手废除科举、兴办学校、督办新军、发展实业、奖励开办工商业,进行新政改革。

同年,袁世凯从八国联军手中接管了天津。

这一年,袁世凯大力发展教育,在山东建立了山东大学堂,即今天山东大学的前身;参与建设北洋大学,即今天的天津大学前身;创办了北洋军医学堂,即现在迁于台湾的台湾国防医学院。

袁世凯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城市新区,北洋新区,是中国采用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建设的中国新城。

1905年,袁世凯在河间举行“河间秋操”,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大规模现代化野战军演

袁世凯力保詹天佑,开建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袁世凯联合张之洞上书,正式废除了传承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7年,袁世凯在天津建立了中国第一支新式地方警察队伍。还创建了最早的近代地方议会组织,天津议会

袁世凯还下令直隶各州试验地方选举、地方自治和司法独立,乃民主改革实践第一人。

1908年,光绪、慈禧去世,袁世凯受到排挤,告病返乡。

1911年,辛亥革命之武昌起义爆发,清廷请袁世凯出山力挽狂澜。袁世凯率军攻克了武汉三镇中的两镇,在多方参与下,袁世凯与起义军达成南北议和,避免了南北分裂

1912年,袁世凯使用和平手段,逼迫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此间,袁世凯遭到同盟会的暗杀未遂,但袁的侍卫长被炸死。

当然,革命的孙先生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打着防止袁世凯独裁的旗号,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变“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然后,才请辞临时大总统职。他当选临时大总统时,可没有这么多规矩,为公还是为私,值得思考。

1913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首位大总统

,被誉为“中国的华盛顿”。

期间,宋教仁当选内阁总理,和袁世凯互有来往,但不幸遇害,袁世凯成了被讨伐的主要对象。这时候刺杀并不反对袁世凯的宋教仁,袁世凯难道脑积水了,干这么于己不利的事情?

自然,一个成了大总统,一个成了内阁总理,那以前的临时大总统怎么办?所以,孙先生在宋教仁被刺杀后,马上跳出来号召武力讨袁,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不过,在袁世凯就任总统前,数位骨干还是领导了“二次革命”,多个省份宣布独立,试图再次分裂中国。袁世凯命令北洋军平定叛乱,顺利攻占南京,数名国党主要成员逃亡日本。

孙先生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写信给日本政府大隈重信内阁,以出卖中国利益为条件,希望得到日本政府的资助。孙先生在信函中露骨的称,愿意让中国之于日本,类似于印度之于英国。孙以出卖当时中国的四万万同胞之利益为代价,来换取总统宝座,这比五代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换取自己的皇帝宝座,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吧,让人汗颜呀。信函原件现存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归属“大隈重信文书”类收录。日本已故首相大隈重信,为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创办人。

日本政府虽然没有资助孙先生,但由此产生了《二十一条》中的多个主张,实实在在的给即将上任的大总统袁世凯挖了一个大坑、深坑、巨坑。迫使袁世凯刚上任,就不得不尽力周旋于日本和各国之间,尽量减少所附加之严重条件,避免了中国成为第二个印度。

而“责任内阁制”是给袁世凯挖的另外一个大坑。毕竟当时大家的思想没有达到彻底共和的水平,不知道协商妥协、达成一致之重要,活生生将中国当时的共和体制,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让袁世凯得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大总统。

内阁成员中,不管是不是袁世凯的部下,大都已经习惯了各为诸侯的做法,盲目于共和、民主。你是总统,你也不能强制我,我就是不同意,你能如何。而当时的中华百姓也不知总统为何物。这让袁世凯经常政令不通,怎么办?袁世凯最终在两年后,试图以“君主立宪”的方式加以解决,用以加强个人权威和中央集权。

不管怎么样,袁世凯避免了国家分裂,就任了民国大总统,继续往下看。

1914年,袁世凯开展了经济、军事、教育、政治大改革。

袁世凯在1914年及之前的事迹,可以用辉煌来概括。如果没有后面的两年,袁世凯被称为“国父”,也当之无愧。

不过,遗憾的是袁世凯此时还活着,而且还仅仅只活了2年,刚好把招致一生骂名的事情给办完了。

袁世凯如果早点去世,那《二十一条》就跟他无关了,不用那么费心费力不讨好了。同样,也不用操心政令不通,企图改制为“君主立宪”。

或者袁世凯再多活几年,即使君主立宪失败,也可以在北洋军的帮助下,通过努力,让中国尽早步入正轨。那样子的话,中国决不至于屈辱到后来被日本军队肆意践踏的地步。

终于到了袁世凯屈辱的一年,1915年。

袁世凯在经过努力周旋,通过拖延、故意泄漏条约内容、借助列强干涉、国际舆论及国内民众的反对呼声施压日本,在删除了条约中对中国最不利的几条后,最终同意签订了《民四条约》。如果认真探究,就知道《民四条约》绝非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大家被误导了很多年。

对于《民四条约》,袁世凯就心甘情愿签署么,不。

袁世凯曾愤怒的说,“日本国应以中国为平等之友邦相互往还,缘何动辄视中国如狗彘或奴隶?如昨日置公使所提出各样要求条件,我国固原尽可能予以让步,然而不可能之事就是不可能,毫无办法。”这段话出自《日置益致加藤外务大臣电》(1915年1月20日),转引自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1912-1928)》第二卷。

袁世凯还逐条批示说,“此项(第五项)限制我国主权,简直似以朝鲜视我,这种条件岂平等国所应提出,实堪痛恨,万万不可开议,”如果同意了第五项,中国就成了印度第二、朝鲜第二,孙先生愿意,但袁先生不愿意。

对于日本要求割让土地的要求,袁世凯批示,“荒唐、荒唐,领土怎能让与第三国。”袁世凯维护了中国领土之完整。

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是逐条过目,用尽办法与日本周旋。但是由于一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袁世凯少了拉拢盟友的机会,而当时以北洋军的实力,又打不过日本军队,只能答应。相反的,那些讨袁的人在干嘛呢?不能不考虑呀。到底谁更为国为民着想,显而易见。

《二十一条》交涉完毕后,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开始为了解决共和政体,不断出现的乱象,筹划“君主立宪”。12月,袁世凯宣布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实行“君主立宪制”。

1916年,袁世凯正式称帝,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

袁世凯称帝后发生了什么呢?之前曾多次劝谏袁世凯实行君主立宪的蔡锷,第一个站出来起兵讨袁,于1915年底,成立了有名的“护国军”。

袁世凯被人耍了,不让袁世凯“倒行逆施”,怎么讨袁?只能说袁世凯跟革命党人相比,还是太“实诚”,被玩的团团转。

而日本在经历了《二十一条》谈判的惨痛教训之后,发现他们之前拒绝孙先生的上书请求,选择支持袁世凯是错误的。于是,结果大家都熟知了,在日本的支持,众多小团体的努力下,袁世凯被迫退位,而北洋军也由此开始分裂,让中国进入了长达30多年的战乱。

当年6月,袁世凯因病去世。袁世凯临终前,亲笔写下了“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绝笔。袁世凯果然是卖国贼?果然是倒行逆施者?恐怕不是吧,至少其与日本不共戴天,这已经说明一切了。

相反的呢?孙先生可是一个又一个的卖国条约想主动跟日本签订,结果被日本无视。日本去支持了北洋军阀旧部,孙先生才愤而开始谴责日本,转投了苏联,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策略。因此,孙先生还被美其名曰的称为“成熟的政治家”。每次看到这个形容词都不由自主的乐,呵……呵……呵!

还记得那个“责任内阁制”么,数年后,照样坑了另外一个国民大佬蒋总统,先后数次下野。自己挖坑给自己的继任者跳,看来都怪袁世凯呀,非要当个什么破大总统干嘛,惹出来这么多麻烦。

如果坚持看完了上面所有的内容,是不是觉得,最值得我们敬佩的,还是那位真正缔造了新中国的“国父”毛润之先生。毛先生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将党打造成了“铁板一块”的团结集体,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并领导中华儿女取得了新中国的最终解放。并且,领导新中国成功度过了最危险的动荡期,给了新中国重新傲视世界的机会和开端。

毛先生才真正配的起中华之“国父”的称号!


奕天读历史


甲午战争时期,袁世凯是李鸿章的部属,参与了朝鲜的对日战争及甲午海战,被打败之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出去,朝鲜也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清朝的统治也到了末日,那时袁世凯已经是权倾朝野。

1915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大量铸造金币。耗去了举国之本。下面说说袁世凯的贡献。

1、袁世凯留下了无数的金币,价值连城,一个金币价值7000多元。现在农村许多地方,结婚必须要这个东西。用来在收藏,可是价值不菲啊。


2、袁世凯留下了人们争议的素材,无数的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杜撰了无数个故事。有的说袁世凯卖国。有的说他没有丢掉一寸土地。

3、留下了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导致中国积贫积弱,直至最危险的时候。不过袁大头的金币,人人都想得到,现在供一组图给大家欣赏,一饱眼福。

个人认为史料的记栽,经得起推理,按时间的顺序,当时所发生的事,可以作出判断。地上人多心不平,各有观念,各有臆想。


知其乎


说到袁世凯,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袁大头?只做了83天皇帝?

还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

袁世凯少时学文又习武,还喜爱兵法,立志要学“万人敌”。

他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册,因而被人讥笑为“袁书呆” 。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为他日后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的领袖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1859~1916),病逝后葬于河南安阳。

他的一生,颇有争议,但他为中国做出的贡献不能抹去

。他的最大贡献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袁世凯具体有哪些贡献?请听有书君娓娓道来:

一、以和平方式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皇权统治,在中国首次实行宪政。

辛亥革命的爆发,给清政府亮起了红灯。

袁世凯在1912年带领北洋军队,通过各种努力,终于逼迫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了清朝,避免了南方革命党与北洋军队的一场大战。

因而得到了孙中山的夸奖:”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可以说,没有袁世凯,就没有中华民国。

历史上哪有朝廷在军事上占优势,却与革命党谈判?从无先例!正是袁世凯的授权与安排,南北议和才在上海正式启动,也正是袁世凯,促成了国家政权的和平移交。

袁世凯认为,”官可以不做,宪法不能不立”。他在晚清时期,高举”立宪”的大旗孤军奋战,请求立宪,这对晚清宪政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竭力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袁世凯不仅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还竭力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利益。

他在1912年4月22日,发布了大总统令,明确宣告”蒙、藏、回疆各地方的一切政治俱属中国内政。”

三、创建新式军队,培养大批军事人才。

1894年12月,袁世凯到天津小站接练定武军。他仿照西方国家,把陆军分成不同的兵种训练,以适应近代化作战。

他还开办随营学堂,培养军事人才,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军制改革的使命,做出了别人做不到的成绩。真不愧是行伍出身, 兵书战册没白学,赢得”中国的华盛顿”一说。

四、创立中国近代警察体系。

中国”警察”是何时出现的?猜猜看。对,是在1902年,袁世凯先在直隶省城保定首设了巡警总局和分局。

到了1905年,又在北京、天津创建警务学堂,为警察系统培养了大批人才。四年以后,全国的各大城市都有了巡警。

基于此,袁世凯被称为中国公安警察教育的创始人。

五、废除科举制度,推广免费国民学校。

科举制度害人不浅,袁世凯因乡试不过,影响他的前程。于是他在1905年,极力主张废除科举制度。

为了培养新式人才,他建立了各级师范学校40多所。即使财政捉襟见肘,他也要压缩军费,也要推广全部免费的国民学校,即四年制初级小学。

他在直隶总督任内的几年内,建立了大学2所、各种专门学校达到29所,山东大学也是他创建的。他是百年来当政者中重视教育的第一人,这一点,阎锡山与他相似。

六、督修了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詹天佑这个名字大家都熟悉。他在1905年,被袁世凯任命为总工程师兼办路务,不到四年时间,修成了约200公里长的京张铁路。

其实,袁世凯的贡献不止这些,他还建立了中国好多个第一,在此不做累牍。

大变局时代,幸有袁世凯。如果袁世凯再活十年、二十年,中国也许不会四分五裂、军阀混战,老百姓也可免受战争之苦。

但中国误会了袁世凯。说他是出卖主权的“卖国贼”、窃取革命果实的“窃国大盗”。事实上,他已经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取得了弱国外交的胜利。

毁就毁在”称帝”这件事上,说他是重开历史倒车。

其实他是被某些人蛊惑了,其中就有他自己的儿子,好在他所遗留的接班人里,并没有自家儿子,说明什么?他以国家为重,国家高于一切,他没有私心。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褒贬不一。是他逼退了清帝,和平地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他对中国做出的最大贡献。

他还建立了第一支新军、废除了科举制度、设立了巡警部、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督修了第一条京张铁路、实行了宪政……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也是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对中国做出的贡献不容抹杀。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只说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称帝是一个很迷的事情,袁世凯为什么称帝呢?很费解。

在称帝之前,已经是站在中国政治巅峰的第一人,他又为什么贪图皇帝这个虚名呢?这个虚名是无所谓的,搞帝制肯定不是无聊到想要以皇帝的身份被记载到历史。

我认为袁世凯有以下的考虑:

首先,中国经过辛亥革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进步,并且是倒退了。皇帝被打倒了,所以关于皇帝的一切也崩溃了,没有了所谓“王法”的社会乱成了一团,这时是不适合进行经济建设的。中国需要稳定,需要建设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是新思想无法提供的,旧的思想就可以继续维持,恢复皇帝在人民心中的信仰就是当务之急。

由于中国并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经验,参考国外的列强,中国必须选去一个模板去发展。而最好的模板不是法美的共和制,而是德日的君主立宪制。施行共和制必然新旧势力对立,一场大仗在所难免,当时的中国无法在承受这样一场战争。而君主立宪制的艺术就是妥协,这是适合中国发展实际的。

但是中国人苦于满清统治久矣,一提到皇帝就恨得牙根痒痒。袁世凯是没有想到的,再加上政府和列强的鼓吹,袁世凯更加被蒙蔽了。即使全国掀起讨袁运动,袁世凯都认为自己是众望所归。直到众叛亲离,他才知道自己的预计是多么离谱。


艺趣老年驿站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袁世凯最大的贡献,就是迫使清帝退位。

无论袁世凯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也不管南方革命军和地方实力派对他有多大压力。

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皇帝独裁封建制度,之后也再也不可能复兴。

取消帝制以后,溥仪曾经短期复辟,又迅速失败,老百姓不可能支持他。

至于袁世凯称帝,下场也是一样。

即便当时袁世凯威望无边,已经是中国第一人,但要做皇帝,一样众叛亲离的下场。

封建腐朽的皇帝制度结束以后,中国不可阻挡的先前进步。

在皇帝时代,满清曾经非常强大,却被英法随便派了几千人,就打的屈膝投降。

皇帝制度结束以后,加上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人比原来强了很多,这也是抗战最终胜利的原因。

总之,这恐怕是袁世凯唯一的贡献了。

先总理中山先生说过:天下大事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