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什麼必須要用鈍刀?


慈禧原本想要對付這些“康黨”們的刑罰是凌遲處死。

康黨們的確值得她這樣生氣,你們變法就變法吧,居然要搞上一出“圍園殺後”,有沒有搞錯,你們這樣讓我這老太婆很難堪!我都六十多歲,明明都騰出位置準備頤養天年,讓你們陪小皇帝折騰,折騰來折騰去,你們居然最後還要我這顆項上人頭玩溜溜球!

非凌遲不足以解心頭之恨!

但國際上卻表示了嚴重關切的態度,大清以它的殘酷刑罰早就引發國際友人的強烈關注與不適,大家紛紛表示對待政治犯,你還要選用最殘酷的凌遲,這不正說明我們支持寬仁的改革派皇帝光緒是支持對了嘛,如此暴戾的老傢伙就不該給她戀棧權力的空間。

在這種國際大環境和她與光緒關係微妙的當口,似乎用凌遲會引發如潮罵評,甚至繼續動搖她的執政根基。

慈禧不糊塗,她只好放棄了更為解氣的凌遲,改為稍微和緩一些的斬首。

是時候動用大將軍“刑罰”了,慈禧不缺乏中國式智慧,法律也好,刑罰也罷,這裡頭廣闊空間,大有可為。

流放和流放是不一樣的,有錢有關係,懲罰你去海南沙灘上受苦;沒錢沒關係,獎勵你去寧古塔吃冰溜子。

斬首和斬首也是不一樣的,有錢有關係,懲罰你去一刀下去人頭落地,給個痛快;沒錢沒關係,鈍刀割肉,獎勵你黃泉路上一點一點蹭,慢點去見閻王。

大將軍”就是一把鈍刀,經年未用,不曾開刃,鏽跡斑斑,不到關鍵場合不會被祭出來使用。

它正是慈禧用來解恨的上佳選擇。

歷史書上肯定不會寫是慈禧授權使用的,但慈禧的怒氣都在臉上寫著,官員在一級一級向下傳達時必須要體現一些上層意志,這些來自“最上面”的交代連劊子手也不敢在執行過程中盤旋點酒錢出來,往常執法時的力度本是他們賴以為生的本領,“上級特殊要求”除外。

多給點錢,老子可以給你一個痛快點的死法,沒錢伺候,你就等著慢慢受苦吧。既然老佛爺發了話,那當然還是得聽老佛爺的。

刑場之上,六君子表現各異。

康有為之弟康廣仁灰頭土臉,東張西望,滿臉委屈。還在監牢裡的時候,他就曾痛哭流涕:“哥哥做的事,為什麼墊背的卻是我弟弟?”

也是,明明沒參與兄長康有為的變法,沒進入核心層,也就是搞搞文字材料打打下手,甚至還多次規勸兄長收手,最後被推上斷頭臺,完全是因為“首惡”康有為提前跑路,說起來,康廣仁實在冤枉。

林旭在刑場上的表現與在監獄時是一致的,臉上帶著迷之微笑。作為榮祿推薦入閣的軍機章京,他本對康有為沒有好感,後來雖然關係走近,但著實不屬於康黨分子,林旭多少也有些冤枉。

楊銳、劉光第皺眉仰首,此二人是張之洞一系舉薦而來,一直與康有為劃清界限,認為與“康黨”無法共事,一度打算辭職不幹。這兩位事發前不逃,入獄後還覺得能交代清楚,很快就能釋放。所以這二位才是最冤枉的。

楊深秀低頭不語,他本不屬於四章京之列,而是山東道監察御史身份,雖然不是康黨,但對光緒卻最為忠心,“圍園殺後”計劃他廣泛涉入,按理說來,死得不冤。

最不冤枉的當然還是譚嗣同,身為湖廣總督譚繼洵的長子,典型的官二代,他卻憑著驕奢淫逸的好好日子不過,做了披著改革派外衣的鐵桿“革命派”,素有排滿思想,是打入敵人內部臥底的革命黨,這與康黨的保皇主張其實大相徑庭。

刑場之上,譚嗣同抬頭挺胸,神色不變,面對屠刀,從容就戮。“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其他人連砍五六刀,人頭才脫離身體,到了譚嗣同時已經是第五個,一刀落下,譚嗣同神采飛揚、並無異樣,連砍數刀後,人頭依然堅挺。劊子手只好把譚嗣同推倒在地固定住,最後砍了三十餘刀,才身首分離。

戊戌六君子,說起來縱然沒有一個人是鐵桿康黨,但他們都是心懷天下的偉男子;不管現場呱噪叫好的圍觀群眾投擲出的是臭雞蛋還是爛菜葉,穿越歷史的迷霧,卻幻化成為人格鍍金的背書。


歷來現實


戊戌六君子被斬殺時,第一個被斬的是楊深秀,劊子手用的就是沒有開刃的刀具,劊子手一般很少用到這樣的鈍刀,因為不知道掌握的力度,最後一刀下去的時候,只見鮮血直往外冒,但意外的是楊深秀並沒有身首異處。

(午門刑場)

緊接著劊子手使用全身力氣,一刀下去,竟然還沒有斷,如此反覆多次,楊深秀才被斬斷,其場面實在令人作嘔,要知道在前幾刀看下去的時候,楊深秀並未斷氣。

這其中究竟因何緣由?慈禧太后要這樣斬殺戊戌六君子?

1898年,一心想要讓清朝變得強大的光緒皇帝,在康有為等人的不斷鼓動下,開始決定學習西方國家,使用變法維新來改變國家的現狀。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慈禧太后並沒有太多的干涉,有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意思,但是維新派等人的改革維新並不成熟,有些過於激進,最主要的是,康有為等人竟然想要聯合袁世凱,發動軍事政變,企圖刺殺慈禧太后,袁世凱本就是慈禧太后的人,自然要去告密,之後光緒被囚禁,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海外。

(康有為)

戊戌變法最終失敗。

倒黴的是譚嗣同等6人被抓獲,決定秋後問斬,對於清朝斬首規矩,如果是斬百姓就用鋒利的刀、斬當朝官員則用鈍刀,據說官職越高,採用的刀就越鈍。

對於戊戌六君子,慈禧可以說是咬牙切齒,恨不得大卸八塊,所以最後慈禧太后決定用最鈍的刀具,就叫“大將軍”,從名字上來看,應該是斬殺大官員的,是清朝歷史上最鈍的刀。

慈禧太后之所以用這個刀,就是認為戊戌六君子屬於官吏,並且犯下了謀逆造反的罪,要罪加一等,按最高規格斬首。

所以慈禧太后將戊戌六君子全部拉到午門斬首示眾,有人說為什麼不是菜市口,因為菜市口斬殺的大多是百姓,午門是斬首官員的地方。

之後也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段,從楊深秀之後,劊子手一個個斬,直到第五個是譚嗣同的時候,劊子手看見他沒有絲毫的膽怯,巍然不動,按理說前面砍了4個了,多少回有些膽怯。

可能是因為劊子手沒有力氣了,據說譚嗣同被砍了28刀,最後才被斬首,譚嗣同還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絕命詩

(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直到死前的最後一刻還喊出了“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快哉,快哉快哉!”


羽評郡主


大將軍!對,當年慈禧斬殺戊戌六君子,用的就是這把被稱為“大將軍”的刑具(具體請見下圖)。在斬殺戊戌六君子前,這把刀已經被封存很多年了,所以,它不僅鈍,甚至還帶點鏽。但恰是這樣的刀,最符合慈禧的要求。
大將軍

古代行刑,非常講究,但拿“殺頭”一項來說,刀具就有無數種。清代最出名的,除了大將軍還有一個五件套,名字分別叫大爺二爺三爺四爺和五爺。根據名稱不同材質也不一樣,斬的對象也不一樣。比如,大爺就專門只斬官員。
圖為大爺二爺三爺四爺五爺

為什麼同樣是砍頭,刑具還不一樣呢?一來是古代等級制度森嚴,所以根據身份不同,行刑的時候也會有明顯差異。二來,是犯人雖都是死刑,但所犯罪孽還是不同,所以行刑時又會依據罪孽程度,選擇刀口(快刀、鈍刀)。

在中國古代行刑時,越是老百姓越用快刀斬,因為大家覺得老百姓犯罪不過就是殺人、強姦等,一刀斬了就完事了。而位置越高的大臣、越大的貪官,或者叛變的大臣,對國家造成的傷害就越大,就用越鈍的刀斬,因為統治者最恨這種人。

再來看慈禧太后,在她眼裡,戊戌六君子無疑是最痛恨的存在了。而且,依據律法,他們犯的是“謀反罪”,這個罪名如果有等級,想都不用想,絕對能排到金字塔頂尖。

戊戌六君子



加上,處決戊戌六君子之餘,慈禧還想達到警告光緒還有其他革命者的目的。所以,為了達到最佳“警示”效果,慈禧直接下令祭出了這把很多年都沒用的大將軍刀,這大將軍刀天生夠“鈍”,鈍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它根本沒有刀刃,差不多就是一塊鐵,跟鋸子似的。另外,這把刀還曾“吃過”無數囚犯的人頭,加上多年未被啟用,對於死刑犯而言,它無疑是“嗜血狂魔”一般的存在。

說了這麼多,那麼這把鈍刀砍人到底什麼效果呢?請看現場報道:

1898年9月28日北京菜市口,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六君子被執行死刑。

行刑時的情形被欲劫法場的譚嗣同兄弟,看了個正著。那天,他帶著16位兄弟守在在法場周邊,準備伺機劫法場。結果因為戒備等原因,劫法場的他們只得眼睜睜看著兄弟譚嗣同等殘忍被砍殺。在描述當時情景時他是這樣說的--

“我站在王麻子的屋頂上,那裡黑壓壓擠滿了看熱鬧的人,臉上都露出非常悽慘的顏色。頭一 刀殺康廣仁,輪到第五刀,天哪! 才輪到我們譚先生的頭上。


前清殺官員的刀和殺平民的刀不同,官越大刀越鈍。那天用的刀叫【大將軍】,一刀飛去,鮮血汩汩然冒出,腦袋還裝在頸脖上哩。這不叫砍頭,叫鋸頭,鋸頭比砍頭的痛苦要添上幾十百倍的。 而對這痛入骨髓的慘痛,譚嗣同面不改色……

而根據當時現場其他目擊者的證實,給譚嗣同行刑時,由於一直砍不下來,劊子手只得把他壓在地上按著用刀狂砍,才終於使他身首分離。其死狀之慘可以想見,而當時的老百姓竟還在現場拍手稱快,儼然魯迅筆下的看客形象。

可以肯定的是,在現場,譚嗣同雖然表現得英烈鐵骨,但並未在現場吟詩。那句:“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實是押赴刑場時譚嗣同喊出來的!

這次行刑,戊戌六君子中每個人都差不多被砍了一二十刀,才把腦袋給砍下來。其死狀之慘烈,真真難以形容。可以說,這把大將軍刀,完全達到了慈禧預想的效果。

今天,關於戊戌六君子的死到底值不值,一直存在廣泛爭議,但我覺得,不管怎麼樣,六君子確實是非常英勇,為了中國的進步血灑菜市口,這種行為值得我們紀念!


記者李滿


慈禧下令用鈍刀斬首戊戌六君子,特別是用最鈍的將軍刀去斬殺譚嗣同,原因就是她實在是太恨這幾個人了,用鈍刀方才能出了這一口氣。用鈍刀斬首,無法一刀斃命,往往在死之前還要遭許多罪,場面也極其血腥可怖。但是當天圍觀的百姓們卻是連聲叫好,特別是劊子手拿出大將軍之時全場一陣歡呼,六君子悲壯至斯,可悲可嘆。

清朝判以極刑之時,是根據罪犯的身份來選擇斬頭刀的。一般的平民百姓都是用的最鋒利的刀,如果家屬再塞點錢給劊子手,一般能夠一刀斃命,不用受太多的苦。而越是高官越是會用鈍的刀,權力越大危害也就越大。畢竟高官享受著國家的俸祿,如果對皇帝不忠或者貪贓枉法,也算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用鈍刀有一種警示之意,也是對百姓的一種交代。

人之將死別的都是浮雲了,唯一在乎的無非是死的痛快點,這是人性,除了疼別的又有何懼?所以對戊戌六君子用鈍刀其實是出於慈禧個人的一種報復心理。在當時的百姓心中,發動戊戌變法先進人物都是謀逆的國賊。戊戌六君子在押送到刑場之時,受到了沿路百姓的辱罵,人們將垃圾扔到他們身上以洩憤恨。

因為康有為和梁啟超已經逃走,慈禧將所有的憎惡全都扣在譚嗣同一人頭上。譚嗣同是第五個行刑的,慈禧有意讓他看到其他人被鈍刀一刀一刀折磨,在十幾刀之後才能最終砍下首級。她以為譚嗣同為面露懼色,甚至痛苦悔恨,以讓百姓們看到這些所謂的新政執行者是多麼地狼狽無用。

當年紀最小的楊銳被砍下首級之後,年紀最大的劉光第在眾人的歡呼之中將他的頭捧了起來,他十分小心的擦去楊銳臉上的血跡,重新將頭顱放歸脖子之上,對其深拜一禮。譚嗣同面對同伴的死亡和無知百姓們一聲聲的歡呼雀躍,卻沒有一點膽怯,十分淡定地吟唱著: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出身在官宦人家,他的父親是晚清要臣,可他從小就不喜歡官場的爾虞我詐,也不願受到禮教的約束。相對於官場,他更向往俠義的江湖生活。變法的一百天讓譚嗣同找到了一直想要尋覓的生的意義,為忠為義,他都覺得死而無憾。

他大步走到已經被獻血染透的木墩前從容就義,他被鈍刀砍了幾十刀後才砍下了首級。有膽小的百姓看了譚嗣同行刑的全過程,終還是十分不忍,嘆息道:這哪是砍人,簡直就是鋸人啊!


木劍溫不勝


一個字,因為恨,慈禧太后對變法派恨得牙根癢癢,所以先是判了戊戌六君子一個凌遲處死,所謂凌遲處死就是千刀萬剮,劊子手會用小刀把人身上的肉割三千多片,目的就是為了讓犯人體會到難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同時也是讓圍觀的人還有廣大民眾心存恐懼,不敢再造次。



光是判了千刀萬剮慈溪太后還覺得不過癮,還特意強調要用鈍刀,這可要了命了,本來用小刀割肉就夠疼的,再用鈍刀子割,那不成了鋸木頭,犯人受刑時的痛苦瞬間翻了幾番,估計慈溪太后想到犯人受刑的痛苦和悽慘,內心才能稍稍感到欣慰,畢竟變法派差點就挾持著光緒帝奪走自己手中的權力,軟禁了自己。



我們都知道,權力鬥爭歷來都是殘酷的,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我們可以設想,倘若當年光緒帝成功軟禁了慈溪太后,那麼慈溪太后的下場估計也是很慘的,這也就難怪慈溪太后會如此痛恨變法維新人士了,所以才會用萬剮凌遲的方式來對待戊戌六君子了,因為慈溪也是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告誡眾人,你們不要蠢蠢欲動,搞三搞四,誰跟老孃過不去,老孃就讓你不得好死。



最後再補充一點,其實凌遲這個刑罰說痛苦也痛苦,說不痛苦也不痛苦,主要看犯人有沒有打點了,如果事先打點了劊子手,讓他行刑的時候先給個痛快,幾刀結果了犯人的性命,那麼往後那三千多刀實際上犯人已經體會不到啥痛苦了,反之,如果犯人沒有打點,或者犯人罪大惡極,引起了民憤,那好多劊子手真能割你幾百幾千刀才讓你死,那這個痛苦可就有得受了。


心靈成長記


這個問題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虐殺是一種極端變態的心理,多見於承受極大壓力而導致的內心極度恐慌患者。

其實我們普通人也會這樣的心理體驗,譬如害怕時會尖聲大叫,壓力大的時候會想砸東西……破壞慾特別強。

和慈禧相比,普通人承受的壓力再大,也沒她老人家大。而面對壓力能發洩的方式,也同樣沒這個老太婆能形式多樣,窮兇惡極。

戊戌變法最大的敗筆,就是隻顧著改革,忽略了對原先既得利益者利益的考慮。

其實慈禧不反對變法,沒有她點頭同意,百日維新連一日都維新不起來。

通過變法讓大清變強,是光緒的心願,又何嘗不是慈禧的心願呢?

所以,斷然說慈禧反對變法,那是不科學的。

慈禧反對的不是變法,而是變法不能把她的利益變沒了,更不能把她的命給變沒了啊!

如果變法變到這種程度,換你是慈禧,你也不會同意維新派把你腦袋給砍了吧?

但譚嗣同居然就真想做這種事了,他半夜揣了把刀就去找袁世凱,逼袁世凱帶兵殺慈禧。

甚至威脅袁世凱說,你要不答應我,我就現在殺了你。

譚嗣同是條頂天立地的漢子,是六君子中最有英雄氣的一個!

但在政治這件事上,未免太幼稚了點。

袁世凱把這事和慈禧一報告,慈禧除了痛下殺手,不會有第二種選擇。

不僅要殺,還要殺的變態一點。

按說凌遲最變態,但慈禧不敢這麼做,因為當時的維新運動,洋大人是支持的,而凌遲這種酷刑,英國人早已經明確提出抗議了,把以慈禧不敢這麼搞。

但她又不想這些人死的那麼輕鬆,於是,出了如此歹毒的一招。

慈禧用鈍刀砍六君子,其實不是孤例。

那些年,慈禧殺人,走的都不是尋常路。

庚子事變後殺趙舒翹,先是吞金,不死;再吞鴉片,還不死;再用麻紙沾水蒙臉,再用繩子勒……前後折騰了兩個時辰。

最後監刑的岑春煊都快撐不住了,求趙舒翹說:

——你就趕緊死吧!

數年後,她殺報人沈藎,更是下令不許用刀,必然是亂棍打死。

偏偏沈藎身體結實,打了個把小時,血肉橫飛都沒死,最後苦苦哀求獄卒:

——求你們拿根繩子勒死我吧!

其實不止慈禧如此,八國聯軍入京殺拳匪時,聯軍司令德國人瓦德西下令:

——不允許槍斃拳匪,必須拿刀砍頭!

這就像慈禧認為六君子的命配不上一把快刀一樣,瓦德西認為拳匪的命配不上一粒子彈。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聯軍殺拳匪照片,基本上都是拉著辮子砍頭的情景。


風談天下


“斬逆賊 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於市中,欽此!”

這慈禧太后的一道旨,監斬官一聲令下,這六人頭顱,在劊子手們手裡拿的一把叫“大將軍刀”的多次重複掄砍下,才費勁的滾落在了地上。

這是歷史上一次頗為“特別”的行刑,用的不是鋒利的快刀,而是號稱清朝最鈍的刀——大將軍刀。被斬這幾人,到底犯了什麼大罪?

△戊戌變法:“戊戌六君子” (畫示)


帝:光緒帝、康有為、梁啟超、百日維新、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珍妃、囚禁瀛臺、隆裕太后

戊戌六君子,為何被斬?

中日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紛紛在各地開設租界,搶奪資源,使中華民族進一步覺醒,在這種背景下,掀起了一場變法救國狂潮。

1898年,在清朝光緒帝的支持下,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大臣,發動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可惜,戊戌變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的大肆封殺,變法僅持續了103天,就被扼殺在搖籃裡。所以,又叫“百日維新”。

結果,光緒帝被囚禁,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海外,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斬菜市口……這就回到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菜市口,戊戌六君子,百姓雲集圍觀,九門提督的人馬負責警戒。


為什麼選擇鈍刀?

△清朝 大將軍刀(博物館展示)


後:慈禧太后、榮祿、恭親王奕欣、戊戌政變、袁世凱、垂簾聽政、洋務運動、李鴻章、北洋水師

答:折磨犯人,讓犯人飽受生不如死的滋味,死也不叫犯人死痛快。

清朝處決犯人,頗為講究,殺一般百姓用快刀,殺官員用鈍刀,官越大,罪越大,刀越鈍。而殺戊戌六君子的刀,就是慈禧太后欽定的清朝最出名也是最鈍的大將軍刀,實際上就是沒開刃的鐵片子。慈禧太后認為,戊戌六君子身為官吏,施行謀逆,罪加一等,所以施以“大將軍刀”最痛苦的死法。

據說譚嗣同被行刑時,劊子手掄起大將軍刀,前面數刀砍下去,頭顱仍斜掛在脖子上,鮮血汩汩外冒,掙扎過程極其痛苦。劊子手砍了二十多刀,手都砍累了,頭顱仍和脖子藕斷絲連。最終,只好連砍帶鉅,足足砍了28刀,才費勁的將頭顱砍下來。

為什麼選擇菜市口?

△慈禧太后 掌權(劇照)

國:李蓮英、翁同龢、同治帝、咸豐帝、清朝歷史、葉赫那拉家族、辛酉政變、庚子國變

答:清朝處決犯人,講究選址。處斬庶民、身份卑賤者等,一般在菜市口;處斬權貴、高官等,一般在午門。

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不同,因為被慈禧太后定性為謀逆,謀逆屬於頭等大罪,加上帶頭的康有為、梁啟超逃跑了,所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成了首犯。

之所以選擇在菜市口當眾處斬,一是殺雞儆猴,當眾震懾;二是出於慈禧太后對維新黨人的深切痛恨。(由於康有為曾企圖拉攏袁世凱,計劃“圍園殺後”,即兵圍頤和園,誅殺慈禧太后。)





據說,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雖忍受極刑,卻仰天大笑,留下了一首絕命詩,其中兩句最為出名: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並向圍觀百姓大聲喊道: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峰子奇觀


如此殘忍的做法,自然不會留下什麼官方記載,但當時圍觀行刑的百姓,卻把戊戌六君子受刑的場景口口相傳。據當時的見證者,武術家胡致廷回憶:

當時所用的無刃大將軍刀,落在譚嗣同的脖子上,無異於鋸頭,比斬首痛苦千百倍;
其它五君子身受數刀而死,而譚嗣同足足被砍了三十刀才斷氣。

何為鈍刀?我想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刃部沒有開鋒的刀具,拿這樣的刀來殺人,自然不能手起刀落,給人個痛快。死刑意味著生命的終結,但如何行刑才是最決定刑犯痛苦程度的。

論及殘忍程度,古代刑罰自然以凌遲最為兇殘,此外腰斬也著實令人毛骨悚然。另外,就要數“鈍刀”殺人了。由於刀具沒有開鋒,說白了就只能往下剁、反覆剌。

按照胡致廷的說法,戊戌六君子中最慘的,是譚嗣同,他足足被砍了三十刀,其間無異於是在鋸頭。而其他五位受刑者,也都被砍了好幾刀。

以鈍刀殺人,是一種十分殘忍的做法。而慈禧之所以又對譚嗣同尤為“關照”,則是因為此人性情更為耿直。說白了,他越是具有犧牲精神,宣揚變法維新,就越遭慈禧的痛恨。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句話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欽佩不已,為之動容。然而,同樣的話在慈禧耳中,卻無意於是亂臣賊子。

她恨維新派,更恨譚嗣同,康有為、梁啟超僥倖逃走,也只能拿六君子出氣。就這樣,六位愛國志士,在菜市口被殺,留下了一段帶血的佳話。


碣石樵子


據說每次菜市口殺人,老百姓們都要奔走相告,去觀賞腦袋落地,血濺七尺的大戲。

要是碰見鈍刀或者更為藝術寫意的凌遲,必須搬個小凳等到曲終才人散。

慈禧這個老女人說過一句話:誰讓我難受一時,我讓他難受一世。

戊戌六君子變法,可是奔著革慈禧太后項上人頭這個終極目標去的。

可惜時極不成熟,反到成了袁世凱的投名狀。

慈禧也是讓嚇著了,按其脾性沒用人彘 、凌遲等傳統頂級工藝大招,鈍刀殺人算是有負盛名了。

老女人只是最終沒想到自己還沒變成乾屍,陰宅便被孫殿英給掘墓了!

老女人想乍屍跳跳跳也不可能了,只能說是報應到了!!


冷眼旁觀醬油客甲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是臨刑前,譚嗣同神色不變,看著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而說的話,悲壯!這也是我最佩服的一個人。他還說過“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蕩氣迴腸的詩句。



除了譚嗣同,戊戌六君子另外五個分別是康廣仁、林旭、劉光第、楊深秀、楊銳。

砍頭在眾多古代刑法中來說,算是最輕鬆了,一把快刀,一刀砍下,嗚呼……另外還有一個刑法,跟砍頭類似,叫腰斬。這兩個刑法和行刑人和刀有非常大的關係。

一個強壯又刀法精湛的行刑人,一把十分鋒利的大刀,一刀就能夠讓你舒舒服服、痛痛快快見閻王。所以行刑人很吃香,在行刑前,被行刑的家人會賄賂,請求照顧一下,讓他舒服離開。



如果刀是鈍刀,在下刀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大,一刀不可能致命,這讓受刑人痛苦百倍,死也死得不爽快,跟尿不盡一樣,斷斷續續……

此時的戊戌六君子砍頭的刀就是鈍刀。舉個例子,據說在砍康廣仁的頭時,一刀去,頭沒掉,血在汩汩流,單單砍了十幾刀才腦袋掉地。但是譚嗣同看到後,如無其事,十分鎮靜,高呼“快哉,快哉”。類似關公喝酒刮骨療毒。



綜上,鈍刀是一種折磨,這跟古代的刑法一樣,目的是折磨。當然,還有威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