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在前期為何發展的如此迅速?

姚善之


不難發現,太平天國運動前期與後期,太平軍的表現差異是非常大的,前期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吊打清軍,而後期各地起義軍蜂擁而起,卻被清軍完全壓制。太平天國前期發展迅速,一路北上,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拿下了大清王朝的經濟重心,控制了經濟最為富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既有太平軍的原因,更有清政府的原因。

太平軍

首先,從清政府的角度來說,封建經濟衰敗,對外戰爭失敗,造成老百姓生活困苦,是促使著太平軍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

時至今日,一些學術“大師”,文化“大咖”們一談到太平天國就只會毫無底線的謾罵和批判,在這些“大師”們的眼中,太平天國似乎除了“邪教”二字之外,就再沒有任何其他的內容了。這些“大師”們憑藉著千百年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傳統理念,認為只要是最後失敗了,肯定就全是缺點,而清王朝最終鎮壓了運動,所以清王朝比太平天國要好一百倍。

太平軍

誠然,太平天國之所以會失敗,確實是因為自身的問題太多,但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清朝中期以後,自身的腐敗和墮落是顯而易見的。土地兼併讓大量的流民失去土地,水旱災害的頻發更是讓很多饑民掙扎在死亡線上,鴉片的輸入,對外戰爭的賠款,加劇了下層民眾的困苦。如果對生活有最起碼的奔頭,何至於成千上萬的民眾會加入太平軍選擇反清起義呢?難道一個邪教就能解釋這一切?顯然,清政府自身的問題是不能忽視的。

太平天國

其次,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八旗與綠營早已腐朽不堪,戰鬥力嚴重不足,成就了太平軍早期的輝煌。

太平天國運動初期,清政府自認為為八旗與綠營就可以撲滅太平軍,並沒有打算起用漢臣,培養漢族團練民勇。然而八旗和綠營早已是腐朽不堪,戰鬥力極差。不誇張的說,如果太平軍的主要領導者眼光高一點,早一點突圍北上,直接北上進攻北京,清王朝很可能就滅亡了,即使後來繼續東下南京,恐怕取得的成果會更加輝煌。正是因為太平軍早期在廣西的深山老林裡耽誤了大半年的時間,才給了清軍調兵遣將的時間,也給了清軍提拔漢臣,訓練新軍的機會。在太平軍放棄圍攻長沙,北上武昌之後,曾國藩打造的湘軍開始形成,並且由早期的保衛湖南轉為出省作戰,成為太平軍後期的最大勁敵。

湘軍

太平天國雖然在後期,軍隊的戰鬥力不咋地,李秀成的二十萬人也曾經幹不過曾國荃的三萬人,但是在運動早期,戰鬥力還是可以的。而早期的清軍,武器裝備基本上還停留在舊時代,不像洋務運動之後裝備近代武器。

最後,太平天國運動初期,太平軍內部相對團結,保障了較高的戰鬥力。

太平天國運動初期,主要領導層之間雖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基本上還是團結一致的,太平軍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也還是比較得人心的。軍事上的主要領導者楊秀清在主政期間,政治上賞罰分明,軍事上指揮也是水平很高。太平軍基本上是能打就打,打不下就及時撤圍,一路北上攻州奪縣,很快就佔領了長江流域。因為清朝的律法對於造反者懲罰都非常殘酷,所以太平軍行軍過程中基本上都是拖家帶口,因為太平軍數量發展也是十分快速的。

天京事變

但是在定都天京之後,早期殘留的各種問題日益積攢,產生了嚴重的內訌。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人在內訌中先後被殺,石達開率領十多萬精銳撤離了太平天國的主戰場,致使軍事上的全盛階段迅速結束。


徽南城意


當時清政府剝削人民得很嚴重!人民怨言載天!這也為洪秀全創建太平天國提供了一個條件!這說明當時的社會環境是營造了這樣的一支反抗軍! 戰士的勇猛,領導層的人才多!在當時太平天國有四楊秀清、楊天佑、蕭朝貴、蕭有和、馮雲山、蕭有福、韋昌輝、石達開一批猛將!在北上的時候雖然遇到清兵的阻攔,但是難度不大!所以一直很順利的到達南京,在建國後開始了北伐和東征、 那時太平天國事實開明的政策,提倡男女平等!所以有男女戰士齊上戰場,女人也不用裹腳,這是對社會的一大進步! 太平軍在佔領南京前,曾提出 “薄賦稅、均貧富”,“將來概免租賦三年”、“均田以賑貧窮”“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等口號。這些口號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生活中以土地為中心的主要矛盾和廣大農民渴望減免封建剝削以至獲得土地的要求。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制度,在太平天國革命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苦農民群眾踴躍參加起義。這些條件給太平軍的發展壯大起了很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