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在前期为何发展的如此迅速?

姚善之


不难发现,太平天国运动前期与后期,太平军的表现差异是非常大的,前期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吊打清军,而后期各地起义军蜂拥而起,却被清军完全压制。太平天国前期发展迅速,一路北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拿下了大清王朝的经济重心,控制了经济最为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既有太平军的原因,更有清政府的原因。

太平军

首先,从清政府的角度来说,封建经济衰败,对外战争失败,造成老百姓生活困苦,是促使着太平军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时至今日,一些学术“大师”,文化“大咖”们一谈到太平天国就只会毫无底线的谩骂和批判,在这些“大师”们的眼中,太平天国似乎除了“邪教”二字之外,就再没有任何其他的内容了。这些“大师”们凭借着千百年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理念,认为只要是最后失败了,肯定就全是缺点,而清王朝最终镇压了运动,所以清王朝比太平天国要好一百倍。

太平军

诚然,太平天国之所以会失败,确实是因为自身的问题太多,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清朝中期以后,自身的腐败和堕落是显而易见的。土地兼并让大量的流民失去土地,水旱灾害的频发更是让很多饥民挣扎在死亡线上,鸦片的输入,对外战争的赔款,加剧了下层民众的困苦。如果对生活有最起码的奔头,何至于成千上万的民众会加入太平军选择反清起义呢?难道一个邪教就能解释这一切?显然,清政府自身的问题是不能忽视的。

太平天国

其次,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八旗与绿营早已腐朽不堪,战斗力严重不足,成就了太平军早期的辉煌。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清政府自认为为八旗与绿营就可以扑灭太平军,并没有打算起用汉臣,培养汉族团练民勇。然而八旗和绿营早已是腐朽不堪,战斗力极差。不夸张的说,如果太平军的主要领导者眼光高一点,早一点突围北上,直接北上进攻北京,清王朝很可能就灭亡了,即使后来继续东下南京,恐怕取得的成果会更加辉煌。正是因为太平军早期在广西的深山老林里耽误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给了清军调兵遣将的时间,也给了清军提拔汉臣,训练新军的机会。在太平军放弃围攻长沙,北上武昌之后,曾国藩打造的湘军开始形成,并且由早期的保卫湖南转为出省作战,成为太平军后期的最大劲敌。

湘军

太平天国虽然在后期,军队的战斗力不咋地,李秀成的二十万人也曾经干不过曾国荃的三万人,但是在运动早期,战斗力还是可以的。而早期的清军,武器装备基本上还停留在旧时代,不像洋务运动之后装备近代武器。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内部相对团结,保障了较高的战斗力。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主要领导层之间虽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基本上还是团结一致的,太平军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还是比较得人心的。军事上的主要领导者杨秀清在主政期间,政治上赏罚分明,军事上指挥也是水平很高。太平军基本上是能打就打,打不下就及时撤围,一路北上攻州夺县,很快就占领了长江流域。因为清朝的律法对于造反者惩罚都非常残酷,所以太平军行军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拖家带口,因为太平军数量发展也是十分快速的。

天京事变

但是在定都天京之后,早期残留的各种问题日益积攒,产生了严重的内讧。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人在内讧中先后被杀,石达开率领十多万精锐撤离了太平天国的主战场,致使军事上的全盛阶段迅速结束。


徽南城意


当时清政府剥削人民得很严重!人民怨言载天!这也为洪秀全创建太平天国提供了一个条件!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营造了这样的一支反抗军! 战士的勇猛,领导层的人才多!在当时太平天国有四杨秀清、杨天佑、萧朝贵、萧有和、冯云山、萧有福、韦昌辉、石达开一批猛将!在北上的时候虽然遇到清兵的阻拦,但是难度不大!所以一直很顺利的到达南京,在建国后开始了北伐和东征、 那时太平天国事实开明的政策,提倡男女平等!所以有男女战士齐上战场,女人也不用裹脚,这是对社会的一大进步! 太平军在占领南京前,曾提出 “薄赋税、均贫富”,“将来概免租赋三年”、“均田以赈贫穷”“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口号。这些口号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中以土地为中心的主要矛盾和广大农民渴望减免封建剥削以至获得土地的要求。建立在人无私财的原则基础上的圣库供给制度,在太平天国革命初期曾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贫苦农民群众踊跃参加起义。这些条件给太平军的发展壮大起了很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