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不過是賣棗殺豬的,沒有拜師學藝,為何功夫卻天下頂尖?

尹靈忠


這個,我們得從三國演義,還有三國正史兩個方面來說。

先說三國演義的,在第一章桃園三結義裡面,劉備在看幽州太守劉焉,發的招募義兵的榜文,就長嘆了一口氣,張飛就在旁邊,長得就像電視劇裡面那樣,張飛自報家門,說自己有莊田,以賣酒屠豬為業,很喜歡結交天下的豪傑。

劉備也自報家門,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有心無力,所以才會嘆氣,張飛說他有家財,可以招募兵勇,與劉備共舉大事,兩人就一同入店飲酒。

而這個時候,關羽也出現了,推著一輛車子,但不是棗車,他也叫酒保快去取酒來,他喝完要去從軍的,所以小說的關羽並不是賣棗的,而是想要從軍的人,劉備看到關羽長得不俗,就邀他一起喝酒。

關羽也自報家門了,說他是河東解良人,因為有豪強仗勢欺人,他就將這個豪強殺了,然後混跡江湖五六年了,是聽說這兒要招鄉勇破黃巾賊,所以就來這裡了,三人就在張飛家的桃園結義了。

又剛好中山大商張世平和蘇平送來了五十匹馬,金銀五百兩,還有鑌鐵一千斤,劉備就用這些打造了雌雄雙股劍,關羽打造了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而張飛是丈八蛇矛。

在三國演義小說的設定裡面,關羽和張飛都是武藝高強之人,這些是在他們在認識劉備之前就擁有的,雖然沒說他們拜師,但是他們是有武藝在身的,而且他們兩個都是豪傑,另外在征戰的過程中,他們武藝也是越來越高。

那我們在來看看三國正史,又是怎麼樣的,劉備師從盧植,與公孫瓚是同學,但是劉備並不喜歡讀書,而是喜歡結交天下豪傑,關羽並非是賣棗的,而是亡命之人,張飛也並非是屠戶,也是豪傑,兩個人就跟隨了劉備。

張飛與關羽都是萬人敵,是劉備的虎臣,但顯然不可能跟小說那樣厲害,兩軍交戰,也不可能是武將先單挑,他們確實是猛將,但不至於一個人能挑一群,也就是說武藝也沒有那麼厲害。

總的來說,諸葛亮那麼神機妙算,呂布天下第一,趙雲七進七出,關羽和張飛武藝高強,那都是羅貫中先生的小說之言,就是為了情節好看。


歷史簡單說


過去打仗就是比力氣,在古代人高馬大誰打得贏,關羽身長九尺,就是沒有兩米,少說也是1.9以上的大個子,跟平常1.7或者1.6的小兵打當然不會吃虧,優勢很大,呂布身長一丈,這個絕對上兩米了,拿個方天畫戟跟個電線杆子一樣拴來拴去,誰能近身,而且身手還不凡,這就能理解為什麼關羽單挑呂布還是有點膽怯的,就張飛看不慣呂布,那是他膽子大,也是八尺身長,約1.84,三國裡沒有提到張遼多高,但我認為他肯定不是那種人高馬大那種,光憑力氣打仗的人,他應該算是有絕對武藝的,能讓呂布看上當八健將之首說明武藝高強,關羽也嘗誇他,此人忠義,對張飛還說武藝不在你我之下,說明張遼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總體來說在古代,要不就是憑力氣,要不就是憑武藝了,三國時期那麼早,大多數將領都是力氣大的,也不排除有點武藝的人,


蓋世太保995


關羽、張飛功夫是不是頂尖的,這個倒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關羽絕不是賣棗的,而張飛也絕不是殺豬的。至於他們到底是幹什麼的,請看在下細細分解。

1、關羽

關羽是個什麼出生,歷史上並沒有詳細的說明,根據《三國志》裡的記載,關羽是河東解人,亡命涿郡。這句話的意思關羽是河東人,“亡命涿郡”的意思是說他殺了人,最後逃到了涿郡。

也就是說關羽是因為殺了人,才跑到涿郡的,這說明關羽早年並不是什麼良善人家,不然也不會殺人跑路,所以他在涿郡賣棗可能是在跑路期間,找的一個掩護身份的職業。

2、張飛

張飛歷史上的記載說他是個“屠戶”出身,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歷史上的“屠戶”這個詞,可不是說這個人是殺豬的,而是指這個人祖上出聲不是貴族,雖然家裡有錢,但也只能說他是個暴發戶。

在漢代對於一個人的來歷,是非常有講究的,祖上做官、有貴族身份的才能收到士族的尊重,而那些祖上或者自己連個貴族身份都沒有的人,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暴發戶,再有錢士族也是看不上的。

這就是為什麼劉關張在桃園聚義的時候,為什麼要以劉備為尊,就是因為劉備是皇室後人,雖然是個編席子的,但是名分在那裡,這是一個正經的漢朝宗室,尊貴非常,自然在論大小的時候,就要讓劉備做老大了。


落下m


以我多年的研究,終於破解其中奧秘。今天就將我的研究成果與諸君分享。

關公威猛,全靠馬快刀亮!

縱觀關公一生大小百餘戰,從未有使用弓箭的記載。可見關公不擅長、甚至不會使用弓箭。弓箭這東西,必須從小練習,日積月累,方能出神入化。古代習武,弓箭排在十八班兵器之首,學武必練弓箭。關公不會弓箭,可知他是半路出家、自學成材,沒有系統性學過武術。那他為什麼那麼厲害呢?主要靠馬快刀亮!

關公與人單挑,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速戰速決,不過兩三合,就將敵人斬於馬下。一種是大戰數十回合部分勝敗。

我們分析,關公特別善於觀察,善於利用物理光照反射的原理。特意製作了一把青龍偃月刀,這刀就像一面大鏡子,臨陣之時,關公把刀一揮,用刀面將陽關反射到敵人的臉上,就在敵人被強光照射,閉上眼睛的霎那,關公催馬疾馳,轉瞬之間衝到敵方面前,一刀收割人頭。可見學點物理,是多麼的重要!後來得到赤兔馬,更加如虎添翼。

關公用這一招頃刻之間,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神威無敵。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這一招雖猛,也有缺陷,就是陰天不能使用,晚上也難發揮威力。所以關公極少夜戰,過五關斬六將不得已來了一次夜戰,也是在火把的掩護下進行的。至於陰天,關公往往與敵將大戰數十回合不分勝敗,比如戰黃忠、戰龐德、戰徐晃。可以說敗走麥城,很大原因就是南方陰雨天多呀!

真是成也物理學,敗也物理學。

張飛雄壯,全憑豹頭環眼!

張飛是屠戶出身,天天殺豬宰羊,自然練就一手解牛刀法,一身橫肉有千斤之力。這就是在勞動實踐中鍛煉出來的高強武藝,比那些花拳繡腿可厲害的多。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張飛的長相,豹頭環眼。

嚇人不。

像豹子一樣的頭,燈籠一樣的眼睛,這玩意誰碰著都要嚇一跳,偏偏張飛還會獅子吼,動不動就吼上一嗓子,還喜歡夜戰。大家可以想象,黑漆漆的夜裡,突然蹦出來這麼個豹子頭,瞪著個吃人的眼睛,一身蠻力,已經嚇得魂飛魄散,冷不丁再聽他吼上一嗓子,登時就能嚇得背過氣去!

關張二人,皆世之虎將,有萬夫不當之勇。以上文字,純屬扯淡,只為一笑,諸君莫怪。


上將噯福斯


這麼說吧,07年還是08年的時候在上海滬東船廠碼頭上打包LNG船艙裡的腳手架,那時候需要現場整改一些腳手架,第一次到那裡的時候沒有推車換氧氣還有二氧化碳,手底下一個猛人,到換氣的倉庫,一個肩膀抗一個,氧氣瓶稍微輕一點,大概70公斤左右,二氧化碳瓶子就重了,大概要8 90公斤了,扛起來都沒顛簸過,一口氣走了大概有400多米不帶休息的…下班帶工人去吃飯的時候跟他聊過,他說他知道他力氣大,平時不敢打架,怕把別人打處個好歹來,曾經一個人在學校裡掀翻過四五個學生…這種人算是天生力氣大吧,神力算不上,但是手裡有武器,那就不一樣了,擱在古代怎麼著也能做百人,千人的頭頭了…


陶必東


話說關羽,張飛是三國演義最能打的武將,和劉備成為拜把兄弟後,幫著兄弟提著傢伙就去打天下了。

看似豪情萬丈不過似乎有點不對勁。

後人對他們的功夫產生了懷疑?他們一個是買棗出身,一個是殺豬的,可是他們的武功都是哪裡學的?這麼能打的人早幹嘛去了?

後世對兩人武功的解釋也是十分的無理頭,可以說就是扯淡的,不過也十分有意思。

名著中有介紹張飛曾經是個殺豬的,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殺豬,並沒有現代這麼的省時省力。

我們也都見過殺豬,殺豬並不是用刀砍而是捅進去的,所以刀的作用就相當是矛類似的兵器一樣。

殺完之後還要給豬剃毛,而想要很好的毛全部剔除,在當時就是給豬肚子充滿氣,可是古代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機械或者工具,是可以打氣的。

所以張飛就是自己用嘴去吹,因此也給自己鍛鍊了強大的肺活量, 這給後來他在戰場上長時間的戰鬥,奠定了基礎。

張飛這個吧,好歹還是個體力活,不是一般人都能幹的。

關羽的就更扯淡了。

關羽當年就是在棗園摘棗的,可是棗樹一般都是比人高的。

古代的時候也並沒有現在什麼先進的摘棗的工具,所以就是自己拿著個棍子,然後吧棗子敲打下來。

當然如果為了快點完成工作的話,肯定就需要不停的快速敲打才行,因此在這個過程中,20多年關羽練就了非常持久的臂力和力量,因此在後面的戰場上關羽可以一戰群雄。

所以,就不用操心關羽和張飛的武藝是哪裡來的了。

人家本身出身不低,有人教授,後期再經過多次戰爭的洗禮,自然而然的就變得武藝高強,沒變強的都死了,你也不會知道他們的名字。


有書共讀


其實說武力值這個就有點像遊戲了,兩軍陣前單挑被稱為“鬥將”,東漢時期早沒有這種玩法了,誰都怕死,試問如果你是一位統領千軍的將領你會動不動就去和別人單挑嗎?就算你願意單挑,你的主將和對面的人會讓你去嗎?盡然統軍的將軍一死戰爭就能贏的話,別人巴不得你去單挑呢,還沒到面前就被亂箭射死了。之所以關公武力值高是因為:“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軍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整個東漢乃至三國只此一例,再加上後來的水淹七軍直接導致龐德被殺于禁投降,曹操被迫和孫權聯盟差點遷都,戰爭規模是整個大陸上的所有勢力,而關公動用的只有荊州兵(劉備勢力主力)。就算在不是自己國家寫的史書裡,別人也是用“威震華夏”來形容的。張飛也是劉備勢力的核心人物之一,劉備的左膀右臂。兩位一直都是每朝每代都公認的名將。至於賣棗賣肉,那可能是形象問題,就好比我說美國你想到的肯定是藍色一樣。至於後人對他們能不能打的問題,這些想象的東西羅貫中老師已經寫了《三國演義》了。 勿噴,只代表個人觀點!





小劉片兒


其實這個也不難理解,三國演義中描寫的是關羽身長九尺,摺合現在的尺寸來說,關羽身高2.08米,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白扯,而且關羽是亡命涿郡的,逃亡了好幾年,什麼事情都見過了,什麼人也接觸過了。經的多,見的廣,外加身大力不虧,這麼看來關羽的能力確實非同一。



再說張飛,古代的時候,窮學文富學武,張飛身高1.84米,也是古代人中的大高個了,而且天天好吃好喝,一般人家根本供養不起,也正是這樣的生活造就了張飛的力量強大。



因為兩個人是從底部一點一點的爬上來的,大小戰事都是親自上陣打仗動手,這些都是歷練。也正是在這摸爬滾打之中練就了自身絕頂的功夫。


農人牧子


讓我想起金庸筆下的韋小寶,此人不學無術,貪財好色,謊話連篇。唯一的優點就是夠義氣。但是在天地會和朝廷中,大家卻認為他有高深莫測,逢凶化吉,扭轉乾坤的本領!

三國中,

1.劉關張三人並非是桃園結義的兄弟,桃園結義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他們三個稱呼也不是大哥,二哥三弟,關羽張飛稱劉備為劉將軍,劉備直接稱呼其二人名字,翼德,雲長。

2.關羽張飛的萬人敵是三國志中所說,但是仔細看三國志,武將能夠立傳的,成就都不遜色關羽張飛,特別是武力,所以關張二人也並非是真的武力超群的單打獨鬥的萬人敵。就說關羽吧,提起關羽,有人說關羽諳熟兵法,熟讀春秋,文韜武略,可是在赤壁之戰之前,關羽跟著劉備很少有打勝仗的時候,真的文韜武略,為什麼前期不能輔佐劉備有立足之地?再說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華雄是孫堅殺的,文丑是被曹操誘敵深入,中了埋伏所殺而非關羽。顏良雖然被關羽殺了,但是,曹操使計分兵,一路引袁紹大軍西出,一路突襲白馬,顏良四面楚歌,倉皇應戰,曹操命關羽和張遼同為先鋒攻打顏良,這才有關羽殺顏良的機會。荀彧曾說,顏良乃一夫之勇也,可一戰而禽。沮授也曾言,顏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可見顏良之人,並不能獨當一面,也絕對不算是一流戰將。所以並非關羽殺顏良為曹操解了白馬之圍,至於三英戰呂布,更是子虛烏有。

3.東漢末年,朝堂昏暗,民不聊生,黃巾盛行,安份守己做良民很難好好的活下去,劉備歷史上喜歡結交打手,然後收保護費為生,所以跟著他混的人如果不能打仨攜倆,很難靠拳頭吃飯。而張飛關羽也恰恰是那時候結交的,當時劉備手底下人也有幾十個,劉備和公孫瓚是發小都是盧植的學生,受公孫瓚影響,劉備也起義軍鎮壓黃巾軍,得到張飛和關羽的支持,這才有了三人同吃同睡。

4.如果只看三國演義,那二人是不折不扣的萬人敵,如果只看三國志中的萬人敵,則張遼,太史慈,許褚,典韋等人比二位有過之而無不及。

5.綜上所述,關張二人萬人敵,非演義中所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超級戰神,而是說二人忠義擔當,不離不棄,英勇無畏的氣概。仔細想想,二人戎馬一生,大勝之戰屈指可數。甚至戰敗的次數比戰勝的次數還要多。


老隱隱於巔


首先,正史中沒有關羽、張飛是賣棗殺豬的出身這個記載,這是出於後世演義,前提就不成立。

其次,關羽張飛的功夫也沒有證據顯示是天下頂尖。

《三國志·關張黃馬趙傳》裡面陳壽評曰: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三國志·魏志·程昱傳》裡說:

劉備有英名,
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

在唐宋以前,萬人敵這個詞語指的是兵法(《史記·項羽本紀》:“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因此,同時代人和後世史家對關羽、張飛的評價可能主要強調了其擅長兵法,能夠將兵的一面。

關羽讀春秋在演義中也有很多描述,在正史中,也有相關記載:

……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好讀左傳,誦略訟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

從某種意義上,關羽和張飛都有文武兼資的一面,因此,其家庭出身雖然不是高門大族,但也不會是販夫騶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