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子女的老人会严重偏心其中一个孩子,为什么被偏爱的那个孩子却往往讨厌老人?


还有一个是孩子能力良莠不齐。我老公三兄弟,他大哥结婚父母张罗好,房子一栋虽然现在全家人住着,但是过多几年分家也是大哥的。而我老公呢,大学毕业后攒5万块给他父母建房子,从我们结婚到我们买车公婆没出过超过一千块钱。还有他弟弟,现在大学刚毕业,到时候结婚估计也是走老公这条靠自己的路了,当然父母估计还留有一点钱给这个小的。最可怜就是老公了,新房子建好两层,老公和他弟一人一层。说我们结婚就装修,然而我们都结婚半年了,公公过年跟我说我们年底攒点钱自己去装修去。然后分家。呵呵。

以前很生气,他哥就一整栋装修好的,连家具什么都有的房子,我们就只能分到不能住人的毛坯房。真的是欺负人。后来我闺蜜开导我,因为他大哥没读大学,嫂子无业,一家四个小孩,全靠他大哥自己赚钱养,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我和老公都是大学生,有本事靠自己白手起家。所以我们就只能吃亏了。他弟也是大学毕业。

所以有时候父母是看儿子本事分的,偏心没本事的,越偏心儿子越没本事,而我们不被偏心的,只能埋头苦干,反而走得更顺畅。去年年底结婚,最近买了车了,接下来就是攒钱买房了,然后才是装修家里那房子,一步步来,只是想到以后养两位老人要和三兄弟一起平分心理还是超级不舒服。无奈女人心理啊。


用户9113435780200


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村子里住在一户人家,因为重男轻女,生了三个后,又生了一个儿子。父母对儿子特别娇惯,不让三个姐姐上学,让他们打工养着弟弟上学,弟弟考上大学,一位姐姐要给弟弟五千元,不给断绝来往。

有一个姐姐家里很穷,为了不让村里的人说不孝,借钱给了弟弟五千元。弟弟结婚又让姐姐们出钱给弟弟买楼,姐姐们又每人出了一万,并且把老房卖了,搭了一个草房住,钱都给儿子买了楼。

儿子搬进楼房,父母也老了,要去儿子家养老,儿子推出家门,还是三个女儿养着老人,老人还不后悔,女儿们给的钱舍不得花,带给儿子。

这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如此偏心呢?古代有一个解释,是欠儿子的。

我认为与付出有关,付出的越多,就偏爱,相反得到的越多越是讨厌。

这是人的天性使然,不只是父母对子女这样,爱情也是这样,你越是爱他(她),爱的特别多,就越会失去他(她),他(她)越讨厌你,想办法离开你。

距离产生美,保持一定的距离,关系越牢固。老人对待孩子,尽量要一碗水端平。

我也不知道说的对错,仅供参考,抱歉。


猪妈看世界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对父母生出多子女,几乎没有可能“一碗水端平”。

为什么?人性使然。

先说第一个原因。同一对父母的不同子女,尽管都是父精母血,各有一半父母基因,但基因组合就可能千姿百态,五花八门。

这么说吧,同一对父母可能生出各不相同的数十亿个孩子,这数十亿钟不同的组合中,难免有些孩子在父母器重的特质上像父母,或者正好不像父母,这势必影响父母对孩子的亲疏。一般来说,父母更容易也更可能偏爱在器重特质上像自己的孩子,同时,几个孩子几乎没有可能恰好在器重特质上同等程度地像父母。

再说第二个原因,亲子关系与其它人际关系一样,都是双方互动影响乃至决定亲疏。例如,哪怕是婴儿,天性闹夜的婴儿相比于安静的婴儿就更可能不受父母待见。有过育儿经验的妈妈就知道其中的甘苦。更何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敏感而计较的孩子,相比朴实温顺的孩子更可能让父母感到不悦和苦恼。

甚至,即使父母努力一碗水端平了,有些孩子仍然会觉得父母偏爱其他兄弟姊妹,这种个性化的主观感受还真不是靠讲道理说得清楚的。好了,接着说为什么被偏爱的孩子反而显得对父母的怨怼更多。这里面包含了两个主要的心理学效应。

一是被偏爱的孩子,因为长期被偏爱他们就对父母偶尔的疏忽更敏感,这在心理学里被称为感知显著性。道理其实很简单,天天对你好,偶尔一天对你不好,你就记得对你不好的那一天;反之,天天对你不好,偶尔一天对你好,你也能记得对你好的那一天。

再加上长期被偏爱受宠溺,难免恃宠生娇,表达怨怼起来也就没遮没拦。相对地,那些觉得自己不被父母偏爱的孩子,即使有怨怼更可能腹诽而不轻易流露出来。这样就产生第二个心理学效应,父母对自己偏爱的孩子的怨怼更敏感,感受也更强烈。当然,也不仅仅如此,有时候父母所谓的偏爱也许只是对爱哭的孩子更多关注,让其他孩子难免觉得爱哭的孩子有糖吃。

至于有些父母重男轻女,对儿子宠溺,对女儿苛刻,这就不仅仅是偏爱,而是性别歧视,这样的父母根本就是混账,


唐映红


我姥姥七个儿女,两个儿子五个女儿,最偏的是老大,就是我大舅。可是就属我大舅最不孝顺了,这是我姥姥亲口说的。可是二老至今九十多了,还是挺偏爱大舅。大舅对二老有一点点好,比如过中秋节送了一碗水饺过去,就非常感激。

我理解的是父母太偏爱的孩子,孩子把父母所有的付出都当成理所当然,不懂珍惜、不懂感恩,反而觉不出好了,反而觉得父母给的还不够。而且亲子之间没有界限,更不谈什么尊重不尊重的,而且父母一旦老了,被偏爱的孩子还觉得老人不中用,更嫌弃老人了。

所以身为父母的一定不要溺爱孩子,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而且偏爱某一个孩子也是对其他孩子不公平。当然老一辈的受老思想局限,还能够理解。就像我姥姥姥爷从没上过学,更谈不上什么教育了。作为现代父母一定要好好思考如何正确爱孩子,扬长避短,和孩子一起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天使宝贝成长记


这个问题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我大伯,我到大伯有六个子女,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真的是含辛茹苦才把六个子女拉扯养大。在农村嫁出的女儿对老人没有赡养义务,所谓养儿防老,养老责任全靠儿子。

三个儿子中,大伯他老人家最疼爱的就是大儿子,对他可是各种偏心。把家产分成了三份,他要让大儿子先选好,二儿子和三儿子再抓阄。平时自己有什么好东西,也是偷偷的给大儿子。大伯的这种偏心,常常惹得其他两个儿子各种不满。



可是当大伯没有收入来源以后,需要大家来均摊赡养责任时,大儿子可是各种借口,不但不尽孝,还要找各种理由与大伯吵架。总是说大伯这样对不住她,那样对不住他,弄得好像大伯一辈子都欠他一样,常常把他老人家气的喘不过气儿来。并且还找各种理由说三兄弟中,这个在这方面又比他得便宜,那个在那方面也比他赚钱,反正就是不尽孝。另外两个儿子拿他无奈,只好两人承担赡养责任。



可是大伯明明对大儿子如此好,可大儿子却是如此感觉不到呢?并且还要恩将仇报,不尽赡养义务。

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大伯总是无条件的对大儿子好,这样的好让大儿子根本没有感觉到是父爱。而是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是作为父母应该对自己这样的,不需要回报。这样就造就了大儿子一种惯式的思维心理,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不需要回报的,自己只负责接受、享受就行。同时也就塑造了大儿子没有担当的性格。



在大伯这个家庭中,与其说是大哥没有孝心,不知回报。不如说是大伯了没有原则的溺爱害了自己,也害了大儿子。

所以不光是对儿子,我们对任何人的爱,都要让对方感知到那是我们的付出,是绝对不能白白索取的,要不然对方就会成为白眼狼。


欢农


这的确是很常见的事情,被偏爱的孩子往往最没有孝心,为什么呢?我先来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甲和乙是同学,他们每天下午都会分到一个鸡蛋一个水果,但甲不喜欢鸡蛋,乙喜欢吃,于是甲每天都会把自己的鸡蛋给了乙,日复一日,乙早已习惯了每天都会拿到甲的鸡蛋。直到有一天,甲把鸡蛋给了丙,乙没有拿到甲的鸡蛋,非常生气的对甲说:你怎么能把我的鸡蛋给了别人?

故事中的乙一直得到甲的特别关照,刚开始时也许他会感激,但当这种关照成为日常时,乙就渐渐觉得理所当然,甚至在甲把这种关照给了别人时恼怒不已,他每天接受甲给的鸡蛋,却从没想过自己也可以回报一下甲,比如把自己的水果给甲吃,只因为乙习惯了甲的这种无条件的付出,从不曾想到过回报。


同理,也可以用在父母与子女身上,父母对子女向来是无条件付出,可越是得到偏爱和孩子通常却越不孝顺,原因除了以上故事的道理外,还有很多因素:

1、在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不可能完全兼顾到每一个孩子,所以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早早就学会了争宠,谁得到了父母的偏爱,就等于能得到更好的条件,父母总是愿意为偏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孩子们都会做出各种表现,在这过程中他们已过早地懂得了社会弱内强食的道理,情感比较淡漠。

2、能在众多子女中成为父母最偏爱的一个孩子,一般都是比较聪明的,这个孩子从小就会察颜观色,能在生活上迎合父母的心意,在父母的角度看总觉得这孩子特别贴心懂事。然而,过于迎合别人,这个孩子往往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单纯,父母在他眼中不是生养他的恩人,而仅仅是供他穿食住行的人,父母在他眼中的价值也会随着年龄增大而消失,当他觉得父母已经老了,就再也没有价值了,也就变得讨厌了。

3、被父母偏爱的孩子,从小必然能比其他子女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穿的也许是最好的,吃的也许是最精的,愿望也是最容易被达成的,从而让这个孩子从小就在兄弟姐妹间有种优越感,其他子女要付出很多才能得到的,他轻易就能得到,长久下去他就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却忘记了自己也应该为父母做点什么。

4、父母偏爱的孩子一般在家中很受保护,家务活不用做,饭不用帮忙做,衣服不用自己洗,从小就养尊处优的,没有想要改变命运的思想,从小就不会好好读书,学业上没有出色,找不到好工作,也没有毅力自己出去闯,这时候却反而会怨恨父母,为什么从小不把他培养好,或者没能为他提供更好的条件。

5、被偏爱的孩子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的保护之下成长,没有独自去承担过什么事情,当父母老了,需要被人照顾时,他却发现父母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他不愿意担这个责任,父母在他眼中开始变得讨厌。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因为孩子早早了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也理解父母的不易,原意从小为父母分担一些生活压力。而太受保护的孩子,却往往不懂得感恩与回报,因为父母给他的总是最好的,他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不能体会父母的苦心,认为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所以作为父母,对于家中的孩子要从小教育,能帮忙时就让孩子多帮忙,不要让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如果家中有多个孩子,就要尽量做到公平,不管偏心哪一个,对孩子们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大小淘娃俏妈妈


凡是生在多子女家庭里的人,基本上都没见过一碗水端平的,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绝大多数

父母喜欢那种会撒娇会说话会讨巧的孩子,如果有些个孩子只埋头干活,贴心话都说不了两句的,自然不讨父母喜欢,从电视剧到现实,这种家庭并不少,有调查表明,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表示:在自己内心深处是会偏爱某一个孩子的。

像圈圈爸爸家,奶奶一共生了6个,爷爷奶奶就偏爱老四,做生意给钱,都赔了继续给,生孩子给带,我二叔、爸爸离得近,照顾两个老人十多年从没怨言,爷爷奶奶什么都没说过,就这两年四叔偶尔回去看看,给俩老的吹吹牛画画大饼,老人夸得跟花儿一样。

然而,被偏爱的大多都有恃无恐,已经从小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父母给了99%还不够,最好把其他兄弟姐妹也一块儿干掉,他们别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一分家产,全是我的!然而父母没按他的想法来做,转过头来反而会憎恨父母,这就是俗话说的“白眼儿狼”,贪心不足蛇吞象!

所以,经常会在网上看到那种新闻,一对夫妻生育多个子女却没有子女赡养,究其原因是因为两个老的一直偏心一个孩子,导致其他孩子心理不满,不愿意承担赡养义务,而被偏心的那个孩子也不愿意承担赡养义务!


甜甜圈伐木累


这个问题最适合套用在我婆婆的娘家,给你们简单介绍一下,婆婆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哥哥三个弟弟,是家中独女,也是长姐如母的身份。我婆婆为了娘家吃了很多苦头,其中包括被她爹卖出去给老大换媳妇,万幸我公公对她很好,倒也不是个悲剧,但我婆婆从小就被灌输要扶持娘家抚养弟弟的思想,即使结了婚有了孩子,还是以娘家为重,甚至遇到单选题,她会先放下自己的孩子去顾弟弟。可惜这几个弟弟都不孝顺。

我姥姥姥爷这几个孩子中呢,最偏爱的是我小舅舅,这个小舅舅比我婆婆小了十八岁,我婆婆待这个小兄弟简直比自己的儿子还亲,还尽职,姥姥姥爷也非常满意婆婆长成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女儿,一家人都沉浸在这畸形的亲情关系不可自拔,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有多自私你们可想而知。

婆婆顿然悔悟是在去年,姥爷被查出了胃癌,因为老人偏爱小儿子,就把积蓄都放在了小儿子手里,小儿子把自己父亲送到医院打电话通知了婆婆就扬长而去。婆婆给姥爷掏了住院费并在眼前细心伺候,但我这个姥爷并不是省油灯,因为看不到他心爱的小儿子,迁怒于婆婆,把她折腾的心力俱疲,坚持了一个月,婆婆终于撑不住了,把姥爷接回了娘家照顾,期间这位小儿子一直以忙于工作拒绝探望。

姥爷回家的日子正逢地里的花生好收获了,婆婆就开始没白没黑的干活,白天照顾好了姥爷,晚上趁着月光拼命地收地里的花生,姥爷家的五亩花生就是婆婆这么一颗一颗摔出来的,可悲的是婆婆前脚摔出花生,后脚她的小兄弟就拉出去卖了,钱都装进自己口袋里了。

婆婆生日,老公开车去外婆家接她回来过生日,看到自己妈妈蓬头污面一脸憔悴心疼不已,不想让她去了,婆婆说你们不帮我就不要拦我,一顿饭没吃好,小舅舅就过来接了婆婆回去干活。后来没几日,婆婆一把年纪太过劳累犯了脑血栓,住院第三天,小舅舅到医院看了婆婆一眼撂下一句原来你是真的病了就离去了,留下婆婆心碎不已

婆婆住院期间,姥爷去世了,受了几重打击婆婆终于清醒了,刚刚出院小舅舅就迫不及待想把老母亲推给婆婆养,婆婆噙着泪说,我老了,已经自顾不暇,你们应该担起自己的担子了。

虽然有点跑题,但婆婆的家庭应该符合这个题目的,这种溺爱中生长的娇儿,像吸血鬼似得拼命索取别人为他付出,久而久之,就成了冠冕堂皇,天经地义,这样的孩子对愈来愈老,愈来愈需要人照顾的父母自然是厌恶的,这也算是人性的丧失,道德的沦陷吧




金科23


老人偏心的问题几乎在每个多孩家庭都会出现,也许有人会觉得我的说法过于绝对,但是我觉得说偏心的问题至少会出现在百分之90以上的多孩家庭中。

有句话说的好“偏儿不得记”,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宠溺的结果。从小就被宠溺的结果就是恃宠而骄,不懂感恩,他永远认为你为他的付出是应该应分的,一旦你不能为他付出了,他从你身上得不到想得到了,他就会抛弃你了。

我们家有5个兄弟姊们,我小时候也曾经因为妈妈重男轻女而跟妈妈生气过,但是我们家还有一点跟有些偏心的家庭不同,因为我的爸爸及其偏心我这个小女儿,所以我还是比较平衡的,妈妈病重的时候一直是我在伺候,现在爸爸岁数大了也是有什么事情都找我。

我有个朋友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她的妈妈非常偏爱姐姐,平时在家里她的姐姐也是趾高气扬,跟她说话都是使唤性质的,她妈妈想骂她就骂她都不管有没有外人在场,后来她的姐姐去了外地,妈妈就留下来由我这个朋友一个人照顾,但是还是得不到好儿,整天的挨骂,平时总给妈妈买这买那的,她妈妈一句好话都没说过,反而她姐姐一年到头可能只买过一件衣服,她都会穿出去到处显摆说大姑娘怎么孝顺,大老远的给邮衣服。给我这个朋友气的总是哭。最后她一直伺候到妈妈病重去世,直到妈妈去世第二天她的姐姐才回来。回来以后拿出来个遗嘱,她妈妈的房子留给了她姐姐。朋友每次跟我聊天说起这件事都是非常的难过,说不是为了房子,而是觉得太不公平,觉得自己活的太憋屈,可是又没有办法,后来她跟姐姐都不来往了。

父母偏心造成的恶果不仅仅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自己老了的时候赡养问题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还有就是各个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也很有可能因此而分崩离析。


絮絮又叨叨


我父亲七个兄弟姐妹,其中五个姑姑,我父最大,我五姑最小,我叔在我三姑四姑之间。我爷爷奶奶最偏心这个叔叔了,奇怪的是我父亲一直非常迁就叔叔,几乎有求必应。我奶奶因为看无意中叔叔的腿,老感觉两条腿不一样长,从他小时就给他特别待遇,独一份的喝鸡蛋汤,还不让他干活。独独叔叔念书念到高中毕业,其他的不是完小就是初中,还有大姑不识字,从小像个小保姆帮着父母带弟妹。我父是老大,他从14、5岁就像大人一样干田间地头、挑水推粪、修渠打坝的苦活。他说县内的水库修建他都参与,一直从半大小子做成大人,一个人挣的工分超过两个人,可家里却年年欠大队钱。叔叔习惯了处处被偏袒,爷爷是个巧匠,承包到户后一直有闲钱,父亲没有看见一个,反而是爷爷奶奶说老了要父亲拿养老钱,而且爷爷脾气不好,一不高兴就砸东西 ,自然是砸我们这一家。父亲解释说自己年轻时,爷爷奶奶打架,劝不住,怕奶奶挨打,就使劲抱住爷爷,不让爷爷动弹,爷爷为此很恼他。一直这样过到爷爷奶奶老了,爷爷奶奶也是疼叔叔家俩男孩,不喜欢我妹妹,我妹妹因此经常在争执中处下风,挨打挨骂,我妹也是老小,被家里疼爱的,在爷爷奶奶处就不行,总得让孙子拔了头筹,妹妹恨得很。爷爷奶奶瘫到床时,每轮到她給爷爷奶奶喂饭,她就一脸嫌弃。我和弟弟就没有她那样的情绪。轮到叔叔一家,被偏了一辈子的叔叔婶婶根本不露面,派两个堂弟送饭,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上学时把饭捎来,不论凉热,不管盛饭喂饭,撒腿就走。在奶奶瘫痪之前,爷爷去世之后,奶奶还找父亲要养老钱,父亲说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给的,给了多少,解释了半天。奶奶说,我记混了,是**一直没给,然后不说要了。爷爷奶奶去世后,叔叔一直得到父亲照顾,他干什么都能持就支持,给他有经济往来都是低价给他就是家里请客吃饭喝酒都每次叫他。然后因为他一个不高兴,在我爸做东的酒席上,他说我爸看不起他,要跟我爸绝交。对我爸的朋友们历数我爸看不起对不起他的事情,大家都听得莫名其妙。然后他也是喝多,说这些年就一件事对不起我爸,是他地里少苗,就把我爸地里的苗拔了补苗,我爸根本不知道那回事,自己苗不够就自己重新点了。我爸年纪大叔叔十几岁,有一次收稻子,天晚了,人力拉车要上大坡,我爸帮着叔叔婶婶在后边推车上了坡。我叔叔婶婶没有回头看看他们的老哥老嫂,自顾自走了,爸妈在后边叹息不已。最奇葩的事支发生在最近几年前,村里盛传要被占地,叔叔量了自己的耕地,少那么一点,他跟我爸要。我爸也是惯例的应允了,要知道他的地是不多不少正正好的。回家我妈不依,说那样我们的地就不够数了。我爸告诉我叔,我叔也不依。我叔开始在我家地里破土动工,我爸去拦了一下,知道吗?我叔手中的铁锹就劈下来了,幸好有人上前拦住。从此,几十年的兄弟绝交。

习惯了沾光习惯了独食就习惯了自私自利。谁之过?是不是长眠地下的爷爷奶奶,我们还是不做评论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