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賣柚子的小夥子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過去人的眼裡,閨女出嫁以後,那就是外人了。不是有句話"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嘛,這閨女長大後,結了婚,就算是婆婆家裡的人了。再回到孃家的時侯,那就是以客人的身份去的,算是走親戚了。


這麼說,如今的年輕人有的時侯就很難理解。這雖說嫁出去了,那孃家不還是自己家麼?在過去老人眼裡,那可不一樣嘍。


過去農村家裡弟兄姐妹們多,過的日子也都參差不齊。這裡所說的"人窮“是指婚後的日子過得拮据,這時你就不能巴望孃家人能從錢財上幫幫你。畢竟孃家有兄弟哥哥等,就算哥哥兄弟們想拉你一把,可嫂子弟妹等"外姓人"能願意嗎?

姑嫂矛盾自古從來就存在,有的時候閨女回孃家,去的時候拿的東西少了,往回走的時侯打點的東西多了,都會引起婆媳矛盾。等小姑子走後,便會指著遠去的背影,嫌她來孃家摳。但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論,當然,姑嫂關係好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這人要有志氣。不管是身處什麼困境,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打拼。有句話不是說"活出個樣兒來給自己看!″嘛,只有雙手賺來的財富才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是靠努力創造的,不是靠別人施捨救助的。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是一個理兒,你說是吧?


建行漸遠


在農村,這類俗語太多了。有時同個事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俗語的含義也在變化。

人窮莫看孃家門,這句話我個人認為有幾種意思。第1,對婦女的輕視,也反映婦女在社會中的地位,對應有句:嫁出去的女子,潑出去的水。好象女子一旦出嫁,就同孃家沒有親情似的。第2,如果婆家家境不好,做為女子輕易不要去孃家,免得孃家的兄弟,嫂妳遭嫌,以為回來又要錢財似的。但還有句:女靠孃家,兒靠舅家,與人窮莫看孃家門的意思截對立。在農村,孃家舅直接參與外娚的分家,婚嫁等重大事情,地位,權威不亞於外娚的父母。第3,生活的改變還得靠自己努力奮鬥,畢竟別人的幫助有限,幫一時可以,能幫一輩子嗎?

以上是我老農的看法。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俗語己不適應了,應用還得分清場合,時間等。你認為呢?歡迎評論,交流


一樹一世界劉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識”,一個人的富裕的時候,即使生活在深山,也會有很多親朋好友前來看望;一個人貧窮的時候,即使把自己的家放在鬧市當中,也不會有任何人去看。這裡講的是現實的問題,即“官本位、錢本位”的社會,如果能夠在社會上掌握金錢或者是權力,那就有很多的人願意來拜訪,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因為缺少錢財,導致夫妻分離、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事情不在少數。



“人窮莫看孃家門”,如果一個人貧窮,就不要經常會孃家門去看,這句話其實也沒有錯。人們常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女兒已經嫁出去了,就應該生活在自己家,如果經常回到自己孃家,就會讓別人認為是要和自己的兄弟爭奪家產。雖然女兒大多都是對自己的父母不放心,但確實會給自己的兄弟帶來這樣的困惑,而且如果自己確實很貧窮的話,回到自己孃家也可能被別人說閒話,自己難受,孃家人也沒面子。農村是很現實的社會,有錢有地位就會得到尊重,沒錢就得不到別人的認可。

女兒大多和父母的關係都很好,所以即使出嫁以後,父母也大都很疼愛自己的女兒,女兒也會經常回去看父母。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一些兒子不盡心盡力贍養父母,所以導致了女兒去贍養父母,其實有些時候女兒和女婿比兒子更有用。“人窮莫看孃家門”,不是說不回孃家門,這裡所說的不要長期待在孃家,不然經常不去,女兒家與父母家也會有嫌隙,再說父母永遠是女兒的後盾,如果父母都嫌棄女兒,那女兒就永遠也沒有依靠了。


老農民說事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孃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老話也有消極的一面,因此也要批判性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關於親戚鄰居窮和富的態度,有些做法和說法確實過分了點,有志氣和氣節是好,但過猶不及,太執著了反害其身。


就說這句老話,其實原話還有上半句,就是“人窮莫上親戚門,人窮莫看孃家門”。這裡面出現了三方的人,就是親戚家,孃家和自己,看原話的意思,主要是說出嫁的姑娘。原話是什麼意思呢?我的理解就是人窮就不要輕易地去親戚家走動,也不要經常回孃家。這裡面有人情冷暖的一年,也有自知之明的一面。

人窮莫看孃家門。說的是自己婆家窮,那為啥莫看孃家門?還不是老思想作怪,說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和孃家的關係也就成了親戚而不是自己家門了。想回去一趟就要掂量一下回去的意義。有人說自己孃家門有啥不能回去的,俗話說閨女是孃的小棉襖,親著呢。人過家庭,一定要靠自己。

如果自己孃家門沒有其他兄弟還好說。婆家實在困難的,回孃家拿點吃的喝的也沒啥,大不了被老媽數落一頓。要是有兄弟,兄弟成家了就會有嫂子或者弟妹,再回去訴苦或者拿東西,就要看人臉色了。嫂子或者弟妹心地好的話沒啥,心眼小的孃家人就要鬧翻天了。

因此,人窮莫看孃家門。自己努力勞動掙錢,不要一直依靠別人。幸福之花要看自己家庭辛勤耕耘澆灌,看別人只會形成惰性,越來越窮。


農民妹子一枝花


這個很難說清~,但很悲涼~,父母把你養大成人~,請問你給父母留下了什麼?,當然還很多~,在封建迷信,太過自私的環境中人人都苦~,


快船9


人窮莫看孃家門 過去應該是教育女子嫁人了 就要認準了女子自己的家是婆家 只有自己婆家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 孃家人才有面子 自己才能當家做主


蒸上品


就是觀念太陳舊了,親情在物質面前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