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簡稱“河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 ,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主校區坐落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入選“111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是具有厚重歷史與影響力的綜合性重點大學。
1912年,以林伯襄為代表的一批河南教育家,在袁世凱與河南都督張鎮芳支持下,在清代開封國家貢院舊址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與清華學校和南洋公學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馮玉祥將軍將其改建為國立第五中山大學,後歷經中州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國立河南大學、河南師範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
大批知名教授學者,如范文瀾、馮友蘭、董作賓、郭紹虞、高亨、蒙文通、羅廷光、嵇文甫、羅章龍、毛禮銳等曾先後在校執教。
截至2018年5月,河南大學校區總面積22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7萬平方米;有4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教職工4300多人,專兼職院士14人,正副高級職稱1700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4萬人,研究生近1萬人,留學生500人。
河南大學近代建築群地處開封市舊城東北隅,北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開寶寺塔,東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封城牆。
該建築群佔地面積近600畝,總建築面積17579.46平方米,從校大門向北至大禮堂構成一條南北長0.5公里的中軸線,中軸線東內側有“六號樓”;
10座齋房,中軸線西內側有“七號樓”;西外側有兩座齋房,其西部有清代“改建河南貢院碑”與“重修河南貢院碑”兩個碑廊。建築群總體構圖以主體建築居中,前門後堂,左右齋房,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書院建築佈局。
河南大學近代建築群繼承了明清建築技術、藝術的優秀成果,其風格中西合璧,表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嚴謹的治學態度,體現學校厚重的歷史及冼練凝重的風貌。建築群從整體到局部,均是中國近代優秀建築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