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自己DIY台台式机的时候,时间太匆忙了,匆忙决定,一天定型,所以留下了一些遗憾。
比如当初选择的是华硕的B150M Plus主板,虽然主板后面有个Type-C接口,但是是USB 3.0的,也就是现在的USB 3.1 Gen1, 速率是5Gbps。买了之后不久就后悔了,应该买USB 3.1的,速度是10Gbps。
对于不是整天折腾的人来说,换个主板不是那么快的事情,一转眼2年过去了,还是在用者这块板子。
本来以为USB 3.1的接口还要继续等待下去,毕竟换个主板不是那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他的需求,USB 3.1的要求只是附加的。忽然发现了一块PCI-E转USB 3.1的卡,想到主板上富余的卡槽,不禁一阵窃喜。
到货后的盒子是普通的纸板盒,如果没有了上面的标记,就是工包的样子了。
背面则是产品规格,明确写着1x USB 3.1 Type-C接口, 1x USB3.1 A 速率10Gbps,适应于 PCI Express X4接口。
打开之后,是防静电袋包裹,里面是隐约可见的板子。
除了这个,还有保修卡,光盘,现在谁还有光驱啊。
取出板子,里面是一个板卡,还有一个 8厘米高的挡板,可以用于普通PC,或者2U的机箱。(拍糊了)
板卡的样子,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想当初装过声卡、网卡、电视卡等等,没想到现在又涌上了。
在这块卡的右侧,还有个15针的接口,开始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
打开机箱,虽然是M-ATX的主板,还是有条PCI-E X16的槽位。
将挡板的螺丝拧下,卸下挡板,插上卡卡,再将挡板的螺丝拧好,好像大功告成了。
然而,忽然看到了那个15pin的插槽,看了说明。
这里写着是SATA电源接口。
难道还要外接电源吗?去同客服沟通了下,客服一口咬定必须要接的,那就接吧,问题是附件里并没有转接线。
原来的电源线呢?一共2根4个SATA头,接到了4个硬盘上面 ,只剩下一个大四头的,接了RGB风扇供电。
只好出去买根转接线?好在忽然想起好像在哪里看见过一根,后来果然寻到了,接上了。
不过长度很短,只好将转接头放在前面,把线从后面拉过来。
好在机箱的背板有遮挡,外面看着还是不是很乱。
从外面看,可以看到一个USB Type A接口和一个Type-C接口。
从上往下看更是清楚。
线接好了,还要装驱动,于是先把RBG风扇开动,来驱动一下。
哈哈, 看玩笑了,只是秀下光污染。光驱没有,同客服联系要了下载地址,下载了驱动,很快就安装好了。
找了块USB SSD移动硬盘测试下,使用硬盘盒DIY的,这个时候才悲剧的发现,原来我的硬盘盒没有一个是USB 3.1的。
Apacer的128G SSD,CrystalDiskMark 测试,读写符合预期。
HD Tune, 读写在300-350MB之间
AS SSD, 顺序读写分别是290+,190+。
虽然现在没有可以展现USB 3.1高速传输的物件,不过相信将来会有的。毕竟换主板牵扯面太多,而加个卡容易多了。
閱讀更多 虎聊生活科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