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战争中,哪些将帅可以堪称有“帅才之能”呢?

魏龙水


以幽默风趣著称的陈赓曾说过:“我虽然是个大将军衔,但当年却是当元帅般神气,统帅过一位大将和两位上将。”陈赓此话并非空穴来风,红四方面军时期,陈赓任红12师师长时,曾有两位团长和一个小班长,分别是徐海东大将、许世友上将和陈锡联上将。


而陈赓的老上级,正是红四方面的总指挥徐向前元帅,堪称“帅才之能”,指挥过红军史上规模最大的部队,也是战斗力最强、战绩最辉煌的部队,也是唯一一位不在主席的军事熏陶下走出来的帅才。不仅在军事成就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还善于带兵、练兵、培养人才,其麾下名将可谓数不胜数,例如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陈锡联、陈再道、韩先楚、洪学智、王建安、王近山等等都是在徐向前麾下逐渐成长起来的高级将军,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骁将。除此之外,还有两位重要的领导人,分别是李先念和胡耀邦。

从1931年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起,由不足三万人的规模在国民党大军的重重围剿下,短短几年时间发展到八万余人,打了无数的胜仗,包括我军史上最经典战役之一的“围点打援”先例苏家埠战役和歼敌最多的川陕反六路围攻。整个红四方面时期歼敌数超过了40万人,占红军歼敌总数的一大半以上,并且先后开创了红军三大苏区中的鄂豫皖和川陕两大苏区,红军苏区根据地和总兵力都进入了全盛时期,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红军时期恐怕无人能出徐向前其右了,堪称帅才之能。

在川陕反路围攻,徐向前大展“帅才之能”,其军事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独自开创的“收紧阵地”战术成为我军史上经典战术的光辉典范,历时十个月的战役取得红军史上空前大捷,以两万人的代价歼敌八万余人并缴获大量的武器装备,如果不是他人干涉徐向前的作战计划,国民党刘湘的三个主力师恐怕也在劫难逃。而在开国将帅中,除了李先念外,有三百多名将军都参加了徐向前指挥的川陕反六路围攻,包括王树声、许世友、王近山、陈再道、王宏坤、皮定均、王新亭胡奇才等等。

抗战爆发后,以红四方面军基础组建的八路军129师,徐向前任副师长,开始四处漂泊了,首先是到115师辖下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北等地部队,先后赴往山东、太行、冀南等地开创抗日根据地,一年之后调回了延安修养了两年,并担任联防司令部副司令,主抓部队后勤生产等工作,1943年出任抗大校长主抓教育工作,直到解放战争后两年才再次复出。

虽然长期离开了一线,但也无法淹没徐帅的军事才能,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负责了山西战事,以刘邓大军南下剩余部队加上地方武装部队,勉强拼凑出六个团组建了第八纵队,再加上由部分地方武装和游击队组建成的独立团等,在徐帅的训练下竟然拉出了一支五万人的正规军,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歼灭阎锡山三十万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先后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大战役的胜利,最终解放山西全境。


赛门军略


要问帅才,历史上很多,光是我军历史上帅才就不少,但要是说最厉害的帅才,恐怕无出毛泽东之右,他是帅中之帅,真正的统帅。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军事家,是革命战争年代磨炼出来的中国人民自己的领袖。关于毛泽东的军事帅才,我给总结了“一二三四五六”:

“一”,是指毛泽东亲手缔造和领导指挥了一支人民军队。

“二”,是指毛泽东关于武装力量的两个有名论点,其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其二:党指挥枪。

“三”,这个多些,有好几个: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在军队总结实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组织了奠定“支部建在连上”的“三湾改编”。毛泽东人生或者说军事生涯中还有三个“9月9日”非常重要,一个是1927年的,那一天他领导了秋收起义;一个是1935年的,那一天他面临张国焘的严重的分裂红军活动,后来他回忆说那是人生最黑暗的一天;第三个是1976年的,那一天老人家仙逝了。

“四”,是指的他在长征路上指挥的四渡赤水出奇兵,他的得意之作,虽然和后面的大决战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同样意义重大,不但使红军摆脱了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而且游击战运动战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重回红军。



“五”,是指建国后他组织指挥的五大军事行动,也很精彩:一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二是炮击金门教训美蒋,三是对印反击作战捍卫国土,四是珍宝岛事件击退苏军,五是西沙海战战胜南越政权。

“六”,是指他六卷军事著作:《毛泽东军事文集》,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其中有《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等名篇。

论持久战分析抗日战争进程分毫不差:


磨史作镜


开国元帅中,最有传奇色彩的应该是来自山西的徐向前元帅。

李先念曾评价徐向前说:“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

事实上,徐向前元帅从军几十年,始终保持着智勇双全的品质。

徐向前刚到鄂豫皖任副师长时,原师长已牺牲,部队也只有黄麻起义后留下的300多名农民战士。但徐向前勇猛无敌,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不久后,徐向前元帅用它独到的练兵才能,用短短的2年时间,把300农民战士,扩大成了4万劲旅,就是第四方面军!当时红军歼敌总数是60万人,仅徐向前的四方面军就歼敌40万,是名副其实的主力红军!

因为徐向前红军时期耀眼的军事战绩,蒋介石悔青了肠子,悬赏20万大洋要他项上人头!

徐向前元帅,在八路军中担任129师副师长,是刘伯承元帅的助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主力部队全部带走,徐向前把留下的6万地方部队整编成了华北第一兵团,后来的临汾战役、晋中战役越战越强,30万阎锡山精锐部队灰飞烟灭,整个山西获得解放!

徐向前元帅在攻坚战中,最辉煌的战例是临汾战役。当时解放军炮火不强、城坚难摧,徐向前采用“土行孙战法”,依靠坑道爆破解决战斗,但遭遇了敌军的疯狂破坏。解放军共挖掘爆破坑道十五条,掩护坑道四十余条,除去被敌人破坏部分外,最后只有三条坑道能挖至城墙下,部队伤亡很大。徐向前元帅鼓励将士们“最后坚持5分钟”,最终临汾城墙被地道中的1.8万斤炸药炸开,临汾获得解放!


徐向前元帅,一生中的辉煌战例有这些:

1,川陕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徐向前以8万人怒怼川军20万人,川军被击溃,10万人被歼灭。这是红军史上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

2,晋中战役。徐向前6万人一个月内歼敌10万!以少胜多的运动战,真是教科书案例!

3,太原战役。徐向前10万人围攻13万人驻守的太原城,以少打多的攻坚战,还是长期围困,徐向前真英雄!

徐向前的指挥才能,真的是近代史上少见的帅才!


历史知事


所谓的帅才应该是杰出的政治家、出色的军事家和高明的战略家,在中国的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杰出的帅才,新中国成立后授予的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都可以堪称有“帅才之能”,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彭德怀彭大将军。他具有非凡胆略和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


彭德怀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滕代远、黄公略等人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成立中共湘鄂赣边界特委,领导在湘鄂赣边界的游击战争,年底率领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回师。


1930年6月组建红三军团任总指挥和中共前委书记,与滕代远率部在平江击败国民党的进攻,随后乘虚攻入长沙,并成立了湖南省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攻下省会城市的唯一战例,极大地提高了红军的声望。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拥护北上抗日的主张,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抗战后协助朱德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在华北敌后领导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武装,19402年8月在华北指挥实施百团大战,前后历时三个月,打死打死俘获共计四万余人,进一步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解放战争中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协助毛主席朱总司令指挥全国性的大反攻作战。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率领20多万人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彭德怀指挥2万余人的陕北部队和后勤机关人员同十倍于自己的敌人作战,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后,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采用拖疲敌人的“蘑菇战术”,伺机集中优势兵力各 个歼灭敌人,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又在沙家店歼敌两个旅,成功地扭转了西北战局,在宜川、瓦子街一举歼敌五个旅并收复延安。


彭德怀出奇制胜,以劣势兵力战胜优势兵力的指挥艺术,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彭德怀参加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坚决拥护毛主席关于抗美援朝的主张,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技术装备落后、后勤供应困难、异国作战、地形生疏等不利条件下与朝鲜人民军一道迎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经过五次大的战役,指挥志愿军全线反击,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共歼敌八万二千多人,迫使美军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


彭德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谁敢横刀立马,威我彭大将军。


遗产君


徐向前元帅,在红四方面军时期战功突出,歼敌最多,在抗日战争中,和解放战争中,徐向前的才华没有得到充份发挥,对此草民深表惋惜。假如让徐向前当一二0师长,或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军长,或须他的才能能发挥极至。林彪元帅从红军时期到四野打到海南指挥才能不拥置疑,非常出色,但林在打锦州时迟凝,若非伟人毛泽东督促,几呼尚失战机,抗美援朝,与美国的国力悬殊,不敢挂帅出征,可看出林不打无把握战,其实历史也有置于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抗美援朝,我们打出了国威军威。粟裕大将在解放战争中发挥到极至,如能挂帅出征,抗美援朝,绝对的元帅军衔,但栗缺泛那种霸气与魄力,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打张灵甫时,有各别将军骂人,不服从命令,最后还是陈老总善后,军人不服从命令就军法从侍。


瓜果香飘


我国“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将军就是“帅才之能”。毛主席曾对粟裕将军说:“你虽然担的是大将衔,干的却是元帅的任务!

粟裕将军一生经历了无数战役,他的战绩、经历、声望都让人敬仰!虽然屈居将军,但就是一名帅才!

抗日战争时期:

1939年,粟裕将军指挥水阳镇伏击,歼灭日伪军400余人。

1941年,指挥苏中军反击日军的扫荡,歼灭日军1300余人。

1944年,解放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后指挥车桥战役歼灭敌军1000余人,在九月份到十月份又歼敌2300余人。

1945年,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华中军野战区司令员,指挥了高邮战役,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7月中旬,歼灭国民党共5.3万(国民党五分之二的兵力)。

1947年1月,粟裕将军先后发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等,其中孟良崮一战,歼灭了国民党的“王牌军”整编74师

1948年6月,粟裕将军率领华东野战军连续20天作战,共歼敌9万余人。

1948年9月,粟裕将军发起济南战役,共歼敌10.4万余人。

1948年11月,粟裕将军率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44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

1949年先后指挥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解放了南京、杭州和上海。


1955年,毛主席打算封粟裕为元帅,但是被粟裕将军婉拒了。但是毛主席坚持认为粟裕还是要当“大将”的。而且必须是“十大将军”之首。

粟裕将军对于自己的军衔问题一直看的很淡泊,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曾经二让总司令,如今又一让元帅。粟裕将军曾说:

“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粟裕将军虽然没有元帅的军衔,但是他的过人战绩,谦卑态度才是真正的“帅才之能”。用十六字概括粟裕将军就是“只争工作,不争职务,只争重担,不争荣誉。”粟裕将军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里的一座丰碑!


小夏新视觉


有些军事天才,本身不是主帅,却发挥着主帅的作用,近现代最杰出的军事家粟裕便是如此,他是解放军最会打仗的将帅,公认的大将之名,元帅之才。

粟裕的军事才能举世皆知,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策划指挥了一系列重要战役,尤其以孟良崮和淮海战役最为著名,每场战役他都不是第一统帅,但大家都知道他才是真正的统帅。

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整编74师,击毙大名鼎鼎的张灵甫,陈毅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第一主帅是陈毅,但粟裕是军事指挥第一人。


1948年的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为总前委;刘伯承为司令员、陈毅为副司令员、邓小平为书记, 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粟裕只能排到第三,但毛主席都明确表示过“粟裕是淮海战役第一功”,因为粟裕对淮海战役有三个无人可比、无法替代的贡献。

一是南线主力反攻切入点的选择

豫东战役后,粟裕对我军之前“刘邓中原野战军和陈谢华东野战军与国军争夺对平汉路”的总体战略提出质疑,借济南战役之机,实现华东野战军的重新统一(西兵团、东兵团和苏北兵团),成功将战略重心从平汉路(武汉方向)东移到了津浦路(徐州方向),并在济南战役尚未结束,中央军委尚未确定下一步行动方案前,颇具前瞻性地提出组织淮海战役。

最终,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提议,做出发动淮海战役的决定。

二是解放战争南线决战意识的建立

淮海战役确定后,中央军委仍倾向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各自作战,华野打淮海战役的同时,中野打另外一场策应性战役,而不是共同打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

粟裕则不然,他从战略全局角度考虑,建议统一指挥华野和中野,发动一次战略大决战,并做好决战的后勤准备。最终,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提议,把一场兵团级的战役变成一场南线的大决战。

三是淮海战役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

淮海战役原本是我军实行外线作战,对国军实行包围向内攻击,但粟裕却提出华野主力南下津浦线徐蚌段后,形成与中野背靠背局面,让国军三个集团(徐州集团、黄维兵团、蚌埠集团)对我军做向心攻击,我军变成内线防御作战,对国军实行各个击破。

淮海战役中,中野力战黄维兵团,兵力不足,此时华野负责围困杜聿明并阻击蚌埠援敌,内部对是否派军增援中野上发生激烈争执,粟裕以大局为重,说服华野司令部,先后派出5个纵队前往双堆集增援,促成中野全歼黄维兵团。

战役第三阶段,杜聿明率3个兵团从徐州出逃,又是粟裕力排众议,对国军主力的出逃方向做出正确判断,在陈官庄包围杜聿明,全歼国军第2、第13兵团,俘虏杜聿明。

综上,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一个由战区指挥官首倡、又由战区指挥官主动推动其向更大更复杂方向发展的、结果于事前根本难以预料的战略决战,粟裕是实质上的第一统帅。

1955年首次授衔时,粟裕高风亮节,婉拒元帅,接受大将军衔,并表示“我不嫌授衔低,只怕自己授衔高”。如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又谦虚低调、顾全大局的将帅,令人肃然起敬!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徐帅定什么乾坤?跟张国涛末定乾坤西路军成光棍司令跑回延安,八路军副师长,一一五师长林彪负伤陈光代师长毛都不叫徐当师长独当一面,前放后论战功不如粟裕,被平帅全是为平衡四方军,论志气不如陈昌浩回家乡;华时代也未帮老乡定乾坤!只是一身保全自身而以!


军160101448


彭德怀元帅堪称有“帅才之能”,毛泽东为了准确形容他的英勇,还特意为他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大家知道为什么彭德怀打仗如此的英勇吗?

这和他的身世有关,彭德怀生在贫苦人家,八岁丧母,父亲病重,十岁就开始扛起家里的重担了,当过学徒,打过工,可以说什么苦他都吃过。

当他考上讲武堂的时候,他毕生的志愿就是为解除民生苦难而奋斗。



因为从小就有这样的志向,所以在他打仗的时候,特别的英勇就可以理解了。

甚至有人把他比作为有是“战神附体的常胜将军。”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彭德怀打的著名的战役,是执行了四渡赤水之战。这一战更是被毛泽东评为自己一生打的所有仗中的得意之笔。这一战的具体操刀者就是彭德怀。

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就是彭德怀领导的,这一战八路军捣毁了日军的公路五千里,铁路三千里。歼敌日伪军四万余人,这一战更是打出来国威和军威。

其实彭德怀所打的战役,在解放战争中,是最为可圈可点的。



当时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1947年3月起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仅2万余人的部队同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的23万国民党军进行生死殊搏。

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后,彭德怀采用“蘑菇战术”,拖着敌人兜圈子,并不断进行袭扰,并寻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一个半月内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歼敌1.4万余人。

同年8月指挥沙家店战役,歼敌两个旅,挫败国民党军对陕北地区的重点进攻,基本扭转了西北战局,保卫了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收复了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这样的彭德怀是可以堪称有帅才之能的。


史学达人


军事帅才乃统千军万马,破敌闻风散胆!

军事帅才乃统十大元帅,十大将及上千将领于掌上!

军事帅才乃统文韬武略,星星之火,可以僚原之势纳于弹指间!

其势可以吞天地,其力可以泣鬼神的人间军事帅才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舵手毛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