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的房价会不会“遇冷”?你有什么看法?

昵称就是头像


之前我身边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兴义,兴义是黔西南的州府,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但是现在的规划也是不错的,特别是桔山街道、义龙新区等,都很可观,而且,最近几年,黔西南的

旅游产业也做得相当有起色。

但是,无论如何不要忘了,兴义属于县级市,如果按照城市一二三线的划分,兴义可以被划为五线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遵义也才四线,六盘水算得上五线城市。2017年,兴义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50299 元,而同期个贵阳已经达到74493元,兴义2017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3.26万人,户籍人口87.92万人,从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这一点,内行人就可以看出门道来了。

有一句话叫做: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对于一座城也是一样,现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不断演进,而且年轻人低生育率也不得不考虑,今后还会有多少人集中在四五线的小城市呢?

按照现在黔中城市群的规划,也就是以贵阳、安顺、遵义等地为核心,今后这一片区域居住的人口,按照规划是要达到2000万以上的级别,而整个贵州省都才是3000来万人,可以预料到,今后全省的很大比例的人口,很多是集中在黔中城市群周边的核心城市圈的。

至于周边其他的“次区域”(省里面的城镇体系规划中,兴义属于“毕水兴次区域”),可能对于年轻人和资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就拿现在兴义的房价而言,又有多少人是准备高价赶紧出手把在兴义的房子卖出去套现,然后拿着钱去买省会贵阳的房子的呢?所以,很多还是有价无市的情况。

有人说,兴义的房价是被“炒”起来的,就显得很尴尬了,可能是真的没见过什么叫“炒房”吧,说实话,兴义这种县级市,五线都不一定够得上,炒房客们可能还真不屑于在这种地方布局的,因为资本也有一个投资回报率的考虑,兴义这么个地方,人口有限,消费能力也有限,要说炒房,不如说是接盘。

总之,兴义的房价,哪怕再便宜,哪怕再遇冷,从30年左右的中长周期来看,入手都还是要三思慎重而行的,毕竟,房地产黄金十年的时期,中西部四五线小城市的房价都是不温不火的,更不要说今后连万科都喊出“活下去”口号的十年了。


贵阳小数据


我认为最近几年兴义房价应该能保持现在的状态,但是未来就说不一定了,毕竟,整个兴义市的总人口不过八十来万,现在已经有五十万左右人口已经成为城市人口或者小城镇人口,这部分人基本上没有买房需求,剩下的那部分基本上都是没有经济能力买的

其次,兴义没有产业,基本上靠卖地和借债来维持财政和社会建设,旅游业比不上贵阳,遵义安顺和黔东南,目前直达贵阳的快铁都没有。

最后,兴义的本次房价上涨不是因为市场的自然需求而上涨的,而且由于政策性的旧城改造推动的,但是现在全国的旧城改造货币化基本上都停了,那么政策的热度过去,那些有固定资产但是没有现金流的人又没有钱去投资消费到房地产上

兴义作为一个工资普遍在3000左右的城市,房价目前基本上都是4000-6000,已经算是高的离谱了,有钱的人就那么点人,大多数都是靠贷款买房,支撑不下去这种高房价的


小虎找真相


目前这几年应该是不会,理由如下:兴义气候条件良好,真正的宜居城市,比如宜居城市杭州、惠州,夏天热得难受,冬天比兴义好一点;兴义的绿化、水质其他城市难于比拟。让人流连忘返的环境及小吃,都是人人所需要的。旅游业也较发达,随着高铁开建,无疑会有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入住兴义,至少短时间内会住在兴义。包括我本人在内,现在住在惠州,工作十五年,去了兴义一次后,也打算去兴义养老,也买了房,我相信还有一部分人比我有眼光,也会在兴义养老。住在那里必须要住房,所以兴义的房子还有需求!


何必66550160


兴义的房价目前来说不会冷,只会越来越热,兴义属于后发展城市,高铁🚄2022年通车,更加便捷的交通更会让城市增加活力,空气环境让人没法拒绝,所以不会冷。


静观视角


兴义发展靠基础设施和固定投资保持增长,没有工业和特色农业作支撑,一旦固定投资减少,兴义必然经济下滑,有多少人有钱买房,现在大量在建商品房将大量空置。兴义将成一座空城。


混世天王96401856


兴义炒房的人太多,把房价抬高,其实兴义的房源已经饱满,只是大部分炒房者一人占了多套房产在炒,早晚会有很多阑尾房上市……


森木光影


其他的我不清楚,但是养老和买房真的有那么大的关联吗?既然说养老,有条件的肯定是回老家啊!空气再不好,难道会差到一下子要人命?五六十岁以后最缺乏的就是感情,难道会因为空气好就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居住吗?


我一直都在93208646


何该没人买,太起多了,遇冷好


自然爱情花海


兴义房价近两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最近两年购房群体增加了义龙新区、安龙城改等各县的拆迁户,在购房的人数上了讲就比前两年多得多,所商见如此好的机会,都会提价!这也就是市场供需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