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瓷器價值千萬,如何鑑別真偽?

聶先森


官窯瓷器很多,要看什麼朝代的官窯瓷器,本人只粗通北宋官窯器,也收藏、研究、把玩了近30年,怎麼識別、斷代,可以說有自己的"眼辯"絕學。我的老師就是我的父親,"眼辯"是父親的獨家語言,眼辯方法也是他把手口授與我,父親說我悟性很高,有"天眼"助我。

宋哲宗時代,約1098年前後就有官窯器形出現(有藏品證據),像清涼寺的王家窯、陳家窯、張家窯等窯口,都在為宋朝(北宋)朝廷燒造貢瓷,一說到清涼寺,不明之人就往汝窯上去靠,實際上清涼寺不僅有汝窯窯口,也有眾多民間窯口,有支釘燒製,亦有裹腳燒製。官窯的鐵足就是典型的裹腳燒製表現,裹腳的材料是一種暗紅色的礦物粉未,俗稱"錳鐵粉",通過高溫燒製後就變成黑紫色的"鐵足"。

到宋徽宗崇寧元年開始,約1102年

宋徽宗口諭內府太監抽出專職太監管理各窯口的關係或燒製,於是哥、官、汝窯瓷器應用而出。所以崇寧元年是北宋瓷器走向輝煌的開始,亦是許多創新器形或釉色井噴的年代。

(只論官窯,哥窯、汝窯也是官窯口,但今天不聊,以後專題聊一聊)

實際上,真真正正成熟的北宋官窯是在宣政年間,即《汴京官窯》款瓷器問世的時間,可以說官窯窯口裡打掃衛生的工種,都享受北宋朝廷的高工資待遇。因為汴京官窯瓷器太珍貴了,珍貴得連哥窯與汝窯瓷器也相形見拙,下面我就將汴京官窯瓷器的製作工藝呈於大家,由大家自己去分辯珍貴不珍貴?同時也說明了,北宋官窯瓷器究竟值不值錢?值多少錢的思考?

下九圖就是汴京官窯的瓷器。請各位拉近了看,是高清拍攝的,有底款支撐。

該瓷器是施了六次面釉,七次復燒,七次"驚釉"後,才是客官看到的冰裂紋現象,這與哥窯與汝窯(御製汝窯器)施一至二次釉相比不能同值而語。要知道在北宋,是一釉抵十胎的說法(《宋瓷軼事》裡提到),就是說,施一次面釉相當於做十個同器形的胎體,北宋的釉料是礦物提取物釉料,成本相當昂貴。宋代沒有合成技術,單就瑪瑙為釉,要經過人工上n萬次的碾磨,才得到"大指正方"的粉未(《宋瓷軼事》描述),對北宋而言,所有釉料既難得,亦難作。

冰裂紋與金絲鐵線不同,如果形象的比喻,冰裂紋是立體美感,金絲鐵線是平面"模特"(專題討論哥窯,這裡略去)。筆者陋見,這兩款瓷器都比汝窯瓷器要珍貴。

汴京官窯是北宋宋徽宗成立朝廷(專職)窯口的鐵證,它較之於朝廷在清涼寺王、張、陳家窯訂燒器上,有質的飛躍,因為從他們三家窯口訂燒的官窯瓷器,除鐵足紫口外,從未發現有"冰裂"瓷器出現。也就是說,北宋朝廷官窯口,已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或"知識產權"了。

什麼是冰裂現象?形象的比喻就是6至8層玻璃(鋼化),疊加在一起同時破裂,好不好看?狀不狀觀?自己去體會。這就是為什麼北宋官窯的釉面比胎厚的原因,有的專家把這一事實誤讀到哥窯器上,或與南宋龍泉窯扯到一起,簡直是在褻瀆宋瓷。

這樣亂下結論之人不宜搞研究。

可以負責的說,宋代,北宋,一般的人,或是有名的大富人家,要得到官窯瓷器或哥窯瓷器,沒有皇帝的賞賜,你就別做夢了。汝窯有私家款識,那麼你見過官窯器和哥窯器有私家款識嗎?

你說宋代官窯瓷器究竟值不值錢呢?😊😊😊😊😊😊










聯合收藏


這才是真正的紫口鐵足支釘燒月白釉官窯











執迷不誤76641210


這個問題太水!

😄😄😄





賞玉軒收藏鑑賞工作室


官窯瓷器選料精細,用料考究,胎質細膩,胎色呈紫黑色,足邊及口沿釉薄處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官窯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瑩潤如玉,光澤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黃等多種。釉面紋片是官窯器物的特徵之一。它無精美的雕飾以譁眾,也無豔彩塗繪以媚人,唯以古樸莊重的造型、瑩潤如玉的釉色、鱗鱗如波的紋片協同紫口鐵足之美,形成了和諧優美、神完氣足的藝術珍品。

宋代官窯瓷器的辨別方法

要鑑識官窯瓷,還是要從它的胎釉入手去進行辨別。北宋官窯(張公巷窯)與汝官窯的燒造差不多同出一地,在創燒時間上幾乎是先後銜接的,同出於皇家的專用窯,可以看到其間的承接和發展。所以,這兩個窯口的瓷器胎釉特徵和工藝特點雖多有相仿之處,但還是有差別的。北宋官窯的胎骨與汝窯相似,但較汝窯器要薄些,胎質細膩堅實。胎色一般作灰白色,也有粉白、深灰的。由於北宋官窯器胎質中含鐵成分比汝窯要高,因此,也有一些呈紫灰色、紫褐色胎體的器物。北宋官窯器一般都用正燒法,以平直圈足露胎者為多,也有少量是滿釉裡足用支釘支燒的。其支釘與汝窯的芝麻粒狀不同,呈圓形的小米粒狀,支釘數量也較汝窯器多,3、4、5、6枚都有,既有單數也有雙數。

北宋官窯的施釉較厚,釉質精細,釉面光潤,成乳濁狀,有玉質感。由於燒造溫度比汝窯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質感較汝窯要稍強一些。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綠色為上品,尚有粉青、翠青和月白等多種。釉面上都有較稀疏的開片,開片呈淺黃色,是這個窯口所獨有的。為了使釉面成色更加美觀,胎釉結合更加牢固,在施釉前,常在胎骨上先刷上一層深醬色的護胎釉。凡刷護胎釉的,燒成後,底足露胎處就顯出醬黑色,而口沿處由於流釉緣故也呈現出淺紫色,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紫口鐵足”。這一方法也一直延續到南宋官窯。

北宋官窯的裝飾與汝窯相仿,大多數是素面無紋的,個別器物上有弦紋裝飾。器型多數是仿古代青銅器而製作,造型比汝窯要多些。主要有盤、碗、瓶、壺、爐、尊和一些文房用具之類。這一點,與南宋官窯也差不多,但瓷品又比南宋官窯要顯得古樸渾厚。汝窯和南北兩宋官窯均罕見大件器物,所見的傳世品一般都是小件器。

南宋官窯是在汝窯和北宋官窯的基礎上,於宋王朝南遷後在官窯器的燒造上的又一發展。無論是在胎釉和工藝上,都可以看到這種承接和發展的關係。南宋官窯器的胎骨,因為加入了杭州當地所有的紫金土,胎質雖也比較細密,然較之北宋官窯要顯得差些,裡面雜質較多。加上這種土內含鐵成分高,又有燒造溫度不同等的原因,胎骨的色相也較深,胎色有紫灰、黑灰、黑褐、黑色等多種。南宋官窯多為黑胎,凡墊餅燒圈足露胎的,一般都可看到“紫口鐵足”的現象。除了墊餅燒的以外,支釘燒的器物底足也可見棕褐色支燒痕。晚期用墊餅託燒的也見有一些灰白色胎的,這種胎上常刷以醬色護胎釉,因此燒成後也有“紫口鐵足”的效應。早期南宋官窯與汝窯一樣,採用支釘託燒,但支燒痕呈圓形,數量也比汝窯器多,大器可達到20個,而且單雙數都有。晚期多采用墊餅託燒。

在施釉上,早期南宋官窯多薄胎薄釉,晚期多薄胎厚釉。厚釉器施釉多至幾層甚至十幾層,釉的厚度甚至超過胎骨。釉色以粉青為主,也有青灰、青黃、灰綠、黃綠和炒米黃等色。釉面有開片,以蟹爪紋為主,也有冰裂紋等,大多是較稀疏的淺黃色開片。在開片中以暗紅色的所謂“鱔血紋”為上品,黑色的“梅花片”次之,墨紋再次之。

南宋官窯器均屬皇家所用,器型極其嚴謹規範,追求精緻,不可越規。一般均是仿古代青銅器形式而製作,形制尺寸都有嚴格規定。大件器物較少見,所見大都是小型器物,如盤、碗、瓶、爐、洗和文房用品等。

鑑於上述制瓷特點,要鑑識南宋官窯器,就必須先看胎質。市場上可見到一些黑胎的仿官窯器,但這些仿品黑胎雖相似,而胎質常顯粉狀而過於細膩,不像真品因含雜質較多反而顯得粗糙,在醬色的露胎處,可見點點黑褐色斑狀色塊。所以,凡在露胎處不見點點黑褐色斑者,就要小心。真品胎色呈糯米狀,仿品胎質常無法做出糯米狀。因為縮釉,真品有棕眼,棕眼呈自然狀態,露胎處也可見點點黑褐斑。仿品常無棕眼,有的也不自然。在釉面上,因為宋代制瓷追求玉質感,因此,首先要看器物有無玉質感。真品視之如青玉。因為要追求玉質效果,釉面玻璃質感不強,釉面潤澤,呈亞光乳濁性。放大鏡下可見氣泡如細小的串珠緊密聚集在一起一樣。因為燒造溫度不高,整器擊之聲音較低。仿品這一點上是最難做到的。所以,凡器物無玉質感者,就須謹慎待之。出土器在開片之內可見有土沁深入肌理。仿品也可做出土沁相似的顏色,但在放大鏡下常可見土沁都是浮在表面的,做得好的,也可有侵入的,但不自然,不均勻,認真細看,不難識別。真品器形規正,形美而又有滄桑之感;仿品在這一點上常無法達到,尤其是不能傳遞出歷史的滄桑之感。

對於官窯器,明清時就有仿製。當時的仿品,一般胎色較白,即便有深色胎,也是塗色所致。施釉薄而透亮,開片過於規正。明清仿品是慕其官窯之美,因此,雖與官窯真品有別,但製作精良,也自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同樣值得收藏。近代以來的作偽之品,工藝粗糙,毫無審美價值,為的是遮人耳目,在收藏時要小心剔除,勿為所騙。 汝、官、哥、定、鈞”聞名於世,其中“汝、官、哥、鈞”為官窯,“定”為民窯。“汝、官、哥、定、鈞”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絕倫,彌足珍貴。

傳世官窯有人疑偽

宋代官窯瓷器世上極其罕見,原因在於宋代官窯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產等特點。宋代官窯瓷器不做隨葬品,所以在宋代墓葬發掘中沒有發現。因此對於傳世的宋代官窯瓷器的真偽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有位山東學者認為傳世的宋代官窯瓷器都是贗品。此說一出,引起瓷界廣泛爭論。絕大多數學者認為傳世宋代官窯瓷器是真品,也是珍品。

宋官窯不帶“官”字款

市場上有一些帶“官”字款的瓷器明顯是贗品。宋代官窯瓷器沒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窯瓷器都是單色釉,另外,官窯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沒有“官”款是一般規律。五大窯中定窯有“官”字款,因為它是民窯,專為皇家燒造瓷器,是應該有個標誌的。鈞瓷多為花盆宋徽宗喜歡養花,建了一個大花園,花盆多用鈞窯。鈞窯瓷器的特點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紋路,叫做“蚯蚓紋”。這種紋路,後仿的瓷器很難做到。


美國勞倫斯國際拍賣


瓷器圈兒有句話,胎是骨,釉是衣。瓷器不管是通過什麼方式流傳至今,胎釉都會隨著時間的遷移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我們一般鑑別瓷器的新老,就是通過去觀察這些時間留下的痕跡來確定瓷器是新是老的,又或者是通過時代特有的不可恢復的特徵去鑑別。這就是所謂的目鑑。這就需要鑑別者具備豐富的經驗。古代的瓷器,尤其是官窯瓷器,是當時社會工藝,經濟,人文,政治的縮影,蘊涵了豐富的知識,而且是易碎品,流傳至今,實屬不易。官窯瓷器更是稀有之極。所以每一件優秀的瓷器都是一件中華民族的瑰寶。


何必藏天下


五千年文明歷史根本就沒有“官窯”一說?是某極少數所謂的“磚家”無限地放大而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發財”目的。內行的明眼人一眼看穿此中的“卑鄙行徑”!自古以來古代字畫“一字值千金”此乃千年流芳!萬世亙古不變的硬道理早已經被歷朝歷代王侯將相及文人雅士認可的真理。除了馬未都之流無限地放大“官窯”一詞其目的“昭然若揭”――司馬昭之心路人盡皆知。文物只有美的象徵!哪有強迫“官窯”一說?(首屆湖南收藏家劉廣文先生撰寫於2018年11月14日)





中國千億字畫床


關於你談道如何鑑別真偽,首先你必須要了解各各時期官窯的款識和特徵:我們指談官窋,其它的就不說。

先從明代瓷器說起:

明代款識一般以書寫為主,極少有刻印的。前人總結明代款識規律是,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嘉靖款雜。

永樂瓷器的款識為"永樂年制"。這是瓷器史上第一次燒製的帝王年號款,"永樂年制"四字為篆書,四字雙豎行,印、刻寫於器心。永樂年號款無論刻、印、寫,"永樂年制"四篆體字均較小。

凡見楷書四字丶篆書六字或楷書六字,皆為偽託款。四字篆書款後來也有仿的,但仿品款織字體筆道多為生硬折角,無柔和圓潤之感。

宣德:款識不似永樂只在器裡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書寫。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書也有篆書,其楷書佔絕大部分。字數上,有六字也有四字,六字為主:六字雙豎行加雙圈,也有六字一行(橫豎都有)、款識有用毛筆書寫的,也有刻寫的。

成化:官窯器年號款以青花楷體六字雙豎行"大明成化年制"為主,體式比較統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數在囂物底部。除六字楷書雙行款外,還有小量"大明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成化真品均無"成化年造"和"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窯器還有一種罐,款字只有一個"天"字,人稱天字款罐。天字也極其有特色,字體極其肥胖。

弘治:官窯瓷器款識大體同於成化,伋以青花楷書六字雙行"大明弘治年制"為主,寫於器底。有少量篆書四字雙行寫款"弘治年制",多位於器裡心。還有少量紅彩楷書雙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正德:官窯年號款以青花楷書六字雙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雙行"正德年制"為主,其中以後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澤有濃有淡,色淡者顯得灰喑。另有紅彩書寫的楷書雙行"正德年制"款,色澤深者黑紅,淺者十分豔麗。此時的花盆、爐丶洗等彩瓷,多為楷書四字一行刻款,位於器口沿下,也有刻於器底者。

嘉靖:官窯年號款全為楷體,有四字雙行和六字雙行,以六字雙行"大明嘉靖年制"為主。也有六字一橫行、六字環行、四字錢文十字排列的。款識位置主要位於器底,也有寫於器口沿下邊的,還有寫於器物肩部的。除寫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萬曆款識以書寫六字雙行"大明萬曆年制"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還有四字雙行、四字錢文十字排列的。款的書寫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數在器底,也有在器心的、肩部的、口邊的等。

識別真偽道首先了解,各個時期各個年代官窯的款識,特徵,這樣你才能正確判斷真偽。


茶之人生\n


價值千萬的官窯瓷器,還是比較常見的。廣義上的官窯瓷器,從宋到清皆有,在某些時期是官家出錢,地方燒製。狹義上的官窯瓷器,特指明清時期,專開御窯廠,派督陶官,就是專燒官窯器的,不燒商品瓷的。

至於如何鑑定,這就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命題了。

總的來說,分為兩類。

第一類:科學儀器鑑定。

針對瓷器,主要有兩部儀器可起到參考作用。

一是針對胎底的熱釋光檢測,二是針對釉面的成分檢測。

熱釋光檢測,可以斷代,準確性還是相對不錯的,目前的科技水平,可做到誤差在五十年左右而已。但是熱釋光的缺點是會破壞胎底(需要取樣),另外,如果有老底新接的,熱釋光就不準確了。因為熱釋光是僅對取樣的樣品負責的而已。

針對釉面的成分檢測,比較準確,無誤差。然而卻只能給專家們提供參考,沒辦法直接斷代。這是針對釉面的檢測,只能檢測出胎釉成分,比如:是否與當時的釉料一致;或者說,釉面有沒有現代元素,等等。

所以說,儀器檢測,也是帶有一定的侷限性的。

第二類:傳統鑑定。

傳統鑑定,指的就是專家行家對於一個瓷器的釉料呈色、器型、畫工、胎底、包漿等外在的眼學鑑定方法。

這個就帶有較為明顯的主觀判斷了。當然,專家跟行家的眼力,還是相對比較靠譜的。

所以綜上所述,在當代高科技作假的環境下,要準確鑑定一個瓷器的真偽,要科學儀器結合傳統鑑定兩方面,才能得出比較客觀真實的結論的。


廣州信昶


瓷器收藏玩的是興趣愛好,玩的是知識,玩的是資本。官窯瓷器有考證的歷史應該是宋代,五大名窯。歷史上有開始在瓷器底足書寫款式,如定窯的官子款,茶盞上有御供款,定窯瓷器有六王府款,宋鈞瓷上一到十字款等。瓷器發展到元代也有款,如樞府款。瓷器發展到明代基本上是實行以皇帝名號為款式。如大明什麼年制,這種款式一直延用到清代。清代還有一種特殊款式,是引用了明代款式,雖然是清代造的瓷器卻落款為大明某某年制。當瓷器發展到民國時期的時候,各種款式都有,有標民國款式,某某瓷業公司造;有標大明,大清造。總之官窯瓷器的製作工藝是十分精緻的;很多是不惜工本的。想收到一件官窯瓷器,也是要學會鑑賞,也要敢於投資。但是本人不鼓勵,收藏本身就是量力而行!玩的開心就好。


馬乃吉


首先官窯做工非常完美,是當時給統治階級實用的,做工的每一道程序都是藝術家和工匠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花費做出來的實用器和觀賞器,民窯就不一樣了,只為老百姓所使用,成本高了他們也接受不了,所以質量上明顯差距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