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日本为何如此有底气坚决不投降?

吴伟亚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与闲院宫、伏见宫两亲王参拜靖国神社的裕仁天皇


因为当时日本政府已经被军部绑架了,军部不同意投降,谁提出投降也没有用。谁提投降谁就死。


别说二战后期日本不投降,就是1945年8月14日,日本已经孤立无援,连续吃了两颗原子弹,昭和天皇和内阁开会已经决定同意盟军无条件投降的决定后,军部的少壮派军官还在陆相阿南惟畿的默许下,杀死了近卫师团长森纠中将,夺取了近卫师团的兵权,带领近卫师团部分士兵冲进皇宫,准备挟持裕仁坚持”本土作战“,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宫城事件”。


当时这批军队少壮派不但准备挟持裕仁,还准备杀掉同意无条件投降的当时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枢密院议长平沼、内大臣木户、东久迩宫亲王以及当时日本海相米内光政,虽然事变过程中由于太过仓促没有杀掉铃木贯太郎等人,但是军部少壮派军官裹挟的无知日本民众还是放火烧掉了首相铃木贯太郎的官邸(被扑灭)。


从目前资料看,尽管陆相阿南惟畿默许了这次兵变,但是从这场兵变的拙劣程度、愚蠢程度看,这绝对不是日本军部高层有意策划的结果;就是单纯的日本军部死硬派军官不愿意接受“无条件投降”的现实,妄图发动兵变玉石俱焚。而且从兵变发起者名单看,他们也都是中低级军官。(陆军省官员椎崎二郎中佐、军事课课员井田中佐、上原少佐、东京警备军横滨警备司令部佐佐木武雄大尉……)


但是,这些中低级军官敢于杀死高级将领,而近卫师团作为天皇直属武装竟然轻易就被这些非近卫师团中低级军官假借师团长森纠名义指挥着进攻日本皇宫,这本身就说明了日本为什么会被军部绑架。


答案也很简单,与其说二战时日本被军国主义绑架,不如说被极端民族主义绑架,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开始煽动极端民族主义终于自食其果。


二战后日本研究者在反思日本明治维新后为什么会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时都无一例外的提到日本在明治维新阶段,在虚心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另一方面在思想和教育领域有意无意鼓吹“忠君爱国”,“日本特殊”,宣扬日本肩负带领有色人种打破白人殖民天命等极端民族主义一套。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不但没有让日本收敛宣传带有强烈东西方对抗色彩的极端民族主义宣传,反而使得日本在各个领域的极端民族主义宣传变本加厉起来。


在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宣传口径里,民国是野蛮的,是忘恩负义,一心做白人走狗的;英美列强则是不公正的,老是在日本与民国争端中站在民国一方,英美最终目的就是全方位打压日本……总之,一切都是外国的错,外国的阴谋,日本是忍辱负重,是含羞忍辱的,英美列强都是青面獠牙,一旦让英美征服日本,日本国民男的都会被虐待致死,女的会被侮辱之死。


这种极端民族主义一方面确实可以起到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而且越是宣传对抗为主的极端民族主义,副作用就越明显。


最后,极端民族主义就会绑架整个国家,让整个国家为一小撮人的野心陪葬。


东条英机这个甲级战犯,不知道骗了多少日本平民子女到战场做炮灰,可是他自己三个儿子没有一个在二战时应征入伍的。


克罗采和春天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二战末期,日本准备执行“一亿玉碎”计划,通过武装平民,从而大量杀伤进攻日本本土的美军。日本有底气坚决不投降?不存在的。最后美国两颗原子弹一扔,日本还不是乖乖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的协议。日本这不是有底气,而是一种疯狂的行为,或者可以说为了把战争继续拖下去。

当战争进行到1945年的时候,欧洲战场随着德国的投降,已经基本结束,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经掌握了绝对的主导权。亚洲战场,中国军队已开始进行局部反攻,苏联陈兵百万在东北边境。面对如此颓废的局势,日本当局早已经知道战败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战争的发起者却不愿意面临失败,因为战败意味着他们将被审判,从而面临死亡。

日本“有底气”,只是粉饰出来的假象。常年的战争,给日本底层人民带来的只是灾难,生活愈发困难。日本驻扎在各地的侵略军队,也表现出厌战情绪。随着美国步步紧逼,还有两个原子弹的加料,日本的底气也没了,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


兵说


我是军事妹子,日本人二战最后的举动很好的诠释了一个词:丧心病狂!已经没有了正常的心智、病入膏肓神经疯狂。

首先,日本还拥有总数达到700万的军队,而盟军能向日本本岛单次战役投送的士兵不会超过10万人,所以日本高层当时是有把握对抗美国的“入侵”的。并且,除了700万正规军以外,在中国战场日本还有120万左右的中国伪军,在本土还有1亿左右随时玉碎的日本平民,所以日本才一直都没有接受盟军的波茨坦公告。

图为日本投降仪式

而且,日本军国主义是绝对不会屈辱的向美国投降,战争末期的日本政府由于战况的恶化已经变得疯狂起来,不仅大量组建神风特工队用来对抗美国海军的来犯。而且还命令在中国战场的日军赶紧“处理罪证”,而在神风特工队还能对美国造成“巨大伤亡”,罪行还没有处理殆尽的情况下,日本一直都没有投降也就并不奇怪了。

图为日本神风特工队

并且,日本除了本土以外,在中国还有朝鲜本地还有大片领土,盟军想快速的攻占这些领土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日本高层也曾表示,日本完全可以用人命将盟军拖死在各大战场以获得谈判余地。而且,日本是曾和苏联交涉过相应的合作问题的,日本也一直相信苏联会帮助日本抵抗资本主义的入侵。

图也攻占哈尔滨的苏联军队

但是,深知利害关系的苏联还是在柏林战役结束3个月后,守时的对东北地区发动了攻击。这使得本已经遭到美国原子弹轰击的日本再次绝望起来,日本政府也最终在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后最终向盟军投降。


军事新观察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简单说来,日本坚决不投降,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

投降比不投降更可怕!

比如日本的盟友德国,即使到了柏林之战,也坚决不向苏军投降,因为积怨太深,投降苏联必然遭到惨烈的报复,所以他们想要等到美英盟军到来时向美英投降。

再者,对于战争双方而言,抵抗越是激烈,就越能给对方造成巨大伤亡,迫使其认识到对手的强大,从而作出对对手有利的政策。

反正日本是这么想的,只是不知道美国玩了个更狠的,那就是两颗原子弹!

所以说,日本不投降绝不仅仅是因为有底气,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就像美国断了日本的资源供应,日本就偷袭珍珠港一样,是一种两害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但是我们知道日本确实在抵抗,既然抵抗肯定需要本钱,那么日本的本钱在哪里?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日本杀手锏仍在

从1945年1月开始,美国开始部署对日本的封锁和轰炸。

柯蒂斯·李梅少将在就任美军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后,采取了夜间低空投掷燃烧弹的新战术,史称“李梅火攻”,从3月到7月底,美军总共出动各种型号飞机33041架次,轰炸了98个日本大中城市,其中大城市城区被烧毁面积均在50%以上,东京、横滨为56%,名古屋为52%,大阪、神户为57%;中小城市中,福井达到96%,甲府为72%,日立为71%。在空袭中死亡约23万人,伤47.6万人,失踪2.4万人,有244万幢建筑物被毁,800万人无家可归。

美国的轰炸给日本的工业造成了极大影响。航空工业厂区被毁60%,炼油工业产量下降83%,飞机发动机产量下降75%,飞机机身产量下降60%,电子设备产量下降70%。可以说,李梅火攻造成的打击是巨大的,日本的战争潜力几乎被摧毁的差不多了。

但是,日本并没有因此屈服。虽然美国对日本的大中城市进行了狂轰滥炸,但是日本的军工生产模式基本都是在乡村的家庭小作坊生产零件,然后送到工厂组装,这导致美国虽然摧毁了日本的城市,但是并未完全摧毁日本的战争潜力。

此时的日本已经深受武士道精神洗脑,誓死为天皇而战。1945年之前,日本不仅从东北抽掉了超过40万关东军回防本土,甚至还组织了大量的“神风特攻队”,对靠近日本本土的美国军舰进行自杀式攻击,这些赴死的日本士兵无所畏惧,以造成美军更大伤亡为己任。

最可怕的是,在日本军部的动员下,日本决定实施一亿玉碎的本土决战计划。日本军部认为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必然对美国造成巨大伤亡,从而使美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比如答应日本有条件投降。

一亿玉碎计划虽然疯狂,但确实对盟军而言非常棘手,这也是日本誓死不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国际争端已开始

在美国逐渐接近日本本土时,日本想到的是请苏联调停。毕竟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双方承认了彼此在民国领土上的主权。

在德国投降前,二战胜利已经毫无悬念的时刻,苏联和美国的矛盾就开始逐渐凸显。其实早在1944年之前,美国在取得对日本的战场优势时,就已经显出想要主导战后太平洋局势的野心。

在罗斯福眼中,和美国关系亲密的国民政府更适合作为自己在太平洋战场的盟友,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和国民政府合作,在缅甸反攻日军,收复缅甸北部和云南西部,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尽快打败日军奠定了基础。

由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和日军的战争进行得异常艰难,因此美国希望同盟国在大陆上尽可能地拖住日军,并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特别是当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发现了大量关东军的标识,这意味着日军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大量抽调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南下太平洋战场,这使得美军更加期盼国民政府能够在大陆上有所作为。

但是,随后在1944年4月到12月日军为打通从东北到东南亚的交通线而发动的豫湘桂会战中,国民政府再次遭遇巨大溃败。

在此次会战中,国民政府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沦陷。

此战暴露了国民政府后期深入骨髓的腐败,也让罗斯福大失所望。在看到国民政府如此朽木不可雕,罗斯福不得不将目光放在未来的对手苏联身上,最终在1945年2月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磋商,确定了苏联在德国投降3个月后对日军作战的路线图。

很多人说罗斯福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对苏联做出了太多的让步,特别是在太平洋战场。不过出于减少美军伤亡的目的,美国的选择似乎无可指责。

不过随着罗斯福的去世和德国的投降,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苏联的作用似乎又没那么重要。

对于这一切,日本不可能不知道,因此日本寄希望于苏联居中调停,最次也是有条件投降。只不过日本不清楚,此时的日本已经不具备和苏联谈条件的资本了。而且美国和苏联也没有准备在日本投降前就撕破脸。

1945年7月,美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这更让时任总统杜鲁门信心满满。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此事件虽然被日本高层隐瞒,但是深深震惊了斯大林,随后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出兵东北,日本投降进入倒计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二战后期日本坚决不投降,既有还有一战的实力,更重要的是日本还对胜利抱有幻想,企图成功研制一个大杀器,从而扭转战局,即使在美国丢下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们也要坚决抵抗,企图以此来换取最大的谈判筹码。

日本实力尚存,还有一战的底气,决定放手一搏。二战后期,虽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惨重,但日本实力尚存,还有几百万的军队,而且日本制定了本土作战计划,甚至还喊出了“一亿人玉碎”的口号,企图与美国放手一搏。

二战期间,日本一直在研制原子弹,企图利用它扭转战局。实际上,日本人从1941年就开始由日本物理学家仁科芳雄组织大量的科学家,从事原子弹的开发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功。在二战后期,日本节节败退,日军更是将希望寄托在原子弹的研发上,企图研制出原子弹将美军赶下海,从而扭转战局。

即使美国原子弹爆炸,日本还坚决不投降,企图换取最大的谈判筹码。1945年8月6号,美军的第一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日本很震惊,但他们误认为美国只有一颗原子弹,决定继续负隅顽抗,尽可能地给美军造成伤害,以此换取最大的谈判筹码。但1945年8月9号,第二颗原子弹的爆炸,彻底打破了日本的幻想,并且8月8日苏军进攻日本关东军,日本关东军迅速土崩瓦解,面对“原子弹雨”和美苏两国巨大的军事压力,日本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战后期,坚决不投降的底气,除了自身的实力外,最主要的是他们对胜利还充满着幻想,甚至还丧心病狂,企图来一个“一亿人玉碎”来换取换和盟军谈判的筹码,简直丧心病狂。


密探零零发


这就是法西斯主义的“厉害”,明知自己不行,却还能指挥人去甘心情愿地为自己当肉弹。

号称坚决不降的日本并非有实力与盟军对抗,但彼时的太平洋战争已经节节败退,

当时的日本有多惨:日本国内石油已尽,米粮发布下来,日本天皇裕仁的老婆在皇宫自己开菜园种菜吃,东条英机禁止任何人吃肉,鱼肉也不行,全部拿来支持战争。为了惩罚官员偷吃肉,他们每天甚至到人家的垃圾桶里找鱼骨头,发现骨头就重罚户主。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饿得人吃人,但仍然不投降,为啥?因为军国主义洗脑,他们不怕死,就怕死后没有名分,自己干了一辈子仗,最后什么都没有,家属连个“烈属”名义都没有。

再者,天皇是日本的神,天皇号召他们去为日本打仗,如果投降,就是对天皇不忠,从神道教的思想禁锢中,他们无法活着回来,只有拼死在战场。

坚决不投降,是日本天皇与美国谈判中的最大砝码。

如果美国不答应在战后保留天皇,他就号召日本军民与美国大兵拼死到底,所谓一亿玉碎,你们不是怕神风特攻队吗?如果不同意给天皇留条活路,我就给你制造更多的特工队员、人肉炸弹。

要知道,这些神风队员都是一二十岁的年轻人,有的儿童也被征到战场,小小年龄就成了军国主义的牺牲品。

可以说,日本二战后期坚决不投降,就是天皇和军国极端分子在拿整个日本国民在下赌注。

所以,麦克阿瑟认为,无论如何在战后一定要铲除天皇在日本政治中的影响力,彻底铲除。

(史料参考《天皇裕仁传》等)


飞春读传


日本是不打算投降的,不是说他有底气,而是他想争取一个筹码,不然和德国一样无条件的投降,那么整个日本都会被瓜分,这个是日本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很显然日本人的强硬得到了他想要的。

我们可以看看所谓的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是日本去得到了最大的保护,根本就是有条件投降的,当时日本的罪魁祸首天皇被保留了下来,还有很多人本该列为甲级战犯处死的,但是仅仅只有七个人被处死。其余的人都得到了释放。而且日本也没有赔款,被瓜分。所以日本的军国主义被保留了下来,也是到了现在日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反下的战争罪。现在的日本人还一直叫嚣着没有南京大屠杀,没有731部队,没有慰安妇等等。其实当时来说如果日本真的坚守下去是最好的选择。我是指对我们是最好的选择。

日本人当时根本没有可能守得住日本的本土,空军,海军已经打完了,日本最有优势的就是海军了,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几年,已经把日本海军打没了,而且还搭进去了许多日本的陆军甲种师团。日本的甲种师团大部分都是在太平洋战场上被消灭的,在中国被消灭的没有几个。空军早就已经打的差不多了,不然当时日本人要一些飞行员开着飞机去装美国的军舰。

当时的陆军主要的就是在中国还有几十万的部队,加上一些朝鲜人,还有伪满洲国的军队,也就一百万左右。而且当时日本还占据了中国很多城池,各地都有驻军。这些人如果全部回撤到日本本土没有几个月估计都难。关东军也就70多万,苏联一个冲锋就差多了。

这样的条件下日本拿什么抵抗。日本人的底气就是他们誓死的心态,这个真的不是吹的,当时美国人也是在太平洋战场上和日本人打了几年的,知道日本人不怕死。我们都知道美国人是最怕死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上都是一样的。美国知道如果强行登陆的话,那么自己确实会死伤惨重。美国也是秘密答应了日本很多条件,当然日本也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日本虽然战败,但是基本上是没有损失什么的。日本在战后也是一直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得到了保护。


小伍讲历史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

这是田中奏折中对日本海外扩张的建言。其实,日本不缺乏战略家,只不过下克上的传统让日本的战略没有办法有效执行。

而到了二战末期,那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冲到了最前线,并被杀得七零八落。真正战略家才有机会崭露头角。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日本内阁开始讨论如何应对。

7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发表声明:我认为联合公告只是重复开罗会议声明。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看不到重大意义,而且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完全将它忽略,并且为了成功地结束战争而坚定地战斗。

对这份声明我是这样理解的:声明中认为《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没有区别,既然日本方面拒绝了《开罗宣言》,也会以同样的理由拒绝《波茨坦公告》。如果盟军不拿出足够的诚意来与日本议和,日本就会继续战斗,直到盟军给出日本能接受的议和条件。

(铃木首相)

可以看出,铃木首相的这份声明极其强硬。

这份声明虽然强硬,但也透漏了当时日本政府的战略目标:以战促和!

所以,假如美国没有原子弹,日本会继续战斗,直到盟军降低要求,达到日本政府能接受的范围。可惜玩脱了!后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国人在8月6日和8月9日分别投下了一枚原子弹,将广岛和长崎夷为平地。然后吓破胆的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了!

(密苏里号上的签约仪式)

当时日本敢这么应对盟军,是因为他还有数百万军队,仅国内就有军队200多万,并且武装起了2300多万老百姓。面对2000多万疯子,当时美军对攻上日本本土是非常发愁的,所以迟迟不愿意登陆日本列岛,只是将重要的港口进行了封锁。

而为了避免过于刺激日本人,盟军在轰炸东京的时候也特意避开了日本天皇的皇宫。所以,日本政府的那些战略家正是看到了美军不愿牺牲的软肋,才敢于拿出拼命的架势。

(准备随时和美军战斗的日本女孩)

应该说,日本人的战略设想完成的还是不错的,虽然美军的原子弹让日本立即投降,但美国展现了极大的宽容。比如,天皇制度继续存在,很多战犯避免起诉。


游者走天下


二战后期,日本不是多有底气不投降,而是日本在历史上就没有投降的先例,投降,在原子弹没打到日本之前,是不作为选项去考虑的,极个别理性的高层人物提出过投降,但是被狂热激进的军国主义的声音淹没了。



当时的日本,虽然再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但本土尚有700万军队,日本高层认为,在本土和美军决战,日军是有优势的,美军登陆作战,将陷入日军围攻,从而付出重大伤亡,最终登陆失败。

况且,日军大本营认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仍然有优势,尤其是占据东三省,万一本土守不住,还可以移民到东北。可以说,二战后期的日军大本营,已经到了丧心病狂,心理扭曲,畸形变态的地步,竟然准备一亿玉碎,听说用松树根可以炼类似汽油的东西,竟然号召全国人民,包括学生停课,挖了两年的松树根,最终也没炼出汽油。



有因就有果,有果就有因,日本丧心病狂,四处侵略,最终只能是自食恶果。


毒刺剑客


主要原因是日本在二战中并没有元气大伤,其在中国,朝鲜,越南,缅甸,印度等等许多国家战场,即便在后期仍然


有很大的优势。在与美国的战争中。 虽然失败。 但也只限制在海军中的失败。空军,陆军,与美国交战的军队人员的比例并不算很高。,以及国内的生产,经济,政治,并没有混乱格局,
为了后期能在谈判中得到一些优势。 会拼死抵抗不能投降。 一旦投降。就只能任由宰割很难再提条见。而且日本战争线铺的太长。同时与多个国家发生战争,战据了了大量的土地 资源。以及培养了很多二鬼子,实力还是相当的强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