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號稱“麵包籃子”,為什麼1932年蘇聯會發生烏克蘭大饑荒?

瀟湘李俊陽


上世紀三十年代,烏克蘭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大饑荒,300-350萬烏克蘭人被餓死。可是,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的糧倉”,沃土千里,河流縱橫,一向是農業生產大國,按理說是最不應該發饑荒的地方,怎麼就被逼到如此境地了呢?


當時,蘇聯的工業化計劃進行得如火如荼,成績喜人。但是,蘇聯工業化是以犧牲農民利益為前提的,無休止的巧取豪奪榨乾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生產秩序,是烏克蘭三十年代大饑荒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座烏克蘭村莊,1933年


從1929年開始,蘇聯政府使用武力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農民的住宅、牲畜、農具、農田等等,通通收為國有,為了在限定時間內徵集到所需的糧食,蘇聯派了徵糧隊下去,用低價收購糧食,農民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很多不願意賤賣糧食的農民不出所料地都被斯大林處理掉了。中央抽派了大量人力到農村鎮壓不服從的人,幾十萬農民被扣上富農的帽子被流放、監禁、送到西伯利亞做苦力。


此過程對正常生產的破壞極其嚴重,大批勞動力被損失不說,還有無數牲畜、農業工具、設施被殺死或毀掉。烏克蘭的糧食生產量不斷下滑,但是中央的要求依然不切實際地高。1931年,烏克蘭農業產量從1930年的2290萬噸跌到1760萬噸,被迫動用了儲備糧才完成了上面的徵購指標。1932年,產量進一步下跌到1280萬噸,而中央的胃口卻比去年還大,徵購要求是770萬噸,儘管後來減到660萬噸,但這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大饑荒期間的烏克蘭街頭,一個被餓暈或者餓死的人


可是中央沒有放過被逼入絕境的烏克蘭農民,直接動用武力運走了700萬噸糧食,真正做到了從農民的牙縫中搶食。隨之而來的就是1932-1933年的大饑荒。


更要命的是,中央在饑荒面前沒有做任何補救措施,斯大林甚至根本不信烏克蘭發生了饑荒。許多烏克蘭的幹部領導都向中央請示過,降低徵購量,或者撥糧賑災,這些請求不出例外地都被駁回了。而且斯大林為了保證糧食的徵繳,還下達命令不許農民離開村莊,免得他們跑到城市找工作,那地就沒人種了。

饑荒的兩大責任人:卡岡諾維奇(左)和斯大林


被榨乾的農民被囚禁在被榨乾的土地上。於是不出意外,烏克蘭在這場饑荒中變成了人間地獄,人食人不再是稀罕事,饑荒抹掉了大片大片的人口,很多村落徹底消失。這也成為了烏克蘭無法癒合的民族傷痛。


參考文獻:沈莉華:《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研究》,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


歷史研習社


我們的三年大饑荒,還不是和烏克蘭一樣的悲慘!我父親如果不是居住在山區的我的伯伯的救濟,他也要在一九六O年餓死了(我們寨子裡就有人在三年大饑荒時餓死);而我母親,也曾經去她家附近的農場挖白菜根來吃。我的父親和母親,他們二老都吃過樹皮和草根。三年大饑荒,使我父母養成了節儉甚至於是吝嗇的性格。他們在世時,對一九六O年代的大饑荒,記憶猶新、不寒而慄。


孤獨的人209381559


為什麼”麵包籃子“烏克蘭會發生大饑荒?這其實很正常啊,超級大國也曾發生魚米之鄉餓死人的事件,你覺得奇葩麼?而且為什麼這種事件會在這類國家發生——這麼說,即便是在物質充足的22世紀,此類事件仍可能在某些遙遠的地方發生,你不信就等著看。

而在正式開講之前,你要知道:第一、烏克蘭至今仍被稱為”歐洲糧倉“,糧倉為什麼會鬧饑荒?第二、烏克蘭大饑荒,拉丁文的字面意思是:“以飢餓滅絕”,而不是“因為飢餓滅絕”。

事情的起因,是大批蘇聯某黨黨員被派去烏克蘭,要求當地農戶加入集體農莊——這個事在全國各地都有,但問題是:烏克蘭農民的抵抗,最為明顯。

怎麼辦?蘇聯上層下令,給他們點顏色看看,讓他們知道馬王爺長几隻眼?於是大批烏克蘭農民被劃為富農,直接流放去西伯利亞——其中很多人,是一去不復返的。

烏克蘭人又不傻,看見富農都被髮配了,曉得馬王爺殺人不眨眼,咋辦?唯有一個辦法,就是少種田、少收穫,儘量讓自己窮一點,避免被劃為富農。

結果,1932年,蘇聯預計可以收穫9000萬噸糧食,但是實際上只收獲了6000萬噸。這下變成什麼問題了呢?不但是烏克蘭缺糧,就連莫斯科也缺,因為蘇聯政府原計劃要徵收2650萬噸糧食,結果只搞到1850萬噸。

咋辦?蘇聯老爺不但沒有吸取之前發配烏克蘭富農的教訓,而是更上一層樓,頒佈法令,禁止農民把任何農產品據為己有,違者死刑。

(請允許我用一張畫而不是真實照片,照片不是沒有,但是太真實了)

至1933年初,抓了7.9萬名農民,槍斃了其中4880人——你說這些農民冤不冤?自己種的糧食不能吃,吃了直接就給槍斃,這是哪門子的法律?

其中,專門針對烏克蘭人,蘇聯老爺頒佈秘密指令:全烏克蘭的所有生產資料(農具、牲畜、種子)都收歸公有,任何糧食,都不許運入烏克蘭農村,全烏克蘭禁止農產品的異地買賣。而農民的餘糧、口糧和種子糧,將被老爺派出的搜糧隊全部沒收。

這裡,要特別指出一個叫做沃特·杜蘭蒂的美國人,美國人真的是太壞了。他是《紐約時報》駐蘇聯記者,明知烏克蘭大饑荒死了很多人的情況之下,仍然虛構了所謂蘇聯五年計劃的巨大成功,他說:“烏克蘭根本未發生饑荒,而且也不可能發生”。結果他獲得了普利策獎。

而這一時期的蘇聯官方宣傳報,卻寫著: "食用自己的孩子是野蠻人行為",據說有超過2500人因為食人被定罪,你知道什麼情況下會有父母吃掉自己的孩子嗎?

蘇聯自稱,他們向饑荒地區運去了一部分糧食用於救濟,但請注意:在饑荒同時,他們從烏克蘭向外運出的糧食更多。而且,他們禁止災民向外流動,烏克蘭以及頓河流域甚至被禁入進入和外出,未經許可便試圖離開者作為“階級敵人”被逮。

於是,1933年起,蘇聯啟用了一套新的糧食統計手段,啥手段?你們都懂的。

也因為這一點,烏克蘭人至此之後,乃至今日,都與俄國關係僵硬。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友情提示:本文2200餘字,閱讀時間較長;

說實話作為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在1932-1933年之間爆發的大饑荒曾餓死了數百萬人(事後估計大約有315萬-718萬烏克蘭人餓死),具體原因非常複雜,但有一點現在基本是公認的,那就是前蘇聯的原因。

在以列寧為領導的前蘇聯早期,為讓新生的前蘇聯經濟從沙俄時期開始復甦,實行的是以糧食稅取代糧食徵集制度的新經濟政策。

但是在列寧死後,1924年斯大林上臺成為前蘇聯領導人開始,變改變了前蘇聯在列寧時期的新經濟政策,採用高度集中的另類經濟模式以“加快城市的工業化和農村的集體化”。

而為了籌措前蘇聯在工業建設中所必要的外匯資金,斯大林採取了大量對外出口農副產品的方式來賺取外匯,而其中主要的便是糧食。

在前蘇聯1928年編寫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曾強調“把發展重工業置於突出地位,將集體農莊生產的穀物的大部分用於出口,以獲得工業化所需的外匯和設備”。這就為後來的烏克蘭大饑荒埋下了伏筆。

烏克蘭作為歐洲自古以來的“大糧倉”,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前蘇聯糧食出口的主力軍。

1928年以後,前蘇聯為了增加農產品的出口量,開始在蘇聯最重要的糧食產區烏克蘭實施掠奪性糧食徵收機制。

1928年前蘇聯中央政府,在僅佔蘇聯國土面積3%的烏克蘭,徵收了前蘇聯全國42%的糧食徵集總量。

而前蘇聯在對烏克蘭進行糧食掠奪的同時,還對全國農民進行了“集體主義”改造,要求農民都加入到“集體農莊”(類似我們後來的“大鍋飯”)這極大的影響了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前蘇聯農民生產積極性,導致農業生產率急劇滑坡。

從1930年起烏克蘭糧食產量開始逐年下降,1930年烏克蘭產量2290萬噸,1931年烏克蘭糧食總產量就下降到了1760萬噸,可是烏克蘭糧食總產量大幅下降的同時,烏克蘭上交給前蘇聯中央的糧食總量卻並未有大幅減少,1931年僅比1930年少80萬噸,扔要上交700萬噸糧食,佔烏克蘭1931年糧食總產量的39.7%,為此烏克蘭不得不動用農民的儲備糧。

1932年情況繼續惡化,當年烏克蘭的糧食總產量下降到僅有1280萬噸,但是前蘇聯中央政府的糧食徵集指標,比1931年還多,達到了770萬噸,這也就意味著烏克蘭人要上交超過60%的糧食。

而面對烏克蘭人的反對,從前蘇聯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派人武力征糧,甚至不允許提出任何異議,有異議者都是“反布什維克”,面對前蘇聯中央政府的壓力,烏克蘭人只能把餘糧全上交,結果就有了1932-1933年的烏克蘭大饑荒。


但是造成1932年烏克蘭大饑荒死傷數百萬人的,還不單單是前蘇聯中央政府的糧食徵集政策;

1933年1月烏克蘭政治局根據前蘇聯“全民身份證政策”做出決定:“禁止各火車站向農民出售離開烏克蘭的火車票”,任何逃離烏克蘭的饑民都當作“階級敵人”被逮捕。

而在1932年烏克蘭在大饑荒期間,前蘇聯蘇聯仍然對外出口了150萬噸糧食,並在1933—1934年又出口210萬噸。

而為什麼以斯大林為首的前蘇聯要對烏克蘭這麼加以迫害?

這就要從很久烏克蘭與沙俄關係的起源說起,儘管烏克蘭與白俄羅斯、俄羅斯號稱是“東斯拉夫”三兄弟,但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遠沒有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關係那麼好。

烏克蘭跟白俄羅斯不同,白俄羅斯從14世紀莫斯科公國崛起,推翻金帳汗國對北部羅斯各公國的統治開始,就被長期納入在俄羅斯的統治內,當時被稱作“大俄羅斯小俄羅斯”,從14世紀至今,俄羅斯、白俄羅斯兩家可以說是一直沒分開過,在實際治理和文化上也基本是一體的。


而烏克蘭則不同,它是長期被韃靼人或者波蘭人分割控制的,所以直到17世紀的烏克蘭獨立戰爭時期,烏克蘭為了對抗波蘭要藉助沙俄的力量,才以沙皇俄國為宗主國。

而在很長時間內,烏克蘭其實還是半獨立的蓋特曼國體制,一直到1764年烏克蘭蓋特曼體制才被取消,烏克蘭真正併入沙皇俄國。

而在15到18世紀這一階段,正是歐洲各國民族意識開始萌芽和出現的時期,所以相比早就併入俄羅斯的白俄羅斯,而烏克蘭人已經開始有了自己是烏克蘭人的意識。


▲1667年烏克蘭分治後,自治的蓋特曼國或稱蓋特曼統治區的統治者由軍官們選出。1762年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時,蓋特曼和哥薩克的高級軍官們曾上書請願,祈求恢復蓋特曼統治區以前的地位,但是葉卡捷琳娜二世並沒有答應,在其後20年內烏克蘭自治的所有痕跡都被俄羅斯軍隊消滅。

所以從19世紀中期開始,烏克蘭的獨立思潮就開始氾濫,當沙俄二月革命後,全沙俄都承認蘇維埃權威時,烏克蘭竟然搞了自己的中央拉達,跟蘇維埃政府並立對著幹。

而之後布爾什維克搞的前蘇聯,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拉攏烏克蘭進入俄羅斯聯盟,而除烏克蘭之外的其他所謂的加盟共和國,實際上都是被俄羅斯族布爾什維克完全控制的。

而1932年的烏克蘭大饑荒,就有非常大的原因是前蘇聯中央政府想借刀殺人,清洗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而這筆賬在前蘇聯解體後,就烏克蘭人被記在了俄羅斯的頭上(儘管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這也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從前蘇聯解體之前,一直到現在烏克蘭總是和俄羅斯對著幹的原因。


軍事小科普


首先這場饑荒是天災加人禍,同時也不是斯大林刻意為之,事實上這場饑荒的爆發,同那段時間蘇聯重工業的崛起一樣,都是一種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存在。蘇聯成立之後,就有西方學者預言蘇聯將會崛起,但是付出的代價將是犧牲不少百姓的利益、甚至是生命。

蘇聯的國情是資源豐富,地廣人稀。這就意味著計劃經濟開展時,蘇聯可以刻意發展重工業,因為這種情況之下,似乎只需要很少的商品就可以滿足蘇聯人民。但是由於發展重工業所需要的代價實在太大,便造成了拋棄了不少農業,使得農民走到了工人的位置。



1932年到1937年這五年時間裡,是蘇聯較為關鍵的一年,這五年時間裡蘇聯百姓溫飽都是問題,但是得益於計劃經濟的優勢,使得重工業迅速崛起。在當時那種情況之下,作為領導人的斯大林似乎別無選擇。

很多人總將蘇聯的一些不堪視為這個國家的全部,事實上如果真的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蘇聯人民面臨嚴峻的外部壓力,不強大就會被滅亡。這樣敢於壯士斷腕的民族是可怕的,同時也是可敬的。如果沒有上千萬人的犧牲,蘇聯也打不贏二戰,也成為不了超級大國。


小司馬遷論史


蘇聯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是失敗的,領導人不檢討,反而讓人民埋單,如不垮掉,會繼續禍害人民,葬送社會主義前途。中國也走過集體化道路,複製了一次失敗。所以說,公有制不等於農莊化,公社化,市場經濟是繞不過的彎,蘇共搞的集體農莊制約了農民的自主性,創造性和靈活性,也就談不積極性。烏克蘭饑荒事件是農業農莊化,農村軍事化的必然惡果。


15863130


中國的3年災害就是劉鄧的浮誇風,放衛星造成的,然後歸罪與自然災害。


漂泊74423


1932年到1933年,有將近400萬烏克蘭人深陷饑荒之苦。

一,自然災害、農業全盤集體化和消滅富農導致1932年到1933年烏克蘭糧食大歉收。

二,蘇聯為國家工業化戰略需要,從農民手中收取過多的糧食,忽視了農民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蘇聯對饑荒的救助工作展開緩慢,甚至封鎖消息。

雖然烏克蘭有“歐洲糧倉”之稱,但是1932年到1933年“蘇聯饑荒”中受害最嚴重的地方之一(蘇聯時代共有三次饑荒),保守估計,大饑荒造成烏克蘭人口損失400萬到500萬。


五味社


四川河南黑龍江也是中國的糧食主產區,三年“自然”災害時,捱餓的人口比例比其他地方都多!


尼西123


人禍,與中國59~61年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