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存在哪些問題?

創新o2o領跑者


教育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0.現狀概述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我這個80後上學時的教育課題,沒想到30年過去了,我家小孩上小學了,這個局面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了。我對當今的公辦教育失望至極,所以寧願多花點錢,讓小孩上一所理念不一樣的私立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導向下,家長焦慮的態下和培訓機構的忽悠下,應試教育變成眾多家長只能順從不敢違反的社會景象。


1.教育的方法

我們的教育方法,幾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麼改善。仍然注重知識的學習,而缺少方法,思想,理念,能力的培養,只注重智商的培養,缺少情商,財商,健康和規劃等方面的培養。就是說沒有按一個人將來的成長情境、在社會中生活的情境需求為出發點來進行培養。 教育部門的作為也比較少。沒有向世界看齊,引入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並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本地化。

教育的結果和政府營造的整個教育的大環境有關係,首當其衝的應該就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國外小學的教育已經開始採用博物館的教育方式,進行某一領域知識的深度學習,國外已經有開始採用森林幼兒園,沒有固定教室就在戶外進行自然知識的學習。我們不能光埋頭幹活,還要抬頭看路。


2.教育的老師

我一直有一個看法,現在的很多老師,難言是真正的老師。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雖然知識必須教,但教育的根本方法不只是教育知識,而是因材施教,用這個方法達到育人的目的,而很多教師既沒掌握這個方法,也沒圍繞教書育人這個目的開展教學活動。 師範教育本身有比較大的缺陷,教師的來源應該從社會引入,而不是使用剛畢業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師範生,這樣做的結果很糟糕,等師範生培養的有經驗了,多少小孩被耽擱了。


3.教育的評價方法

所謂應試教育,就是主要用分數來評判一個學生的能力。這和以前科舉考八股文本質一樣,這個弊端顯而易見。國外早已改革這種做法,讓平時成績佔60%,然後加上社會實踐等等方面的評價。

評價一個人的能力有以下幾種: 考試,認證,面試,推薦信,實習,模擬,社會實踐,論述等。我們應該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能力評價體系,目前單一的唯分數論,弊端明顯。

4.教育的結果

從個人能力來看,在應試教育的導向下,高分低能的現象普遍存在。為什麼西方的小孩數學比不過中國小孩,但是創造能力比較強?因為他們更多的是素質教育,能力教育,方法教育。當走上社會進行實踐的時候,這種差別就顯現出來了。

從人的成長來看,現在的小孩大都連自己的奮鬥目標都沒有清晰的勾畫出來,在人生的方向上是迷失的。在立志教育方面,學校和家庭全部缺失了,結果就是培養出一群缺乏理想的人。

從社會就業來看,一方面,大量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後找不到好的工作,另一方面,大量的高端行業缺乏人才,比如AI,大數據,智能製造編程等。

5.教育的公平

窮人家的孩子更難獲得好的教育資源,更難考上好的大學,相比以前,只要學習好就能考上大學來說,現在階層的固化通過教育來改變的概率變小,這是現行教育體制在教育公平方面的問題。


致良知平天下


我認為中國🇨🇳教育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各行各業的能者,優秀人才,不能為師,不願為師!而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獻身教育!所以培養不出尖端人才!也就是隻有理論知識教育,沒有能行業能力培養!

第二,學歷取代能為,高考取代能力,職稱取代能力!而不是能力取代學歷!高考把三百六十個狀元考成文理科兩個狀元,九千九百九十八個學生陪兩個同學學英語!應該由《行業能力等級測評標準》取代高考!取代職稱!取代文憑!

第三:教裁不分!學校和教授既當教練又當裁判給自己的學生髮文憑!應該由人才部門來實施巜行業能力等級測評標準》!


綜改1


當下中國教育行業存在的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難以治癒的頑疾,下面我從三個方面探討一下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

(1)、我國當代教育的方向是素質教育,要為國家的未來培養創新型人才,但是卻被升學之風颳偏了方向,患上了應試教育之疾。由於要中考和高考,所以學校和老師更為看重學生的分數,看重升學率,那麼教育自然和做題和考試劃等號了,所以有了不治之瘤--題海戰術。學生就得在題海中“暢遊”,在學校中就得做題、做題、再做題。所以培養出的學生就烙上了模板的印記,和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只要中考和高考的存在,學校和老師及家長就會片面追求升學率,應試教育這顆“毒瘤”就會和我國教育相伴相生。

(2)、商品經濟的存在人們自然會向錢看,而現在老師的工資待遇低,是弱勢群體。所以就會產生另一個“毒瘤”,在職老師上課不認真講課,而課後瘋狂辦補習班來掙“外塊”。或者班主任利用自己給學生調座位的權力來無恥“斂財”等等。只要商品經濟存在和老師的工資待遇低未改變,這顆“毒瘤”就難以消除。

(3)、其它教育問題是我國現有體制下深層次問題,比如:教育行政化等在此我們不予探討。


顛覆數學


不知從哪年開始,1998年左右吧!老師出現學生補課,本來是好事情,但後來誰家的孩子都想有個好成績,於是補課的孩子越來越多,再後來老師補課收費,再再後來補課收費普通,而且越來越貴。

這個現象本身有“毛病”,學生個別成績不好,老師也有責任給學生補課,學生大多成績不好,老師自己是否有問題,或故意所為?

本人個人意見:在職老師不能在家有嘗補課,這本身對社會不公平,老師的時間大多是要備課,自己也是要學習的,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已經付出了學費的。

所以在職老師無論什麼都是不能以補課掙外快而補課,這是對社會不公平。

這個問題,多少年了,在職老師補課收費,爭議不斷,就是“濤聲依舊”,但願學生們好好學習,老師們認真嚴肅教課。


百味人生59451


1.沒有相應的實實在在的制度讓學生真正減負。

2.上輔導班情況比較嚴重,一個班級不上輔導班的很少。

3.老師沒有合理的讓每個老師都覺得公平的晉級制度。

4.學校評比,還是比較看中學生的成績。

5.教師除了上課,整理材料,迎接檢查佔用的時間比較多。

6.普通老師交流學習的機會少。

7.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與作業,次數越來越多。

這只是個人的一些觀點!


頻頻動心


一、學生的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二者的爭論已有多年。爭論的結果不分勝負。

事實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的,缺一不可。只要高考在,應試教育就少不了。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即教育要造就創新型人才,而不是書呆子型人才。

二、老師的師德問題。憑良心說話,老師不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某些老師天天喊窮,已經影響到了教學工作。老師不安心教學了。工作不能以工資低相要狹,動不動就要跳槽。實際上老師工資不低了。你去看看人家下崗工人的生活狀況吧。

三、教育的公有制問題。公有制養活了一大批庸師。教育出不了人才。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教育應實行民營教育。真正打造精英學校,精英老師,精英學生。教育必須來一場徹底的變革!


用戶9454609884794


我覺得教育的產業化,以利誘導的商業化思想對教育的影響最壞。


fengfei9u1i


現行的體制,應試教育必須保留。不然的話,窮人家的孩子怎麼辦。學生去輔導班也屬於正常,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好的成績。不去輔導班就得要留校。學校要處理好這個問題,但又和學生減負有矛盾。要改變這些問題,有很長的路要走,,,,,


yt17024


最大的問題,優秀者進不去,依靠關係後臺進去的又濫竽充數,沒有真正的熱愛教育,更別談什麼桃李滿天下榮譽感了!


津源新文化v王速


是教與政上的結合與矛盾,教與民之間的結合與矛盾,民與政之間盤根錯節,大部分是政、教兩者之間為大部分的民帶來了巨大的隱憂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