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物理取代英语成为主课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有多大?

临兵斗者一皆数组前行


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同年十四届五中全会还提出了2010年远景目标。可以看到这段时期的领导班子很多都是工程师出身,有很强的理工科背景。在义务教育中,各种奥林匹克竞赛(数理化生)蓬勃发展。问一下在这个时期里成长的80后90后们,他们都能告诉你“科教兴国”是怎们让数理化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而现在是2018年了,很多地方取消了奥赛加分/保送,素质教育不断升级。我们现在的领导有着经济、法律、政治、哲学等人文社科的背景。说这些是想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国情不一样,从重工业到服务业再到高新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和思路都在不断变化。

物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我们的义务教育中数理化的强度已经是非常大了,继续投入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即使现在能让所有人都能答对高考里电磁+力学的压轴题,也未必保证四十年后诞生的诺奖会比不把物理当主课要多。热爱物理的上大学深造,不爱的就不要强求。揠苗不能助长。如果说要加强逻辑训练以及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新产业就业需求,就应该引入计算机编程教育。美国很多小孩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C++, python, java,于是出现了硅谷这样的奇迹。但是我国很多顶尖的中学里计算机课仍然处于能随时被主课老师抢走的阶段。这倒是应该改。



很多答主说英语无用。但据一项2014年的研究显示,在我国,外语熟练的个体比外语不熟练的个体,收入会高出69%。但是话说回来,我国的英语教得并不算非常实用,很多复杂的大词和语法结构,而不是生活化的小词和俗语。即使考过了四六级,出了国仍然可能在餐厅吃早餐,点个鸡蛋也不太会说(over hard/easy, soft/hard scrambles, boiled等等) 。在全球化全面深入的今天,英语的弱化会使我们在对外经贸、软实力竞争等等方面变得更弱。再优化的翻译器也是不够的。跟客户聊天,跟老外交朋友不能总带着翻译器。



另外,在对外宣传上,能够用流利的英语和西方可以接受的角度对西方表达我们的观点的人总是少,导致我国的形象总是“他塑”而非“自塑”。全球范围内,以英语为母语的有3亿人,作为外语或是第二外语的有14亿,遍布67个国家。而汉语为母语的有14亿,但作为外语或第二外语只有3亿,只有两个国家。这种全球输出力的差距要求我们更要把英语这个工具用好,才能讲好我们的故事。


记者王冠


这个观点是很好的。

说实话,现在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我们国家要建设成为创新性国家,必须有一大批受过良好物理教育的人。因此,物理取代英语成为主课有很深刻的舆论基础与合理性。

先说说英语为什么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已经高度发展,机器翻译的水平很高,会议的英文记录的水平也高过现场人工速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不需要学太多的英语就可以应付国际交流。就算写英文学术论文,也没有那么高的英文要求,大学四级的英语是足够了。

但是,物理就不一样的,造芯片,造原子弹,造近光速飞船,研究高温超导,研究石墨烯,研究光伏发电,这一切都与物理学高度相关。如果我们的国民没有物理基础,那么很难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创新,也很难有原创思想。最后我们这个国家还是停留在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

儒家治国很重要,科技也很重要,支持提高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也支持在中学教育中引入相对论与引力波,就好像引入人工智能到高中教育一样。


潇轩


如果物理取代英语成为主课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会非常大!

因为,物理是一切理科、工科的基础课。一方面物理学对大自然做的深入的研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基本的世界观。同时物理的思想方法也是理工科的重要武器。比如理想化模型,对于各类理工科专业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学好理工科必须学好物理学。而现在物理学不仅不是主科,甚至在一些省、一些年份竟然在理工科高考时可以不选物理学,而选一个历史学等。后果就是这些省的学生虽然考入了985高校的理工类专业,但是完全不能跟得上大学物理等最重要基础课的学习进度。这些985高校不得不专门找老师给这些省的学生补习高中物理。因此用物理取代英语势在必行!

而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将英语踢出主课也是完全可行的。因为虽然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不应该将大量精力花在通过学校甚至教师自己组织的毫无价值的英语考试上。而应该是让学生自主参加符合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制定的标准化的考试。例如剑桥英语等级考试、托福考试、雅思考试等等。学生学习也可以不局限在学校。高考的时候,学生只要给自己报考院校提供符合院校要求的英语成绩即可。这样也可以倒逼英语教师要以人家母语国家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而不是自己进行教学,自己进行考试,但是最后学生在英语作为主课学习20年后,仍然不能进行听说读写!


地震博士


首先,做为英语老师,我对淡化英语,加强物理化学的培养,举双手赞成!太多的学生因为英语学科的薄弱而与好大学擦肩而过!以后英语肯定会淡出高考,而作为选考科目,甚至连选考都不用。但现阶段英语高考的唯一原因,就是养活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

其次,看看广大网友对此的看法:

1 这是好事,支持物理取代英语,英语在平常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中国百分之九十的人一辈子也没有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必要和需求也没那机会,那么这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学的英语和学英语的时间和社会教育资源及与此有关的硬件配置都是一笔大大的浪费,而且浪费了这些学生的时间,金钱和政府的资源如改投到物理方面,这个社会就会有更多科学成果和与些相关的收益,这将不是一个减一加一的帐,而是坐地起本,利国利民的事,对我个人来讲是热烈欢迎的,也希望国家的有关部门能加快对这一部分的资源重新配置,早日打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2 全民学英语浪费大量社会资源,使很多人才被埋没。

3 学英语是为了学习和模仿外国,学自然科学才是创新的更本。

4 拼命强调英语是国家民族不自信的具体表现。

5 英语百人有一人用的着吗,可是从小到大在校成了必学,浪费了多少时间,应重视一下其它科学文化的学习。政治也非常重要,从小必须教育孩子爱国爱党爱人民,会灭掉多少崇洋眉外的洋奴,使我们的国家更美,更好,更强大。

6 英语到现在这个时代,作用低了,应该降低成副科,物理主科,支持科技兴国,应提倡数理化。对中国制造业最重要,英语作为主科,对广大普通孩子发展不利,浪费了很多数理化有前途的学生,浪费了很多家长的财力,对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很大负担。


游戏大咖王


首先尽管我是物理天才,但我决不支持把物理列为高中阶段的主科来学,尽管物理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质很有用,但物理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来说,数学和物理只适合天才学生来学,大多数学生学了也学不好,等于浪费青春,并且数学和物理只是对于大学的理工农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有用,对其它专业并沒多大用处。中国的高考模式把语数外列为主考科目本身就是个大笑话,这种模式等于坑了许多语文和外语不好的理科天才和数学不好的文科天才,比如九十年代河北有一个高考物理考全省第一名的物理天才竞没考上大学,把语数外列为必考科目,等于高考不是选拨人才的,是专门坑人才的,中国高考几十年把中国坑 惨了,想真正选拨人才,必须废除现有的把语数外列为必考的模式,任何一科都应为成为选修选学科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大学各专业知识要求,让学生选修考试自己喜欢的科目就行。


秦医生5


日本这个国家自2000年开始至2017年,已有二十人左右获诺贝尔物理、化学奖,世界近代历史已经证明:哪个国家的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同一时期该国家的科技实力就强大,你看看现代的诺贝尔物理奖基本上都由美日两国获得,就可明白美日两国为什么科技实力远远领先其它国家了。有人说:学英语可以翻译外国资料学习呀,从近期中兴公司的例子可以看出,你使用具有外国知识产权的东西是需要交费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即使你愿意交费使用,美国也不一定愿意让你用,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是多么重要,而知识产权的获得,只靠学英语去翻译能行吗?这样看来,物理取代英语成为主科,对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的确有重大战略意义。


众里寻他千1146400073


如果取消了英语,那么中国将获得绝大多数的诺贝尔奖,还有人类社会的几乎所有最高科技,中国将彻底超过汉唐的影响,建立太阳系旅游区。

从目前的情况看,英语的最大作用是抄袭西方的科技。只要能看懂英语,就可以冒充是自己的东西,翻译成汉语就成了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后果就是研究人员逐步丧失了研发能力,总是在别人屁股后面追赶,以至于总也不能成为大师。

其二,英语的普及限制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大部门人的英语水平处于似懂非懂的地步。于是,大部分的专业文献只能看个大概,而科学技术是最忌讳大概,似乎,也许,可能这种东西。反而不如去发展专业的翻译行业,用高质量的翻译代替这种人人学英语。也许很多人认为很多资料时效性很强,翻译太慢。这还是翻译行业近乎停滞的结果。

其三,对于人才来说,一个人可能是个好厨子,但他不一定是个诗人!一个好诗人不一定是个好厨子。但非要找一个既是诗人又是厨子的厨子,那就很难。要么找不到厨子,要么找到的厨子水平也不怎么样。在今天各行各业都不断细化,成为专业的时候,全才是越来越少,越来越来越难。这大概就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之一。因为必须有英语,所以导致人才要么找不到,要么人才不是大师。

物尽其用,不至于浪费人力,不至于发现不了人才,无法使用人才。


slience36896972


脱口秀周立波攻击物理博士唐爽,娱乐圈攻击学术界的闹剧,看似简单,其实是美国防止技术流入中国,勾结汉奸设的局,抹黑唐爽,让唐淹没在口水之中,从而在中国无立足之地。在中国搞科研的搞不过耍嘴皮子的,英语是主科物理是副科,名显就是压制科研究,重点培养汉奸戏子。物理是造就科学家的摇篮,对人类文明国家战略意重大,物理成为主课,海量高考学子将拿出更多的时间学好物理


临兵斗者一皆数组前行


尽管我是货真价实的24K理科生,但还是认为英语是必不可少的绝对主科,尤其是谈论科教兴国,世界上95%也许更多的学术论文是英语的。网络上可查的各种学术资料不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准确度上,英语都远胜其它语种。

当然物理对理科生也一样重要,对此我也完全支持,不过客观说物理对于致力于文科的学生来说似乎确实不太必要(但即使文科生也应该有基本的数学训练)。

个人觉得化学并不是太重要,数理化这一传统说法我觉得应该改成数理计算机。

至于语文,说实话,语文本身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但为高考驱使的高中语文教学是不是很有意义就不好说了。记得刚上大学生选修过中文文学欣赏,老师第一堂课第一句话就是:你们高中学的语文都是白学的。


帖木兒


回答该问题之前,先给二者定个性。英语属于语言工具,是不同的语言交流媒介的一种。为啥世界有3000多种语言,偏偏普及英语呢?因为:英国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讲英语的国家特别多;发达国家一般通用英语,我国要发展经济、科技需要双语人才,也需要读懂英语文献的专家,翻译家。

但这些人才毕竟是少数,一个国家对内交流才是主体,汉语作为母语对国民而言是最简单易学的,无需刻意强调,自然而然。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存在状态、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包括牛顿经典力学,热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光学,核物理学,电磁学,电学,机械制造学,微电子学,流体力学、空气力学等等,是基础学科的基础。很多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物理学。

一、全民学英语没有必要

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准确掌握英语,才能胜任本专业的人群不大,如果全民普及英语教学,势必造成智力浪费。但是,这就要求教育既能选拔出掌握英语的人群,就要在全部学生中分出两种类别不同的人群,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必须明白非英语专业的人群并非屏蔽英语,在小学阶段学一些基础单词,还是十分必要的,毕竟很多先进仪器,物理化学数学符合都是英文表示。对一些常用单词,甚至短语的掌握并非多余。小学甚至义务教育阶段,都可以学英语,但要自由选择。对不愿意或无力学习英语的学生可以安排其它课程。这些要在国家的课程安排上体现出来,而不是敷衍一下。进入高中阶段,对英语有兴趣,有天赋的可以与其它同学分开。大学阶段就可以实现专业选择的自主化。

三、出力没效果的英语教学

学一门外语是智商高于平均智商者的学习活动,而且要有一定的语言天赋,是人人能学,不是人人可以学好、用好的,特别是实践性很强的口语学习更难。这是学生的生理和个性制约。

四、我国全民普及英语学习30多年(五六十年代是普及俄语)真正成才的却不多,99%的人由于学了之后经常不用或很少使用,迅速遗忘。就这样辛辛苦苦学了10来年的英语,成了毫无价值的遗忘品,这还是其次,人的精力有限,大量的时间用来死记硬背英语,必然排挤其它课程的时间,满脑子装些除了高考,几乎无用的单词,必然影响其它学科的质量提高。更吊诡的是,由于高考把英语凌驾于其它学科之上,竟然长期占120分,这权重极不合理,真正有创造性的人才无缘名校,甚至名落孙山。对科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五、我国物理教学的问题

物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实践,物理毫无意义,还不如背诗歌,写散文,沉浸在精神世界里。所以,要把撤销英语课节省下来的时间,化作实践课,我们的实践教学太薄弱了,高考轻实践重理论的指挥棒,造就了一批批高学历低能力的书呆子,当然包括专家教授本身。为啥一个顶尖大学生、研究生、教授,还不如一个初中生发明家?这是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客观写照。

六、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创造发明的灵感来源于客观世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幻想,来源于与众不同的想法。学生在课本上学习,总感到发明创造被前人搞完了,无从着手。其实不然,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每年几十万件,这里都需要灵感,而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发明的比例很高,说明了什么?

这是扭转教学方向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却不知道何为全面发展?看着一个个什么都会的人才,其实什么都不精。到头来,我国只能眼巴巴地看西方人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领奖台上演讲。我们的物理学大师你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