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度人,對身心有什麼嚴重後果?我們又該怎麼做?

不停歇的長跑者


關於這個話題,我覺得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

一、尊重對方,及時溝通想法。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自《老子》)講的就是喜歡錶現的人就看不到對方的優點,自以為是的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以“愛”為名,自以為是地對孩子造成傷害。你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跳舞很有出息,就逼著孩子去學;你看到其它家長都給老師送禮物,就鼓勵孩子照做,生怕吃虧了;你堅信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認定補課加練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必經之路……請問,你做這些行為前與孩子溝通過嗎?尊重過TA的想法嗎?

恐怕難!因為現實中,當孩子一旦有不同的看法時,我聽過太多這樣的回應了: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呢?我加班加點賺錢,省吃儉用供你學習就是為你好啊!”

“你不好好學習,太讓我傷心了。”……

以愛為名的非愛行為
此之甘飴,彼之砒霜!你覺得給父母買買買是孝順的表現,其實TA們只想與你一起吃頓家常飯;你覺得對伴侶無微不至的照顧是愛的表現,其實TA只想要一點點個人空間……太多的“非愛”行為在傷害著你最在乎的人,也反過來在傷害著你自己!但禍根卻是你的自以為是!

所以,主動溝通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也是好心辦好事的前提。但僅僅是溝通還不夠,必須要有效才行。如何有效溝通呢?

二、換位思考,分析對方需求。

古人云:“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在我們老家也有句諺語:“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跳。”這兩者的意思都是說如何抓住對方的真實心理和切實需求去溝通。

比如開篇講到的模範夫妻。為什麼我讓小L改變一下提問方式,結果就完全不同呢?其實這是基於我對丈夫小K的瞭解,他是個對旅遊、美食沒有深厚興趣的人,但對老婆百依百順。當被問及對美食景點的看法時,作為直男的他,肯定是本能地講出自己真實的評價,卻不會顧及老婆的提問目的。所以,小L剛開始的提問方式純粹是自找沒趣,是自己沒有真正地去了解老公。

牽牛鼻子

再比如,上級工作組要來檢查,作為主管的你,會如何去動員部屬做好迎檢準備呢?通常的做法就是如實相告。因為在很多主管看來,上級來檢查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其實呢?那只是你的想法!也許有些人巴不得上級能檢查出什麼問題,好把你換了,自己上位;也許有些人覺得自己前途無望,單位榮辱與自己無關了……所以,最好的動員方式就是了解對方最在乎的,然後個個擊破。

我們經常講,方法總比困難多!在我看來,每個人最大的困難就是跳出自己固有的觀念去看世界看別人。否則,即使有辦法,也只能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生存與現狀


問:以己度人,對身心有什麼嚴重後果?那麼我們又該怎麼做?

以己度人?不知你說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這兩種以己度人,都會對身心有嚴重後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在他們眼裡每一個人心胸都如他狹窄,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從狹隘的角度看問題,覺得社會人人都自私自利,看社會不能正常去看。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的人,很容易被小人算計,受騙上當,導致自己對社會的懷疑,對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懷疑。

在怎麼做上,我覺得人在社會上,既不要太信任人,也不要太懷疑人。在處世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與人相處不可全拋一片心。人心隔肚皮,很多東西各人是各人的想法,切忌認為別人想法與你是一致的,有人說做人做事要長個心眼,就是簡單的問題要認真去看,複雜的問題要清楚去看。

我們聽過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也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這都是以己心度出的惡果。還有為什麼有的人嘴裡喊哥哥,腰裡摸傢伙,有的人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這些悲劇的前因就是你用君子之心度了小人之腹。

社會是複雜的,人心是善變的,待人處世還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為好。以己度人,猶同你在酒桌上以自己半斤的酒量與人家一斤的酒量在稱兄道弟對飲,你醉得一塌糊塗,人身剛上酒興。所以我們該做的,就是對酌時,喝酒不要太醉了,覺得酒不醉人人自醉最好。


楚人一丁952


你所說的‘以己度人’,也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投射效應’。在現實生活中,投射效應有兩種表現形成。首先,是感情投射。總認為別人的愛好,憎惡與自己相同。會不自覺地把他人的特性納入到自己的主觀世界,然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假定別人的行為模式和自己類似。正所謂的,心中有佛,見人是佛。一個有著優秀品質的人,他看到的都是人性中的閃光點。然而,大千世界,每個人的想法肯定是不同的。更多的時候,投射效應,帶來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投射效應,是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了他人身上,進行的美化或者醜化。這樣,會逐漸的失去客觀性。這樣,更加客易陷入主觀偏見的泥潭中去。所以,我們首先要能夠正確,理智的認識自己和他人,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儘可能避免用自己的標準,去判斷周圍的人,這樣才可以防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情況的發生。


哈哈社區141221936


“以己度人”是執著於“自我意識”對人對事去進行判斷的一種表現形式,易偏執偏激,離正確的判斷力相差甚遠。

人無完人,人的不完美跟人的思維模式有直接關係,在沒有更換正確的大腦思維模式之前,對人對事物的看法都是被“情識”驅動,受不同環境的影響,再加上人本身不好的習性趨使下,判斷力就更加的會出格,這是不明佛理的人常犯的通病。

“以己度人”,這個“己”若是一個有正知正見的人,度人也不會離開正知正見。這個“己”若是自以為是、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人,度人的標準皆以此為基準。

故而,若不想自己在人生中跑偏,就先要學會明“理”,道理道理、理即是道、道就是理。若能把舊有的思維模式清零,換成正確之見的話,也即用一生的時間能弄明白“道”之涵義,也可堪稱是大福大貴之人了。


手機用戶59704675538


以己度人,你說的意思是以自己的尺度衡量別人吧?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做的,偉大的人也是這麼做的。拋開這個主體,以什麼度人?這沒什麼錯,也沒什麼嚴重後果。

至於每個人的德性、水平、與公道兼容度,那是每個人的修養程度,自然與看法的精準性、客觀性、正確性有關。自私自利的人,感情用事的人,浮淺的人看人肯定是準不了的,甚至與真相相差甚遠。

以己度人沒錯,錯在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加強全面的素質修養,才能有好的眼光。(原創答案)



大河灣精靈


所謂“賊眼裡淨小偷。”

以己度人是指用自己的心思去猜度別人,多屬貶義。

我們通常是“自己是怎樣的人,就會把別人想成什麼樣的人。”判斷事情一定要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不要把你的思想強加於人。你又不是別人肚子裡的蛔蟲,你怎麼知道別人怎麼想?

每個人性格、做事風格都不一樣,人生觀、價值觀都不同,生長環境、受教育程度、思維方式、方方面面都不同,也不可能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也許對你尊敬的人的優點會特別放大,覺得他身上全是“光環”;對你“仇恨”的人,看他做什麼都不順眼;對職場中遇到的“小人”,看他做什麼都不入眼,看他對領導有說有笑,就覺得他在拍領導馬屁。對同事和顏悅色,就覺得他拉幫結派。朝你看一眼,跟別人說話,以為在說你壞話等等。

心胸再寬廣的人,總會遇到不如意,自己心裡不舒服的時候,那時候看人看事總歸會有偏頗。

所以人們總說不要在“衝動時做決定”。

個人觀點,我本人的思想也比較狹隘,遇到那種脾氣暴躁的小領導總是揪住我“小辮子”不放,雖然暫時忍氣吞聲,但是心裡也很來氣,覺得她存心跟我過不去。

謝謝關注,


太后老佛爺的少女心


以己度人,是息己為中心,自己千垂百練的自身體檢生活,世人吃不了的苦,自己能吃,世人受不了的罪,自己能受,的生活真理,世人接不開的迷,自己能按開心結,自度自起,從每種意義來講,己度人,都是人生最高境界,既然己度人,心理有一切準備,沒什麼嚴重後果,你們應該怎麼做,你們應該支持鼓力他她,他她的內心世界的秘密是多麼神奇的呀,他她也許是你探討人生之迷。


用戶4333081958670楊


以巳度人,是不對的、每個人的思想、思維、品行、智力、修養、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別。如按你說以已度人、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會照成很大錯誤和矛盾、每天你要應對很多不同類別的人,為了提高自身能力、工作效律、勞動收入、和親友關係。你要做到、看人對語、言適語止、不要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雖然有維心之意。只要不跑題、不越底線、立場堅定、是非分明。善意的假話也沒什麼不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同類人、不做同樣事、如三觀不合、敬而遠之、互不來往、免生矛盾、不必、鬥個你死我活、為啥何樂而不為呢?.


手機用戶58986252597


以己度人,說明一個人心胸開闊,有一種豁達,具有較高的涵養素質,一般人也許並不具備這種品格


哥的九個猜想


以己度人不如換位思考,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可以避免偏執狹隘,可以開闊視野,可以更有同理心,理解別人的立場,成為一個更溫柔更通情達理的人。

而以己度人當然就是一葉障目以遮天下,只是把自己的個人看法強加於人,不顧別人立場,人際關係會陷入危機,比較孤立,性格也會變得敏感多疑格外要強,好面子,不容人,自己其實也會很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