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形勢是否越來越嚴峻了?

mic神


給兩張圖,讓大家體驗下:

第一張是全國各省份(部分省份)高考錄取率:

是的,你沒看錯,高考錄取率已經高達百分之八九十。

也就是說,考大學,早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大學生越來越氾濫了!

但是,這裡的大學肯定是包含各類型和層次的大學:985、211、一本、二本、三本和專科。

第二張圖是近些年的高校畢業人數。

從01年的114萬,到15年,十多年間增長到749萬。

再算上之前畢業未就業,以及跳槽的,每年就業競爭人數可能都高達千萬了。

如果再算上這一兩年經濟形勢下行,大量企業縮招甚至裁員:

根據獵聘大數據“2018年1-10月全行業新增職位指數”顯示,從2018年9月中旬以來,全行業新增職位指數的確呈現較明顯的下降趨勢。

隨著企業招聘需求放緩,各行業第四季度也將出現人員篩選更加嚴格的情況,這對求職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於初入職場或曾有頻繁跳槽經歷的求職者來說就業形勢會更加嚴峻。

再加上很多大學生,真的是什麼都不會呀,看到都頭大!

嗯,大學生就業形勢真的是越來越嚴峻!


馮起升


本人畢業6年,剛畢業時也經歷了所謂的史上最難就業季,在一個二線城市從年前的11月份開始投簡歷,找到年後4月份才找到自己在當時心儀的工作,幾個月內往返於各大校招現場,紙質版的簡歷已經記不清投出去多少份了,電子版的簡歷通過郵件方式不計其數的投出去,其中多數是石沉大海,少數進行面試,不是待遇不滿意就是工作地點不滿意,折騰了很久,現在回想起來也是記憶猶新,佩服當時自己的體力和精力。

在就業方面自己考過公務員、事業單位、大學生村官,去過民營企業,應聘過國企、央企,做過生意創過業,走過的彎路比較多,所以畢業後還經常被母校招回去為學弟學妹們做做就業形勢分析,就業指導,與學弟學妹分享自己走過的彎路,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當前就業形勢確實嚴峻。

自1999年以來,普通高校學校招生數量逐年擴大。伴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年年遞增,在擴招之前,或者說2008年以前,大學生仍屬於鳳毛麟角,但是現在的大學生早已不再稀疏,一個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偉大的祖國人口基數大,畢業生多,大環境下經濟形勢是下滑的,新增就業崗位的增長速度趕不上新增就業人口,就導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就業形勢自然嚴峻,但是就業形勢雖然嚴峻,就業是否困難還得因人而異,具體的大學生就業是否困難,得區別看待,我在另一篇回答中簡要的闡述了一下自己的觀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看看我在另一篇回答中的內容。


二、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如何提高自己找工作的質量。

(一)選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捧上金飯碗。

1、做為一名應屆畢業生,在畢業的那一年有最好的機會參加公務員考試。

國家公務員考試每年面向應屆畢業生有大量的招考崗位,這個相對來說會是參加公考中人數比例較小的一次機會。國家公務員考試於每年12月份舉行。

各省的公務員考試時間不同,但同樣也為應屆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崗位,相對來說機會較大。

2、每名應屆畢業生只有一次機會的參加生源地或所在省份由省委組織部組織的選調生考試,考上了也就解決了公務員身份。

3、參加省、市、區、縣的事業單位招聘考試,時間基本全年都有。


4、大學生可以應徵入伍,每個人都有個軍人夢,這一條是本人比較遺憾的。


5、參加所在省份或生源地的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考試也是曲線救國的一種方式。

(二)選擇國企、央企工作,穩定有保障。

國企、央企一般校招比較多,有的需要考試有的不需要考試,尤其是帶有壟斷性質的國企、央企是就業中的優質選擇,福利待遇比較好。


(三)選擇外資企業、合資企業、民營企業。

這類企業的優勢:以能力為主,一般有付出就有回報。缺點:競爭激烈、工作壓力一般比較大,付出的比同學要多。


(四)自主創業。

我自己創業註冊過公司,花了不少心血與精力,但是遺憾的是最終沒有獲得成功,此處就不再多描述了。

總之,每名畢業生個人性格不同、專業不同、想要的生活不同,走什麼樣的路還得靠自己來決定。

寫的比較簡單,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或在某方面想一起探討的,請關注我,歡迎評論,感謝分享!


建築工程圈


1996年大專畢業,正是那一年大學生畢業開始不包分配正式施行。

本人祖輩務農,親戚也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對於找工作來說,誰都幫不上忙,無靠山無關係無背景。正因為如此,也不苛求找到什麼好工作,只想畢業之後能夠有碗吃就行。

1995年11月份,我從學校回到本市人才市場找工作,記得在徐州的會堂,那天進去的時候已經不少求職者,可以說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

我當時拿著學校教務處給統一提供的三年考試成績表和相關材料及複印件,象發廣告那樣,一份份送給心儀的單位。上午各家單位的答覆大同小異都是靜候通知,當然也不少求職者和用人單位當場簽訂協議,非常羨慕。上午沒有令人滿意的收穫。

下午有家單位對我的專業感興趣,我大專學的是計算機應用,這家單位做智能化儀表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對口,加上我也沒有什麼要求,當場就簽訂協議。

上班後知道單位效益不好,正走下坡路,工作每月300元左右,而現實很殘酷,面臨結婚買房等一系列問題,就是現安於現狀也沒有那個條件,於是開始一系列的打拼,也可以說是折騰。考過公務員、打過工、開過公司,後來機緣巧合進入目前這家公司。

當然不管什麼工作,我都有一個原則:幹什麼講什麼,賣什麼吆喝什麼,邊幹邊學,而且非常刻苦。雖然幾經折騰,結局頗很滿意。

隨著大學生逐年擴招,曾經是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不再稀疏,而由於經濟不太樂觀,導致就業形勢自然嚴峻。

但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放下心段,調整心態,如果一下子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單位,也無人可幫你,無人可依靠,還是先找一個門檻低的工作先幹著,認認真真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在實際工作中磨練自己,提升自己,積累人脈,厚積薄發。

一旦有合適的機會,就認真把握。要知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有實力的人。如果沒有實力,即使給你機會,你也未必能夠抓住,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競爭要靠實力的。

總之,不管是幹什麼工作,有什麼背景可靠,想有所作為,或者最低限度的謀生餬口,最終還得靠實力說話。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有不當之處請諒解。

關注安全人視線,歡迎評論,感謝分享!


安全人視線


老實說,作為剛畢業一年的學生,我確實感受到了這一點。

首先要聲明的一點是,現在的大學生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在於找到的工作是不是適合自己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更通俗一點的來講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中國大學有很多,你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一大堆,每年畢業的學生尤其多,但是大家所謂的“鐵飯碗”一年又能有多少人進得去呢?拋開“鐵飯碗”,其實很多人畢業的時候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的,或者,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但是往往會想要“一步登天”。

我是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實習期間做的是打印機項目的項目管理,但是在四個月之後我辭掉了這份工作,因為作為一個文科生,我每天對著每個項目,對著每個人,對著每一場會議,內心的OS永遠都是:你們在說什麼?我怎麼都聽不懂?當然,四個月的時間我肯定多多少少學到了一些東西,辭職也不全是這個原因,工資低工作量大壓力大也是一個問題,老實說,在辭職之前我已經連續做了一個月的噩夢了,都是關於項目的,我覺得我還年輕,不能折在這裡哈哈哈。

其實剛畢業的應屆生工資低,懂的東西少,做的事情多是很常見的,我現在工作的地點在廈門,剛畢業的時候躊躇滿志,要求也不高,月薪5000,後來發現自己錯了,在這邊,其實月薪3500-4000已經是不錯的了,當然如果你是名牌大學畢業又有一定的成績應該不會這麼低,但是我不是,我相信中國每年那麼多大學畢業生也不是。

我第二份工作就是現在的工作,難以想象我已經在這裡工作了一年多了,輾轉轉崗三次,我已經不知道我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了,畢業一年仍屬於迷茫期,只是覺得當下還不錯,就一直這麼做著了,至少付出是有回報的,現在的月薪算是自己滿意的。

我經常和我同事說的一句話就是感覺我們這一屆的好多人都還沒定下來然後下一屆的又畢業了,又是一大波殭屍即將湧來。

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還在校的學弟學妹們,畢業前,請一定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要怕起點低,只要你有能力肯努力,一定不會做得比別人差。腳踏實地謀發展,努力努力再努力!


就是我


30年前無論是專科大學生還是本科大學生,都是稀缺的如金子一般,在平均錄取比率22%的情況下,能夠考上大學絕對算是狠角色。畢業也不考慮就業的問題,畢業即國家分配工作,學歷高的大學生的甚至還要挑單位。但是誰能想到在之後的30年時間裡面大學生的身份和地位下降的如此之快,大學擴招政策發展到今天,大學生已經再無往日的光輝和金貴。
2017年高達800萬應屆畢業生融入市場,迎來空前挑戰。事實證明任何一條路走的人多了,都會變得越來越狹窄,在這樣的一種大背景下,我覺得國內大學生就業環境嚴峻是必然.


目前從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看確實不好,國內總體經濟發展速度比較緩慢,而且國民的消費活力和慾望不高,不能夠很好的刺激當下比較低迷的經濟,國民經濟進入到一個放緩的階段

。但是大學生的數量和就業需求是在逐年增加,這是與之相矛盾的。國家經濟環境也可以從連續3年的股票熊市看出,大企業發展也相對一般,很多中小企業發展比較差,企業的存活率也比較低試問企業發展欠佳,怎麼會有更多的就業崗位提供給社會呢?還有根據國家人社局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口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要想更進一步的提高新增人口會更加困難。

從社會總體情況上看大學生要面臨就業環境確實是比較嚴峻。但是並不意味著每位大學生都會面臨就業困難。如果你是出身名校,那你畢業的時候會有很多的選擇,考慮的問題也不再是工作,而是個人發展前景甚至上升到實現個人價值的層面。但是如果你是來自普通高校,那你就業環境會嚴峻些,可能要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經歷一番歷練,就業起點也會比較低。

但是話又說回來即便再肥沃的土壤,再樂觀的就業環境也有人不能找到工作。同樣的,再嚴峻的就業環境,再緊張的人才市場也有人能夠混的風生水起,節節高升重要的你個人是否真正具有價值,不在學歷所以能夠決定個人就業問題只有自己,而環境終究是一個趨勢。正如抖音上說的:“世界本就不公平,你有多努力,你就有多特殊”,你要是大學四年整天渾渾噩噩,得過且過,自甘墮落,天都不會幫你像人民日報說的:“大學生你如此姿態,你不失業天理難容!”所以對於大學生就業是否嚴峻這個問題,就業市場環境緊張不假,但是真正起主導作用的自己,環境永遠不是你找不到工作的藉口。


藉著這個話題提兩點對於當代大學生生活姿態的建議吧,如果能夠做好,相信能夠在以後的就業市場中不至於太尷尬。

NO.1 機會從來就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 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你在上大學不久就應該明確自己以後的發展方向(越早越好),是考研還是就業?,自己要想清楚,只有明確終點才能規劃好起點,知道自己現階段應該幹些什麼。大學的課程種類比較繁多,但並不是每個都適合自己,一定要選擇符合自己方向。如果你選擇畢業後就業,那你應該多上一些招聘網站走走,看看自己心儀的工作都需要那些證書或經歷,如果有機會多像一些已經進入工作的前輩請教,然後努力的向這些要求前進,只有這樣以後才能更有資本和實力去應聘工作。

大學期間要努力學會自己的一技之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

。聚光燈也只有聚焦一點,才能它光彩奪目。

NO.2 就業時不要太高估自己,切忌眼高手低 -- 學會低頭

很多畢業生在就業時很在以大學生高位自處,如果你是來自985/211高校,那你有選擇的權利和的資本。但是如你本身學歷就不高,自身也無閃光點,還在高高在上,絲毫看不起基層工作,總想著CEO,和迎娶白富美的美夢,那你必然屢屢受挫,找不到工作也是必然。

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應該全面審查自己,認清楚局勢,是尋得工作的前提。若你資歷尚淺,學歷也不高,那你找不到好的工作是肯定的。這時你就應該放低姿態,選擇從事一些較低層的工作。沒有人一進入社會就有不死神功護體的,都是一步一個臺階歷練滾打上來的,都會有一個打怪升級的過程。大學生在就業時應該認清實際情況,那一個崗位也需要人去執行,也都有發展的空間。自己還這麼年輕,只要肯吃苦、努力,總會有柳暗花明的那天。


大學生就業嚴峻在大環境上確實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畢竟每年的畢業生這麼多,好的工作崗位又有限。但是如果大學生本身能夠高效的利用好大學時光,努力提升自身價值,充實自己的資歷。相信真正到了找工作的時候尋得一份好工作並非難事。因為目前就業難,主要是因為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和大學生自身能力又達不到要求之間相沖突,倘若大學生自身能夠做好自己,絕處逢生並非不可能!


感謝你在無數篇回答中閱讀到這篇回答,可能是處於一種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識即是一種緣分,祝你每天擁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骨子裡的謙卑


大學生?除了985211重點本科這樣好點的,其他專科普通本科大多數只是頂個虛頭罷了,也有少部分人能規劃好自己,覺得自己沒考上重點,大學更加努力,但這樣的太少了,身處環境不同。擴招的太多了,培養大學生培養了啥,得培養人才啊,普通大學生想來大學生活大都是渾渾噩噩,畢業太簡單了,畢業了發現除了拿個證其他啥都沒有,國家得想辦法抓緊了,怎麼樣能讓大學老師負責任,怎麼樣能讓新晉大學生感到緊迫感,有人說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還要人管著啊?高中這麼累,大學不應該放鬆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我認為大學生就應該被管,因為大多數管不了自己,要有自己的規劃,四年之後覺得充實,信心滿滿的走出校園,而不是光拿了個大學畢業證,閉上眼啥都不會,我想能經過高考選拔的人都還是不錯的,無論是大專還是本科都能培養,讓大學生的大學生活充實起來。


不知不覺在遊戲


本人大學生一枚,對於大學生就業形勢沒有感覺到有多嚴峻,每年都會有很多企業來學校進行春招和秋招,這些招聘會可以解決一大批學生的就業問題,但是並不是每份工作都逞心如意、每份工作都有人去選擇,所以就行成了感覺上的難就業的假象。我認為社會根本不缺少崗位,只是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能力不同,對工作的待遇要求也不一樣,有些底薪工作沒人願意去幹,高薪工作又不願意要他們。

現在社會的發展趨勢呈一直上升狀態,並一直處於上升狀態,所以社會上是不會缺少崗位的。而且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人口基數增大,國家肯定會進行宏觀調控解決人口就業問題,而且未來會有更多的新型行業的興起,所以大學生就業根本不存在問題。

就拿我一個同學來說,他學的是自動化,每年不需要畢業不需要學生自己去找工作,等到快要畢業的時候好多企業就已經把整個專業的學生差不多都簽約完了。當然這樣早早就確定工作的專業並不是很多,但是我可以很確定的說每個專業都會有人在沒有畢業的時候就已經被用人單位就錄取。只要學的精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好工作。

隨著科技進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未來就業將會越來越容易。


hengzz芩愷


答案是:確實越來越嚴峻。

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速放緩,企業轉型升級,農民工進城門檻低衝入人才市場,高校擴招等原因。

經濟增速放緩在目前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下短期內迅速提高的可能性不大,這也在逼著企業進行轉型升級,近年來,國內的用工投入不斷攀升,出現了部分外企撤出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求職者對工資收入的要求也在提高。

農民工大量的進入城市,為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也佔有了一部分大學生的就業崗位,對大學生就業也是不小的挑戰。

最後,不能否認的是高校的擴招。我曾經在石油大學讀書,曾經的專業課老師對於學校擴招的行為頗有意見,當年學校擴招了30%,還好四年後,我們畢業時就業形勢相當好,各個省市都在建設石油管道,還沒到招聘會的時候,全年級已基本實現全部就業了。然而好景不長,石油行業發生了美國頁岩氣革命,這確實革了不少人的飯碗。兩年後,這個專業已經很難就業了。很多學弟都想辦法轉行。

總之,目前搞笑畢業生數量仍在大量增加,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國家也在引導大學生投身軍營報效祖國,或者向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輸送,或者到艱苦地區、偏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工作,避免盲目跟風,湧向東南沿海。


山澗散人


現在大學擴招嚴重,各大城市都搞分校區,一年招幾百萬學生,再加上經濟不景氣,更凸顯大學生就業難!而且大學設置某些專業不合理,與社會企業所需才能不匹配,用人單位只能選擇有工作經驗的人才,或者選擇學習能力強的畢業生,畢竟985、211畢業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比較有優勢,所以普通院校學生就業前景就變得越加困難!

以下是這幾年的招生計劃,大家看一下就可想而知,大學生就業的競爭有多激烈!



唔系蔥頭


不會的,一切正在改變。

首先要明白的是,人口在減少,未來的大學生畢業人數會不斷減少,雖然這兩年人數還在增多,但是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大學的入學率提高了。

其次,大學教育在轉變思路。這個思路在我畢業那年已經在開始實施了。以前,大學教育是精英教育,所以學術化嚴重,應用型不強,但是現在大學教育是大眾化教育,是通識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呢,大學教育認識到這一點,提倡應用型教育,四年前我的母校就開始實施了。

再者,是國家重視了。正是因為就業形勢嚴峻,國家開始提倡創業,甚至在校創業,這也就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嚴峻形勢。

最後,是互聯網在發展,人們就業渠道多元化,只要你腦子活,還怕找不到事情,賺不到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