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是否越来越严峻了?

mic神


给两张图,让大家体验下:

第一张是全国各省份(部分省份)高考录取率:

是的,你没看错,高考录取率已经高达百分之八九十。

也就是说,考大学,早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大学生越来越泛滥了!

但是,这里的大学肯定是包含各类型和层次的大学:985、211、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

第二张图是近些年的高校毕业人数。

从01年的114万,到15年,十多年间增长到749万。

再算上之前毕业未就业,以及跳槽的,每年就业竞争人数可能都高达千万了。

如果再算上这一两年经济形势下行,大量企业缩招甚至裁员:

根据猎聘大数据“2018年1-10月全行业新增职位指数”显示,从2018年9月中旬以来,全行业新增职位指数的确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随着企业招聘需求放缓,各行业第四季度也将出现人员筛选更加严格的情况,这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初入职场或曾有频繁跳槽经历的求职者来说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

再加上很多大学生,真的是什么都不会呀,看到都头大!

嗯,大学生就业形势真的是越来越严峻!


冯起升


本人毕业6年,刚毕业时也经历了所谓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在一个二线城市从年前的11月份开始投简历,找到年后4月份才找到自己在当时心仪的工作,几个月内往返于各大校招现场,纸质版的简历已经记不清投出去多少份了,电子版的简历通过邮件方式不计其数的投出去,其中多数是石沉大海,少数进行面试,不是待遇不满意就是工作地点不满意,折腾了很久,现在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佩服当时自己的体力和精力。

在就业方面自己考过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去过民营企业,应聘过国企、央企,做过生意创过业,走过的弯路比较多,所以毕业后还经常被母校招回去为学弟学妹们做做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指导,与学弟学妹分享自己走过的弯路,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当前就业形势确实严峻。

自1999年以来,普通高校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伴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年年递增,在扩招之前,或者说2008年以前,大学生仍属于凤毛麟角,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再稀疏,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人口基数大,毕业生多,大环境下经济形势是下滑的,新增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新增就业人口,就导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就业形势自然严峻,但是就业形势虽然严峻,就业是否困难还得因人而异,具体的大学生就业是否困难,得区别看待,我在另一篇回答中简要的阐述了一下自己的观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看看我在另一篇回答中的内容。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提高自己找工作的质量。

(一)选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捧上金饭碗。

1、做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在毕业的那一年有最好的机会参加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面向应届毕业生有大量的招考岗位,这个相对来说会是参加公考中人数比例较小的一次机会。国家公务员考试于每年12月份举行。

各省的公务员考试时间不同,但同样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岗位,相对来说机会较大。

2、每名应届毕业生只有一次机会的参加生源地或所在省份由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调生考试,考上了也就解决了公务员身份。

3、参加省、市、区、县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间基本全年都有。


4、大学生可以应征入伍,每个人都有个军人梦,这一条是本人比较遗憾的。


5、参加所在省份或生源地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考试也是曲线救国的一种方式。

(二)选择国企、央企工作,稳定有保障。

国企、央企一般校招比较多,有的需要考试有的不需要考试,尤其是带有垄断性质的国企、央企是就业中的优质选择,福利待遇比较好。


(三)选择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

这类企业的优势:以能力为主,一般有付出就有回报。缺点:竞争激烈、工作压力一般比较大,付出的比同学要多。


(四)自主创业。

我自己创业注册过公司,花了不少心血与精力,但是遗憾的是最终没有获得成功,此处就不再多描述了。

总之,每名毕业生个人性格不同、专业不同、想要的生活不同,走什么样的路还得靠自己来决定。

写的比较简单,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或在某方面想一起探讨的,请关注我,欢迎评论,感谢分享!


建筑工程圈


1996年大专毕业,正是那一年大学生毕业开始不包分配正式施行。

本人祖辈务农,亲戚也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找工作来说,谁都帮不上忙,无靠山无关系无背景。正因为如此,也不苛求找到什么好工作,只想毕业之后能够有碗吃就行。

1995年11月份,我从学校回到本市人才市场找工作,记得在徐州的会堂,那天进去的时候已经不少求职者,可以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我当时拿着学校教务处给统一提供的三年考试成绩表和相关材料及复印件,象发广告那样,一份份送给心仪的单位。上午各家单位的答复大同小异都是静候通知,当然也不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当场签订协议,非常羡慕。上午没有令人满意的收获。

下午有家单位对我的专业感兴趣,我大专学的是计算机应用,这家单位做智能化仪表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对口,加上我也没有什么要求,当场就签订协议。

上班后知道单位效益不好,正走下坡路,工作每月300元左右,而现实很残酷,面临结婚买房等一系列问题,就是现安于现状也没有那个条件,于是开始一系列的打拼,也可以说是折腾。考过公务员、打过工、开过公司,后来机缘巧合进入目前这家公司。

当然不管什么工作,我都有一个原则:干什么讲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边干边学,而且非常刻苦。虽然几经折腾,结局颇很满意。

随着大学生逐年扩招,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不再稀疏,而由于经济不太乐观,导致就业形势自然严峻。

但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放下心段,调整心态,如果一下子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也无人可帮你,无人可依靠,还是先找一个门槛低的工作先干着,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实际工作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积累人脉,厚积薄发。

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认真把握。要知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实力的人。如果没有实力,即使给你机会,你也未必能够抓住,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竞争要靠实力的。

总之,不管是干什么工作,有什么背景可靠,想有所作为,或者最低限度的谋生糊口,最终还得靠实力说话。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关注安全人视线,欢迎评论,感谢分享!


安全人视线


老实说,作为刚毕业一年的学生,我确实感受到了这一点。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现在的大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在于找到的工作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更通俗一点的来讲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中国大学有很多,你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一大堆,每年毕业的学生尤其多,但是大家所谓的“铁饭碗”一年又能有多少人进得去呢?抛开“铁饭碗”,其实很多人毕业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的,或者,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但是往往会想要“一步登天”。

我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实习期间做的是打印机项目的项目管理,但是在四个月之后我辞掉了这份工作,因为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每天对着每个项目,对着每个人,对着每一场会议,内心的OS永远都是:你们在说什么?我怎么都听不懂?当然,四个月的时间我肯定多多少少学到了一些东西,辞职也不全是这个原因,工资低工作量大压力大也是一个问题,老实说,在辞职之前我已经连续做了一个月的噩梦了,都是关于项目的,我觉得我还年轻,不能折在这里哈哈哈。

其实刚毕业的应届生工资低,懂的东西少,做的事情多是很常见的,我现在工作的地点在厦门,刚毕业的时候踌躇满志,要求也不高,月薪5000,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在这边,其实月薪3500-4000已经是不错的了,当然如果你是名牌大学毕业又有一定的成绩应该不会这么低,但是我不是,我相信中国每年那么多大学毕业生也不是。

我第二份工作就是现在的工作,难以想象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了,辗转转岗三次,我已经不知道我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了,毕业一年仍属于迷茫期,只是觉得当下还不错,就一直这么做着了,至少付出是有回报的,现在的月薪算是自己满意的。

我经常和我同事说的一句话就是感觉我们这一届的好多人都还没定下来然后下一届的又毕业了,又是一大波僵尸即将涌来。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还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毕业前,请一定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要怕起点低,只要你有能力肯努力,一定不会做得比别人差。脚踏实地谋发展,努力努力再努力!


就是我


30年前无论是专科大学生还是本科大学生,都是稀缺的如金子一般,在平均录取比率22%的情况下,能够考上大学绝对算是狠角色。毕业也不考虑就业的问题,毕业即国家分配工作,学历高的大学生的甚至还要挑单位。但是谁能想到在之后的30年时间里面大学生的身份和地位下降的如此之快,大学扩招政策发展到今天,大学生已经再无往日的光辉和金贵。
2017年高达800万应届毕业生融入市场,迎来空前挑战。事实证明任何一条路走的人多了,都会变得越来越狭窄,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我觉得国内大学生就业环境严峻是必然.


目前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看确实不好,国内总体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而且国民的消费活力和欲望不高,不能够很好的刺激当下比较低迷的经济,国民经济进入到一个放缓的阶段

。但是大学生的数量和就业需求是在逐年增加,这是与之相矛盾的。国家经济环境也可以从连续3年的股票熊市看出,大企业发展也相对一般,很多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差,企业的存活率也比较低试问企业发展欠佳,怎么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给社会呢?还有根据国家人社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要想更进一步的提高新增人口会更加困难。

从社会总体情况上看大学生要面临就业环境确实是比较严峻。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位大学生都会面临就业困难。如果你是出身名校,那你毕业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选择,考虑的问题也不再是工作,而是个人发展前景甚至上升到实现个人价值的层面。但是如果你是来自普通高校,那你就业环境会严峻些,可能要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经历一番历练,就业起点也会比较低。

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便再肥沃的土壤,再乐观的就业环境也有人不能找到工作。同样的,再严峻的就业环境,再紧张的人才市场也有人能够混的风生水起,节节高升重要的你个人是否真正具有价值,不在学历所以能够决定个人就业问题只有自己,而环境终究是一个趋势。正如抖音上说的:“世界本就不公平,你有多努力,你就有多特殊”,你要是大学四年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自甘堕落,天都不会帮你像人民日报说的:“大学生你如此姿态,你不失业天理难容!”所以对于大学生就业是否严峻这个问题,就业市场环境紧张不假,但是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自己,环境永远不是你找不到工作的借口。


借着这个话题提两点对于当代大学生生活姿态的建议吧,如果能够做好,相信能够在以后的就业市场中不至于太尴尬。

NO.1 机会从来就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你在上大学不久就应该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越早越好),是考研还是就业?,自己要想清楚,只有明确终点才能规划好起点,知道自己现阶段应该干些什么。大学的课程种类比较繁多,但并不是每个都适合自己,一定要选择符合自己方向。如果你选择毕业后就业,那你应该多上一些招聘网站走走,看看自己心仪的工作都需要那些证书或经历,如果有机会多像一些已经进入工作的前辈请教,然后努力的向这些要求前进,只有这样以后才能更有资本和实力去应聘工作。

大学期间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一技之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聚光灯也只有聚焦一点,才能它光彩夺目。

NO.2 就业时不要太高估自己,切忌眼高手低 -- 学会低头

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很在以大学生高位自处,如果你是来自985/211高校,那你有选择的权利和的资本。但是如你本身学历就不高,自身也无闪光点,还在高高在上,丝毫看不起基层工作,总想着CEO,和迎娶白富美的美梦,那你必然屡屡受挫,找不到工作也是必然。

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全面审查自己,认清楚局势,是寻得工作的前提。若你资历尚浅,学历也不高,那你找不到好的工作是肯定的。这时你就应该放低姿态,选择从事一些较低层的工作。没有人一进入社会就有不死神功护体的,都是一步一个台阶历练滚打上来的,都会有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大学生在就业时应该认清实际情况,那一个岗位也需要人去执行,也都有发展的空间。自己还这么年轻,只要肯吃苦、努力,总会有柳暗花明的那天。


大学生就业严峻在大环境上确实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毕竟每年的毕业生这么多,好的工作岗位又有限。但是如果大学生本身能够高效的利用好大学时光,努力提升自身价值,充实自己的资历。相信真正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寻得一份好工作并非难事。因为目前就业难,主要是因为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和大学生自身能力又达不到要求之间相冲突,倘若大学生自身能够做好自己,绝处逢生并非不可能!


感谢你在无数篇回答中阅读到这篇回答,可能是处于一种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识即是一种缘分,祝你每天拥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骨子里的谦卑


大学生?除了985211重点本科这样好点的,其他专科普通本科大多数只是顶个虚头罢了,也有少部分人能规划好自己,觉得自己没考上重点,大学更加努力,但这样的太少了,身处环境不同。扩招的太多了,培养大学生培养了啥,得培养人才啊,普通大学生想来大学生活大都是浑浑噩噩,毕业太简单了,毕业了发现除了拿个证其他啥都没有,国家得想办法抓紧了,怎么样能让大学老师负责任,怎么样能让新晋大学生感到紧迫感,有人说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还要人管着啊?高中这么累,大学不应该放松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我认为大学生就应该被管,因为大多数管不了自己,要有自己的规划,四年之后觉得充实,信心满满的走出校园,而不是光拿了个大学毕业证,闭上眼啥都不会,我想能经过高考选拔的人都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大专还是本科都能培养,让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充实起来。


不知不觉在游戏


本人大学生一枚,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没有感觉到有多严峻,每年都会有很多企业来学校进行春招和秋招,这些招聘会可以解决一大批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并不是每份工作都逞心如意、每份工作都有人去选择,所以就行成了感觉上的难就业的假象。我认为社会根本不缺少岗位,只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能力不同,对工作的待遇要求也不一样,有些底薪工作没人愿意去干,高薪工作又不愿意要他们。

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呈一直上升状态,并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所以社会上是不会缺少岗位的。而且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人口基数增大,国家肯定会进行宏观调控解决人口就业问题,而且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型行业的兴起,所以大学生就业根本不存在问题。

就拿我一个同学来说,他学的是自动化,每年不需要毕业不需要学生自己去找工作,等到快要毕业的时候好多企业就已经把整个专业的学生差不多都签约完了。当然这样早早就确定工作的专业并不是很多,但是我可以很确定的说每个专业都会有人在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用人单位就录取。只要学的精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好工作。

随着科技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未来就业将会越来越容易。


hengzz芩恺


答案是:确实越来越严峻。

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转型升级,农民工进城门槛低冲入人才市场,高校扩招等原因。

经济增速放缓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短期内迅速提高的可能性不大,这也在逼着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近年来,国内的用工投入不断攀升,出现了部分外企撤出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求职者对工资收入的要求也在提高。

农民工大量的进入城市,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占有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对大学生就业也是不小的挑战。

最后,不能否认的是高校的扩招。我曾经在石油大学读书,曾经的专业课老师对于学校扩招的行为颇有意见,当年学校扩招了30%,还好四年后,我们毕业时就业形势相当好,各个省市都在建设石油管道,还没到招聘会的时候,全年级已基本实现全部就业了。然而好景不长,石油行业发生了美国页岩气革命,这确实革了不少人的饭碗。两年后,这个专业已经很难就业了。很多学弟都想办法转行。

总之,目前搞笑毕业生数量仍在大量增加,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国家也在引导大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或者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或者到艰苦地区、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避免盲目跟风,涌向东南沿海。


山涧散人


现在大学扩招严重,各大城市都搞分校区,一年招几百万学生,再加上经济不景气,更凸显大学生就业难!而且大学设置某些专业不合理,与社会企业所需才能不匹配,用人单位只能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或者选择学习能力强的毕业生,毕竟985、211毕业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比较有优势,所以普通院校学生就业前景就变得越加困难!

以下是这几年的招生计划,大家看一下就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的竞争有多激烈!



唔系葱头


不会的,一切正在改变。

首先要明白的是,人口在减少,未来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会不断减少,虽然这两年人数还在增多,但是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的入学率提高了。

其次,大学教育在转变思路。这个思路在我毕业那年已经在开始实施了。以前,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所以学术化严重,应用型不强,但是现在大学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是通识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呢,大学教育认识到这一点,提倡应用型教育,四年前我的母校就开始实施了。

再者,是国家重视了。正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国家开始提倡创业,甚至在校创业,这也就一定程度上消化了严峻形势。

最后,是互联网在发展,人们就业渠道多元化,只要你脑子活,还怕找不到事情,赚不到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