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都是哪一种人?

老农民说事


我就是农村出来的,身边很多同学和朋友也是农村出来的。

我从大学一路读书到研究生毕业,这个问题还是挺有发言权的。

考上农村的学生都是哪一种人?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呢?

第一,都还是相对聪明

这个倒不是自夸,但是你想啊,农村那种教育条件和水平还能考上大学,尤其是211大学的,脑瓜子都比较灵活和聪明。

人家城里的孩子从小有父母教,或者即便父母不教,很多还找辅导老师,一个小时好几百块呢。

但是我们从小玩泥巴过来的,老实说,学校老师水平和城市里也差好远。

没有比较灵活聪明的脑瓜子还真的考不上。

第二,都比较努力

农村的孩子总体都比较努力的,基本上高中之前就是三点一线的生活。

上了大学,很多也早早为工作和将来做准备。

奖学金、四六级、实习,都开始会去着手准备。

我之前两个助理也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他也真的很努力。

当然,也挺优秀的。

第三,比较早熟

相对于城市同龄人来说,他们深知自己要在城市里立足是更为艰难的。

别的不说,光房子就得比城市孩子多奋斗十几年。

城里的孩子一毕业啥都有,我们还得从零起步。

所以,显得比较早熟。

第四,社交、管理等能力有所不足

毕竟是农村长大的,努力、上进也聪明,但是,从小没怎么接受商业文化的熏陶,与人打交道也相对较少,所以,普遍在社交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会有所不足。

这也可能会成为阻碍农村大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知道你或者你身边的农村大学生是不是也如此呢?

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冯起升


作为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来的女博士,我用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告诉你: 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基本上都是学习刻苦,智商不低的一种人。而他们的父母也都是对教育比较重视,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支持孩子的一种人。下面我举三个农村大学生的例子说明一下。


1.这个孩子是我堂弟,去年考上南京师范大学。从小到大,学习高度自觉,不用家长操心。一路读上来,从村小学到县城初中再到市重点高中,家长一路陪读,搞好后勤。学习资料,课外书,电脑,只要孩子开口说要买,家长毫不犹豫,因为对孩子学习有帮助。虽然家庭条件中等,家长自己节衣缩食,但为孩子花钱绝不手软。饮食上,每天鸡鱼肉蛋牛奶一样不少,晚上孩子学到几点,家长陪到几点。最后在去年高考中虽然发挥不佳,仍然考取南师大,算是给自己和父母一个交待。


2.这个孩子他算是我邻居。在2013年考入中南大学,现在在美国留学。家长也是一路陪读,孩子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第一次高考中发挥一般,考取一般大学,坚决要求复读,第二年如愿考入中南大学计算机专业。在校期间加入机器人协会,参加各类机器人大赛,获得苹果公司举办的某个大赛的优胜奖,并受到苹果总裁库克的接见。自己与几个朋友成立机器人公司研发产品。可以说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去年毕业之后申请到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去读研究生了。


3.第三个例子就是我自己了。相比他们,我没有父母陪读,初中就离家住校,中考前才做了两套老师发的模拟卷,所以客观环境非常不利。但天道酬勤,最终我凭高分免费进入县重点中学读高中。三年苦读之后2004年考上一所211大学,又是四年苦读,用奖学金养活自己,之后硕博连读,又免费出国两年深造。现在一所重点大学当老师。感谢父母没有重男轻女思想,我才有机会改写命运。

值得高兴的是,现在的农村大学生越来越多了,家长也越发重视教育。现在的农村孩子从小就被送到县城读书,客观环境变好了。希望更多的农村孩子自强不息,凭借高考改变命运。


爱读历史的沈老师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定的感触,因为我自己就是农村出生,对于农村的观念来说,听到最多的就是,好好上学,考一个好大学,这样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从小到大,家人给我灌输的就是,我们虽然是农村的,但只要考一个好大学,就能找一个好工作,不要走他们的路,不要重蹈覆辙,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工,家庭收入并不高,而且我家有三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确实有些负担,所以说考上大学的农村大学生到底是怎样的呢?在我身边有许多朋友,他们特别刻苦,特别努力,因为种种原因,家庭,学校,环境,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变的更加努力,因为他们知道,成功是用汗水换来的,并不是每一个人生来就是富裕的,也有生来贫穷的,但贫穷的一直在努力,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富裕了才有更好的生活,考上大学的农村大学生是非常厉害的,在他们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才能考上大学,才能有自己的报付,自己的理想,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这就是考上大学的农村大学生。他们是最棒的。


雅雅czk876


哈喽ノhi~大家好!我是天水街头巷尾,涉及地方问答和传播地方新闻,不过也是一个超喜欢唠嗑的小姐姐😍


看到题目想了想我身边的人,整理了思路来回答这个问题。

1.比任何人努力

因为知道这个世界从出生就是不平等的,他们要付出常人付出的N倍。举个例子吧!前不久五一放假我们去玩,我们一起的一个就回家去了 我问为什么你不去玩呀!他告诉我:他爸爸在外打工他妈妈一个人种土豆太累。他必须回家帮忙。他们一年365天基本从来都不会给自己放假

2.家庭长辈的支持

我小学也是在农村上的,我有很多的同龄人(尤其女生)都已经结婚了,答案很简单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给弟弟赚钱上学等等。

打几年工父母觉得可以嫁人了就开始包办婚姻。

因此,作为一名农民子弟如果可以上大学,最起码家里人要支持。

我觉得每个人考上大学的农民人都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不过还要有思想够聪明是自身的基础。以上纯属个人见解,欢迎评论区来讨论


陇原人家印象


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一般都是能力比较强的一类人。有家庭比较贫困的,也有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其实过去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都不好,但是也能培养出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不能不说这些学生本质上是很聪明的。

曾经见过一位农村出来读书的学生,家庭条件可以说极差。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守寡,他们家三兄弟一个姐姐,就靠母亲一人种地干农活拉扯大,小时候他们姐弟都要一边干活一边读书。甚至经常为了干活,上街摆地摊买菜买鸡蛋而耽误读书。读到高中,农忙时也得回家帮母亲干活。所以,哥哥姐姐们都没有考上大学,成人后都在外面打工。只有这最小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并且读到研究生。靠贷款读书,以及哥哥姐姐的资助,完成了学业。这学生跟大部分城市成长的孩子不同,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身体素质很好,为人处世也非常不错,专业学的也很好。毕业到单位,很快就适应工作,业务做得有声有色,并且还升职做了领导。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不能不说,农村的环境,不像都市中那样嘈杂,空气环境都有利于孩子的读书成长。劳动又强健了身体心理素质。朴素的人际关系,让他们远离尔虞我诈的环境,心理和精神世界都不像都市人那么扭曲压抑和抑郁,所以,身心健康,心态好。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只要能用点心思读书,最终成为有用之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GCZ72624137


在农村里,仍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命运,在农村大学生的身上,他们不谋而合的具有一些特点:


出身寒门但勤劳努力

在当下,“寒门难出贵子”确实是事实。出身寒门的大学生们,正是处于这种逆境,反而愈加珍惜时间,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

他们的家庭十分贫困,有的甚至叫不出学费而不得不挫学。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思维就是只有靠读书只有靠自己,因此他们化压力为动力,勤劳朴实是他们的本性,奋斗不止是他们的坚持。


只要自己特别优秀,只要考出好的成绩,才能证明自己,才能给寒酸的父母长脸,从而实现出人头地!

独立处事,善于发现,勇于思考


他们的家庭条件贫苦,因此从小就学着帮爸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逐渐养成一种独立的人格。不依靠别人,万事不求人,自己做自己干。


因为身在农村长在城市,环境的改变导致心理变化,农村的粗放和落后是他们更想要改变,所以他们努力发现,寻找机会,通过改变农村的点点滴滴,进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的,多思考是笨鸟先飞的前提,善于思考是农村大学生成功的优质潜能。


才华不减当年


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都是有血性的孩子;有意志的孩子;有骨气的孩子;有坚韧不拔奋发向上优秀品质的孩子;有远大志向,用汗水书写壮丽人生的孩子。农村孩子从小生活在乡村里,风霜雨雪,春去秋来,付出沉重的劳动,却获得微薄的收入,一生耕耘一生苦,未敢酣睡天将明。农村的孩子看到长辈们的辛劳辛苦,看到一分钱一条线都是用血汗换来的,从小就想着改变命运,赢得尊严,从小就立下心愿,必须走出大山,走出田园,拥抱城市的一马平川。于是,农村的孩子再苦再累也要发奋读书;于是父辈们常常谆谆教诲,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就一生辛苦劳作;就会在三伏天让你在田野里工作;就会仕寒冬里让你在凛冽的寒风中把麦田浇灌。农村的孩子不像复制父母辛苦的从前,于是便日夜苦读,改变自我,走出田园,走进考场,迎接人生的春天。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欢迎关注【新农村二代】专注于三农,服务于三农,解答于三农!

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都是哪一种人?

二代也是一名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记得十多年我们班考上大学的有三个,但那时候考试大学很难的,不像现在差不多就能去上,从自身来说,二代认为考上大学的大体有三类人,


第一类,家庭条件不怎样,学习刻苦努力的,二代应该就属于这类,农村家里比较穷的,而且二代不是那种非常聪明的人,所以勤能补笨成了我自己的名言。别人睡觉我学习,别人娱乐我看书,就是利用一切时间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考。

第二类,头脑聪慧,而且努力的人,这类人二代感觉是比较少的,因为一路走来,二代感觉那些农村头脑灵活聪慧的人考大学的比较少,都是早早在初,高中阶段就放弃了考学。

第三类,一般就是在农村家庭还可以,而且脑比较灵活的人,一般不怎么努力但学习还是都在中上游的,这一部分占据的比例是应该在50%左右。



总的来说,现在上大学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只要有点成绩,有钱交学费,有很多院校会要的。根本不用分那一类。

欢迎关注【新农村二代】专注于三农,服务于三农,解答于三农!


新农村二代


在农村能考上211以上大学的,每个乡镇每年大概两三个,二本以上的十几个,相对来讲这些家长比较注重教育,孩子聪明,努力。相对城市孩子见识少,内向,没什么艺术特长,但不缺高智商孩子。上二本普通人努力了就可能考上,上重本那就不是光努力就行了。还有对城乡孩子学习上最大威胁的那就是游戏,有远大目标的请远离它。


湘源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