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进阶,而是去偷学别人的?

手机用户95167639571


慕容复练斗转星移到了瓶颈期,是因为他内力不够强劲深厚,在他有限的内力下,很难有所突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武侠小说中,武林人士练高深的武功,需要一定的内力为基础,把武功练到越高层次,所需要的内力越深厚。这在《天龙八部》中表现最为明显。



大理段氏以一阳指驰名天下,实际上六脉神剑才是大理段氏的绝学,可惜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练成,主要原因就是内力不够深厚,无法催动六脉的剑气。

天龙寺诸僧都是内功深厚之人,为了对付鸠摩智,只能六人各练一剑。

本因道:“依这六脉神剑的本意,该是一人同使六脉剑气,但当此末世,武学衰微,已无人能够聚集到如此强劲浑厚的内力,咱们只好六人分使六脉剑气。”—《天龙八部》。

段誉之所以能学会六脉神剑,就是因为他的内力深厚,已到震古烁今的地步。段誉的北冥神功,吸人内力,为己所用。段誉吸了叶二娘,云中鹤,岳老三,段正明,天龙寺诸僧等人部分内力,还有内力深厚的鸠摩智的内力都被段誉吸走。



在逍遥派的武学中,高深武学需要深厚的内力,内力不够,是学不了高深的武学。

图谱上的武功太深奥,婢子们不自量力,照着“甲一”图中所示一练,内力不足,立时便走入了经脉岔道。—《天龙八部》

虚竹把逍遥派的武功发挥出巨大威力,那是因为他的内力更是惊人,逍遥派掌门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等人的内力都是非常强劲深厚,每个人的内力在武林中都是顶尖水平。

虚竹集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得内力于一身,因此能把逍遥派武学发挥出巨大威力。



姑苏慕容家的斗转星移武林也是武林一绝。

他姑苏慕容家拿手的绝技,乃是一门借力打力之技,叫作“斗转星移”,外人不知底细,惟见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佊身”……不论对方施展何种功夫,都能将之转移力道,反击到对方身上。—《天龙八部》。

姑苏慕容家之所以在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就是因为他用对手的武功方式打败对手,也就是“以彼之道,还施佊身”。自己苦练多年的绝技,竟然被姑苏慕容简单轻松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自己的绝技打败自己。

这对对手来说,不止是失败了,更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打击。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实际是借力打力,用对方的力量打击对方,这种更需要强劲深厚的内力作为支持。

慕容复内力有限,他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能用于江湖中二流对手,面对江湖中的绝顶武功,他的斗转星移就发挥不出威力。慕容复的斗转星移赢不了丁春秋就是例子。

在少林寺大战中,慕容复面对段誉的六脉神剑毫无还手之力,试想慕容复面对乔峰的降龙十八掌,面对虚竹的逍遥派武功,他是不可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来战胜对手的。



慕容复之所以输,不是因为斗转星移不厉害,而是他没练到更高的层次,练到更高的层次,需要更高深的内功。

慕容复在这门功夫上虽然修炼多年,毕竟限于年岁,未能臻至登峰造极之境。—《天龙八部》。

所以说,慕容复练斗转星移时,因为内力的不够,无法练更高层次!


我是一个小书虫


说实话,岳老三很好奇,最高阶的“斗转星移”是怎样的水平。当然,慕容博也好,慕容复也罢,他们肯定是没有达到最高阶,“斗转星移”最高水平估计只有慕容龙城了。

“斗转星移”的初等水平应该就是慕容复的水平,也就是借力打力,而且这个过程就和初等的“乾坤大挪移”一个道理。然而,如果把“斗转星移”只看做是“借力打力”的武功,那就太小看这门武功的实力了。

初等的武功可以这样,但是高等水平的“斗转星移”应该不仅是把别人的武功招式和兵器回转回去,极有可能将内力和剑气之类的无形力量回转回去。

也就是说最高水平的“斗转星移”极有可能接住段誉的“六脉神剑”,而且能够将无形剑气回转过去,重伤他人。

当然,慕容复在修炼一百年也达不到,慕容博如果专门研究的话,还有那么一点点潜质。只是他们慕容家族,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别人的武学上,而荒废了自己家本来的绝世神功,这无异于买椟还珠之举。

慕容博野心极大,制造事端,一心复国;慕容复白日做梦,疲于奔波,一事无成!



说白了,他们把自家最高深武功修炼到一个初等水平就认为学会了,就去钻研其它门派的武功,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是他们还认为很值得。

就拿慕容复而言,他的武功博而不精,归根到底就是内力不强。

他却错误的认定,招式的精妙可以弥补内力的不足,故而,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学招式方面。

从他化名李延宗在小磨坊对付段誉时,他显露武功五花八门,但是都是花架子,威力并不是很强。王语嫣一语就道破他武功存在的问题,就是他所知武功也是很有限。

由此可见,慕容复过于沉迷武功招式,而没有打好基础,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慕容复没有真正一击致命的武功。他修炼“斗转星移”的水平也是很低级,这门高明的武功在他手里就只能用来被动防守,真是愧对慕容龙城。



慕容复没有好好修习“斗转星移”的原因在于,他过于急功近利。

他的内心太想要复国,所以他一直都是浮躁的,一个内心浮躁之人也难以静下心来修炼高深的武功。即使“斗转星移”无敌于天下,慕容复也很难达到那个水平,更何况“斗转星移”还不是无敌于天下呢!

慕容复就一直想尽快提升自己,当然进展最快的自然就是千奇百怪的武功招式,这一点他的确进展不慢,这修炼起来就效果很明显,也更能满足内心焦急的慕容复。

这样的结果就是,慕容复内力欠缺,招式都是花架子,武功博而不精!

其实,慕容复也不可能静下心来修炼“斗转星移”,因为慕容博把复国的宏愿加在他身上,他就只能不停奔波,他内心也有强烈复国愿望,越是欲望强烈,越是静不下心,就不可能修炼进展极慢的高深武功,如果心静不下来,他强行修炼一不小心就会走火入魔!

再说,慕容复本身内力就很不扎实,内力不行,修炼什么都是徒劳,这是慕容复最大的短板。

所以,复国的宏愿压在他身上,已经把慕容复压的站不起来,他也没有那个耐心去修炼“斗转星移”,哪怕修炼,也是进展甚微,甚至还会走火入魔!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108期*


忠肝义胆岳老三


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满级?

我觉得,核心原因没有人指出。

个人认为,归根结底很八个字:

资质不够,相性不合。

资质和相性,这应该算是金庸世界隐藏的两个属性。


我们先看慕容复,他一辈子,有过什么特别优秀的成就吗?

不论是武功,音律,诗词,棋艺,书画,政绩,理财等等,他哪一样能拿出手?一个都没有,如果一个人样样都不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此人资质平庸,领悟力底下。



再看看,斗转星移是一个什么武功,“不论对方施出何种功夫来,都能将之转移力道,反击到对方自身。”

各位看完介绍,你觉得,这种功夫,靠的是什么?

我认为,靠的就是:武学天份高,思维灵活,随机应变能力强,才能做到借力打力,见招反招。



前文说了,慕容复怎么看,也不是一个天资过人的家伙,就他那样,还强行去修炼这一门特别吃“资质”的功夫,他能练上去?

相同的回答,同样适用于他老爹,慕容博


于是,此二人只能另辟蹊径,那是什么呢?

就是质量不够,数量来凑。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慕容博一辈子,都在疯狂的学别人的武功,甚至赖在少林寺了,企图用数量弥补质量。

但是,最终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论学武功,还是学文化、搞科研、搞技术,一个人专精一两门,才是最靠谱的。


洛子霂


「斗转星移」在实战表现来看,实在是有点鸡肋的。

慕容复和丁春秋打,不能用「斗转星移」去伤害丁春秋,只能把伤害转移到丁春秋弟子身上,因为丁春秋是个高手。

「遇到丁春秋这等第一流的高手,他自知无法以“斗转星移”之术反拨回去伤害对方,是以连使三次斗转星移,受到打击的倒霉家伙,却都是星宿派弟子。」


慕容复和萧峰打,由于萧峰掌力太过雄浑,并且掌力还回旋,无法牵引,「斗转星移」的功夫完全使不上。

「但萧峰一招挟着二人的掌力,力道太过雄浑,同时掌力急速回旋,实不知他击向何处,实在无法牵引。」


慕容复和鸠摩智打,由于鸠摩智招法太过精妙,变化太快,根本无从借力。

「但对方招数实在太过精妙,每一招都是只使半招,下半招倏生变化,慕容复要待借力,却是无从借起,」


对方内力雄浑,「斗转星移」不好使;对方招式精妙,「斗转星移」不好使;对方是高手,「斗转星移」不好使。

那「斗转星移」还有什么用?


照这么说,斗转星移能起作用的情况,就是对方武功不如自己的时候,那时「斗转星移」才有效。这不鸡肋是什么。人家武功本来就低于你了,你不用斗转星移都能赢。


这跟《倚天屠龙记》中的玄冥神掌一样鸡肋。玄冥神掌只能在对方内力不如自己的时候用,如果对方内力 高于自己,玄冥神掌掌力就会反噬自身。你本来内力就高于人家了,你不用玄冥神掌也能打得过,而你的玄冥神掌还不能用在内力高于自己的人,那玄冥神掌还有什么用。


实在是因为斗转星移太鸡肋了,光靠斗转星移,慕容复怎么跟人打?


当然了,书中也说了,慕容复的斗转星移「未能达到登峰造极之境」,老是不灵也情有可原。


那为什么慕容复包括慕容博,不好好修炼,让自己的「斗转星移」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呢?那时,萧峰、段誉都可一战啊。


问题就出在「斗转星移」这门武功上。

「斗转星移」这门武功,性之和「乾坤大挪移」、「六脉神剑」是一样的。练成了极为厉害,但要想练成,得有极为高深的内功才性。内力不够,费个几十年也就二三层的水平。


慕容复也想练到高境界,他没办法。《乾坤大挪移》阳顶天也才练到第四层,他不想练到第七层吗?实在是练不到,没办法。


慕容博和慕容复练功应该都是卡住了,内力无法再增,「斗转星移」只能练到目前这水平,只能是这样的威力,那怎么办呢?


练练别家武功,增加一点对敌招式咯。


并且,慕容博平生推许六脉神剑和易筋经,易筋经是什么效果,那是类似九阳神功,是至高的内功功法啊,看看游坦之就知道了。


慕容博潜伏少林,为的就是易筋经。有了易筋经,那就等于「乾坤大挪移」有了「九阳神功」,原本两层,能直接窜到七层。


慕容博如果得到了易筋经,那么一定能使「斗转星移」能从现在的层次直接练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所以慕容博到少林去偷易筋经,那最终还是为了使自己的斗转星移练到更高层次。


孙虚白


这涉及到金庸武侠里一个很重要的隐藏设定,天才和庸才。所谓天才就是天作之才,他们的成就不是单靠某一门武功绝学,而是自身的非凡特质与各种机缘共同造就(其实就是主角光环)。

比如萧峰是个战斗奇才,他从没得过什么绝世武功,降龙掌和打狗棒当了丐帮帮主才有机会学,降龙掌还是萧峰改进后才有那么大的名声。在此之前他就靠着少林和丐帮的普通武功成了江湖一流高手,后来还自悟了失传的擒龙功。在金庸武侠中,萧峰的天才是跟那些创造绝世武功的人一个档次的。

段誉就不必说了,大理六大高僧一人只能练一路六脉神剑,他一个人全练了。虚竹和郭靖一样都是大智若愚,虽然没有小聪明可是心性一流,但是机缘也太逆天了,不提了。

慕容复显然是个庸才,斗转星移无疑是绝世武功。绝世武功不是谁都能练成的。小说中慕容复只是偶尔使用斗转星移,可见这门武功对他的帮助有限。于是他开始求助于各种千奇百怪的武功,作为一个庸才,他确实从中感受到了进步。普通的江湖高手对决,靠的就是招式的变化。你掌握得比别人多,自然就显得比别人厉害。于是慕容复就一心想要掌握更多的招式变化。

他老爹慕容博也是个庸才。自家绝世武功的传承练不出名堂,就搜集各门各派武功招式。后来又潜伏到少林学习72绝技。要是体会到自家武功的厉害,又何必偷学少林功夫?庸才所能取得的成就,也就是慕容博这样的了。

斗转星移跟乾坤大挪移类似,我们拿张无忌做个对比。假如没有作者给的种种磨练跟机缘(主角光环),张无忌能练成九阳神功跟乾坤大挪移吗?觉远和尚符合练九阳神功的条件,练了几十年也不过只能够被动防御,后来因为泄了真气,被这门功夫害死了。结果张无忌短短几年就练到了觉远的境界,然后就练不下去了。作者又安排了一个布袋给他,终于把九阳神功给练成了,然后才能练乾坤大挪移。没有这个条件就练不成乾坤大挪移。阳顶天也是个绝顶高手练武奇才,也不过才练到第四层,最后还走火入魔而死。

可见没有各种机缘,光得到绝世武功也没用。根本就练不成。


眼睛朝上看


实际上不止是慕容复在修炼别人家的武功,自从其先祖慕容龙城创下“斗转星移”这门绝技之后,历代慕容家的继承人都是在修炼别人家的武功。这是由于“斗转星移”这门绝技的武功属性决定的,慕容复练成“斗转星移”,要想能转移别人武功就必须先熟悉别人武学。可惜他为复国大梦所累,慕容家也缺乏一门精深的内功修炼法门,他的“斗转星移”始终未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斗转星移”的武学窍门在于熟悉别人的招数

小说中写王语嫣刚出场时,她说的一句话是很有深意的。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她说了什么。

那女子(王语嫣)道:“慢着,我要写封书信,跟他说明白,要是不得已跟丐帮中人动手,千万别使打狗棒法,只用原来的武功便是。什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本就是说来吓唬人的,哪能真这么容易施展?你们想法子把信交给他。”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二章》

当时丐帮副帮主马大元死在他自己的成名绝技“锁喉擒拿手”之下,当世之中有此杀招的,就只有传言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姑苏慕容家,于是丐帮认定此事是慕容复所为。慕容复在前往洛阳丐帮总舵澄清之前,曾草草练了“还施水阁”和“琅環玉洞”藏谱的“打狗棒法”,意欲在理论不清动手之时,使出丐帮的镇帮绝技,用以震慑丐帮。

然而王语嫣非常清楚慕容复的“打狗棒法”并不精通,因为“还施水阁”和“琅嬛玉洞”的藏谱拼凑起来,也只是一些残缺不全的棒法,运功的心法却全然没有,慕容复对“打狗棒法”的理解与这门绝技的诀窍又背道而驰,强行用“斗转星移”转此绝技,只会反受其害。这才有了上面王语嫣想写信给慕容复之事。


王语嫣的这句话,其实是从侧面说出了慕容家“斗转星移”这门绝技的武功属性。这个属性就是“斗转星移”的武学窍门是在熟悉别人的武功招数。

“斗转星移”是一门借力打力之技,不论对方施出何种功夫来,都能将之转移力道,将对手的兵刃拳脚转换方向,反击到对方自身,令对手自作自受。其中所在的道理,全在“反弹”两字。不过反弹的精义,却是在必先熟悉对手的招数与套路,倘若你不知道对手出招的路数,那便万万不能成功转移对手的招式,就更谈不上“反弹”了。也就是说“斗转星移”是有“反弹”的功能,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要熟悉对手的招数。

实际上这与“小无相功”能够复制和模仿别人的武功是一样的道理,仅仅练成“小无相功”,但不清楚对手的武功套路,照样催动不出别人的武功招数来。不过不同于“小无相功”催动别人的外功是由于贯通了武学原理,自己打出来的招式,“斗转星移”却只是通过转移对手招式完成攻击,其招式并非自己所打。

“斗转星移”的这一属性,就决定了想要将此绝技练得更加全面,转尽天下武功,就必须多练天下武学,将每一派每一门的武功招数和精要都了然于心。于是从慕容龙城创下这门绝技开始,慕容家历代继承人,都是在不遗余力的收集天下武学,将之藏在参合庄内的“还施水阁”之中,历代子孙也勤加修炼各派的武功,拓展自己“斗转星移”的广阔面。


不过天下武学何其之多,又怎能尽收之而窥尽。像丐帮的“打狗棒法”和“降龙掌”这些在“还施水阁”中都只有残篇,很多最上乘的武学不要说“还施水阁”,即使是号称收集天下武学的“琅環玉洞”也没有,不然慕容博就不用潜入藏经阁去偷取“少林七十二绝技了”。这也是王语嫣所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本就是说来吓唬人的原因。

慕容复的“斗转星移”未能发挥出最强威力

慕容复练成了“斗转星移”,也凭借“斗转星移”少年成名,与乔峰齐肩并称为“南慕容、北乔峰”,但他的“斗转星移”威力却不大。

姑苏慕容家的“斗转星移”这门外家绝技,转移他人招数还之他人的功力,是有等级的。最初级的“斗转星移”,只能转移对手招式进攻的力道,不至于伤到自己;但最高级的“斗转星移”,却能将对手无论是内功还是外功的攻击牵引,转移他们的招式及功力还攻对手,不但不伤自己,还能重创对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内功修为,内力越深厚,展现的威力就越大。慕容复始终停留在最初级的功力,他的功力水平,连少林七十二绝技也练不了。

他(扫地僧)说到这里,眼光向慕容复转去,只看了一眼,便摇了摇头,跟着看到鸠摩智,这才点头,道:“是了!令郎年纪尚轻,功力不足,无法研习少林七十二绝技,原来是传之于一位吐蕃高僧……”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三章》

自慕容龙城创下这门绝技之后,慕容家的历代子孙,除了尽可能的练习各派的武功招数,将他们的武学精要都了然于心之外,还要勤修自己的内功。只有自己的内功修为有成,才能将对手的招式通过“斗转星移”完全反弹还对手,让他们自食其果。只可惜,慕容家缺乏一门精深的内功修炼法门,自慕容龙城之后,能修炼到深厚和强劲内力的子孙少之又少,这一点跟大理段氏很是相似。从用“斗转星移”转移“大韦陀杵”杀死一流高手玄悲的套路来看,慕容博算是一位,不过慕容博那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内力自然有成。


慕容复假如没有被复国大梦所累,纵是他们慕容家没有精深的内功心法,只要他潜心修炼,积经年累月之功,到他父亲的年纪,肯定也能达到跟他父亲一样的境界,将“斗转星移”发挥出“反弹”,让对手自食其果的最大威力。可惜慕容复肩上的祖宗遗志,让他不得不做出取舍。不要说练功,为了复国大业,连自己的婚娶他都不想,西夏应聘驸马也只是为了复国而已。

小说中慕容复出场已经是年过三十的人,在古代讲究“三十而立”,有复国这个的祖宗遗志在,自小立志复国的他再不有所行动,就是时不与我了,纵使武功再高,一生没为复国作过努力,死后又怎么会有颜面去见他们的列祖列宗呢。从这点看,慕容复牺牲太大了。

慕容复为了祖宗遗志而奔波,耽误于练功自然功力不够,倘若祖宗除了一门“斗转星移”的外家绝技,还传有一门与之相配的高深内功,以慕容复的天赋,再加上还施水阁和琅环玉洞的武学配置,他的“斗转星移”定然不可思议。只可惜,小说中为他这个角色设定的意义,包括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本来就是不可强求,慕容复又怎么能够称心如意呢?

第一百二十八期:“天龙八部篇”之《慕容复斗转星移的修为》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奇怪的是,还施水阁和琅嬛玉洞本来是有全套少林七十二绝技的,慕容博没安好心的交给了鸠摩智,害得他后来走火入魔。而慕容博自己却没留副本,反而潜伏少林三十年偷偷摸摸只学了其中几种绝技,这不是金庸前后不一的BUG吗?

还有萧远山年轻时的武功战力已经远胜少林寺练了七十二绝技的方丈长老,雁门关外暴走一人挑了大半个中原武林人士。如果继续修习原来的武功照样能胜过这些仇人,但他偏要去少林寺偷书,给儿子添麻烦,给自己惹上致命的武学障,岂非弱智所为?


捌月载绩


非常乐意回答和分享我的看法

《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进阶,而是去偷学别人的?

这要从慕容复个人因素找原因,并且结合斗转星移这套武功进去分析

首先:慕容复这个人,《天龙八部》开场就有“南慕容、北乔峰”之说,看到乔峰武功如此高强,让人们对慕容复产生了更多的悬念,但是慕容复出场却不尽如人意,越来越弱,连段誉都打不过,段誉是乔峰的三弟啊。

另一方,慕容复这个人自恃风度翩翩,才高八斗,他面如冠玉,文武双全,潇洒闲雅,机警多智,是金庸笔下少有的翩翩美公子。

剧中有这段描述:段誉顺着她目光看去,但见那人二十七八岁年纪,身穿淡黄轻衫,腰悬长剑,飘然而来,面目俊美,潇洒闲雅。段誉一见之下,身上冷了半截,眼圈一红,险些便要流下泪来,心道:“人道慕容公子是人中龙凤,果然名不虚传。王姑娘对他如此倾慕,也真难怪。唉,我一生一世,命中是注定要受苦受难了。”

但是实际上慕容复是个小肚鸡肠,目光短浅的人。为了复国,抛弃喜欢他的表妹,武功又技不如人,最后连诏驸马都没他的份。

其次:与姑苏慕容的历代高手一样,慕容复也以武功博学而著称于世,更号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令江湖中人无不忌惮三分。最后因复国屡屡受挫而发疯。

最后:慕容复为什么不把斗转星移练到最高进阶,

那是因为他一心想着富国,没心思勤学苦练武功,一心想着攀附权贵。还有就是记得有一段说慕容复从小天资聪颖,但是因为自己自认为已学有所成所以也就懈怠了,记得小时候的慕容复曾重伤那个和尚。这也就可以看出慕容复并非庸才,而是父亲早死,无人指导,也就不能在斗转星移上有所增进。

另一方面,就是他一直想学习王语嫣家洞穴的武功,这就让他忘记自己的好。大家也一定都喜欢看着锅里的,吃着碗里的,想着别人家里的,所以就以上就是原因。

人性啊,就是贪婪。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帮点赞吧!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京宿一方


其实不只是慕容复,慕容博也是一直在修炼别派武功,整个慕容家族都是如此。他们如此这般,根源就是在这门武功斗转星移上面。

江湖上提起慕容家族,都会忌惮于他们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就是斗转星移这门武功的功效了。这门武功的本质就是借力打力,用对方的招式去击败对方。然而天下武功万万千,斗转星移只是一门武功,如何可以应对天下所有武功呢?创造者创造这门武功图谋甚大,似乎想凭一己之力破尽天下武功。然而很快他就发现斗转星移对付二三流武功绰绰有余,对付身负上乘武功的一流高手,斗转星移往往来不及反应。如何克服这个缺点呢,只有先掌握别人的武功诀窍,再根据斗转星移进行研究,方能破解。所以慕容家族不遗余力的修炼别人武功。只有这样,斗转星移才能发挥作用啊。

这里面做的最厉害的其实不是慕容复,有两个人比慕容复厉害多了,一个是他老爹慕容博,一个是她表妹王语嫣。慕容博是个实干派,他想都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七十二绝技名震天下,每一门都是上乘武功,如果修炼了此等武功岂不是一劳永逸。后来他果然搞到了七十二绝技,不过慕容博极其聪明谨慎,少林七十二绝技如此厉害,但为什么整个少林寺几百年来只有祖师达摩修炼成了七十二绝技,其他人就算同练个五六门已经十分了不起了,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隐患。于是他就先找鸠摩智这个武痴试手,而他跟在后面练。王语嫣则是为了讨慕容复欢心,背尽了她能看到的一切武功,说起武学理论,她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不过王语嫣自己不习武,有些道理就不会懂得,比如她背那么多武功,上乘武功只有少部门,其实在顶级高手这个层面是没什么大作用的。

慕容复出生没多久,老爹就去装死了,没有什么人提点他,他就修炼自家收藏的一切武功。但是可以看得出来,除了慕容家族自身的武功,慕容复并没有从别的门派得到什么一流武功,这些武功就算不用提前修炼,用他的斗转星移也尽可以破解,所以他花费大量时间修炼别派武功完全就是浪费时间。这个道理,慕容复是不会懂得。

慕容博倒是发现了只有修炼上乘武功才能提高自己的道理,甚至后期他意识到了就算不学别人的武功,把慕容家族自己的武功练精了,也足以位登绝顶。比如当时少室山大战,慕容复被段誉打得一败涂地,准备自杀,慕容博露面用参合指阻止了他。就表现来看,参合指不比六脉神剑单独一脉差,他还好好说教了慕容复一番:


慕容博在这说的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我就想问一句:你怎么不早说,不早说……现在有坑爹一词,慕容博绝对是坑儿子的典范,坑了儿子还反道责骂儿子,可谓是最不称职的父亲。慕容复活了近三十岁,终于有个高人可以指点自己了,然而这个高人后来被扫地僧复活一次以后就遁入空门,不管俗世,慕容复真的要哭死。

慕容家族从慕容龙城这个绝顶高手开始,就一直想着复国大计,但是恰恰这个武功最高的老祖宗坑了他的子子孙孙。这种坑表现在复国祖训和武功两个方面。先说复国,慕容龙城一来武功绝顶,二来想着建功立业,也许因为他自己武功十分厉害吧,他十分错误的把这两者联系到了一起,其实开疆辟土,复国建业跟武功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历史上哪个开过明君是靠个人武力取胜了?书中有一段写的很有意思,王语嫣说起表哥慕容复,因为是鲜卑人,说他不愿读汉人的书,认为那些没用,所以尽管慕容复看起来翩翩公子,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并不高。而实际上却说明没文化太可怕,要想复国个人武功一点作用都没有,至多也就是帮助自己有个好身体和充足的精力。建功立业最重要的是要拉拢一帮杰出的人才在自己身边,刘邦、李世民身边哪个不是英才环绕,赵匡胤更直接,就是一帮子手下把他推上皇位。而拉拢英才,并不要求自己是最强的,宽广的胸怀和礼贤下士才是最重要的,能用比自己厉害的人为自己卖命才是本事。其实不单单慕容复,整个慕容家族都不懂这个道理,但其实这些道理,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懂得,可见他们的文化层次有多差劲。

慕容龙城自己是武学大宗师,然而由于自身新创的武功太过奇特,所以对后辈都没有一个正确的武学思想指导。他自己斗转星移练到绝顶,却没有考虑到后辈可能达不到自己水平,依然按照他的方式习练天下武功。然而后辈本事有限,别人的武功没有学精,自家武功也多有荒废,可以说是一辈不如一辈。

慕容复落得此下场,完全是因为老祖宗糊涂,然而这些都是不能选择的,慕容复武功不能绝顶,建功立业更是谈也别谈,最后居然想到抛弃祖姓,改拜大恶人段延庆为义父,借此曲线复国,这是不是对慕容家族莫大的讽刺呢。


一览众河小


金庸小说里的武功是受性格影响的,萧峰性格刚毅,他的降龙十八掌打出来就像火车,根本停不住。慕容复的技能理论上是克制萧峰的。但萧峰光明磊落,就像他的招式,慕容复却一直想投机取巧,想借力打力,可没有脑子就别玩政治。慕容复想复国,可他得罪的人,对他复国一点帮助都没有。首先得罪了萧峰,大辽的南院大王,开罪了段誉,大理世子,以后的大理王爷皇帝,偏偏想利用江湖,可得罪虚竹,逍遥派掌门,慕容复的升级路线就是bug,他爹也是脑子有病,本来江湖地位极高,非要玩阴的,因为正面决斗一可能打不过萧远山。二打的过也没意义。其实就是找一个目标,结果被人家一V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