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人到底能活多久?

東風259298378


這個誰也說不準。


心衰是指存在心臟基礎疾病並且出現了明顯臨床表現的一種狀態,比如出現了動不動就氣喘。導致心衰的原因很多,多部分是心臟的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等等,如果這些疾病不妥善處理,就可能導致心衰。最常見的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導致大面積心肌壞死掉,就會發生急性心衰,後續還可能出現慢性心衰,生活質量可能比較差。


心衰的病人可能出現很多併發症,某些併發症可能會導致猝死,比如心律失常,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室顫)如果搶救不及時,馬上就會沒命。所以每人能預計一個心衰病人能活多久。


但如果心衰病人接受正規的治療,比如有冠心病的那就治療冠心病,介入或者手術,有心臟瓣膜病的(比如風溼性心臟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把壞掉的二尖瓣、三尖瓣去掉,更換成全新的生物瓣膜或者機械瓣膜......先把這些能去掉的病因搞掉,再通過合理的抗心衰藥物,最有效的幾個藥物分別是: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比如阿司匹林(冠心病必須用)、β受體阻滯劑(比如倍他樂克,能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存活率)、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螺內酯)等等,這些藥物對心衰患者有很大的幫助,具體用不用如何用需要醫生來決定。治療效果好的心衰患者,尤其是心衰早期的患者,生活質量還是能夠明顯提高的,但大家要知道的是,心衰這個疾病,只會加重或者停滯不前,不會倒回頭的,所以必須要積極治療。當然,急性心衰通過治療可緩解,我們說的不能倒回頭指的是慢性狀態。但不管如何,積極治療心衰還是非常需要的。


所以,一旦有心衰,趕緊積極治療,該藥物就用藥,該手術就手術。


熊貓醫館


提這樣的問題,言下之意,似乎是覺得“心衰”就是絕症,剩下的時間就是等死了。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如果不具體到某一個病人,這種問題其實毫無意義。

我們可以把心臟理解為一個水泵,所謂心衰,就是水泵的輸出功率下降,不能滿足人體正常需要。

我們診斷心衰,是根據患者的症狀來做粗略評估的。我們把心功能分四級,其中一級基本正常,二、三、四級都可以稱為心衰。

I級:一般活動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

II級:休息時無自覺症狀,一般的活動可出現上述症狀,休息後很快緩解。

III級:休息時無症狀,輕於平時一般的活動即引起上述症狀,休息較長時間後方可緩解。

IV級:休息時亦有心衰的症狀,體力活動後加重。

由此可見,心衰可輕可重,差異是非常大的。不同程度的心衰,其預後也完全不一樣。而且心衰經過治療以後,病情可明顯好轉,分級也可能發生變化。如果治療護理得當,心衰可能完全不影響正常壽命。如果不注意,一次急性心衰發作也可能直接要命。

評估心衰的預後,還要判斷引起心衰的具體病因

引起心衰的病因非常多,比如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心肌炎,肺動脈高壓等等。如果這些病因能夠去除,或者得到控制,心衰就有可能控制。如果病因無有效治療,則心衰會進行性加重。

比如新生兒擴張性心肌病是先天性的,目前還無有效治療方法,患兒往往一歲內就會夭折。如果發生的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及時手術糾正以後,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樣。

成人的高血壓,冠心病等原因引起心衰道理是一樣的。把始發病因控制好了,生活注意,按時服藥,雖然心功能有所下降,但是正常生活一二十年甚至更久,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水泵雖然老化,但只要能正常運轉,維護得當,在較低的功率水平下也有可能繼續工作很久。所以拋開故障原因,單純以心衰來判斷壽命,意義也不大。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目前還有許多新的治療心衰的技術在研究發展中,比心臟內輔助裝置(人工泵),人工心臟,心臟移植等等。在這些技術的支持下,即使是晚期重度心衰患者,也有望獲得更長的壽命。


鄭醫生百嗑


首先我們需要強調的是---心力衰竭是慢性、自發進展性疾病,很難根治,但可以預防,如果積極控制病情、堅持用藥、改善生活方式,生命是可以延長的,並且生活是有質量的。

那麼什麼是心衰呢?心力衰竭指的是是各種原因造成心臟結構和功能的異常改變,使心室收縮和(或)舒張功能發生了障礙,從而引起一系列的複雜的臨床綜合徵,其主要表現為運動耐量下降(呼吸困難、疲乏)和液體瀦留(肺淤血、體循環淤血及外周水腫)。就像家裡的上下水,泵壞了,水就上不去下不來,如果不及時修理,水管就崩了。

根據心力衰竭發生、發展過程,從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進展為具有結構改變的心臟病,再到出現心力衰竭的臨床症狀,直至出現難治性的終末期心力衰竭,分為A、B、C、D 四個階段。在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中應“重在預防”,包括:

(1)A 期---有危險因素,但是還有心衰的證據:主要針對心力衰竭危險因素治療,包括:①控制高血壓、血脂、血糖、肥胖等基礎病,戒菸限酒,規律運動;②避免使用心臟毒性藥物;③使用保護心臟、抑制心臟改變的藥物: ACEI(普利類藥物)或ARB(沙坦類藥物)。

(2)B 期---沒有臨床症狀,但是相關檢查已經提示心臟出現結構性的改變:主要工作是要我們積極預防及改善心室重構、預防心力衰竭的症狀:在A 階段治療的基礎上加用β 受體阻滯劑(~~洛爾);對於有心臟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臟轉復除顫儀,俗稱ICD。

(3)C 期---患者已經出現了心衰的症狀:在B階段的基礎上限制鈉的攝入,一般情況下每日不超過3 g 鹽,使用利尿劑的患者因為增加了鈉的排洩,可以適當放寬條件,急性心衰患者每日不超過2 g 鹽。治療藥物除了ACEI 或ARB、β 受體阻滯劑之外,還應當使用利尿劑、螺內酯、地高辛、伊伐佈雷定;每日監測體重,體重3 天內增加2 kg,提示治療效果不好,需要使用利尿或加大利尿劑的劑量。在治療心衰的基礎上還要積極治療合併的疾病,去除各種誘發心衰的因素,比如各種感染(尤其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尤其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顫動)、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等等可引起心力衰竭惡化的疾病。對睡眠呼吸暫停(半夜打呼嚕經常被憋醒)的患者,應根據病情夜間給予連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

(4)D 期---有心衰症狀並且藥物治療後症狀控制的仍然不是很好:生活上限鹽、限水,繼續C 階段的藥物治療,必要時加用正性肌力藥、口服改成靜脈用藥、預防靜脈血栓形成/ 栓塞等等;必要時應用機械輔助裝置改善症狀;對於一些患者姑息治療、臨終關懷等等可以提高患者最後的生存質量。

心衰不可治癒,但是積極藥物治療,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延緩疾病的進展,提高生存率和生命質量的~~~


藥事健康


心衰確實很麻煩!但也不是沒辦法!

心衰因為其程度不一樣預後不一樣,因其關注程度不一樣,預後也不一樣。

目前我國大概有將近1000萬心衰患者,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率約為6%。 也就是100心衰住院的,有6個都救治無效死亡, 慢性心衰五年死亡率50%,與很多癌症一模一樣。


聽起來很麻煩,甚至比較恐怖!但也不是都會這樣,只要大部分做對了,自然對壽命影響很小。

心衰只是一個結果,幾乎所有的心臟病都有可能導致心衰發作,比如說:高血壓長期不控制,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病等等等等,只要是心臟病不及時控制導致心臟擴大,就會引起心衰。

心衰分為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根據臨床表現,我們一般把心功能分為四級

I級:一般活動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

II級(輕度心衰):休息時無自覺症狀,一般的活動可出現上述症狀,休息後很快緩解。

III級(中度心衰):休息時無症狀,輕於平時一般的活動即引起上述症狀,休息較長時間後方可緩解。

IV級(重度心衰):休息時亦有心衰的症狀,體力活動後加重。

目前治療心衰金三角:ACEI,醛固酮拮抗劑,b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可以改善症狀; 目前新藥有arni,已經進入我國部分城市, 當然臨床上還有別一些藥。除了常規治療,還有起博器治療,換心臟治療等方法。



雖說三腔起搏器和心臟移植手術對於心衰患者能夠改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但或不能大規模推廣,所以心衰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預防。

我們早發現早治療,心衰程度輕,加之積極治療,那麼對壽命影響很小,但如果不重視,發現晚,一旦發展到心功能四級,那麼就會無力迴天……

心衰最新指南,已經把控制高血壓作為治療心衰的最高級別指示。而冠心病是心衰另一個大戶,所以預防冠心病加重,積極正規治療冠心病也是預防心衰的一大保證。

所以我們預防心衰要從控制高血壓做起!要從胸痛早就診做起,不要讓我們能控制的疾病因為我們沒有重視而引起心衰!

只有用心呵護“心”,心臟才會好好工作,減少心衰發作,降低心衰加重,誰也不願意看到心臟罷工!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衰患者能活多久視各人情況不同而定。一般而言,右心衰比左心衰活得長,左心衰比全心衰活得衰。七十歲以上病人,10~20%一年內去世,50~70%五年內去世。患者必須每天按時服用呋塞米、螺內酯、氯化鉀緩釋片。如病情緩解,則換成每天服用托拉塞米、螺內酯、氯化鉀緩釋片。如再好轉,可每天試服螺內酯早晚各一片、氯化鉀每早一片。每兩三個月檢查肝、腎、血糖、鉀一次。病人少飲水、少鹽,切勿情儲激動、不要做重體力活。


燕赤霞二世


預防心衰主要有三方面的前題:1.積極防治各種器質性心臟病。2.避免各種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防治呼吸道感染,避免過勞,控制心律失常,限制鈉鹽, 避免應用抑制心肌收縮的藥物。3.積極防治影響心功能的合併症,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以及腎功能不全等。

謝謝!


SafeLanding一路順風


這個問題誰都不好回答你,這個你能活多久和你的個人身體素質以及心理健康程度都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的身體很好,遠超一般人的話,也不是每天都很愁,也不每天杞人憂天,心態棒棒噠,那麼你可能就比別人多活短時間。

上期我也說過,得了心衰的人沒有辦法徹底根治的,只能說是控制或者減輕現在痛苦的狀態,讓你能有一個正常的生活和活動,不太拖累家人,不給別人製造麻煩,也不麻煩別人,畢竟大家都挺忙的。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身體素質好的人,免疫力也會大大增加,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身體很差的,患病的幾率要比別人高很多。別人感冒他也感冒,別人不感冒他也感冒,對吧。主要還是身體素質好的人對非人為的細菌有很大抵抗力,免疫細胞也比較活躍。

最後我覺得最重要的心態了。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名潤民中醫門診主任,在給病人看病的時候,有心衰的,也有積水症的,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的病人。像這類病人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醫生你看我這個病還能治不”“醫生你看我還能活多久”,我能理解病人的心情,誰都不想死,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作為醫生對這種患有基本上能稱之為不治之症的病情上,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關愛,讓他們感受到這個時間的美好,感受到子女或者夫妻之間濃濃的關愛之情,能看到更多的希望,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總結一個,主要是分為三點

1、找對醫生,找好醫生

3、保持一個良好的健康心態


潤民陳子義


1.首先要分清楚是慢性心衰: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心功能級別,如果心功能在三級、尤其已專於四級則預後不良,任何一個誘發因素都可以產生嚴重後果。

2.導致慢性心衰的基礎心臟疾病控制住沒有?尤其是瓣膜性心臟病能否通過手術來緩解心衰。反之有些心臟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即便血壓控制良好,心衰側難以逆轉,已產生明顯血液動力學嚴重障礙預後都不好。

3.對於原無心衰的人突然產生急性左心衰疾病,且發現、控制、治療是否及時、有效、關係到生死存亡。如:急性大面積心肌梗塞、暴發型心肌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急性乳頭肌功能障礙、急性心包炎或出現填塞症狀、肺梗塞等。

4.對已有心衰症狀患者能否及時發現、預防、有效治療、避免發生急性心力衰竭(大部分是急性左心衰)如:肺部感染、高燒不退、嚴重心律失常(過快或過慢)、嚴重貧血、糾正不力的低蛋白血癥、血鈉過高或過低、䃼液過多或過快等都可能使基礎心功能差的患者發生急性左心衰,如不及時糾正、控制最後引起腎衰、肝臟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衰竭、微循環等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所以不能簡單回答你心衰病人能活多久,這既取決於基礎心臟病的演變、進展、惡化的程度,也取決治療的可行性、準確性、及時性及可預防性,至少不要人為去損害原來就経不起折騰的心臟。幾十年行醫經驗告訴我:看病要有運氣成分,發病最好不在下班後、雙休日、尤其是長假期間。別說唯心論,衷心希望每一個患者都能遇到一個業務上精益求精、充滿愛心和責任心的好醫生,因為現在工作的每一個醫生都會是未來的病人,如果連這個機會都沒有,那祝賀你太幸福了!

2018.10.23


我想說點真話


這個問題估計沒有幾個人能給你準確的答案。

心臟以功能狀況分四個級別。心衰的輕度相當於功能二級,中度相當於功能三級,重度相當於功能四級。既然說明是心衰,表明心臟已經有了問題,導致患者體力活動受限,比如一干重活,搬個東西、爬個山,走路走得急,就氣喘吁吁、胸悶面色發白、嘴唇紫紺等,這些一經休息就恢復如常,以後注意活動的“度”,一般無大礙。

中度、重度心衰,如果不依靠外力,延壽的可能性很低。心臟的收縮、舒張運動是一個自律的機械運動,心肌即便是耐受力夠強,也有“疲倦”的時候,心衰意味著心力的衰落、衰敗、衰竭。

心臟是個有腔隙的器官,裡面容納血液;當心肌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收縮不攢勁,導致心內的血液輸送到周身不足,心內腔遺留血液太多,舒張不攢勁,心臟內的空間變小,周身迴流的血液不能充分回到心臟內,最終的結果就是血氧交流受阻,又影響到其它組織其它器官其他系統的正常工作,從而影響到“生命力”。

心衰的最好保護就是不額外增加它的負擔,但這又不可能實現——哪有人一直靜躺著不動?要不就是安裝“起搏器”替心臟分擔。

心臟是“泵”是“發動機”,排除一切外因傷害,自身也會“靜止”。那些高齡老人無疾而終,就是心臟自然休息的原因。


見腫消世界


首先,筆者認為任何疾病離開了病情的嚴重程度和治療,談“還能活多久”都沒有太大的意義。疾病的預後都是建立在病情是否得到控制及積極的治療之上。所以,接下來,我將結合心衰病情的嚴重程度談談心衰患者究竟還能活多久。



眾所周知,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沒有了這臺發動機,生命將走向終點。所以,心臟的任何問題都不能忽視,而心衰更是這些問題的重中之重,所謂心衰是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功能和結構受損,導致心臟泵血功能受損的臨床綜合徵。而心肌細胞不可再生,當心肌細胞損傷達到一定程度後,病情往往不能逆轉,我們能做的就是阻止它進一步加重,儘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怎麼判斷心衰嚴不嚴重呢? 我們有一個心衰嚴重程度的分級,大家可以瞭解一下。

Ⅰ級:患者日常活動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動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難等心衰症狀。

Ⅱ級:患者體力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無自覺症狀,一般活動下可出現心衰症狀。

Ⅲ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低於平時一般活動即引起心衰症狀。

Ⅳ級:心臟病患者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狀態下也存在心衰症狀,活動後加重。

從上述分級,也許大家都發現當分級處於一級時,病情一般較輕,患者通過積極的控制疾病的危險因素、誘因,使用逆轉心肌重構的藥物,往往能使病情得到控制。且可獲得相當不錯的預後。當分級達到二級時,這時要引起重視了,因為一旦達到二級,病變是不可逆的,這時要做的,就是積極治療,儘量不讓病情惡化。如果治療不及時,往往會發展為三級,甚至四級,而這時患者的生活質量就會明顯受到影響,尤其是四級時,這時部分患者可能將命不久亦。



談了這麼久,我們怎麼控制病情的發展呢?

1、針對心衰的病因進行治療,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性心肌病、高血壓、甲心病等。因為病因不除,心衰會繼續加重。

2、積極控制心衰發病的誘因,如感染、心律失常、鈉鹽攝入過多、情緒激動、過度勞累、不恰當的藥物治療等。這些因素沒誘發一次心衰,都可能加重對心臟的損害。

3、堅持正規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利尿劑、RAAS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正性肌力藥、擴血管藥物等。心衰的病人一定要堅持藥物治療,切忌私自調藥或停藥,否則會再次治療時可能會出現療效差,加重病情。



所以,心衰的病人怎樣才能活得更久:

發現心衰時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控制發病誘因、堅持正規藥物治療,阻止其進一步的發展。通過積極的治療,通常可獲得不錯的預後,十年、二十年,也許更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