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fh隨遇而安


越來越多的人感覺過年沒有年味了,要我說啊,是現在人的生活改變太多的原因。

小時候,我的爸爸媽媽都沒有正式工作,我是農村的,除了種好自己的幾畝地,爸爸偶爾的出去工地打零工,天氣特別冷的時候,工地的活是沒法乾的,所以,一到冬天,大家就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特別是過年那幾天,吃吃喝喝聊聊天,走走親戚,就是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感覺也特別親。但是現在大家都在忙工作,好不容易過年回家了,也懶得出門跟人說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宅”。

就連小時候期待的春晚,現在也不怎麼看了。我記得小時候我家電視信號不好,就跑到別人家去看電視,一大堆人圍著一個黑白電視,看的熱鬧非凡,笑聲不斷。現在帶著孩子看電視,看不了兩眼就走了,不如偶像劇好看,沒有他喜歡的明星。

小時候過年,殺雞宰鵝,自己家養的豬,找個屠夫殺了,拉個板車街裡叫賣,那個場景,現在根本看不到,基本都是買的菜市場人家收拾好的白條雞,豬肉也是肉店裡的冷藏櫃放著。

小時候的壓歲錢,都是一塊兩塊,但是心裡激動的不行,小孩子給長輩拜年,抓點糖果瓜子放兜兜裡,再領個壓歲錢,那感覺別提多美了。現在的孩子,瓜子糖果不稀罕,想吃就隨買,紅包小了也不稀罕,看都不看一眼,早就失去了過年原來的本意。

小時候的橘子瓣糖是我的最愛,酸酸甜甜,真好吃!





豔224251338


年味兒少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實主要原因歸結起來,我覺得主要是兩點。

第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可供支配的鈔票越來越多。

以前只有過年才買的新衣服,只有過年才買的好吃的,而現在隨時都可以買,隨時都可以吃。就連過年必須穿新衣服的傳統也正在被打破,至少我只有好多年沒有說一定要買新衣服,因為現在的衣服穿久了隨時可以扔掉,買新的。從這個角度講,現在的日子過得好了,就像過去天天過年。

第二,人們過年時候的互相走往明顯少了很多。

過去一年當中人們忙忙碌碌,很少有時間去走親訪友,大部分人都把走親訪友的時間全部壓縮在春節期間。特別是在外地創業打工的人,一年才回家一趟,所以顯得特別親切,特別願意走親訪友。

隨著網絡的發達,人們變得越來越窄,就連拜年走親訪友很多也只是在網絡上一聲招呼就算過了。人們越來越不願意聚會,越來越宅,越來越珍惜自己的私人時間。過去有誰請吃飯,大家都覺得欠了他人情,現在反過來了。現在有誰請吃飯,大家去吃這頓飯是給他面子。在喧囂的城市裡,在下班的車流高峰裡跨過半個城市,艱難的開車跑到飯店去吃你這頓飯,真的是給足了面子。因為人們並不缺這頓飯。

這也許是一種觀念的逐步改變,無論如何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導致當今過年的時候年味不足的最重要的原因。


險道求生


年味越來越淡了,這是當下的現狀,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之後,從進城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之後,從不再期待過年穿新衣服開始,從消費升級以來……年味真的越來越淡了。

1、在我小時候感觸最深的,就是每到過年,我和哥哥都會把平時積攢的零花錢買來皮子彈手槍,鞭炮,然後把鞭炮拆開當手雷,經常和小夥伴們聚在一起,鑽進破敗的房子裡玩槍戰遊戲,雖然手點鞭炮和皮子彈手槍現在都被當作危險的物品,列為小孩子禁玩玩具,但當時我和小夥伴們幾乎沒有受到過傷害。

前年小侄兒要玩我們小時候玩過的玩具,我轉遍了整個縣城都沒找到賣皮子彈手槍的,大多是賣電子音手槍和水子彈手槍的,這些東西的可玩性非常低,玩不了一會就煩了。

而煙花爆竹自從村裡全面禁燃之後,別說小孩子玩了,我們每年煙花爆竹響徹天空,持久迎新歲歲平安的習俗,都不得不讓步了。

2、小時候家裡的大魚大肉和新衣服新鞋子,我們都會攢到過年,持久迎新的鐘聲一響,我們連覺都不睡了,穿起媽媽給我們準備的新鞋子新衣服,瘋玩一整夜,大魚大肉在過年前後吃的人開心的不行。

如今新衣服新鞋子幾乎人人都能買得起,沒人會專門在過年準備,小孩子也不稀罕了。

隨著消費升級,人們日子普遍好起來了,以前攢到過年才捨得吃的大魚大肉,如今隨隨便便就能吃到,也沒人在乎這些東西了。

3、壓歲錢在我們小時候一直都是最大的一筆收入,雖然只有幾十塊錢,但有時候我們能把錢花一整年。

大年初一出去拜年,爺爺奶奶們會把煙、糖、瓜子等分發給大人們,小孩子們每人抓一把乾果裝到口袋,說一句新年快樂,再接過爺爺奶奶的紅包,老人孩子都樂的合不攏嘴。

如今呢,發紅包都開始攀比,老人給孩子的紅包小了,小孩子們都不在乎,那種閤家歡的喜慶場面早就不在了。

4、過年的儀式感越來越淡了。

曾經村子裡過年最講究儀式感了,隨著節氣和老黃曆,一點點的奉行著老一輩的傳統,這種儀式感讓人覺得新年的重要性和存在感,但現在農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都跑到城市裡打工了,過年就放那麼幾天假,有一半的時間還花在了趕火車和路上,真正在家的時間真的很少。

隨著上一輩的老人一個個仙逝,農村講究傳統的人越來越少,過年的那種儀式感也越來越淡。

而在外辛苦一年回到家的年輕人們,互相之間又多攀比,不再那麼純粹,年味在他們心目中真的沒那麼重要。

5、以前貼春聯我們都是手寫的,一大家子人圍在一起,一起研墨一起討論內容,老人一張張寫字,寫好後婦女們去熬製漿糊,小孩子拿著凳子開始貼春聯。如今街上賣的春聯花花綠綠,人們也樂的省事,但打眼一看家家戶戶春聯似乎都一樣,貼春聯也開始淪為形式。

當然了,過年年味越來越淡還有很多因素造成,但春晚的凋零也隨著年味的變淡一同漸漸淡出人們視線之外,何其悲哀。


李阿冰


小時候,一說過年了,特別高興,奶奶爺爺很早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了,螃蟹,蝦,肘子,四喜丸子,各種菜品,應有盡有,做飯的在廚房忙的不亦樂乎,孩子們追逐打鬧。吃飯時大家圍著桌子,聊天,胡侃,笑聲不斷。平時在家吃不著的,那天吃個夠,我記得有一次我和我表妹為了爭著吃螃蟹,最後吃的我得了腸胃炎,我表妹渾身起了飯。每次吃完飯還出去放炮、放花、玩得不亦樂乎。現在過年,都是去下館子,沒人在家做飯了。一般就吃中午飯,吃完了就各自回家,一點兒年味也沒有,就像應酬飯局一樣,飯桌上也沒有了以前的歡聲笑語,畢竟不在家裡,也沒做飯時,大家聊天溝通,嬉笑玩鬧,也沒有了喝酒胡侃了,因為吃完飯都要開車回家,誰也不敢喝酒,更別談玩的晚了打地鋪睡在家裡了。大家變得生疏了,過年也像是一種禮儀節日了,互相問候一聲的場所了,沒了一家人的熱鬧團聚,碰酒乾杯,火熱的場面了。



寶媽茶會


因為春節沒有"新意"了,變得不再"特別"。

答主老家農村。小時候過年從臘月23(俗稱小年)就開始了,幾乎每天都去周圍的村子趕集,採購年貨,雞魚肉酒茶糖,衣服對聯鞭炮玩具等等等等。大人們去趕集,小孩子死纏爛打都要跟著去,最起碼也能混一個糖葫蘆吃。


年三十要守歲,初一起早挨家挨戶拜年,初二開始走親戚,七大姑八大姨都要走一遍,還得回請。熱熱鬧鬧到正月十五,一年才算過完。

那個時候,手機用的還是諾基亞,沒有微信只能短信拜年,有多少人早早編輯好拜年短信等著過了12點才發送的?陸陸續續的回信會搞得2/3點還睡不著。

反觀現在,618/雙11/雙12每次都屯了夠用一年的東西,購物不需要出門。雞鴨魚肉山珍海味不再是過年專供,平時下館子也能吃到。衣服店裡時常打折,也不用過年才買....

就連春晚,熟悉的趙本山/宋丹丹等人退居幕後,今年李詠也走了。每年春晚都湧現很多新人,鬧騰一番,卻沒留下很多話題供大家茶餘飯後閒談。

過年沒有了以前能夠讓人感覺到"新鮮"的地方,變得不再特別,年味也慢慢淡了。


春哥聊電影


小的時候,家裡很貧困,平常時間吃的是玉米麵的饃,吃的是酸菜飯,頓頓炒的是沒有一點肉星兒的大白菜。

穿的是撿的鄰居家娃的衣服,或者那個親戚給兩件衣服,媽媽用手縫好了給我穿,而且是補了又補的,在學校裡唸書去都不敢出去見同學,有時都還尿褲襠。

在哪個時代,我沒有穿過好的,吃過好的,只有看著人家吃肉,穿好衣服,滿眼的羨慕。

只有在每年過年時,父母省吃儉用,給我們買點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感覺只有過年時我才新鮮一點。

可現在時代變了,社會變了,經濟條件變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穿了,過年跟不過年已經沒有啥本質區別了。

反倒在過年時感嘆自己一年了啥也沒幹就這麼又過了一年,感嘆時間過得好快,自己又老了一歲。

過年只屬於那個時代。

個人觀點,謝謝


北農小楊


答主90年生人,就講講我小時候的經歷吧,那個時候農村還很窮,在那個時候流行的富裕家庭就是誰家是萬元戶,那個時候上街趕集能帶個十塊錢,都是很豪的存在了,村裡的孩子一堆一堆的整天在村子裡遊蕩,夏天溜個河邊,冬天到池塘裡砸個冰塊,沒有聽說過聖誕節,沒有聽說過感恩節,只知道清明要吃雞蛋,中秋要吃月餅,僅此而已,那時候外出打工的機會也少,很少像現在這樣,每年大部分時間只有孤寡老小在家守候,其餘的人常年在外地漂泊打拼,那個時候,農民的出路就是在村寨周邊找一個雜活做著,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錢貼補家用,大部分時間都一頭鑽進黃土地裡,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裡的人少了,城裡的人多了,慢慢的農村冷清了,城裡熱鬧了,過了幾年,村子裡傳來的新名詞也漸漸的多了起來,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村子裡的味道也就變了,沒有了以前的淳樸,反而多了一絲的攀比。

每年過節的假期也短了,外出打工的人像候鳥一樣,每年在固定的時節,在夢想和現實之間往返遷徙,人走了,城市空了,城市裡沒了人氣,年冷了,人來了,村子活躍了,可是太累了,辛苦掙扎了一年,在家歇歇吧,漂泊的人實在太累了,於是年淡了,就這樣,中國的年在外來節日的衝擊下,和人們奔波的腳步中,也累了,漸漸的年成了一種形式,一種回家的藉口,僅此而已。

歡迎大家交流生活技巧心得,歡迎關注“豆豆晚安”生活領域創作者,每天分享生活小知識,讓生活更美好。


豆豆晚安


當今的中國大家覺得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沒有太大的新鮮感。記得小時候每到快過年的時候,農村大街上最活躍的是小孩子的身影,到處放鞭炮,往這扔一個,往哪扔一個,玩的不亦樂乎,家家戶戶要置辦年貨,殺豬,宰羊都在忙忙碌碌的,到現在來看其實這些也沒有消退太少,過年過節準備的東西一樣不少,少的是一些禮節,小時候村民們在大街上碰到就互相磕頭,現在明顯少了。

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經濟發達了,很多地方的生活條件提高了。小時候我家很少能吃到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有肉吃,有媽媽做得新棉襖,新棉褲穿,有的是買的衣服穿在身上出去找小夥伴玩,那時特別高興,而現在幾乎頓頓吃肉,衣服舊了,就買新的。所以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還有就是中國這三十年進步非常的快,新生事物不斷擁入,電視,電話進入千家萬戶,過年了家裡沒有電視的買個電視,可以看看春晚了,現在你在手機上就可以天天看到綜藝節目的播出。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對村裡過年認識越來越多,好奇的地方都知道了,新鮮感自然就淡了。


一個努力奔跑的郭大白


經濟格局的大轉變。記得小時候,距離過年還有十幾二十天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醃魚,醃肉等備年貨了。而現在,很多農村人到城裡打工某生活,混的好的就在外娶妻生子,買房定居,很少回老家了,老人一走,基本上就不回了。混的不太好的,可能每年過年回一趟家,有的人乾脆把老人孩子接到自己工作地過年(打工者本來春節假期也不長)

社會發展中,勞動力人口的大遷徙導致的必然,以前出外打工的人很少,寧可守著幾畝地拮据過著,也不遠出外漂泊。現在旁邊人都出門打工富了一點了,再加上物價上漲,生活開支的增加,只得無奈出門謀生。我老家現在村裡過年基本上就很少人在老家過年了,我想其他地區應該也差不了多少。


ZY大法


歸根結底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想吃啥想玩啥想買啥都不用等到過年,平時就可以得到。現在人們的人們的生活水平就好比以前人們每天過年一樣。所以大夥對於過年也就沒有了更多的期待,以前人們盼著過年是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放鞭炮,掙壓歲錢。這樣的生活平時是沒有的,所以大家期待過年!

而現在,大家想吃啥,想買啥平時就可以買。不必等到過年!還有就是以前過年,村裡,縣城裡都有各種文藝表演比賽,大家正月可以去圍著看熱鬧。而現在幾乎等不到過完初七,人們就開始忙著賺錢了,開張的馬上就開張,根本沒有休息享受的時間。有的甚至初五就開始上班了。更有甚者為了多賺錢過年不回家。成天圍忙著賺錢,根本就沒有心思去娛樂!正月官方上說是過完元宵節以後,實際上過完初五基本就等於結束了。大街上已經又變成往日的車水馬龍狀態。根本看不到一點喜慶!

而且我發現越是大城市越對傳統節日不重視,我就拿杭州說吧,正月期間我就沒看到大街上掛個燈籠,而且商鋪連個對聯也不貼。至於鞭炮就別想了,根本不可能有!再看看電視臺,一到正月除了央視還播放個有關晚會的節目以外,其他電視臺都是電視劇,一如既往。元宵節只有央視有晚會,其他臺跟往常一樣,似乎並沒有發生過什麼而已!對節日如此淡化,你覺得還能有年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