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之興 從緊靠香港到聯通全球

開放之興 從緊靠香港到聯通全球

深圳機場的國際客運通航城市由2015年底的11個增至目前的46個。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11月14日,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編制的最新全球城市分級排名正式出爐,這份榜單通過城市間金融、專業、創新知識流情況,確定一座城市在世界城市網絡中的位置,被認為是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排名。深圳從beta級連升兩級進入alpha-,首次進入世界一線城市,這意味著深圳對外開放再上新臺階。

深圳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對外開放史,從邊陲地區到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從建市初期引進外資發展“三來一補”到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服務全球,從經濟特區到設立自貿片區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無不直接受惠於對外開放。

在新的歷史時期,全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已經成為深圳新的定位,深圳市委六屆十次全會提出,深圳要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攜手港澳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建設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全球城市。

南方日報記者 陳熊海

A 從邊陲小鎮到連接46個國際城市

40年前,羅湖口岸作為深港之間唯一的陸路口岸,有著百年曆史的廣九鐵路從此經過。在改革開放前,作為中國當時唯一的南大門,外國人大多通過這個口岸入境。

40年後的今天,年底即將啟用的蓮塘口岸是深港之間的第7個陸路口岸,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每天經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員達67.89萬人次,其中絕大部分為深港陸路口岸通關客流。今年9月23日開通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更是讓深港中心城區的“距離”縮短至14分鐘,使得深港之間聯繫更加緊密。

此外,深圳還將在深港之間佈局“東、中、西”跨界軌道體系,逐步放開大珠三角人員的跨界政策,實現兩地城市生活的自由流動。最新消息顯示,深圳還將規劃港深西部快軌、廣深第二高鐵延伸香港、港深汕城際等多條通道,深化與相關的跨界交通合作,研究新增前海口岸、深圳東站口岸、深圳坪山站口岸,深港之間的聯繫將更加便捷。

從緊靠香港到聯通全球,深圳機場的國際客運通航城市由2015年底的11個增至目前的46個,近3年新增35個。僅2018年1—0月,深圳機場就新增國際客運通航城市13個,其中洲際客運通航城市8個,數量為歷年之最。今年內,深圳—巴黎、深圳—馬尼拉等國際航線也將陸續開通,為城市插上“騰飛之翼”。

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把深圳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升級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深圳將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鐵路樞紐、國家公路樞紐、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裝箱幹線港。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深圳還將發揮灣區合作優勢,與香港共建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機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全球門戶,進一步向全球城市邁進。

B 從“三來一補”到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1979年,袁庚在深入考察後提出在臨近香港的廣東沿海建立工業區,既能利用國內較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又便於利用國際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原料,發展加工製造業。7月,蛇口轟然響起填海建港的開山炮,後人稱之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炮”。

2018年,前海華商林李黎律師事務所港方合夥人林新強是最早進駐到前海的港人之一,平均每週都要來前海3次左右。他對前海的發展狀況,尤其是接軌國際的法治環境構建“很滿意”。經過5年的開發,前海這座曾經的灘塗已“港味”十足:隨處可見的繁體字指示牌,以及一座座匯豐、恆生、東亞、周大福等標誌性港企的獨立樓棟或門臉——5年間,前海註冊港資企業數量增長近135倍,今年平均每天10家落戶,目前已突破1萬家,註冊資本近萬億元。

從建設經濟特區,發展“三來一補”加工製造業,再到成立自貿片區,引進現代服務業,深港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除省、直轄市以外,深圳是香港唯一一個建立了定期高層合作會議機制的城市。直至今天,深圳實際利用港資仍然是外資來源中最主要的部分,佔比高達81.4%。

深圳的發展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部深港合作史,是香港在資金、人才、技術等多方面持續不斷支持幫助、輻射帶動深圳發展的歷史。

面對新形勢下的深港合作,深圳成立建設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領導小組,與香港共同開發河套片區。“深港合作潛力巨大,香港有深厚的科研能力和金融服務,而深圳具有非常好的先進製造業基礎。在攜手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路上,深港大有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

C 從製造走向全球到服務遍佈全球

代表深圳經驗的蛇口模式,正在逐步複製推廣到海外:招商局集團與吉布提政府合作的吉布提新港區在2017年投入運營,雙方將在吉布提建設“東非蛇口”。目前,招商局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的20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投資了50個港口。

2017年,深圳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8萬億人民幣,連續10年蟬聯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首。而深圳港也伴隨著深圳進出口貿易的繁榮,連續5年居世界第三大集裝箱港口。目前,深圳共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239條,通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深圳已發展成為華南地區集裝箱樞紐港、集聚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平臺,成為珠三角重要貿易門戶。

在投資方面,2017年深圳企業海外投資項目和投資額均居國內城市首位,2017年深圳實際使用外資74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超過850億美元。

深圳模式、深圳標準的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截至目前,深圳已累計參與研製國際國內標準6094項,已有70家各類國際國內標準工作機構落戶深圳。此外,深圳也構建起了全球“鵬友圈”,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與55個國家的85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係。

在對外開放“軟實力”方面,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作為“特區中的特區”,以“制度創新”為全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今年,前海信託出82項制度創新成果,已累計推出401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首創或領先達133項。深圳還立法制定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實施最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探索懲罰性賠償制度。

今年,深圳對標新加坡和香港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為參照,從貿易投資環境、產業發展環境、人才發展環境、政務環境、綠色發展環境和法治環境等6個方面提出20項改革舉措,著力營造服務效率最高、管理最規範、市場最具活力、綜合成本最佳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促進對外開放取得更大突破。

■數讀

67.89萬人次

深港之間陸路口岸即將達7個

每天67.89萬人次經深圳口岸出入境(2018年上半年數據)

深圳機場國際客運通航城市已達46個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註冊港企已達10064家,註冊資本近萬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

2.8萬億元

深圳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8萬億元人民幣,連續10年蟬聯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首

2.41億噸

深圳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41億噸。

深圳共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239條,通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

850億美元

深圳實際使用外資74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超過850億美元

深圳共與55個國家的85個城市建立友好關係(截至2017年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