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怎樣傳承5000年曆史的?

反迷你的rick


人類發展至今,我們都會知道,生物科學上一個細胞包括含了生命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已經可以通過一個細胞還原出一個生物。從這個想象出發,我們也可以從中國文字的起源,尤其是書法藝術中還原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文化。

這是因為:書法是書寫漢字的一種形式,它伴隨著書寫內容而產生。

人類的歷史可追溯到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人,而文字的歷史則要短得多。郭沫若認為,中國把文字的歷史延伸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他認為當時人們在陶器上的一些刻畫符號就是漢字最初的萌生。學者稱這是最初的"陶文"。山東大汶口出土的五千年前的陶文,可以視為象形文字的前身。

黃帝時期,出現了一位史官倉頡。傳說倉頡長有四隻眼睛,他能看出常人看不到的事物內涵。"倉頡生而能書,乃受河圖錄字,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查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巜春秋緯.元命苞》),中華文明在倉頡的開拓和庇佑中前行。我們可以理解為倉頡是中華民族當中集體智慧的形象,是民族意識當中的一股合力。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正是由於人類在蒙昩中沉積了腦袋裡的太多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情緒。於是出現了倉頡造字,使"天雨粟,夜鬼哭"(巜淮南子.本經訓》。有了這些帶著靈性的文字,尤其是甲骨文字的出現,它們精緻的線條或者墨痕,充滿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感情。經過書法藝術技巧的再創造,在有限的中孕育著無限的可變形式。

1899年秋,中國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裡發現了三千多年前殷商時期的文字一一甲骨文。

。清光緒年間,有一位王懿榮,他擔任國子監祭酒職務。一日王突患瘧疾,京城一位老中醫為他開出一劑藥方,待僕人抓藥來熬製,王覺藥方中"龍骨"很奇特,就找出藥材中沒有搗碎的龍骨,發現上面隱隱有人工刻痕。開初不知道什麼名堂,後來有位朋友拿著一堆龍骨請他鑑別,他才搞明白這些些所謂的龍骨其實是龜殼和牛肩胛骨,而這些符號很可能是商代時期的文字。

王懿榮(1845—1900),字正儒,山東福山(今煙臺市福山區)古現村人。中國近代金石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王意識到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後,即下令派人到各大藥店將龍骨全部買下,不分晝夜的查看古籍。終於搞清了這些龜甲乃是作為祭祀占卜之用。史料上明白無誤的記載著1899年秋中國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裡發現了三千多年前殷商時期的文字一一甲骨文。

我們都知道,語言的產生遠遠超早於文字。只是當時沒有錄音之類的工具記錄下來。語言和、文字的產生都是為人類信息的交流與知識的傳播。而文字就可以穿越時空,成為跨世紀的語言,這一點毫無疑問!

1903年,有位名叫劉鶚的先哲,將其所藏的五千餘件甲骨,經過精心篩選,選出一千多片甲骨拓印成書。這是中國第一本將甲骨著錄出版的書籍一一巜鐵雲藏龜》。

至夏商周青銅器時代。出現更生動的藝術文字一一鐘鼎文。這是中國文字代表一種文明與華貴的炫耀!至秦,得益於秦始皇的雄心,嫡系漢字作為統一的權威而推廣應用起來。

後世學者迷戀金文所在多有,但是如今所說的大籙書體並非指金文而是指籀(音宙)文。東漢許慎的巜說文解字.敘》中說:"及宣王太史籀著巜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這是中國第一部有記載的識字教材。

大篆的代表作是書法古玩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一一巜石鼓文》。今天故宮博物院單列石鼓一館,館內一付對聯:亂世貧弱國寶多難,國家強盛國寶太平。"有十個石鼓均有破損,巜馬薦》一鼓甚至一字不存。但都得以匯聚一堂。

至秦國大將恬蒙、蔡倫。發明了"恬筆倫紙"。再後來,又發明了墨、硯臺。稱為"文房四寶。"

從此以後中華文化的交流和發展源源不斷的增長起來。

文字是穿越時空的語言。她記載著中華文化的五千年曆史文明!


Sj51586581987


公元前2000年商代甲骨文就已經成熟,到現代漢字大約四千年。

中國文字史是中國文字長達四千餘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依照發展的時間順序,基本可以分為先秦、秦、漢、唐時期文字、宋元時期、明清文字、中國近代文字和中國現代文字等。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從上古至近代的悠久歲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優越的文字文化。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之一,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之一,也是區別於其他文字的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字之一。從產生到發展,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漢字形成了其自有的美,也衍生出了以漢字為主的書法藝術。漢字的美是融通天地自然的大美,是具有中國氣質的大美,是其他任何一種文字所無法企及的大美。當然,按照現在的觀念,漢字似乎也是有一些不足,但那是現在的歷史條件使然,不能全算漢字的錯。中國人使用了幾千年的神奇的文字,用西方的各種理論分析必然會分析出種種劣勢來。然而漢字是中國的,是民族的,本來就是不能用外國的理論進行分析的,什麼“漢字落後”、“漢字拼音化”、甚至做出種種論證要廢除漢字,這都是在沒能理解漢字,沒能理解中華文化的情況下盲目引進外界理論的膚淺、偏頗的看法,是對中華文化的輕蔑和侮辱,是讓人扼腕嘆息的。





東嶽遺風


中國人使用了漢字5000年之久,漢字融入中國人的基因,是有可能的,不過不是現在,而是以後,並且有很多限制條件。

一個很簡單的反證,如果不讓我們讀書受教育,給一本繁體字的古書,認識麼?肯定不認識,絕對是標準的文盲。

按照基因遺傳的特性,前後代之間是會遺傳一些特定的屬性的,比如物種特徵、趨利避害的特性等等。對於反覆訓練和使用的某項技能,通過許多代的反覆強化,也是有可能遺傳下去的。

但是,中國人對於漢字的認知,應該還沒有達到融入基因的程度,至少不明顯。這是因為有兩個主要的阻礙因素。

首先,漢字是在不斷變化的。

從距離今天9000多年前的21個賈湖遺址刻符(文字),到7000多年前的630多個雙墩刻符,再到陶文,然後發展到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再進化為繁體漢字和現在的簡化漢字,變化太快了,沒有足夠的時間刻入基因遺傳。

其次,文盲率太高。

在中國古代,教育很不發達,一個村子幾百號人,能有那麼幾個人識字就不錯了吧。

我們說近的,根據建國之初的調查數據,當時人口的文盲率在80%以上。

在絕大部分的人都不識字的情況下,遺傳的可能性肯定也不大。

至於為什麼我們之前沒看到過的一個繁體字,在我們看到後卻認識,這個是因為經驗的作用。


虔城沙鷗


象形傳承/看圗解惑…

①遠古地栔刻一一

旦/明也/從日見一上/

一/地也/

出自休盤/

象形是不是過目難忘呢…

②由此及彼地延展一一

昶/旦也/日長也/從日 永 /會意/

出自昶伯匜/

是不是能預見舟行而人之不覺呢…

③有聲有圖底描繪一一

朝/旦也/從倝/舟聲/

出自利簋/

是不是感知到小橋流水之槳聲呢…

④勞動場景地刻畫…

曓/今暴/從日從出從拱從米/

出自老子甲/

是不是逢太陽出來該曓曬大米了呢/

哦/不曬大米可以曬衣物文字或靚照嘛…

看官見圖文後/是否對文字之魅力感動得一塌糊塗呢…

所謂流傳有序/皆因象形生命之無窮/

難捨難棄矣…

本尊答畢/謝邀

第一八一四六期/如果可以/則有勞朋友們底轉發啦/謝謝






四大發明24365686


有人類的發展,就有文字的傳承。



季家人


5000年中華文字傳承亮的了世界。現在人用手機電腦再有幾十年時間把字都忘光了。謝謝!


溪水激流


中國文字的傳承,很大因素是因為把文字留在了介質上,從古代的竹簡,到棉,麻,布匹,再到紙,一代一代的傳承,直到今天。


風信子283716526


其實漢字是表意而不是表音。像古英語,現在的英國人是不理解古英語的,而中國人看古代的漢字也能知道大致的意思。中國漢字讀音在幾千年裡發生過變化,咱們也不能聽得懂古人說話,但是漢字就能夠讓我們學習感悟先賢的智慧。正因為漢字表意,其他國家也借鑑漢字,它也起到傳承文化的作用。


斑竹i


首先要有連續5000年不斷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