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鄭和下西洋時,船上沒有年輕女子,帶了一群50歲的老婦人,這是真的嗎?

nocturnserenade


鄭和是宦官,帶年輕女子幹嘛?再說色是刮骨鋼刀,女是紅顏禍水,帶著年輕女子只會讓大部隊發生矛盾糾紛,老婦人就不用擔心這個隱患了。

鄭和下西洋是一個巨大的航海工程,每次出航都是數十上百條大小寶船、數千人的龐大部隊和經年累月的海上漂流,往往是“數月甚至整年不知肉味”,生活十分煎熬,特別是對年輕男子而言,出海遠洋是一件極其枯燥乏味的事,直至如今也是如此。

時間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既然遠洋生活如此鬱悶,何不隨船攜帶年輕女子,滿足船員需求,促進生活和諧,有百利而無一害?


這就是不理解人性的表現了,所謂女是紅顏禍水,色是刮骨鋼刀,若隨船攜帶年輕女子,到底由誰擁有?由船長擁有,則船員不服,容易內訌;若由船員分享,則人是感情動物,肯定會因雨露不均導致導致內亂。這種規律不僅在遠洋途中,在當代社會仍然存在。

總之,遠洋船上攜帶年輕女子是取禍之道,有經驗的船長都不會這麼幹,鄭和雖是宦官卻深通此理,拒絕攜帶年輕女子,而不像有些人想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


還有一種說法是,民間有習俗說和年輕女子同船是大不吉,因為年輕女子陰氣重,而且有月經,一旦大姨媽來了,汙血屬於“見紅”,會衝犯煞氣,給船隻帶來災難,老婦女就不一樣了,她們早就和大姨媽拜拜了,不會“見紅”,也不會衝犯煞氣,不會帶來橫禍。

除此以外,50多歲的女人年老色衰,無人問津,但身子骨還硬朗,帶在船上可以洗衣做飯、縫縫補補,打掃衛生,管著船員的吃喝拉撒睡,又不會引起船員們爭風吃醋,實在是一舉兩得,經濟實惠。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是真的,而且這些女人可以說個個身懷絕技,以至於鄭和不是帶一幫年輕貌美的女子消遣,而帶了一群59歲的老婦人上船。


按照鄭和船隊的實力,帶一百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恐怕也不在話下,帶一群50歲的老婦人就讓人有些奇怪了,難不成真的是因為正合適“三寶太監”,用不上女人,所以在帶哪些女人上面就沒什麼講究,沒做重點強調?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當然不是,古代的人尤其是古代航海的人,對於哪些東西能上船,哪些人能跟隨航行,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比如說年輕貌美的女子,是絕對禁止的,為什麼?

航海見紅不好,而帶一群女人,一走三五年,這一群年輕貌美的女子,但凡正常點,每月少著也得見一次紅,說到這裡,鄭和帶一群50歲的女人也就很好理解了,50歲的女人基本上都絕經了,見不了紅,自然就可以上船了。


話說回來,既然這麼麻煩,不帶還不行嗎,還要注意這問題那問題的,不帶不就什麼問題?當然,帶一群女人,自然不是為了自找麻煩,主要還是在用上,女人能有什麼用?年輕漂亮點的還多少能解悶解乏,這都59歲的絕經女人了,肯定不是“你”想的那樣用。

50歲的女人是帶著絕技的,基本上只有女人才掌握的本事――針線活,鄭和下西洋是出使船隊,而且出使的目標並不確定,只是知道大概的方向,要往哪走,至於說走到哪,見到什麼人,基本上就是“走著瞧”,見到誰算誰,鄭和是一個富有經驗的航海家,知道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的道理。

在每走到一個國家,整合都會讓這一群59歲的婦女趕製出使國的服裝,以示尊重,這些老婦人的用處在這裡呢,而且鄭和出海一去就是兩三年,真不能用小姑娘,要不然回來孩子都得能打醬油,男人女人的事情,根本堵不住!


歷史三日談


鄭和的身份有兩個,一個是明朝的太監(朱棣當政時期),一個是偉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一生七下西洋,據說還下過一次東洋,專門去了一趟日本。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就是奉朱棣之命揚大明之國威,所到之處和當地國家進行了文化交流和商品貿易。其政治意義遠大於經濟效益。



鄭和還有一個不便明說的任務,那就是幫助朱棣打聽他侄子朱允炆的下落。朱棣奪了侄子的天下,侄子卻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朱棣整日心緒不寧,唯恐侄子哪天回來報復他,找到他好斬草除根。

歷史證明鄭和沒有找到朱允炆,卻繪製出了中國最早的航海路線圖,他的船隊規模之龐大,人數之眾多,組織之嚴密是15世紀世界上最大的船隊。就連當時超牛叉的荷蘭船隊都望塵莫及。

鄭和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航海這東西還真不是鬧著玩的,沒有財政支撐還真玩不起。

比如船隊每次出行最少有兩萬七八餘人,這些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船上或者上岸後的異國他鄉來解決。不說別的,單就這些人的穿戴都是一筆大的開銷。海上風吹日曬,衣服本來就容易破損,你總不能讓這些船員穿的衣衫襤褸吧?



本來是為大明朝顯擺去了,穿的不像話,還不讓洋人笑掉大牙。而要沿途採購衣服和鞋襪,合適不合適不說,有沒有這些款式還成問題呢。總不能讓船員穿萬國服裝吧?總不能讓這些船員穿燕尾服打領帶吧?再者說了,採購這些服裝還要一筆巨大的外匯。朝廷有些官員要求停止航海,覺得這是燒錢的買賣。

出於這種考慮,鄭和在第五次下西洋的時候,專門帶了一船50歲的婦女(必須是絕經的婦女)。鄭和為何帶一船老年婦女而不帶年輕的女人呢?

其實這是鄭和的無奈之舉。一些朝廷官員藉機花費太大而上書朱棣廢止航海,鄭和帶一船老年婦女就是為了節省資金,讓這些婦女為船員洗衣、縫縫補補,幹一些針線活。為何不帶年輕婦女呢?不是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嗎?

在古代有種風俗,說和婦女同船不吉利,婦女身上“見紅”犯煞氣。女人陰氣太重,會引起翻船觸礁的危險。而這些50歲的婦女都絕經了,沒有了“見紅”一說,也就相應的陰氣對這些船員陽氣沒有影響,所以帶的都是50歲往上的絕經婦女,長的比較醜的。



不帶年輕的婦女原因還有就是,年輕的長的青春靚麗,船員看到會心旌搖盪,會不安心工作,一心二用就會出差錯。

反正鄭和是太監,對女人不感興趣。他才不會給這些船員帶來福利呢!想想看,航海長年累月漂泊無定,常年不見女人,假如把持不住,船員和年輕婦女有染,在船上如何生孩子?和老年婦女就不用考慮這問題了,這是出於安全角度來考慮問題的。

不過鄭和在航海過程中發明了麻將,解決了船員寂寞難耐的長夜,你看喜歡搓麻的人都對女人不感興趣,因為麻將太有吸引力了。這是鄭和為船員帶來的福利。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秉燭讀春秋


鄭和 原名 馬三保 從剛開始很有聲望的家族,到後面被捉去當太監,身世有很大的轉變的

我覺得很符合情節,因為這些老太太都是鄭和用來為船員洗補衣服的,那時候很多船員的衣服、鞋子穿不了很久可能會壞,這次本來就是為了彰顯國威出去的,首先要做到的是士兵還有將領的精神還有整體形象,不可能衣衫襤褸破衣爛衫的跑到國外去。為的輕裝簡行,這麼多人出去,工具帶太多會很麻煩,所以只帶老太太,這樣在船上能幫到很大的忙



8號放映室


是因為這些老婆婆都是當時明朝內心靈手巧的人物,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為當時出海航行的人縫製衣服,因為當時船上那麼多的人不可能他們自己縫製衣服什麼的,所以就用到了老婦人,要出去老長時間的,可能要2年,船上的生活要是過得不好的話,要是到了其他國家之後邋邋遢遢的肯定有損天朝國威的。


散裝宋官人


明朝水師是我國古代海軍發展的巔峰,可惜我國自古重陸軍作戰,明末雖依舊戰勝海上馬伕荷蘭但主要靠人數完全無法和永樂鄭和時期相比,清朝不包括近現代就更別說了


小破孩滅霸


據考證,鄭和卻實航海時,帶有很多性。不是你說的五十以上的老婦女,也有年輕的。主要任務是,縫縫補補,做船員做飯,有時候一去就是一年甚至兩年以上。


男壹號37818


我只想說,待在海上這麼久,就算老婦人都不會放過的!


任人漸疏175


那是帶的裁縫,給船員補衣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