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15年,为何不敢传宗接代?

壹碗情工作室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女人,她是唐朝皇后,还是武周王朝开国皇帝,执政能力也非常出色。

武周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武则天不得不退位,武周王朝结束,直到这个时候,武则天还是武周王朝唯一的皇帝,悦史君认为,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生育机会

唐朝载初元年(690年),唐朝皇太后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改元“天授”。

从这时开始,武则天就成为了武周王朝的皇帝,要让王朝延续下去,皇位继承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不过,考虑到武则天出生于唐朝武德七年(624年),此时已经是一个67岁的老人,早已过了生育年龄。

虽然武则天有不少面首,但悦史君认为,他们的陪伴性质显然更多一些,再靠武则天自己传宗接代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立侄立子徘徊

武则天建立武周王朝后,就在神都洛阳建立了武氏七庙,武氏取代李氏成为皇族。

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的侄子们就开始谋求皇太子的地位,以便武氏族人能够继续统治武周王朝。

武则天也把武氏族人提高到了皇族的地位,武承嗣被封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他人全部都封为王或公主。

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的争储行动最积极,也有不少大臣替他们说话,但以宰相狄仁杰为首的大臣,却极力主张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

此时,武则天还有庐陵王李显、皇嗣李旦两个儿子,她也从朝野上下的一系列事件中,看出了拥护儿子们的力量。

最终,武则天选择了儿子,李旦表示愿意让位给哥哥,流放多年的李显在武周圣历二年(699年)被再次确立为皇太子。

第三,无法下定决心

虽然武则天确定了皇太子李显,但她一直没有传位给他,悦史君认为,她心里还是有顾虑。

一是武则天虽然80多岁了,但按照古代帝王的传统,是可以一直到驾崩都在位的,武则天没必要提前传位。

二是武氏和李氏的斗争还在继续,李显的地位并不稳固,武则天还没有做最后的安排。

三是武则天此时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等人在身边,这些人也影响着她的决策。

就这样,虽然武则天在位15年,但直到政变发生的那一天,她也没能完成传位,武周王朝也就只有她一位皇帝了。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武则天晚年不敢让武家子第传宗接代,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武家子第不争气。

武则天称帝后,曾一度在培养接班人上大费周折和脑筋,并极力培养几个侄子,一心打造自己的接班人,结果事与愿违,侄子并不争气。就拿武则天曾寄予厚望的武承嗣来说,武承嗣虽然也有才能,但却武断独行,不注意言行,他不懂得隐晦之道,公然和准太子李旦争权夺势,并想一举将其击溃,因此阴谋、阳谋层出不穷,最终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非但没打垮武则天,而且伤了自己,其行为让人所不耻,成为众之所矢。名誉被毁的他也因此而过早退出"接班人"之争。武家其他子弟也是如此,武三思也是个心计有余,而厚道不足,德不服众之人,说白了,就是都不具备厚重沉稳的君主之风。总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是武则天对武家子弟最无奈的感概。

二是社会舆论不支持。

一方面,大唐江山是李渊父子一手打造出来的,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勤政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一手开创了贞观之治。百姓安家乐业,幸福指数很高。因此,尽管武则天称帝十余载,但百姓骨子里还是认同和支持李唐江山,而武则天一旦立其侄子辈为接班人,势必引天下百姓的集体反对和暴乱。

另一方面,武则天执政期间,大力培养和提拔重用贤才,因此朝中大臣多为正义和正直之辈,他们也极力反对武则天传位于侄子。他们甚至直言不讳地提醒武则天,是自己的儿子亲还是侄子更亲?

也正是因为以上重重原因,武则天权衡利弊,最终不敢让武家子第传宗接代,而是还位于李唐。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67岁的老妇女,能玩儿就不错了,根本没有生育能力好不?另外,武则天本来就有儿子,根本没有再生的必要。

一是没有生育能力。

武则天称帝的时候67岁,接近古稀之年,早就绝经多少年,这把年纪别说在古代,就是现如今也99.99(此处省略一万个9)%没了生育能力,就是让她那些小鲜肉天天和自己奋战耕耘,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二是没有生育必要。

武则天年轻时给李治生了4个儿子,且都长大成人,虽然长子死了,次子被废,但三子和四子还活的好好的。如果武则天67岁以后生儿子,将来要传位给儿子,也肯定要传给跟李治生的、年龄大的儿子,不可能传给后来的小儿子,因为她已经老了,一旦死去,小儿子根本没有能力坐稳皇位,甚至可能会因此丧命。既然如此,还多此一举再生儿子干嘛?

三是生孩子很危险。

女人生孩子就像鬼门关走一圈,如今40岁就是高龄产妇,那60多岁就是老年产妇,生育风险不是一般的大,基本上生个孩子,自己一条老命就交代了。武则天熬了几十年,好不容易当了皇帝,会为了生孩子把自己的命都不要了?换作任何人都不会这么傻。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武则天称帝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八岁的高龄了,这么一个年龄,还是在古代,肯定是早已没有生育能力的了。

虽然武则天身边的男宠有很多,猛男俊男也不再少数,但是,这依然不是能让武则天怀孕的理由。

那时候的武则天,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了,两个女儿了。大女儿在一周岁的时候,就被她给亲手杀死了,没办法那时候,她是在和王皇后,争夺皇后之位,她只有杀了自己的女儿,才能把女儿的死,诬陷到王皇后身上,然后,自己才能接着女儿的死,把王皇后给拉下马,最后,武则天就是这样登上的皇后位置的。

其它三个儿子,他也仅仅是杀了一个而已,杀掉的那个儿子,就是对她登上皇帝宝座有阻碍的,这个儿子一死,她称帝就毫无阻力了。这时候的她,还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还可以继她的位,所以,她也没有必要再生育。

再说了那时候,武则天和男宠之间的事情,还是比较隐秘的,武则天没有怀孕对她来说,只是好事,绝不会是坏事。

更重要的是,武则天也不想怀孕,然后让别人在背后指自己的脊梁骨,嚼自己的舌头,说自己不检点。

综合以上原因是武则天称帝十七年,没有在生育儿女的原因。


史学达人


首先,必须说的是,而是她有自己的后代,哪儿存在不敢传宗接代的说法。

1.武则天一生生育了4个儿子和2个女儿,大儿子李宏(24岁时据说被武则天毒死),二儿子李贤(发配边区),三儿子李显(中宗也是后来继位的儿子,虽然后来被杀害,由武则天孙子李隆基上位),四儿子李旦。大女儿是在昭仪时期变死去(历史猜测是为了陷害王皇后自己掐死了女儿),后便是得宠的太平公主。



2.在武则天当皇帝后,她虽然拥有后宫“面首”三千,但是在这15年的继位时间里,她没有生育。因为在位时的年龄也就64岁了,虽然保养的很好,但是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实。

3.便是她与李治的爱情。虽然当时身为武才人,是李治父皇的女人,但因为曾经的预言所以被冷漠。后来在皇宫里便开始接触李治,并以昭仪的身份回归(当时已有身孕)。她感激这个再次给他生命的男人,也爱上了这个疼她的男人。但是后宫的生存没有想象中的简单,皇家的亲情也没有那么牢固。在李治驾崩之际,她答应李治,会照看好他的江山。这是对爱情的承诺。


老丘哇


作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武则天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因此她的故事也曾被多次搬上荧幕——像是刘晓庆的《武则天》、归亚蕾的《大明宫词》、贾静雯的《至尊红颜》、范冰冰的《武媚娘传奇》都堪称经典。

这些剧虽然改编成分很多,但从这些剧里还是能看到武则天不同于常人的魄力。

而她通往帝位的道路也没有像电视剧中那么容易,步步为营,从36岁开始从政,到67岁登记,她整整花了31年才把国号改成大周,让天下姓武。

只是费劲周折,在位15年,武则天却没有立武姓子孙为嗣,而是最终将天下归还给李唐,这个做法让人心生疑惑——但

其实武则天是动过这个想法的。

武则天登基之时已经67岁,不可能以皇帝的身份再生下孩子,所以皇嗣的人选只能从和高宗诞下的孩子以及自己的亲子侄里挑选。

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深受武皇喜爱,因此也起了入主东宫的心思,和当时的太子斗得难舍难分,因为武皇的爱护,权利一度凌驾于东宫。

所以,武则天曾认真考虑过立武三思为太子,让武周天下得以延续。因为,如果让儿子李显即位,在她百年之后,天下必定又会姓李。

就在武则天举棋不定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心思,这个人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神探狄仁杰。


狄仁杰当时任武则天的宰相,非常受武则天的倚重。当他得知皇帝有立位武三思的想法时,说了一句“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亨宗庙;三思立,庙不袝姑。”

大意就是:立亲生儿子为太子,死后可以在太庙中,享受千秋万代的祭拜,而若立武三思,姑侄毕竟不如母子亲,还从没听过有人会让姑姑进宗庙的。

古人对于死后能否如宗庙,享受子孙拜祭的事十分重视。狄仁杰会说此话并不是真的为武则天着想,而是想要匡正李唐宗室。但是不可否认,他的一句话击中了武则天最大的忧虑,就是死后能否“享宗庙”

最终武皇在“武姓天下千秋万代”和“千秋万代享宗庙”中选择了后者,所以才有了晚年自去封号,归政李唐的行为。


电影烂番茄


不能够说武则天“不敢传宗接代”,而是她真的是“有心无力”,没有人容忍这朵“奇葩花”的继续存在。

武则天有几个厉害的标签,第一,她是中国历史上被承认的第一位女皇帝,注意不是第一位女皇帝,而是被承认的第一位;第二,她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继位;第三,她是中国长寿皇帝中的一位,最长寿是乾隆,而她也不弱,活了82岁。



大诗人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武则天最终当上皇帝,但也是67岁了。虽然说天下美男子任她挑选,优良基因一大堆。但是她也不得不服输。她真的老了,她真的不能怀孕了,或者说她真的绝育了。且不说年龄大了,就算你年轻,在那时候的大环境,生子也得靠运气。

立马有人不同意了,为什么她还有后宫佳丽三千?当时狄仁杰也劝谏,让武则天悠着点身体,不要沉溺于温柔乡,但是武则天说她这是在“采阳补气血”。不只是说,武则天还让狄仁杰看她新长出来的眉毛和牙齿。也就是说“武则天是在养身和养生”。



所以说“生子传宗接代”是行不通了。有人说,既然不能生子,那可以选拔武家人中优秀的人继承大业。

武则天想过,心里挺纠结,还特意问过老乡狄仁杰,国老狄仁杰不放过机会,一语中的,让武则天坚定了“传位儿子”的决心。

狄仁杰就说了几句话,最经典的一句是:“侄子当皇帝,太庙中怎会供奉姑姑,这前所未有。”对啊,武则天一想,是这个道理。之后,狄仁杰趁机说“召回李旦”的话。

可是还没等武则天传位,神龙政变爆发,唐朝复辟,不久,武则天病逝。与李治合葬乾陵。正是应了狄仁杰的话:“儿子终究比侄子亲”。

正是这一决定,让武则天名垂千古。



实际上,整个历史上,武则天就是一朵耀眼的“奇葩花”,那时在怎么开放,会容忍吗?狄仁杰是坚定的唐朝复辟的支持者,更是践行者,后面还有一大群人。

没多少年,这种“开放之风”消失了,沉落在历史上的长河里。



非常茴香豆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的晋升之路也是充满了坎坷,她14岁入宫当了李世民的才人,在这个位子上待了十余年。后和李世民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产生了爱情,并于李世民去世一年之后再次入宫,与李治生下了六个儿女。进宫之后的武则天开始功于心计,利用手腕扳倒乐乐自己的最大情敌王皇后和萧淑妃,然后力排众难,坐上皇后的位子。

公元660年,显庆五年,李治风疾发作,不能处理朝廷的事务,于是武则天开始处理朝政,李弘病死,李贤,李显先后被废掉太子之位,武则天步步为营,和儿子和大臣争斗不休,最终在67岁的时候登上了皇位,并改国号为周,在位15年,神龙元年的神龙政变才正式退休。

那武则天既然当了皇帝,那也算是武家的天下了,那她为何没有再传宗接代,生下自己的皇嗣来继承皇帝之位呢?

前文已经讲过,武则天登上皇位的时候已经是六十七岁的高龄的,她身边虽然有几个面首,也有性生活,但是67岁的老太太再生孩子是几乎不可能的,而武则天养那几个面首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

其次,如果武则天真生下了孩子的话,在武则天去世之后,万一立刚生下来的孩子为帝的话,那他们的父亲,也就是武则天养的几个面首肯定会再改年号,不可能再让大周王朝再姓武。封建社会怎么能允许孩子跟随母亲姓呢?即使这个母亲是皇帝,那死了之后也是尘归尘土归土,武则天死后肯定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再次,武则天已经和李治生了四个儿子,虽然李贤和李弘那个时候已经死了,但是还有李显和李旦呢,再不济,武氏家族还有后人,武则天还有侄子呢。从这几个人中来选自己的接班人就足够了。

武则天晚年也是在纠结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还是让自己的侄子继承皇位,这个时候,狄仁杰给了武则天一个建议,让武则天决定了立谁为太子,因为立侄子为帝的话,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人家祭祀宗亲的时候是不会祭祀姑姑的,而立儿子的话,虽然还政于李家,但是儿子还是会祭祀自己母亲的。所以,武则天最终还是决定了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太子。


消失的月光


中国历史上,干政的女人很多,有点甚至直接掌控了整个朝政,比如吕后、贾南风、慈禧等地,但干直接称帝的,就只有武则天一人,他从15岁进宫,开始侍奉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又侍奉唐高宗李治,最后自己当起了皇帝。

武则天的治国才能不可否认,在她的治理之下,唐朝蒸蒸日上,后来的“开元盛世”都有武则天的一份功劳,唐高宗李治逝世后,武则天开始谋朝篡位,公园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做了女皇帝,她把国号改为“周”。

武则天称帝后,虽然她是女的,但她跟男皇帝一样,也有自己的后宫,后宫生活也是比较乱的,武则天有许多男宠,那时候男宠叫做面首,也就相当于女皇帝的“妃子”,每天就负责侍奉皇帝。

武则天后宫有多少面首呢?不知道,历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对很多,据说三千应该是有的,而且武则天“选妃”还是有要求的, 不是什么人都用,需要长得帅,而且深受武则天喜欢的那种。

作为整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武则天的控制欲望是很强烈的,据说她经常到民间秘密搜罗面首,本来皇帝选妃是可以公开招标的,但武则天比较是女人,女皇帝要是公开招标选面首,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吗?所以帮武则天挑选面首的任务,一般都是上官婉儿去完成的。

上官婉儿四处寻觅,不知道给武则天输送了多少“妃子”,为什么武则天当皇帝那么多年,都没有留下后代呢?要知道,武则天是690年称帝,直到705年才下马,一共当了15年皇帝,为何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用以传宗接代呢?

古代是没有避孕措施的,生不生孩子不取决于男人,也不取决于女人,而取决于运气,那么武则天是什么情况呢?原来是她年纪太大了,武则天登基时已经67岁了,早已经过了生儿育女的年龄,尽管她的面首都是壮年男子,但她自己已经不行了。

曹操曾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武则天登基时虽然67岁了,但她仍旧有一统天下之心,可见她的志气远大,无奈由于年龄的原因,不能传宗接代,也不能将江山留个自己的孩子,说来也是心酸。

总而言之,武则天那么多面首,都没有留下孩子,主要是因为年龄太大了,没有传宗接代,武则天逝世后,唐中宗李显继位,江山又落入李氏家族手中。


千叶先生


武则天称帝,怎样传位,无规可行。要传给亲生儿子,等于还政婆家,否定自己合法性。要再生儿子传宗接代,已年入耄耋,生不出。要传给武家侄子,大臣反对,狄仁杰说的对,不传位(李家)儿子而传(武家)侄儿,千秋之后,哪有皇帝在太庙供奉姑母的?无奈之下,武则天搞折中,令亲生儿子李旦姓武,立为东宫太子,既满足大臣们要传位儿子的坚持,又满足娘家要求武皇不传异性要求。看似摆平了双方,可是武家人反对,立这个冒牌“武家儿子”,继位后定会复辟李唐.,武家要遭殃(武则天也深知)。于是,这事在纠结犹豫重耽搁下去。直到武则天快要灯干油尽,才良心回归,决定还政李家。死后还进入乾陵,陪伴丈夫李治,尽媳妇本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