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项羽三万兵力能打赢彭城之战,十万兵力为何打不赢垓下之战?

飞腾小子


楚汉相争中的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是刘邦项羽双方四年多争战中两场经典战例,集团军的大对决,但结果却截然不同,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王离北方军之后,在彭城之战再创奇迹,项羽以三万精兵雷霆突袭,击溃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斩杀士兵将近三十万,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垓下之战,项羽十万兵力对刘邦约四十多万联军,最后却全军覆没。几年时间,主客易势,强弱变更,败者成为胜者,霸王走到末路,究其因有以下几点。


前206年五月,受封就国的诸侯各怀异志,汉王刘邦与齐地田荣先后起兵,打破分封约定进行兼并地盘,挑战项羽权威。在张良的欺骗下项羽不顾刘邦,亲自率军到齐地平叛,刘邦得以兵至南阳境,降河南王、韩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休整几个月后,刘邦率东渡黄河,收降魏王魏豹;接着又攻占河内,掳获殷王司马印。至此才昭告天下诸侯,誓师讨伐项羽,趁项羽主力仍被拖在齐地的时机,刘邦率联军五十六万直取彭城。在西楚大军外出的情况下轻取楚国国都,大家欢天喜地,稍为布防便各自寻欢作乐去了。

刘邦占据彭城,项羽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在此时他兵行险着,采取了正确的战术,没有集结起在齐国平叛的部队,留下诸将攻齐,自己带领三万精骑回救彭城,先击破樊哙等军,又绕一个圈子跑到防御他退兵的汉联军侧背进攻,汉军对项羽军的突然袭击,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乱作一团,项羽早晨接战中午便大破汉军,在彭城近郊斩杀十余万人,联军作鸟兽散。刘邦几乎是只身逃离战场,连老婆和父亲都让被俘虏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垓下之战,从兵力统计约为韩信三十万,刘邦本部不少于十万,加上其他诸侯军总兵力比彭城只多不少,项羽有十万楚军。这一次,是刘项先长期对峙交战后的延续,刘邦、项羽对峙广武涧,双方连续作战太久,都有点厌战,约定议和,项羽释放了刘邦的父母妻子,刘、项约定以鸿沟为界,刘邦据西面,项羽据东面。而当项羽释放了刘邦家人时,在张良陈平的强烈坚持下,刘邦发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转眼就撕毁了和约,领军追杀楚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楚军止步反杀,再一次打败汉军,韩信加紧进攻齐国夺取齐地,项羽派出龙且带二十兵救齐,全军覆没。在分封赐爵的承诺下,刘邦集团完成了大合兵,诸侯与韩信彭越英布也如约前来围攻项羽。

彭城之战两军统帅指挥官是刘邦项羽,而垓下则是韩信对上项羽,彭城之战项羽有心算无心,垓下之战轮到韩信有心算无心。韩信吸取彭城教训,为免联军太多指令不明造成混乱,韩信将各诸侯军分散于外围,以自身齐军为主力与项羽决战,组织起迂回包抄,中军反击的战术。项羽虽有十万军队,但粮草明显不足,军队已是连续作战的疲惫之师,对上新加入的韩彭生力军,精神斗志大不相同,此时,天下已被刘邦一方收取大半,项羽没有盟友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在此形势下,大败已是不可避免了。


南方鹏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就涉及到战争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指挥者。彭城之战汉军指挥者为刘邦,而垓下之战汉军指挥者是韩信,看着都是人,但人跟人是不一样的。

韩信和刘邦关于将帅领兵打仗的能力有一段对话,对话是这样的,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统领多少兵马?韩信回答:陛下最多能统领十万。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回答:多多益善。我个人感觉韩信说的最多十万已经高抬刘邦了,刘邦的能力也就是能统领两万兵马的料。

彭城之战,汉军五十多万,人看着是不少,但待看是谁指挥了。这五十多万部队是由汉军、魏军、韩军、以及投降的秦军等组成的联军,说是军队,不客气的讲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巨鹿之战时他们已经出场过一回,当时章邯率领的军队只是骊山服徭役的苦力和犯罪的罪犯,就这样的一只临时拼凑的队伍硬是吓得他们都不敢出战,何况他们后来面对强大的楚军呢?

彭城之战之所以刘邦会输,首先在兵员素质上汉军就不占优势。当时巨鹿之战后,项羽的实力大家一清二楚,据说诸侯见到项羽发怒,吓得都不敢说话。可见他们从心里上害怕项羽到什么程度。而项羽旗下的楚兵更是让汉军闻风丧胆。

其次项羽在彭城之战中采取了正确的进攻策略。刘邦在取得彭城之战后正如范增料想的那样,贪图享乐和财宝,止步于彭城,做出了防守状态,并没有派兵立刻北上和齐国一起南北夹击项羽。刘邦只是在彭城的北边的邹鲁和西部的下邑做防守,重点在北部。项羽利用这个机会,率三万骑兵星夜兼程,于半夜抵达邹鲁,击溃樊哙,在北部防守线上撕开一道口子,然后直插下邑,当时是凌晨左右,汉军根本没有防备,一听说楚兵来了,吓得掉头就跑,士兵自相践踏,许多兵都被河水淹死。当时就损失了十万左右兵力。

后来项羽集中优势兵力只追杀一个目标,那就是刘邦的中军。刘邦连一口气都没有喘,被项羽追着打,一直从彭城跑到荥阳,期间指挥系统瘫痪,没有组织起来有效的抵抗,汉军被项羽的楚兵几乎全歼。

我们再来看看垓下之战,垓下之战时汉军指挥者已经不是刘邦了,是韩信。许多人都说垓下之战是因为刘邦偷袭了项羽,所以才导致了项羽的失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根据《史记》记载,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建议,背信弃义的在两军鸿沟盟誓之后对项羽的楚军展开追击,在追到固陵这个地方时被项羽发现,项羽率领楚军回击,立马就击败了刘邦,而且把刘邦困到了陈下。因此凭刘邦的实力单挑项羽,他根本就不行。

后来刘邦听取了张良的建议,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

随后,刘邦知道自己的指挥才能不行,主动将指挥权交给了韩信,于是垓下之战实际上是韩信和项羽的一次交锋。

大战开始后,韩信率领汉军主力为中军直接对阵项羽,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这时候韩信开始了他的神奇表演。

韩信先令中军进攻楚军,楚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汉军,于是韩信领军撤退,这一招叫引蛇出洞。然后楚军追击,韩信令左右军合拢,同时从两侧进攻楚军。这时楚军就显得左右不支了。这时韩信又领着中军回击,三面夹击楚军,楚军在三面围困下开始撤退,项羽领军退至垓下。韩信率近五十万汉军将楚军团团围住。

神奇的是这么多人围住楚军,项羽还是领着八百人突围了出来,可见项羽对时局的掌控还是很清醒的,最后在汉军的追击下,项羽身边的兵越来越少,最后他孤身一人不肯渡江,于是自刎而死。

项羽在垓下之战时,北方诸国已经全部被汉军占领,楚国的首都彭城也被灌婴夺取,因此他是后路全无,援兵没有,只有向东南逃窜一条路可走。大形势上项羽陷入了绝地,因此输也是理所当然。不过项羽最后是自刎的,他的指挥才能在当时是无人能敌的,这一点我们应该承认。


每日趣评


悟空问答,寅哥解惑。项羽是一个悲情英雄!彭城之战是项羽的代表之作,垓下之战也是英雄走下神台之役。下面我就谈谈为什么项羽在两次战争中截然不同的表现……

1对手不同!彭城之战项羽的对手是刘邦,刘邦说实在话领兵能力实在不敢让人恭维!趁项羽远征齐国之机偷袭彭城,彻底激怒了项羽!刘邦手握60万联军,心态飘飘然,不把项羽放在眼里,项羽则是一心对敌。两者相较之下,高下立判!垓下之战的对手换成了韩信!韩信是汉初名将,垓下之战又是包围战,项羽的机动性得不到发挥,所以失败。

2士气不同!彭城之战时,从项羽到小兵,听闻家乡被占领,心中的怒火化成了昂扬的斗志!才有了彭城之战的胜利。垓下之战则是项羽的军队处于十面埋伏的危局!失败的阴影笼罩在项羽的军中,四面楚歌更使得人心溃散!这样还不败那真没天理了!

3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彭城之战的刘邦只是个联盟首领,没有多少直属部队,项羽的三万骑兵都是江东子弟兵,都是铁杆。到了垓下之战时,项羽只剩下了十万残兵,韩信则统领四十万大军,地势也处于优势。

半小时耕耘换您三分钟品读!我是寅哥解惑,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的关注!




寅哥解惑


因为两场战争情况不同,不能从兵力上一概而论。

先说彭城之战。彭城之战虽然刘邦号称56万人,但其实是五个诸侯国的兵力,除了刘邦自己的汉军,其他都是新归附势力,说穿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趁着项羽在齐国时偷袭了彭城,就是开始大肆掳掠和饮宴。结果被项羽3万人打得落花流水,刘邦自己也差点没命。可见,这次项羽胜利的原因主要是刘邦统帅失当以及汉军兵力松散。

再说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刘邦30万,项羽10万,刘邦仍然占优势。但是军队指挥官已经不是刘邦,而是百战百胜的军神韩信。另外,这时候的汉军部队已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绝非彭城之战时一盘散沙一样的诸侯联军。而且楚军缺乏大后方的粮仓以及萧何这样的人才,所以在后勤方面也不能和汉军比。

另外,英布、周殷等人的反叛,四面楚歌声,都加剧了楚军斗志的崩溃。项羽真的是气数已尽了。就算是南渡长江,应该也只是苟延残喘,所以项羽最终在乌江自杀,结束了年轻壮丽的生命。


林屋公子


两个不可同日而语。彭城之战战,刘邦乘项羽都城空虚,率56万诸侯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彭城。当时项羽率楚军主力在齐地平乱,英布因为个人原因又"不设防",给了刘邦成功的机会。


而得知都城被攻破后,项羽做出了果断反击的决定。为了不打草惊蛇,项羽只能率三万铁骑反击。当然,这三万铁骑不是一般的骑兵。是项羽训练出来的秘密武器一楼烦骑兵,具有超强的战斗力。


结果出奇不意的出现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刘邦原本就各怀鬼胎的联军根本就没有抵抗力,被大败。于是乎,项羽以三万大军击败刘邦56万联军的历史记录。


而垓下之战,情况已大为不一样了。垓下之战是项羽和刘邦经过长达4年的争战之后的最后大决战。这个时候的项羽各种优势已消失殆尽,己是强弩之末,归附他的诸侯王被韩信征伐平定,唯一跟随他的主力部队疲惫不堪,再加上粮草告急,已是人心涣散,众叛亲离。其战斗力大大削弱。

而此消彼长,刘邦势力已丰,各路大军合围把项羽围困于垓下。不说刘邦的大军人数已超过50万,远远超过项羽的十万大军,而且士气和斗志等都远超项羽所率的楚军。

再加垓下决战前,刘邦审时度势的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韩信指挥,韩信别出心裁的奠出"十面埋伏"的战略部署和"四面楚歌"的战术策略,最终打败项羽已是毫无悬念的事了。

总之,垓下之战,项羽的十万大军打不过刘邦大军,不是项羽个人能力能决定的,而是大势所趋的必然结果。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项羽是战神。在当时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很多战争,他都能以少胜多,就比如题主讲的彭城之战靠3万轻骑打败了刘备的56万大军。彭城一战,几乎让刘备全军覆没,失去了和项羽对抗的能力。好在他的大后方比较稳固,萧何能够源源不断的江汉军开赴前线,补充刘备损失的兵力。

项羽这么厉害,在垓下之战的时候,他的10万大军在面对刘邦的40万汉军的时候,怎么就失败了呢?

从兵力上来看,项羽此时的军队是彭城之战的3.33倍。而刘邦的汉军是彭城之战的5/7。此消彼长,从理论上来看项羽应该能够轻易的将刘邦打败。没想到项羽竟然初战不利,然后被围在垓下,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如下:

项羽弱了

垓下的40万汉军从实力上来讲,不见得比56万彭城之战的汉军强,

但是项羽的10万楚军比当初该下彭城之战的时候,实力要弱得多。彭城之战,项羽所率领的3万人轻骑兵强大的机动性,让项羽能够对刘邦的部队各个击破,使其在集结的之前对他们进行打击。所以虽然看上去项羽的军队远远少于刘邦,但是项羽能够靠着他的骑兵在局部造成优势,所以才能大败刘邦。

汉军兵力集中

而在垓下之围的时候,刘邦的40万汉军组成了牢固的阵型与项羽进行正面拼杀,项羽的10万大军,虽然比当初的3万人有很大的增加,但他对面的汉军也同样集中到了一起,能够进行抵御。

汉军士气高

垓下之围汉军的统帅是韩信,这是一位战无不胜,创造了多次战争奇迹的将领。所以,与当初彭城之战的时候,汉军拥有一决死站的决心。

汉军阵型有利

这种正面对决的阵地战,由于汉军的人数多,所以从阵型上来看,汉军比项羽的军队列阵更宽。当项羽攻打韩信的中军时,被两面包抄而来的汉军攻击,导致受到了汉军的三面围攻。

于是楚军不能抵挡,大败而回。


历史风暴


在打彭城之战的时候,刘邦以五十六万大军前来夺取城池,以逸待劳,而项羽的三万部队从齐国的前线星夜回援,简直横扫汉军,后来刘邦带着十几个士兵逃了出去,据说韩信也在军中,但是却并不能反败为胜,尔后韩信就被刘邦打发到侧翼,又可能是对他能力的一个质疑,而韩信躲开项羽之后,逢战必胜,快速的占据了魏赵齐三国之地!也有一个说法就是彭城开战,韩信在废丘围章邯!

楚霸王项羽

在项羽和刘邦鸿沟和议之后,项羽引兵东归,而刘邦背信弃义乘机追击,最后被楚军大败,从此就躲起来不敢再战,直到把韩信和彭越以及英布还有楚国投降过来的大司马周殷,整整有了六十万人马,这才敢和项羽再次交战,此战也就是垓下之战,项羽兵力有十万,刘邦六十万!在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对刘邦的五十万还能打赢,为什么在垓下之战十万对六十万打不赢呢?

汉高祖刘邦

彭城开战前,楚军在齐国连连告捷,士气高昂,回楚救援凭借着军心士气打赢了这彭城之战,但是垓下之战是一路被刘邦追着跑,看起来就像是逃亡,而且粮草溃泛,士气低落,项羽的战略其实非常简单,他就是想要跑,但是被刘邦追着打到了固陵,这其中有一次是项羽打赢了,但是并没有把刘邦的军队击溃,而刘邦则在固陵坚守等待援军,此时的项羽为什么不跑,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其实這个时候只要项羽动身离开固陵,想必天下是谁的还需要一段时间!

垓下遗址

还有可能就是项羽被刘邦用什么办法给拖住了,所以没有走,一直拖到韩信和英布的到来,然后在垓下被围死,成王败寇,没什么可说的,项羽一生也光明磊落,即使他再怎么样,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颗明星!


微观历史者




第一,两次战役的大环境不同!彭城之战,项羽总体实力远盖刘邦,且项羽刚击败秦军主力不久,战斗力处于鼎盛状态;而垓下之战,项羽经过四年的楚汉争霸,自身实力随着龙且等悍将的死亡严重下滑,实力已经弱于对方!

第二,两次战役双方的兵力对比不同。彭城之战,刘邦虽号称56万,但都是各地反对项羽的诸侯拼凑的军队,实为乌合之众,且各自心怀不轨,无法统一军令;而项羽亲衰楚军精锐,且全部是重装骑兵不部队,个个骁勇善战。而垓下之战,楚军虽号称十万,但多是老弱病残,且粮草不济,因此虽有10万之众,其实战斗力已与四年前灭秦之时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两次战役指挥者不同。彭城之战,双方军事统帅分别为刘邦和项羽,显然市井无赖出身的刘邦不是被称为军神的项羽的对手;而垓下之战,楚军的最高统帅依旧是项羽,而汉军的统帅却是被称为战神的韩信,军神和战神相遇,拼的就是军队实力,所以此战项羽虽英勇无敌,且身先士卒,但无法挽救楚军失败的命运,更无法上演彭城之战的惊天之作!


独舌视界


先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彭城之战就好像一个青壮年打20个幼儿园的小孩子,只要开始打,小孩子必败无疑。垓下之战就好比一个几天没吃饭的青壮年打6个中学生。



项羽彭城之战,3万兵力大战刘邦56万大军。一战杀得各路诸侯溃不成军。刘邦为了逃命,把孩子都扔了。原本站在刘邦一面的诸侯又迅速反水,基本上都投靠了项羽一边。



彭城之战之所以胜利,其主要原因是刘邦部队七拼八凑,大多数是诸侯联军,各怀鬼胎,根本没有协调一致的可能性。还有就是刘邦的轻敌,当时项羽在齐地和田荣交战,刘邦以为项羽分身乏术,所以防备松懈。对于项羽而言,彭城之战之前项羽已经谋划好了,彭城陷落就是项羽的诱敌深入的策略,还有就是项羽当时皆为骑兵,刘邦都是步兵,骑兵战步兵有巨大优势。

垓下之战刘邦以60万大军兵围项羽10万军队,此时项羽落得兵败。



垓下之战与彭城之战不同的地方在于刘邦方面军队有了质的提升,当时刘邦的军队由韩信指挥,不再是诸侯杂乱无章的军队,能够统一指挥,再有就是当时刘邦占据了大部江山,各方面补给充足,在垓下之围中完全耗得起。反观此次项羽,曾经的得力大将很多都战死了,最大的谋士范增也病死,被围困多时,面临着绝粮的处境。经过韩信的四面楚歌,人心离散。根本没有办法发起重大的攻势。所以虽然此时项羽拥有10万军队却也是没有办法再创奇迹。


农人牧子


在很多人看来,项羽能以三万兵力打赢彭城之战,却以十万兵力败于垓下,主要原因在于韩信用兵入神。换句话说,项羽能打赢彭城之战,那是因为刘邦当时没有用韩信,后来在垓下之战中全歼项羽,完全归功于韩信十面埋伏。但真实原因,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两场战争的战略目的不一样,刘邦当时进攻项羽的老巢彭城,并没有计划一举将项羽击溃,事实上也不可能,因为当时项羽的军事主力在齐国故地,而不歼灭项羽的军事主力,占领再多地盘也没用。事实上,当时刘邦大举东征的目的,更多的是打破项羽的战略计划。

项羽当时的战略计划,就是先把六国故地征服了,然后集中六国故地的力量,去攻打秦国故地的刘邦。在这种背景下,刘邦在没有彻底歼灭章邯之前,就果断大举东征。事实也证明,项羽虽然取得了彭城大捷,但他征服六国故地的计划完全被打乱,因为后面他的军事主力被牢牢牵制在荣阳一线,这才有韩信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

其次,两场战争的军队成分不一样。彭城之战,表面上看刘邦有五十多万大军,但问题是,这五十多万军队更多是一种联盟关系,换句话说,当时和刘邦一起来攻打项羽的大佬,并不是刘邦的小弟,他们只是觉得项羽势力太大,所以和刘邦联手对项羽进行一次打击。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的合作关系是很脆弱的,因为项羽实力强大时,他们自然会帮助刘邦打项羽,但刘邦实力强大时,他们则会帮助项羽打刘邦,如果两个人的实力差不多,他们则坐在旁边观战,总而言之,绝不让一家独大。

所以刘邦在攻下彭城之后,各路诸侯就开始反过来遏制刘邦的势力,或者开始磨洋工,所以当项羽回师救援彭城时,能够轻而易举击败刘邦。但等到垓下之战时,韩信已经把魏国、赵国、韩国、代国和齐国的军事大佬全部给消灭掉,剩下的英布、彭越也已经投靠刘邦,成为刘邦的小弟,在这种背景下,进攻项羽的军队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诸侯联军,而是由刘邦直接或间接统率的汉军,并且是以六国之力量进攻项羽一国,项羽自然只能选择乌江之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