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康熙年间就发明了28连发的“机关枪”,为何反被流放宁古塔?

王昆立



哎,这问题问得,真是逻辑混乱、颠三倒四!

不明就里的人,看了问题,就会认为戴梓惨遭流放,就是因为发明了28连发的“机关枪”。

但是,他下面又问“为何”反被流放,这可不是前面都已经给出答案了,紧接着又问“为何”,真不知为何还要问“为何”?

事实的真相是:戴梓遭受流放,并非因发明28连发的“机关枪”获罪,被流放的地点也不是宁古塔。

先简单说一下戴梓其人。

戴梓是很有些来头的,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戴苍是清代早期的画家,擅长画肖像、人物以及山水、竹石。题材以《看竹图》最多,代表作却是《烟云归耕图》。本世纪初,戴苍的一幅《看竹图》在香港嘉士德拍卖,以39.8万元的价格成交,即其绘画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

也因为父亲有代表作《烟云归耕图》,戴梓晚年在辽东曾自号“耕烟老人”,著有《耕烟草堂诗钞》传世。

戴梓自幼聪颖,喜爱机械制造,少年时代,就“自制火器,能击百步之外”。

现在看“能击百步之外”的武器,并不会感到特别惊奇。

但对比一下以后差不多一百年,即在乾隆三十年,清军在新疆作战鸟统的射程,不过只有三十多步而已。

由此可知戴梓的跨越时代性。

当然,戴梓跨越时代性最大的就是制作出“连珠火铣”。

《清史稿》记,清康熙十三年(1674),戴梓从军赴浙闽征耿精忠时,曾献上该“连珠火铣”。

“连珠火铣”配备了两个相互衔接的铳机,铳背装有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当扳动第一个机轮,随着火药和子弹落于机膛,第二个机轮即跟着开始扣动,如此循环,可连续射击28发子弹,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铣。

中国古代战争器械研究的专家、同济大学机械系研究员陆敬严先生认为,戴梓的“二十八连珠火铣”就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设计巧妙,不仅去掉了旧式火铣用火绳点火的原始操作,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够连续射击的优点,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比欧洲人发明使用机关枪早200多年,威力和优越性超过当时世界强国的同类火器。

兵器专家王锦光先生说:“这种连珠铣非但在我国算是首创,就是当时在世界上也可算是新颖的武器。”

韦镇福在《中国军事史.兵器》中也说:“这种类似近代机关枪的火器,在当时世界上尚未出现。”

李少一等在《干戈春秋》上干脆认为连珠火铣就是机枪,称“戴梓的发明比西方人早了一个多世纪。”

可惜的是,康熙、以及后来的众多清朝统治者头脑里固守着“骑射乃满洲根本”的思想,一直以刀、矛、弓、箭这类冷兵器为主,未对戴梓的发明制作予以足够的重视,终使中国武器史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从而造就了悲惨而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戴梓获祸,主要是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的诬告陷害。

戴梓原先在编纂《吕律正义》时,就和南怀仁产生过分歧;后来康熙命令南怀仁造冲天炮,南怀仁“造之一年而不成”,而戴梓仅用八天就造出来了,这使南怀仁“惭且愤”,脸上挂不住,有了加害之心。

另外,有一个名叫陈弘勋的人,原是张献忠的养子,投靠清廷得居高官,曾向戴梓索贿不得,他和南怀仁相勾结,诬陷戴梓私通日本。

康熙不由分说,把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阳)。

戴梓在盛京活得很累、很惨、很狼狈,靠卖字画为生,过了差不多过了三十年才获赦,但已垂垂老矣,回不了乡,留居铁岭(今辽宁铁岭), 改年病逝,享年78岁。


覃仕勇说史


这个问题可笑的要死。

戴梓这个自来火枪,根本不是他自己发明的,而是仿制昂立亚国进贡的琵琶鞘燧发枪,就是下面这货。

这是故宫收藏的琵琶鞘燧发枪,昂立亚国其实就是英格兰,所以说这种火枪的专利是属于英国的。当然,这种枪的特点就是在枪托开两个空间,一个空间作为贮存弹丸的弹仓,一个是贮存发射药的药仓。弹仓和药仓由机轮和枪膛连接,由扩机将弹丸和发射药推入枪膛,再扣动扳机燧发发火。
弹仓和药仓



机轮
再补一张图,连珠火铳内部结构


这种枪的优点很明显,只要一次性将弹仓和药仓贮满,就可以省却装填时间,提高了射击效率。这是因为当时的火绳枪和燧发枪都要将发射药从枪口倒入枪膛,再用通条捣实,然后将弹丸从枪口送入,再瞄准射击。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第一,发射药无法捣实,导致火药不能充分燃烧;第二,气密性存在问题,容易漏气。这就导致弹丸的射程和杀伤力打了折扣,而且这种火枪制造工艺复杂,不适合大规模装备,所以虽然东西方都在同一时间接触了这种火枪,但是都在同一时间抛弃了这种鸡肋,继续将前装枪使用了两百多年。所以,这种东西只能作为君主、贵族猎奇的玩具而不会成为制式装备。戴梓的纺织品相比于原厂货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把枪托拉长让其能够贮存28发弹丸罢了。


至于这货是机关枪吗?当然不是,这货严格来说就是一种后装燧发枪,其发火原理和现代机步枪大相径庭,而且弹药也是分装的,根本不是现代的定装弹。

《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机枪是带有两脚架、抢架或是枪座,能实施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定义是步兵射击用自动武器。日本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的定义是一种扣引扳机不放时能够连发,同时又可进行单发的口径11毫米以下的自动武器。可见各国对于机枪的定义有一个共同点,即机枪是自动武器。自动武器是指靠发射时形成的火药气体的能量自行退壳装弹和连发射击的武器,即只要扣住枪械的扳机不放,就可连续射击,直至弹仓的弹药全部耗尽为止。

另外再附上英文枪支分类

火绳枪:Arquebus;滑膛步枪:Musket;线膛步枪、来复枪:rifle ;连珠步枪:repeating-rifle;半自动步枪:a semi-automatic rifle;、a self-loading rifle;自动步枪:automatic rifle;突击步枪: Assault rifle;冲锋枪:submachine gun;机枪:machine gun

这个琵琶鞘自来火枪以及戴梓的纺织品顶多属于repeating-rifle,不可能是machine gun,甚至连步枪都算不上。


至于戴梓为何被流放,是这样的,根据《清史稿》记载:

梓通天文算法,预纂修律吕正义,与南怀仁及诸西洋人论不合,咸忌之。陈弘勋者,张献忠养子,投诚得官,向梓索诈,互殴构讼。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后赦还家,留於铁岭,遂隶籍。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戴梓情商不高,和康熙的大红人南怀仁结了梁子;同时又命犯小人,导致被南怀仁给摆了一道,才被流放关东,最后成为铁岭人。呵呵,根本不是某些二傻说的康熙防汉,而且康熙对火器的兴趣远高于明朝,清朝也逐渐成为全火器军队。

最后说一下,拜托各位二傻无知就要点脸,少张嘴放屁。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首先需要纠正一下,提问里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机关枪”,严格来说,根本不是机关枪。而且晚年凄凉的戴梓,也没有“流放宁古塔”。

它的学名叫“连珠铳”,是一种琵琶形状的新型火枪,其枪脊上储存火药弹丸,以机轮来操纵装填,开火时一口气能连发28发。这种当时的新颖火器,属于一款升级版的燧发枪。与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7世纪末荷兰燧发枪性能相似。虽然属于当时领先全球的枪械,但与近代机关枪真心不搭。研发成功后也没装备军队,只成了戴梓的私人藏品。

但虽然如此,这构思精密的“连珠铳”,依然是清初军工强人戴梓的实力见证。而且放在戴梓一生的奇特军工创造里,“连珠铳”也只是个小意思。

戴梓,浙江官吏家庭出身的读书人,年轻时就不爱四书五经,却偏爱读书人鄙薄的火器军工技术。三藩之乱时,一腔热血的他放弃安逸生活从军,亲手开发的火器,从此在战场上初露锋芒。后来一路官升康熙皇帝的南书房翰林院侍讲,其炉火纯青的研发能力,这时起更是大爆发。要论贡献最大的,却是他的一项独家成果:冲天炮。

冲天炮,又名“威远大将军”炮,这种戴梓研发的野战炮,长二尺一寸重三百斤左右,能在三里的射程内发射空心爆炸铁弹,对快速移动的敌人形成覆盖杀伤,且能够通过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来操纵射程的远近。即使对面是高速凶悍的骑兵,也保证能以汹涌火力大杀一片。后来清王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战争里,戴梓的冲天炮更成了清军战场的神奇,多次把拥有沙俄火器的准噶尔骑兵瞄准了暴锤,杀出清王朝赫赫武功。

不夸张的说,在康熙年间半个世纪的征战里,
以其奇特创意不停升级火器装备的戴梓,几乎是亲手把清军火器水平拽到世界先进位置。而且这位康熙年间的幕后英雄,还写出了著名的《治河十册》,是近代中国黄河治理工作的绝对宝典。对四书五经无感的他,诗文却写的独具一格,其针砭时弊的诗歌,堪称清代中前期里的独一号。想要了解清初的世态民情?体会康熙年间的苦难民生?读戴梓的诗,经常就是秒懂。

可以说,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如戴梓这般多才多艺的强人,也是相当罕见。能够如此人物,能够主动请缨,半生为国家呕心沥血,真堪称“天赐大清”。

但无奈的是,当时的康熙皇帝,还是特别宠信外国传教士南怀仁之流,多次以强大军工发明抢了南怀仁风头的戴梓,当然也就招了恨,终于给戴梓编造了“私通东洋”的罪名,也就不出意外,惨遭康熙帝流放。虽然不是流放到酷寒的宁古塔,却也被赶到了盛京(今沈阳),度过了三十五年流放生涯,直到雍正帝登基后才得到赦免,却也已年老体衰。雍正四年(1726),这位不世出的军工强人,黯然病故在铁岭。

而在戴梓病故一百一十四年后,鸦片战争战场上,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英国侵略者,清军的火器装备,竟破烂到连康熙年间都不如的地步。猴急着要造火炮的清王朝,连当年的造炮图纸都找不到。这耻辱的景象,真辜负了当年戴梓,那一腔报国的热血。

参考资料:《清朝文献通考》、《皇朝礼器图式》


我们爱历史


首先,戴梓的28连发机枪,没有任何的实战能力。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所谓28连发机枪,就是28个装好弹药的子铳,安装在琵琶型枪身内部,使用一个枪管对外射击。由于这是单兵武器,因此采用的子铳都非常小,可以装填的弹药非常有限,而且枪管很短。

这种武器的射程威力都非常有限,从身管和子铳长度来看,真正射程不会达到鸟枪的三分之一。也不具备重新装填能力。毕竟在战场上,为28个子铳重新安装火药和铁子,需要的时间起码在20分钟。

同时,这还是一支火绳枪击武器,这种武器实际战斗能力,还不如清军从准噶尔获得的土耳其技术赞巴拉火绳枪,装药多,身管长,可以在远距离打穿铁甲,直接导致了铁甲在我国大面积被淘汰。在火绳枪,抬枪排枪射击下,这种所谓的28连发机枪,根本就是自杀武器。

如果是火炮,所谓的28连发机枪,又威力太小,在红夷大炮和子母炮面前,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相差不是几十个档次的问题。

到了1870年在高性能炸药,金属子弹,全新冶金技术和机械技术出现以后。法国才出现了37管机枪,但是都是使用定装金属子弹,使用摇动手柄转动。完全不是戴梓那种,28个小火铳绑在一起,使用一根枪管的多管火绳枪可以比较的。

但是就是这样这种蒙蒂格尼式机枪,也因为不适合实战而被淘汰。至于,戴梓那种多管火绳枪,其实在明朝就有,各种10管火绳枪,早就证明在实战当中没有任何用处,就连射程只有16米的骑射都可以轻松碾压。

比戴梓那种武器还要神奇的各种火绳武器,在明朝数不胜数。一个比一个神奇,就是都没有实战能力。什么28连发机枪,没有上弹,闭锁,击针击发,退弹等等能力,也没有金属子弹。就是把一堆小火铳绑在一起而已,明朝把100支火箭绑在一起的一窝蜂都有,就更不要说这个28管小手铳了。


深度军事


戴梓对推动清初火器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也正是戴梓不遗余力的改进和研发火器才导致了他日后悲惨的命运。因为火器的发展实则是在动摇清朝的统治根基。

这里首先要纠正一点:由戴梓改进的28发连珠铳虽然说是一种构思巧妙的新式燧发火器,但其实际价值却非常有限。因为就实用性与可靠性来说,它还远远不如单纯的燧发枪。

戴梓在少年时代就迷上了火器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种火器。康熙十三年(1674年),已经25岁的戴梓随康亲王杰书平定三藩。由于戴梓对军事形势的分析与判断都很准确,因此康亲王对戴梓十分赏识。

康熙十九年,康亲王杰书班师回朝,立即就向康熙推荐了戴梓。康熙与戴梓交谈后,发现他确实是个人才,因而大力提拔。这一时期的戴梓仍然醉心于火器的改进与研发,因此清初的火器发展获得了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戴梓努力获得的成果仅仅只是成为了康熙皇帝维持天朝上国体面的工具而已。

康熙二十五年,有荷兰使者进贡‘蟠肠鸟枪’。在将这种火器呈递给康熙皇帝时,荷兰使者曾不无得意的说‘俺们大荷兰的造枪技术就是中,不是给恁喷哩,这样先进的火器只有俺哪能造!’康熙皇帝闻言大怒‘你跟谁俩呢?一群井底之蛙,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就这物件,我天朝早已有之,一会儿我就赏你们一些,让你们也开开眼’!

于是戴梓奉命仿制这种鸟枪,结果很快就制造出十支,并且性能还强于荷兰使者的进贡之物。然后康熙皇帝将这些仿制的火器回赠给荷兰使者,此举让荷兰使者十分的汗颜于自己的狂妄自大。


又一次,南怀仁向康熙帝夸口:‘有一种冲天炮十分先进,只有比利时人能制造。自己曾经花费一年时间,都没有能仿造成功。’没想到康熙帝却说‘此事不难,交给戴梓,他肯定有办法。’结果戴梓仅用了八天时间就将这种火炮给仿造了出来。由戴梓仿造成功的这种火炮被康熙帝命名为‘威远大将军炮’。大量装备这种火炮的清军,即使是日后面对大量装备俄国火器的准噶尔部也丝毫不落下风。

戴梓出色的表现虽然得到了康熙帝的青睐,但是也引起了其它同僚的猜忌。康熙三十年,南怀仁勾结陈鸿勋诬陷戴梓‘私通东洋’,随后康熙将戴梓发配至盛京。

戴梓这样的结果表面上看是因为遭人诬陷,但以康熙帝对朝政的掌控能力,他不可能不知道戴梓是遭人诬陷。那么他为什么还会顺水推舟将戴梓发配?战歌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戴梓对火器发展的推动动摇到了清朝的统治根基。

清朝皇帝历来强调‘骑射乃旗人之根本’。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就是:处于数量劣势的八旗军队,要充分的保证武力上的优势,以此来维护统治的稳定。那么怎么保持?就是鼓励骑射,遏制火器。当然这个遏制火器并不是不用,而是火器的发展不能动摇到骑射的地位。

据此你就会发现,随着清朝实力的衰弱,它对火器发展的限制就会越来越严。因为当再好的盔甲、再精的骑射也抵挡不了一支装备了燧发枪的军队时,清朝的统治也将随之开始解体。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戴梓改进的28发连珠铳。由于这种武器本身存在的种种缺点,导致它基本上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是从这种武器的出现我们也可以知道,戴梓肯定对于燧发枪的结构与制造流程十分熟悉。那么让戴梓设立制造一种能大规模装备,并且性能出色的燧发枪也不是一件难事。而随着燧发枪的大规模普及应用,八旗军队所保持的骑射优势必定荡然无存,这是康熙帝及历代清朝统治者所无法容忍的。因此戴梓研发的火器越先进,他的结局就会越悲惨。(幸亏戴梓是处在清初国力鼎盛时期)


战歌仰望星空


你以为是康熙傻?其实傻的是你自己。这种火器如果推广,那满人很快将会亡族灭种,死无葬身之地。


姜子钧


戴梓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冤的一个人物,他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还能制造火器,在攻打台湾的战役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雅克萨城个新疆噶尔丹叛乱等战役中都发挥了很大威力,更重要的是,他还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连发铳”

如果康熙能用好这个人,全力发展火器军事工业,恐怕整个中国的历史都会被改写。然而他却被康熙流放,最后冤死。

这是为什么呢?

这事儿还要从“28响连发铳”说起。

在《阅微草堂笔记》一书卷十九《滦阳续录(一)》曾有记载:纪晓兰与戴梓的后人戴遂堂交谈时,遂堂“言其先德本浙江人,心思巧密,好与西洋人争胜。在钦天监,与南怀仁件,遂徙铁岭。言少时见先人造一鸟铳,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铣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铣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拟献于军营,夜梦一人诃责日:‘上帝好生,汝如献此器使流布人间,汝子孙无憔类矣。’乃惧而不献。”这也是唯一的关于所谓28连铳的文字记录。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戴梓当年已研发出来了能连续击发28发弹药的武器,也就是说世界上发明机关枪的鼻祖是中国人戴梓。这种“连珠铳”一次装填之后能贮存弹丸28发。装填手续简单方便,比欧洲同类火器早了很多年。

然而就是他的天才强过了比利时人南怀仁,令南怀仁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勾结陈通岩向康熙帝奏本诬陷戴梓暗通日本,于是康熙三十年初,戴梓举家被流放至今沈阳。

那么问题就来了,以千古一帝的英明睿智,这一起冤案怎么会发生呢?说他里通外国,那肯定是死罪啊,流放算怎么回事?

事实上,就是康熙知道他没有里通外国,那就是康熙自己要整戴梓了。

其实就是对康熙来说,这个人是个可怕的潜在危险。既然他制造的武器可以打败蒙古骑兵,那么也能打败八旗兵,比如说他制造的子母炮就被康熙明令说子母炮是八旗武器,各省绿营,也就是以汉族人为主的部队是不许制造。康熙还是惧怕汉人掌握火器而宁肯让这位天才冤死,也就是说是康熙主导了这次冤案,如果没有这次冤案,中国或许可以和世界拉近不少距离。

于是这位天才冤死在了东北。昭槤在他《啸亭杂录》中明确地写"人共惜之",也罢,就是因为这位所谓的髂骨一帝,康熙太精明了,为了一己的利益,因为一个可能的潜在危险,不但扼杀天才,而且使中国的发展停滞不前,这永远都是一种耻辱。


关河南望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朝代,比如“八国联军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甲午海战和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洋人何以如此肆无忌惮侵略中国呢?无非就是凭借手中强大威力的武器。清朝的长矛大刀,怎是洋枪洋炮的对手。



▲康熙

其实早在康熙当政时期,就有一个武器“发明专家”出现了,他就是当时28连发“机关枪”的发明者——戴梓。这项发明开创了前所未有的里程碑,标志着清朝摆脱束缚,由冷兵器时代快步走向“科技时代”。

然而,后来戴梓受到了“奸人”的诬陷和诽谤,康熙帝把他流放到了宁古塔劳动改造去了。戴梓失去了自由,远离了发明创造。这才造成了以后晚清落后挨打的局面,假如康熙没有流放戴梓,说不定中国武器领先世界潮流,清朝也许不会灭亡。

戴梓是浙江仁和(杭州)人,生于顺治六年(1649年),卒于雍正四年(1726年)。戴梓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他父亲是个制造商,受其影响从小他就喜欢机器制造,尤其对兵器有极大的兴趣,时常有小发明小创造问世,在当地小有名气。



▲戴梓研究机关枪影视形象

25岁时,他发明了世界首创的28连发的“机关枪”,准确的应该叫“连珠火铳”,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这种火药枪威力无比,关键在于连发,杀伤效率高。他把这项发明申报给了康熙,康熙此时正在和吴三桂死磕,由于康熙削番,触犯了云南王吴三桂的利益,吴三桂造反。关键时刻雪中送炭,有了强有力武器的支持,康熙一举消灭了吴三桂。

平叛胜利归来后,康熙对戴梓很感激,加之很欣赏他的才能,授其翰林院侍讲官职。戴梓开始了仕途生涯,这一年他26岁。

戴梓在朝廷能够接触外国进献的武器,他的眼界进一步开阔,灵感如泉水涌现,只要让他把玩一下,他就能凭记忆力复制枪支,这得益于他平时武器知识的积累。

有一次,荷兰政府进献了一种新式武器。康熙问戴梓,“你不是精通武器吗?能不能为我仿造10支这样的枪。不到十天,十支一模一样的步枪交给了康熙,康熙把这些步枪回赠给了荷兰使者。还有一次,他奉命仿造西班牙的佛郎机(一种大炮),结果花了不到五天就完成了。



▲戴梓的影视形象

康熙对戴梓这种天赋很崇拜,时常和他探讨火药方面的知识,宴请他是经常的事。这样以来引起了一个人的羡慕嫉妒恨,这个人就是康熙的老师,比利时人南怀仁。

南怀仁很早来到了中国,他在火药,天文,科学上都有建树。由此有种自高自大的优越感,他想不到中国也有这么聪明的人,他要维护他所谓的尊严,他要拿出绅士一般的方法和戴梓“决斗”。

“决斗”的方法是:南怀仁拿着一种先进的武器样本“冲天炮”(世界最先进子母炮),他对康熙夸耀说,这种武器还在实验中,也就是比利时人能够造出来,其他国家就别想了,”这话其实就是让康熙传给戴梓。康熙是明白人,于是告诉了戴梓。



▲南怀仁

戴梓看过样品,只用了8天就造成了“冲天炮”,而比利时人用了一年都没造出来。造成大炮后,康熙亲临实验大炮威力现场,为这门大炮赐名“威远大将军”,结果威力果然非同凡响。以后这种大炮在康熙平定葛尔丹叛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次较量,南怀仁彻底失败,戴梓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这一年他32岁。

由于戴梓制造火炮成功,南怀仁由嫉生恨,后来他勾结起义军叛徒陈通岩,向康熙帝奏本,诬陷戴梓暗通东洋(即日本),使戴梓获罪,于康熙三十年初(1692年),举家被流放至宁古塔。这一年戴梓43岁,正是事业的高峰期,可惜……(宁古塔是苦寒之地,是犯人的劳改营)。




▲戴梓被流放

戴梓被流放宁古塔30年后,在他73岁时,雍正登基大赦天下,戴梓才得以回到故乡。不过他没有回家乡,而是对这片白山黑水有了感情,毅然留居铁岭。雍正四年去世,享年77岁。

历史没有假设,康熙也没有后悔药可吃,戴梓发明的机关枪原型,比西方的加特林早了近200年。假如康熙不流放戴梓,假如没有南怀仁的诬陷,也许世界是另一种格局。历史告诉我们,洋人是亡我中华的罪魁祸首!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


秉烛读春秋


没有先进科学理论,没有先进冶金工业,没有专业机械设计制图知识,没有化学工业和理论,再精妙的构思,在昏庸的清朝也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就一个,定装金属弹药的子弹壳,要有冲压拉伸设备把铜板冲压拉伸成圆筒锥形细颈的弹壳形状,需要冲床和模具,模具用的钢材在那个年代的清朝是无法冶炼出来的,要把钢胚加工成冲压模具的车床铣床刨床更是清朝没有的。

在大清朝识得几个大字的人就是稀罕宝贝,遍地文盲的环境里,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是要近百年的努力的,洋务运动30年,汉族官员不可说不尽力,而且是不缺钱,洋人也是,有什么卖什么,没有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是输给了晚十年开始搞维新运动的日本。就是因为清朝还是科举制度,四书五经八股取士,知识分子都不会去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理论知识。少量留学生根本就发挥不出规模效应。

后来光绪的百日维新运动,被慈禧镇压,西方国家认为,一个开放而稳定富足的中国才是西方列强的理想原材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倾销地,所以有了西方国家递交国书要求清政府释放光绪帝让光绪亲政的事件,这也导致慈禧和西方交恶,最终慈禧宣布与西方11个国家宣战,才有了八国联军进京,庚子赔款的事。后来清政府倒台,中国四分五裂,这时的美国眼光独到,认为中国现在谁学习了西方先进知识,谁就是未来中国的掌权者,这些人如果去欧洲学习,将来执政也就是亲欧洲的政客。所以美国宣布,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用于教育事业,其中包括清华大学的建造,和留美中国学生的学费生活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教育是百年大计。


呵呵115588081


满清入关以十几万八旗兵统治两亿汉人,200多年来汉族各地起义不断,如果火药利器落入民间,八旗立马都被杀光了。所以只能利器入库、奇人流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