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咳嗽,但嗓子里老有痰怎麼辦?

HYE190828116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是脾的運化失司產生的痰溼,也是產生很多疾病的根源,痰生怪病,有很多疑難雜症都與痰溼有關,不咳嗽說明了痰溼不在肺,而嗓子裡有痰是脾胃運化不足形成,痰溼隨著氣機上升,就會在嗓子裡有痰溼,或者發生噁心嘔吐,這些都說明痰溼在脾胃的一種表現。



脾虛就會生痰,脾的運化不足就會聚溼成痰,氣虛也可以生痰,熱能煉液為痰,這是生痰的三個方面,痰可分為風痰、熱痰、寒痰、溼痰等,風盛則幹,風痰乾燥,難以咳出,一般嗓子、喉嚨都發幹、發癢、乾咳無痰,這樣的可以用祛風化痰的方法治療,可以用薄荷、麥冬、菊花、浙貝母、瓜蔞泡水喝,也可以用中藥材:杏仁、薄荷、瓜蔞、玄參、甘草、蜂蜜治療;熱痰粘稠、顏色發黃,往往粘在嗓子和喉嚨上很難咳出,治療用清熱化痰的方法,可以用浙貝母、百合、黃芩、麥冬、玄參等治療,也可以熬冰糖雪梨水喝,都有很好的化痰作用。


寒痰清稀易咳,一般都有惡寒的症狀,治療方法是溫陽化氣、補氣化痰,可以喝山藥、大棗、茯苓、生薑湯,或者喝生薑、蔥白、胡椒湯,也可以用中藥材黃芪、黨參、半夏、白芥子、生薑、桂枝、厚朴治療;溼痰易咳,量也較大,經常伴有頭沉、身重、噁心嘔吐等症狀,治療用健脾祛溼,補氣化痰的方法,用藥有:白朮、蒼朮、黨參、半夏、黃芪、生薏仁、炙甘草等治療。

中醫化痰的藥材很多,關鍵是要對症,像這種不咳嗽但嗓子裡有痰的治療方法就是行氣化痰,痰溼一般都會造成咳嗽,肺為太虛、吸之即滿、呼之即虛,肺無痰不咳,化痰的方法有清熱化痰、祛溼化痰、行氣化痰、溫化痰飲和健脾化痰,根據不同的症狀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只要辯證正確就可以立竿見影,就能很快將痰溼化除。


中醫雜症


不咳嗽,但嗓子里老有痰怎麼辦?

中醫稱之為“梅核氣”的證候,主要是由於長期情志不佳、肝氣鬱積,飲食不節、脾虛積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痰隨氣升,痰氣互結於咽喉而成。常表現為咽喉部不適,好像有異物(梅核)阻滯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等之感。故稱之為”梅核氣“。

怎麼辦?這個簡單!可用《川貝金桔》來調理一段時間即可化解!

此為《川貝金桔》,是由川貝、甘草、金桔等成份,經過加工炮製而成。

方解:川貝能清肺化痰,甘草能健脾益氣,金桔能理氣清咽,故本方具有清咽、理氣、化痰等功效!可專用於慢性咽炎(梅核氣)等,療效顯著!


中醫天下之平民中醫


支氣管炎,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常常痰多,有時候黏痰咳不出,不僅影響呼吸,而且容易加重細菌感染,所以化痰,祛痰對於痰多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非常有必要。


在這裡介紹幾種常用的祛痰藥

氨溴索:能夠刺激呼吸道表面活性劑的形成及調節黏液性液體的分泌。通過使痰液中的酸性粘蛋白纖維斷裂,從而降低痰液粘稠度。使痰液與纖毛黏力降低,痰液從而容易咳出。

羧甲司坦:能夠影響支氣管腺體的分泌,可以使黏液中粘蛋白雙硫鏈斷解,使低粘度的唾液粘蛋白的分泌增加,高粘度的巖藻粘蛋白的產生減少,從而使痰液的黏滯性降低,有利於痰液咯出。

支氣管舒張劑:比如噻託溴銨可在舒張支氣管的同時減少黏液的分泌,同時可改善肺功能。

N-乙酰半胱胺酸:具有較強的黏液溶解作用,該藥物分子中含有巰基能使痰液中糖蛋白多肽鏈的二硫鍵斷裂,從而降低痰液粘滯性,使痰液化咳出。另外還能使膿性痰液中DNA纖維斷裂,使膿性痰溶解。


呼吸道疾病患者,痰液分泌多,粘稠的時候不僅要服用一些祛痰藥,必要時還要使用抗生素,藥物使用需要醫生結合病情開處方,一般不建議自己使用,特別是抗生素。另外平時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含水成分多的食物,有助於稀釋痰液。



如果覺得本文有用,請分享給更多的人。點擊右上角關注,我會與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

無名藥師


說到痰,痰的病情是多種多樣的;痰在肺者則咳,痰在肌肉者則周身痠痛,痰在胃者則嘔吐,痰在大腸者則腹瀉及下痢,痰在筋骨關節者則關節疼痛而成風溼關節炎,痰流注衝任二脈及帶脈者則婦女月經不調及帶下等。

常言道,脾為生痰之源,因脾的功能主運化,主升,主統血,主四肢肌肉,其特性喜燥惡溼,如脾的功能失常,可出現厭食、腹脹,腹瀉、便溏,水腫及痰飲等。由此可見,悟空小姐提及的,不咳嗽、嗓子老有痰的問題。痰沒有累及其它臟腑病變,這顯然是脾胃虛寒,運化失宜,聚溼生痰所至。

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無需服藥治療,只要飲食治療就行了,這是以食代治的最佳辦法。下面介紹幾款飲食療法:

1,白胡椒、豬肚煲雞

做法:胡椒100g,豬肚一具,雞一隻,把搞乾淨的雞和胡椒放入豬肚裡,用牙籤連好,然後放入湯煲裡,加水適量,滾後用文火煲至2小時,加適量食鹽,喝湯吃肉,效果很好。如圖:


2,排骨煲白胡椒,用1斤排骨加200g胡椒共煲2個小時即可,

3,瘦肉煲老薑,加黃芪,白朮,紅棗,黨參,各15g,草果10g。其中瘦肉400g,老薑150g,共放湯煲,注水適量,滾後用文火煲1個小時即可,喝湯吃肉,效果亦佳。

這些湯水都有溫化寒痰,健脾祛溼兼養胃之功,有寒溼人群不防試試。《謝氏原創》歡迎關注!


謝百味


首先想到慢性咽喉炎?不盡然,中醫更多考慮痰證,說到“痰”,不是學中醫的人經常想到吐出的“痰”。實際上,中醫學中“痰”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有關係。肺主呼吸,調氣。當邪氣侵襲肺時,容易導致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溼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溼內停凝結成痰。

所以痰液生成說明體內有是有溼,可以是寒溼、也可以是溼熱、更可以是燥溼。結合體質、舌脈辨證,論治用藥方便可以用散結丸加減,酌情配伍霍香正氣膠囊、健脾丸等等解決不咳嗽的喉中生痰。


中醫林大夫


西醫看來,這種情況是呼吸系統的問題,一般在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哮喘、慢性咽炎的患者非常常見。咯痰粘稠,可以聽到溼性囉音。處理原則消炎、祛痰為主,一般用藥氨溴索、羧甲司坦等。

因為題主的問題過於簡單,所以只能按照一般情況分析。

如果是從中醫的觀點入手,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是脾虛造成的。

當體質虛弱、中氣不足的時候,由於脾虛失運,可以使水溼停留,凝聚為痰。如果放縱使用過多的肥甘厚味,胃中濁氣鬱蒸,釀溼生熱也可以化為痰濁。臨床上我們常見到感冒後,輸液治療多日,感冒症狀消失了,但是卻遺留咳嗽的症狀,反覆用藥卻沒有明顯效果。這都是外感失治,脾胃受創,肺氣不能輸津四布,導致水溼停留,凝聚成痰。

中醫分的很細,對咳、嗽都是單獨來看的,如果有咳的聲音但是沒有痰,這叫做咳。這個問題在於肺受邪氣;如果沒有咳的聲音只有痰,這叫做嗽,問題在於脾失健運,則水液不能正常輸布,凝聚成痰。

你看,中醫的分析很詳細,也很實用。

找到了原因,那麼就可以對症施治。

首先,你可以使用西藥,大河建議上醫院進行確診後,按照醫囑服用消炎藥或祛痰藥,做到標本兼治。

如果你喜歡中醫,可以服用中藥,大河還是建議您去找中醫大夫看看,根據醫囑服藥。

還可以採用一些食療的方法,如薏米,健脾去溼,可以與冬瓜一同煮湯食用。赤小豆,同樣具有健脾作用,薏米紅豆湯有些愛美的女孩子經常服用,是去溼、美容的非常好的方法。茯苓、紅棗,同樣具有補脾、養血、安神、開胃的作用。平日裡注意避免食用生冷、肥膩食物,切忌暴飲暴食。

跟著大河鍛鍊身體也很好啊,關鍵在於堅持。少林易筋經,單臂託舉,調理脾胃,效果好的那是不要不要的。


大河妙手


是有一團痰貼在喉嚨那裡,出不去,也回不去,是這樣嗎?

這個在中醫叫做枚和氣。

用中藥內服,一般幾天就可以好。

還有一點,肺部裡面有痰嗎?身體胖嗎?也就是說,肺部是存痰的,生痰的源頭在脾胃,比如說,人比較胖,就是痰溼體質。

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請留言,請點贊,請關注,謝謝。

我是中醫,對中醫中藥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我發的其他回答。



從你的提問中,可以看出你不太認可身體排痰的動作,試圖用某種物質或外力去對抗身體排痰。

我猜測你並不清楚身體排痰的原因和目的,只是因一些不適,就想做一些改變,建議你還是讀懂身體的意圖後,再去做一些動作。

身體的呼吸道與外界相連,一些有害成分會隨著呼吸進入呼吸道,傷害有被動的,比如:二手菸、粉塵、傳染性強的微生物,主動的是:生產性粉塵(水泥工人等)、煙霧(瀝青鋪路工等)、主動吸菸等。

你覺得身體遭遇這些傷害時,會做出相應反應嗎?如果是非生命,肯定不會有反應,但是我們是活的生命,反應是必定的,比如:不適的感受、咳嗽、噴嚏、排痰等,這些動作都是保護自己的,你不會要去懷疑這些動作有問題吧?這些保護自己的程序,經歷了千萬年,一直都在發揮保護的使命。

曲解、誤解身體意圖,是常有的事!

你反向倒推,身體排痰,必定呼吸道內存在需要排痰的原因,一次接一次的排痰,換句話講,就是一次接一次排出了致病原因,原因排完了,就是康復的終點。

你試圖去中斷身體排痰,意思就是延緩身體自愈,你其實完全可以信任身體,做一個虔誠的配合者,支持身體排痰所需的原料(營養),耐心等待原因被解除完。

這個季節,你可以榨一些蔬果汁(蘋果、梨子、胡蘿蔔、黃瓜、南瓜、菠蘿),再加一些油(橄欖油、葡萄籽油等),這些物質能被免疫系統所用,還可以吃些南瓜、山藥,強化呼吸道黏膜所需的原料。

方向永遠比努力更重要!


健康管理師柏松


經常熬夜,鬱鬱寡歡者!肝功能大小成度受損,以至肝胃不和,脾胃虛弱溼氣過重,積飲停痰而故。兩類藥繼治可愈!最重要的一點,走出囹圄需要勇氣,敞開心扉,學會放鬆心情,對此病症很有幫助!封閉情志等於謀殺自己。


鶴仙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