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水电站未竣工已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从昆明向北300公里川滇交界处的金沙江畔,一万余名工人正在紧张作业。去年的8月3日,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建设投资1800亿元的白鹤滩水电站已经全面开工建设。

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水电站未竣工已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多个世界第一,大写的服气

说起水电站,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而除此之外,正在兴建的白鹤滩水电站在建成之后,将成为我国第二大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的金沙江干流下游河段上,是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在建规模全球第一大的水电站,也是当今世界在建的综合技术难度最大的水电工程,其在建装机容量、抗震参数、地下洞室群规模等均居全球第一。

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水电站未竣工已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大坝坝顶高程834米,最大坝高289米。左右岸两座地下发电厂各布置8台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

白鹤滩水电站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目前还未完工,就已经创下了六个世界纪录,水电站首次采用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并首次全部实现国产化。“两个首次”意味着,我国重大水电装备制造将迎来历史性跨越,“中国水电”引领世界水电发展。就连三峡水电站都没有这样的技术,而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也没有任何一个水电站能达到白鹤滩水电站的水平。

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水电站未竣工已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

古人曾用“两厓峻极若登天”描绘金沙江畔群山的险峻,他一定不曾想,后人竟有如此胆识,能筑高坝与险山并肩。要修建这样一座高坝绝非易事,修建一座无缝大坝更是难上加难。

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水电站未竣工已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100万千瓦的单机容量是世界首例。目前,我国85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已在世界领跑。百万千瓦机组的实现如同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意味着,供电范围和性能又迈上了一个高度。

难能可贵的是,白鹤滩水电站的成绩是在极其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下取得的。白鹤滩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峡谷地形不对称,岩性复杂,岩质“硬、脆、碎”,地形地质条件对于施工者来说是一大挑战。

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水电站未竣工已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水电站的拱坝为椭圆线型双曲拱坝,坝顶弧长709米;拱坝厚度63米;扩大基础厚度93米;坝高289米,相当于103层楼高;混凝土体积约803万立方米。

这个“大家伙”重约2000万吨,相当于2.5个埃及金字塔的重量。在拱坝体形范围内来比较的话,承受着仅次于小湾水电站的世界第二大总水推力,水推力达1650万吨。

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水电站未竣工已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白鹤滩水电站的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拦沙、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等综合效益。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25亿千瓦/时(625亿度),相当于上海市半年的生产、生活用电总量,建成后将成为“西电东送”骨干电源,在电网中承担系统调峰、事故备用任务。

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量约200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179万吨、一氧化碳排放约0.6万吨、碳氢化合物排放约0.26万吨、氮氧化合物排放约25.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37.7万吨。

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水电站未竣工已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它是我国在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收官之作,建成后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加上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总装机将达7169.5万千瓦,全部总发电量将达2932亿千瓦时,届时将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动迁移民近10万人

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涉及10万移民,其中包含云南省境内的巧家县、会泽县、东川区、禄劝县、倘甸产业园区,四川省境内的宁南、会东两个县。建设征地涉及39个乡镇135个行政村的沿江地区,涉及面积达234平方公里。

白鹤滩水电站移民的最大特点是直接淹没实物量大,涉及搬迁的7个县(区),有5个县(区)为国家级贫困县,所以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水电站未竣工已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水库建成后,兴起的旅游、物流等行业可为当地村民增加就业机会,对当地消费和GDP增长形成强有力的拉动作用,更是助力库区脱贫攻坚的“新引擎”。

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水电站未竣工已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至此,由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座总装机规模达4646万千瓦世界级巨型电站组成的金沙江下游四级水电开发将逐步成型。

攀登水电工程的珠穆朗玛峰,这个水电站未竣工已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目前白鹤滩水电站的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电站首批4台机组预计在2021年实现发电目标,全部工程预计于2023年完工,届时必将成为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又一座丰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