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撤僑時所使用的艦船為什麼都是護衛艦,而不是驅逐艦?

C小小小小羅


在國產大片《紅海行動》中,中國的054a臨沂艦停靠在碼頭,來接應我國停留在當地的僑民。事實上,當國外發生局勢動盪或者自然災害時,我國通常都會派出護衛艦或運輸機去接應滯留在當地的華僑。那麼為什麼撤僑時大多數用的是護衛艦呢?難道是我國的驅逐艦不能完成撤僑嗎?實際上,我國使用護衛艦撤僑的原因簡單:

護衛艦離得近

(戰狼2中負責撤僑行動的護衛艦)

在爆發戰亂的中東地區,拖得越久對撤僑活動越是不利,只有儘早儘快出擊,才能將我國人民安全快速的撤回國內。所以決定撤僑用艦船的方式不是艦種而是其趕到現場的速度。

我軍從多年前開始,就響應國際號召,在亞丁灣派出護衛艦為運輸艦提供護航,所以在接下來的中東戰火復燃之後,相比需要從國內千里迢迢行駛過來的驅逐艦,在不遠處進行護航任務的護衛艦能更好更為迅速的完成撤僑需求。

並且,護衛艦的噸位已經足夠大(當然還是比不上驅逐艦),上面存放的補給與空間有更多,更能滿足撤僑時上面人們的生活需求,也能在撤僑時擁有足夠的自衛力量來防備可能的攻擊。

中國目前已經進行了多次撤僑,派出軍艦或者包下民航客機讓人們從千里之外的戰區安全返回祖國。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國國力強盛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國家強大,才能惠及人民,在危急之時拯救他們。相反,如果空有富有的人而缺少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後盾,那麼在危難之時其下場一般不會比當初的猶太人好多少。


利刃巨透社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海軍的驅逐艦在很多方面都強於護衛艦,比如噸位上,火力配置上。但是中國海軍的幾十次護航編隊中卻很少看到驅逐艦。因為中國海軍遠赴它國執行的是護航任務,不是作戰任務,在護航任務中最多也就會碰到一些海盜的威脅。這樣的危險級別,派驅逐艦去處理,就有點屬於資源浪費了。當然不派驅逐艦去護航還有其它方面的原因,這裡就不過多闡述。這些因素也就導致了中國海軍在護航編隊是以護衛艦為主。

當中國的海外僑民受到生命安全的時候,第一個原則就是追求速度性。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速度最快的就是使用飛機進行撤僑行動。但是有時候僑民人數太多了啊,飛機無法短期內完成撤僑任務。這個時候軍艦的作用就發揮來出來,派遣離撤僑地最近的軍艦前去執行任務就是最好的選擇。往往距離最近的軍艦就是中國海軍的護衛艦,尤其以054A護衛艦最具代表性。

事實上派遣護衛艦參與撤僑任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護衛艦噸位不夠大,艦艇內部空間也不夠大。在也門撤僑行動中,中國海軍官兵們無私奉獻將自己的床鋪給僑民使用,就是因為缺乏空間。中國海軍一路發展也不容易,曾經還派遣過輪船前去進行撤僑任務。如今的中國海軍054A護衛艦依舊不夠強大,未來054B或將改變這樣的局面。當下一次中國僑民遇到困難的時候,中國海軍必將更好的完成任務。


兵說


國內,有過兩次海軍派出作戰艦艇的撤僑行動,發生在利比亞和也門,都是戰火紛飛的中東地區。

網上所謂護衛艦才二、三千噸,驅逐艦較大型,威力也大,撤僑是兩國關係,不宜大張旗鼓,所以護衛艦相對合理,純屬非軍迷的亂彈琴。

那誰見過二、三千噸的護衛艦去撤僑了,還說是撤僑的不二選擇,真是答非所問,讓軍迷貽笑大方。


海軍兩次派出艦艇參與撤僑行動,都是奉軍委的命令,兩次行動都是排水量4200噸級的054A型護衛艦參與。

參與撤僑的護衛艦,都是從海軍亞丁灣護航編隊內臨時抽調的艦,就近、快速、方便,恰巧都是2護1補的編隊。

當時倘若是1驅1護1補編隊,作為論壇軍迷,個人相信只出一艘艦,很有可能是驅逐艦,畢竟噸位大,能容納更多的僑民。

護航編隊派出的驅逐艦,除了北海艦隊的2艘052型112、113艦排水量僅為4800噸外,其餘的都是6000噸級的052b/c型驅逐艦。

因為2次撤僑054A型護衛艦上,特別是也門撤僑那次,臨沂艦上被塞進了400餘號人,所以顯得非常擁擠,海軍官兵都將自己的床鋪讓給了僑民。

艦上臨時增加了那麼多人,導致食物也挺緊張,官兵把好吃的都讓給了民眾,所以撤僑時,二、三千噸的護衛艦是不二選擇,就被啪啪啪打臉了。

海軍護航史上,除了北海艦隊派出的053h3型528護衛艦執行過一次任務外,實踐已經證明了,排水量僅2200餘噸的該型艦,根本就適合參與護航行動,這種噸位的艦續航力、油水食物的自持力太差了,三天二頭要補給艦補給。


海外撤僑,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有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需要協調,但不存在驅逐艦大,不宜大張旗鼓,護衛艦小,是撤僑的不二選擇這種說法。

對本文有不同意見,歡迎參與討論,到評論欄目,發表您的高論,謝謝拜閱!

2018年2月17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看了之前幾個回答,有的靠譜,有的簡直就是扯淡。怎麼扯蛋?說使用護衛艦是因為便宜、撤僑涉及兩國關係不宜大張旗鼓,這些都是扯淡。

其實,中國實施撤僑並不全是使用護衛艦,使用飛機撤僑是首選。但是這要看當地是否還有能夠使用的機場,以及要撤僑的人數。比如,2006年4月所羅門騷亂、2006年4月唐家騷亂、2006年11月東帝汶騷亂、2010年1月海地地震等等,中國政府都是使用飛機完成了撤僑。

但是,如果當地及附近的機場已經不可控,或是撤僑人數太多,就要使用軍艦了。那麼,為什麼解放軍在幾次撤僑中都是用的是護衛艦?

選取撤僑的艦艇,第一要考慮的是艦艇能到達的時間。撤僑任務是帶有緊迫性的,既然到了撤僑這一步,就說明當地的局勢已經不可控制,戰亂威脅到本國僑民的生命安全,這時,能夠儘快抵達的艦艇是首選。

2015年也門撤僑,當時,也門機場已經癱瘓,中美均無法派飛機降落。這種情況下,中央軍委命令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第19批護航編隊艦艇“臨沂”艦、“濰坊”艦前往也門撤僑。“臨沂”艦和“濰坊”艦都是054A型護衛艦,兩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距離也門最近的艦艇,所以用它們來撤僑。這就是全部原因。

如果當時第19批護航編隊有驅逐艦的話,那麼去撤僑的就會有驅逐艦,就這麼簡單。不懂得別瞎分析了。


叫我金主編


因為便宜啊,海外撤僑本身是昂貴的,2011年利比亞撤僑就花光了外交部一年的應急預算。驅逐艦噸位大,額定載員多,而大部分武備對於撤僑並無太大幫助,而需要艦船撤僑的人數一般在200-400人左右,不需要驅逐艦這樣6000噸級的艦艇。

護衛艦相對便宜,也可以應付需要抵港撤離的人員。護衛艦航速一般可以達到25節以上,比大型船舶12-20節的航速快得多,可以保證任務時間,也可以有足夠的武備應付潛在的風險。不過護衛艦也有缺陷,主要就是會比較擁擠,而且護衛艦本身攜帶的補給也比較有限,只能執行短途撤離任務,需要其他交通方式在安全地域進行轉運。根據也門撤僑的後續報道,撤離人員會導致住艙無法容納,食物供應有點緊張,水兵不得不睡過道的局面,可以說護衛艦撤僑一般也是應急舉措。

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在海外執行任務的艦艇以054A型護衛艦為主,這也是054A型護衛艦高性價比的體現。從2008年年底以來,054A型護衛艦的執行護航任務的比重達到80%以上,可謂是勞苦功高,是遠洋行動中的高效費比選擇,堪稱中國的海上帝國軍馬。較多的護衛艦在海外行動,遇上緊急任務的概率自然也要更多。

最後說一下,撤僑一般還是不得已而為之,最好的方式還是依據特定國家國內形勢而提前發佈安全警示,並及早分批撤離人員並制定相應計劃。這點還是應該注意的。


怪蜀黍老囧曾


“海外撤僑都是護衛艦,而不是驅逐艦”,我想說這純屬巧合,而不是因為“驅逐艦昂貴、噸位大、對他國不禮貌;護衛艦噸位小、速度快、靈活”,這都是非軍迷才能說出的笑話,咱就拿最近的也門撤僑事件舉例。

2015年3月26日,由沙特、埃及等海灣國家組成的國際聯軍在也門發動了打擊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當地局勢驟然緊張,2015年3月26日深夜,亞丁灣第十九批護航編隊接到上級命令,向也門亞丁灣海域機動,3月27日下午發佈“中國海軍暫時停止亞丁灣護航任務通知”這也是從2008年開始執行護航任務起首次停護航,當時第十九批護航編隊有三艘軍艦,兩艘導彈護衛艦“547臨沂艦”“550濰坊艦”,一艘綜合補給艦“887微山湖艦”。


3月29日中午,中國海軍亞丁灣第十九批護航編隊臨沂艦抵達也門亞丁港,在中國駐也門領事館積極配合下,撤出了首批也門122名中國公民。3月30日,第二批也門449名中國公民也乘上濰坊艦離開也門荷臺達港。至此,需要撤出的中國公民已全部撤離也門。




撤僑是緊急性事件,必須以最快速度撤僑,就比如也門撤僑事件,當時亞丁灣第十九批護航編隊正在亞丁灣護航,本著撤僑的緊急性,只有讓第十九批護航編隊暫停護航任務,去執行撤僑任務,第十九批護航編隊只有2護1補,所以只能讓護衛艦撤僑。我想如果當時有驅逐艦在附近海域,一定會讓驅逐艦撤僑的,畢竟噸位大,一次撤的人就多。


寒冷深夜


為啥用護衛艦撤僑而不是驅逐艦這個問題還是要從現代海軍的發展說起,現代海軍進入到1980年代中後期之後,根據現代海戰樣式的改變和減化艦種的需要,驅逐艦開始往大型化方向發展,已經不是1960年代或者70年代那種排水量3000~5000噸的左右級別了,而是再往6000噸級別以上發展,這是由於現代防空的壓力劇增!驅逐艦也在由以前的制海、反潛為主的作戰要求上再進一步的提高防空能力,任務增加了、武器彈藥數量增加了、雷達電子設備增加了勢必要大幅度的增加排水量……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新型驅逐艦排水量基本上都是6000噸以上級別的,但是武器裝備增加,排水量增大勢必造成驅逐艦的建造費用高昂!以前3000~5000噸的艦艦體加上武器裝備也就5~6億美元之間,而現在的“盾艦”僅艦體就得8~10億美元還沒算導彈、魚雷…彈藥的費用,並且這些彈藥的費用也變得極其昂貴,一枚遠程防空導彈都已經達到了1200萬美元以上,一艘“盾艦”要是把所有的垂直髮射器都填滿彈藥的費用也是驚人的!由於驅逐艦排水量增大、作戰能力增強已經開始擠壓巡洋艦的存在的意義,進入到1990年世界已經不發展巡洋艦了,而驅逐艦則由原來的“三、四等戰艦”成了僅次於航母的“二等艦”,成了主要海軍國家的主力艦!並且裝備數量和擁有國家也越來越少,目前東亞只有:中日韓、南亞的:印度、歐洲的:英法意、美國,擁有符合21世紀標準的驅逐艦,剩下的國家都已經掉隊了。

既然沒有錢也沒技術建造驅逐艦,其他二三流國家的海軍只好打比驅逐艦次一級的護衛艦主意,當然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海軍建設的需要護衛艦也已經不是早年間“巡防艦”(護衛艦的舊稱)排水量1500噸左右的小船,而是大型護衛艦的3000~6000噸等級標準了!同驅逐艦一樣,排水量增大後武器裝備的數量也隨之增加,並且航速、航程、支持力也大幅度提高。

由於驅逐艦作為“主力軍”不到高強度戰爭不輕易使用(使用價錢太貴了)

,而反海盜、護航、撤僑這類軍事行動都是低層次低強度的,沒有必要派出“主力艦”,所以護衛艦參與這類軍事行動非常適合。而護衛艦這個艦種出現的時候其大部分都作戰任務就是:反潛、護航護漁、維護主要海上運輸線的安全……這樣較為繁雜而枯燥的任務。
在世界任何地方,人民解放軍都會這樣牽著你的手踏上回家的路!這是2015年我國在也門撤僑當中最讓人難以忘卻的一幕!參加撤僑的就是我軍的兩艘054A級護衛艦。

世界上出現戰亂和頻繁政變的國家大多是貧窮落後的國家,即便是有海軍也是非常殘破的和沒有戰鬥力的,對於這類地區,現代化的護衛艦已經足夠了,不需要更強大的武裝力量去介入。


利比亞撤僑時我軍“徐州號”導彈護衛艦正在為我國為撤僑所租用的遊輪護航。

其實,護衛艦執行撤僑任務也不是太合適,因為它本身就不大,如果僅有100~200名僑民還可以,短航程受影響不大,如果要是有300~1000位以上的僑民需要撤了戰亂地區,護衛艦顯然是吃力的!即便是三四艘前往也是勉強,還會嚴重的消耗艦上的淡水、食品……直接降低了護衛艦的自持時間。如果有條件下情況下還是要派船塢登陸艦或者兩棲攻擊艦這樣的大艦比較合適,甚至採用民用大型客輪,護衛艦為這些艦船護航……

不過話又說回來,緊急情況下即便是超過護衛艦的承載能力,也必須將僑民撤出來,因為軍隊就是保衛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國家機器!軍和民本身就是“魚水關係”!


皇家橡樹1972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也可能大家都會有疑問為什麼海外撤僑多為護衛艦呢,而不是噸位更大、武備更強、載人更多的驅逐艦呢?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定位區別。現在海軍發展趨勢下,其實護衛艦和驅逐艦的性能區別是不大的,但是驅逐艦的攻擊性定位明顯更高,因為其攜帶武器、作戰單元更多,執行的是烈度較高的行動。而護衛艦的定位就缺少了攻擊性,這也是為什麼在亞丁灣護航的多為護衛艦而不是驅逐艦,護航本就是保護商船,護衛艦的火力足矣。所以發生海外撤僑行動時,也是多由就近的護衛艦前去開展撤僑行動,這樣不僅快而且護衛艦前去撤僑也不會引發衝突地區的敵意,減少衝突事件爆發的概率。而發生衝突事件時將本國的驅逐艦不遠萬里從本國軍港調到衝突國本身就不切實際。


其次,驅逐艦多為一國海軍的主戰武器,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少有國家願意將海軍主戰裝備不遠萬里前去執行護航或者撤僑任務,萬一在衝突地帶被擊傷或者擊沉損失就大了,而護衛艦成本不高,噸位也不低,也很少會被作為海軍主戰裝備,執行低烈度事件再合適不過。


太和國際


海外撤僑一般採取就近原則,如果海軍哪種水面艦艇部署在附近海域,那麼就派哪種艦艇去。對中國海軍來說,利比亞撤僑、也門撤僑,都趕上是2艘054A護衛艦在亞丁灣護航,距離撤僑地點最近,所以就抽調它們前往撤僑。

實際上,利比亞撤僑規模很大,中國政府共動用91架次中國民航包機、35架次外航包機、12架次軍機(伊爾76大型運輸機),租用外國輪船11艘,中遠、中海貨輪5艘以及054A型護衛艦徐州艦,歷時12天,成功撤離中國駐利比亞人員35860人。可以看出,在這次撤僑行動中,054A護衛艦發揮的作用並不大,主要是執行護航任務。大規模撤僑,需要大噸位的艦船,像利比亞海上撤僑時中國政府租用的希臘客輪“奧林匹克冠軍”號和“希臘精神”號在兩天時間內就轉運撤離了4200名中國公民。這麼大的運量,是054A護衛艦遠遠無法做到的。

也門撤僑規模要比利比亞撤僑小得多,歷時5天,總共撤離中國公民571人,另有中企外籍員工8人,其中054A護衛艦臨沂艦接運中國公民122人,濰坊艦接運中國公民449人。撤僑路線是從也門到吉布提基地。

從中國海軍參與的兩次海外撤僑可以看出,海軍的長期性海外部署十分重要。如果沒有海外部署的水面艦艇以及海外基地,要從本土基地派出水面艦艇前往遙遠的海域進行撤僑,是很難趕上趟的。(S)


聯合防務


驅逐艦是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艦艇,可以發射魚雷,導彈,深水炸彈等多種武器系統,航速在30多節,續航能力最遠在14000海里,可以適應多種情況下的海戰,有完善的三防能力。

而護衛艦的主要是負責反潛護航,偵查,警戒,支援登錄等,它和驅逐艦的裝備很類似,執行任務也差不多,現在雖然還是延續傳統分為了驅逐艦和護衛艦,但是發展到現在,兩者其實很相似。那為何選擇不選擇驅逐艦呢?



第一,附加原因――機動性。

護衛艦比驅逐艦要小一些,速度也沒有驅逐艦快,武器也弱,但是勝在機動性。機動性在撤僑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撤僑活動並不是因為我們參加了當地的混亂,我們只是去帶回被牽連的普通的本國人民,但是也為了避免一些突發狀況,所以需要機動性好的護衛艦,當然這也只是選擇它的一個附加原因。

第二,護衛艦和任務的契合度。

我覺得還是因為這種任務不是打仗,而是去護衛,保護本國僑民可以順利回國,用驅逐艦有點大材小用,護衛艦的性能完全可以完成這一點。



驅逐艦他是帶刀侍衛,數量少,用在重大的軍事行動上(國泰民安,一般也用不到,但是該擺在哪個位置是必須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只要有國家影響力在那,武器擺在那,並不需要多強悍的殺傷力,是不會有什麼組織去自找沒趣找中國人的麻煩(還記得《戰狼2》裡吳京舉著國旗通過交戰區沒人敢開火嗎?)。

撤僑的第一要素就是在武力震懾之下,能把僑民順利帶回家,所以在相似的武器裝備之下,數量眾多的護衛艦擔任了撤僑的任務。



不知這個想法是否正確,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