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人下崗買斷以後一些單位都變成領導私企了?你怎麼看?

aΡpybaci


當年的國企改制如同壯士斷腕,下定決心改變國企人浮於事、效率低下、事實破產的現實,把國企資產處理給個人,切斷銀行和國企之間的輸血鏈條,讓企業真正成為一個能夠獨立於市場、產權清晰、責權明確、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但古往今來,從王安石到張居正,所有朝代的改革都是伴隨著流血犧牲。放在歷史長河中來看,當時的決定對於將來可能都是正確的事情,但放到當時當地的情形下,對於局中人來說,流血流淚是真傷痛,也並非我們過後一句話能輕飄飄帶過的。可能大家都聽過夫妻倆下崗失業後,一個月才買一次肉給孩子吃的故事;冬天交不起取暖費、電費,一家人抱在一起取暖的故事,對我們來說是曾經的故事,對於當事人來說是生活的崩潰。20年過去了,當年改制的私企有的做大了,有的在競爭中倒閉了,但那些在這場改革中被下崗的工人不應該被遺忘,想來他們已經都是60歲朝上的老人了,兒女已經上大,但願他們都能安享晚年。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無憂精英網


一般有這麼幾招:第一步,瞞報漏報資產,反正能少報多少就少報多少,申報的資產總數越少越好;第二步,減員增效、下崗分流,這是當年常聽到的一句話,說白了就是趕人。由於前面第一步乾的不錯,同意下崗的職工拿到手的安置費、勞動合同解除的買斷錢就沒有幾個了,打發這波人後總資產有可能就清零或徹底的負資產了,實際上還有多少就只有做鬼的人知道了。第三步,賒股,空手套白狼啊,作為領導層、決策者認購個30%新的公司的股份,不過不用掏一分錢出去----賒,由於公司減員後第二年產生了效益(變相的告訴大家那些拿錢走了的都是些在公司吃白飯的、寄生蟲,就是因為有了他們公司才年年出現了虧損,實際上是加進了那些瞞報的部分資產、收回了一部分前期的呆賬、死賬),公司進行獎勵,還進賒股的賬。就這樣一年的時間下來這些人沒掏一分錢就得到了公司30%的份額,一個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基本上就是合法的成了個人資產了。續:對於大型集團公司的第四步,變現:1、實際控制人也就是公司的大股東將手頭可控制的股權(自己名下的以及公司名下的工會員工股)進行資產抵押套現,真金白銀進入個人腰包。拿著這些真金白銀成立各種個人名下的私有公司。2、打著資產重組的旗號再次變賣資產或拿著股權抵押出去換回的真金白銀來收購,就這樣他們又一次的不花一分錢將剩下的本該屬於集體所有的那點資產全部歸於自己名下。就這樣,一個好端端的國有或集團資產就徹底沒有了,這幫蛀蟲又一次徹底的把自己的員工給賣了個乾乾淨淨。讓真心想讓企業發展的勞動者真正的成為了無產階級,而他們成為了資產階級。


13080656006


說白了就是國有資產流失!!!我有幸遇上這事,好好的一個企業,之前年年盈利,突然就說企業不景氣了,入不敷出啥的,要精簡人員,要引進外部資金,要國營改民營。後來就有部分職工買斷工齡下崗自謀生路,原企業高管層搖身一變成了這個民營企業的股東,好好的一個企業就給低價出售,且不說企業那麼多廠房,地皮,那麼多中藥原料,中藥成品,中藥方劑,就值區區2000萬,(後來據說光地皮轉手就賣了1個億)。


是那回事兒


用成億工人的下崗苦哀,換來了及少數人的致富,損公肥私,撈了悶心錢後,卻在某人的代領下,一些人卻移逃美國,也成了被人作為笑炳的一大奇事,,,這就是我的看法,哀哉,德不嘗失也。


嗯嗯143465653


經歷過的人們心知肚明,敢怒不敢言罷了,可悲可嘆地是有些後生們不明就理,對某些人物還大頌讚歌,殊不知,你們的父輩是這場運動的試驗品與犧牲品。

一夜間百萬職工拿著少得可憐的工齡補嘗錢盡失飯碗,國有資產十錢當兩錢廉價賣給了私人,其中就有當時的廠長經理們,搖身一變,公變私,主變奴,從而造就無數個"能人"和"致富帶頭人"……


老夥計61322


說到工人下崗,單位變成領導私企這個問題,就讓我聯想到國企改制。下面就讓我們來談談國企改制與工人下崗、單位變成領導私企的聯繫。

一、國企改制的需要。

為了使國有企業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國家對國有企業內部進行了整改。即將國有企業改製為企業法人,其經營方式轉變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形式,以此來增強企業的發展動力,更好地推動經濟的增長。而整個改制過程涉及資產處置、股權處置與人員安置三大問題。那麼,怎麼安置人員呢?

其實,當時國有企業就是採用買斷工齡這種形式來安置企業的富餘人員的。主要做法是根據該員工在企業的工作年限、工作崗位以及工資水平等與員工協商,然後經有關部門批准,最後一次性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額來解除與員工的勞動關係。不過這是改制當時的一個做法。現在這種買斷工齡的行為是違法的!

二、據改制方式而定。

國有企業改制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如管理層收購、員工持股、債務重組等來進行企業內部的調整。然而,像這種“單位變成領導私企”的情形,其實就是採用管理層收購的方式帶來的結果。通過管理層收購使企業的經營者,即領導變成了企業的所有者,從而改變了公司的所有制結構。

採用這種形式的收購,其實對整個企業的發展是比較好的。

第一,他能夠保證絕大多數員工不失業;

第二,公司原有的管理者變成了股東,他們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經驗和熟悉情況的優勢,更有效地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有的賣方和私人買方勾結,坑蒙拐騙,把國有資產低價賣給私人,從中獲取個人利益,甚至把企業中的優秀產品,技術轉移,和賣給其它個人,並從中獲的自己的利益,有的甚至成了新單位的股東。許多單位就是被這些黑心狼搞垮了。


春天1209644733


我是老三屆知青在地方國企工作3O多年,講當年地方國企改民企我們這一代工人永世不忘,我市的電容簿膜廠是在全國率先引進外國設備生產電容箔膜向全國銷售,利潤好是全市工業的最好企業,市領導如何伸手拿企業錢亂化不說了,要改制賣給某些人,不是公開而是竟爭誰權力大,爭到這塊肥肉,結果是一個省廳的兒子在堔圳公司爭了,變了民營企業,他們經營要比我們國營時差,不是不斷創新改革提高產品質量,現在是停產狀態了。總之回憶我市還有很多經營很好國企被廉價賣給某些人變民營企,工人失望極了。


用戶8098664252561


如果沒有什麼新的政策支持或撫慰當年的下崗職工,這個話題還是不談為好!除了一把心酸淚,義憤在心中,還能咋樣呢?!不堪回首啊:“分流人員”、“瓜分國有資產”,導致了階級關係變化,社會形態變化和人們的意識形態變化。如果不打算“清算或追責”,再談、再議這個話題,都是一種深深地傷害!


yd3001


這個我忍不住搶說兩句啦,國企要改制 ,國企負責人就想辦法侵吞掉國有資產,一,工人下崗,(就是失業趕你回家)二,賣掉屬於全體工人的國有資產,也就是設備(當然錢說是抵債了進了誰的荷包不得而知)三,賣掉廠房等固定國有資產,(說錢付了拆遷費)四,賣掉大面積的工廠地皮(這個地皮也是原來工廠全體職工共同擁有,這是一筆最後的瘋狂所得資金,這個資金說是清產核算,其實就是國企負責人搞走,去向不明了)國企職工一貧如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