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句式有沒有準確判斷的方法?

HOULP0522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問:高中語文文言文句式有沒有準確判斷的方法?

穆老師認為,要想準確、快速地判斷出文言文句式,必須掌握以下知識點,做到以下幾件事,否則很難奏效。具體內容如下:

🎀🎀(一)瞭解文言句式

文言文句式,可以分為“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其中以“特殊句式最難,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噩夢。

🎃固定句式有:

〖1〗表疑問

〖2〗表反問

〖3〗表推測

〖4〗表感嘆

〖5〗表比較

〖6〗表選擇

〖7〗表其他

🎃特殊句式有:

〖1〗判斷句

〖2〗被動句

〖3〗倒裝句

〖4〗省略句


特殊句式具體知識點如下:

〖1〗判斷句


〖2〗被動句

〖3〗倒裝句


〖4〗省略句

🎀🎀(二)知曉語法知識

只有掌握了“語法知識”,你才能更好地判斷出文言句式。

〖1〗完整句子語法結構

〖2〗語法成分



🎀🎀(三)勤練習,多總結

我們在掌握了這些知識以後,接下來就是大量地去練習,不斷總結方法和經驗。



🎀🎀(四)掌握書本上的特殊句式

對於課本上的特殊句式,我們一定要牢記,爛熟於心,然後以此為藍本,進行知識拓展與遷移。

🎀🎀(五)準備錯題集,時常鞏固

將平時練習和考試中的錯題,整理在錯題集上,經常翻閱鞏固。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加油哦!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一、判斷句。1.基本特點是帶“者也”。“者也”可同時出現,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可單獨出現,如“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

2.無特殊標誌,但是是表示判斷的意思。(1)如“臣本布衣。(《出師表》)”“今臣亡國賤俘。”(《陳情表》)(2)不知木蘭是女郎。(3)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4)此乃岳陽樓之大觀也。

二、被動句。比較複雜,大致有6種。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被動者。1.“於”字句,“不拘於時。”(不被當時的不從師的風氣拘泥《師說》)2.“見”字句。“徒見欺”(白白地被欺負《廉頗藺相如列傳》)3.“受”字句。“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十萬兵力被別人挾制《赤壁之戰》)4.“為”字句,易於判斷句混的一個句子。“吾屬今為之虜矣”(我們現在都要被他劉邦俘虜。《鴻門宴》)5.“為-所”句。“為”“所”可以同時出現的“若屬皆且為所虜”(你們都將被他虜走)。6.無標誌句。“而劉夙嬰疾病”(祖母劉被疾病纏繞《陳情表》)

三、倒裝句。這個不太好理解。句子成分的“倒”是以現在漢語為參照物的。比如“鋒利的爪牙”,“鋒利”是定語,放在中心詞“爪牙”的前面做修飾。但古人是把它放在後面的,即為“爪牙之利”,此句是定語後置句”,即按現在漢語的標準衡量的結果是“後置”。以此類推有:主謂倒裝、賓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每一種又有不同小類,就以賓語前置句為例,簡單解說:1.疑問句中“代詞”做賓語時,賓語前置。如“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的呢?《陋室銘》)“大王來何操?”(大王來可帶什麼東西 了嗎?《鴻門宴》)。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種情況下,還沒有不稱王的。《寡人之於國也》)3.用“之”或“是”作為標誌的,比如“唯利是圖”中的“是”是標誌:唯圖利。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師說》)

四、省略句。就太多了,省略最頻繁的是“主語”這是古人說話的習慣。第一次“主語”出現後,往往就不再出現了。翻譯的時候要補充上去才可以疏通句意。其次省略的往往的“介詞”比如“於”等。

以上四種句式,高考題型中並不在直接考察。而是放在文言文的內容理解和判斷(選擇題)和10分的翻譯題。目前有淡化“語法”的傾向,翻譯只要文從字順,做到“字字落實,直譯為主”基本上不會失分。這裡的字字落實指的是“實詞”,也就是翻譯中的得分點。如果有句式的考察,往往也只是涉及其中一個句式,翻譯時要體現句式特點即可。如倒裝句,那你就給“調過來”。最後我說實話,文言文也好,現代文也罷,包括英語,他們都是語言。學習語言最初都要先“

死記硬背“開始,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形成語感,對語言有了“輕易”的理解、判決和使用。所以,希望您轉變學習語文的態度,先從死記硬背的積累實詞開始。誠如“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我是一名高三畢業班的語文老師,真心希望你學習投入,腳踏實地,戒躁戒躁,並祝高中學習愉快,充實。如有疑問歡迎關注或留言交流。


卓玉成器


古人當初沒有刊印的語法體系,但有約定俗成的潛在語法體系。文言句式、文言常用詞語、文言虛詞的運用有規律可循,判斷有方。瞭解古漢語語法知識,掌握基本的規律,是正確釋讀古漢語的先決條件。有些人對此一竅不通,卻敢大談心得,胡謅八扯。有些人不懂這些形成錯誤的理解而不自知,甚至妄評正確的解釋。

哦,這裡我刻意迴避“翻譯”這個字眼,因為都是漢語,不存在“譯”的問題,所以我用“通釋”一詞,就是通順(通俗)地解釋。

文言基本句式不多,把握也不難,比起學英語容易多了。不過老師們也普遍掌握得不夠好,處理得也不那麼自如。

如果有疑問,可拿出具體的語段,我可以提供幫助,通過語境分析來討論。


陳廣逵



大鵬142599151


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就不需要死記。

語言本來就是活學活用,死記硬背學不好的哈。

具體可以直接問我😂

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