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单位的未来发展之路?

建筑施工单位的未来发展之路?

常常有人说建筑业的黄金期已经过去,这个行业注定要走向没落,算是“夕阳产业”了,事实真是如此吗?在我看来,现在说没落还为时尚早,也算不上是夕阳产业,而是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和转型升级期,如果把握了转型的机会,甚至还可能新开辟朝阳产业。

首先来谈谈,为什么建筑行业还谈不上是夕阳产业。很多人谈到建筑行业会衰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的房建项目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由于人口增速的消减,房建项目存量的增加,已经进入了一个衰落期,不可能再维持告诉增长。并且随着建筑行业的施工门槛降低,竞争也愈发激烈,除了各大央企之外,地方也有数不清的施工单位,再加上新开工项目增速的下降,市场也变得越来越有限。

但大家或许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过去几十年的大规模兴建房屋,更多的情况下是解决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不仅仅体现在各类房建项目上,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上,这些低品质的项目,必然会面临翻修升级的问题。这就给施工单位带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随着社会对建筑项目品质要求的提升,施工不仅仅再是挖土盖房子,而是变为了高品质的综合性需求。

举几个例子:房建项目,人们要求小区要环保、智能、好看等等,这些现实的要求就是潜在的消费需求,也对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会以此淘汰一批实力落后的施工单位;基础设施项目,如从前的城市往往忽视了地下综合系统的建设,所以挖了修,修了挖的低效施工时刻在上演,各地政府对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在其他的基础设施项目的需求也是如此;再比如各类文化旅游类的项目,人民对高水平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衍生出文化项目、旅游项目等需求,地方政府也在大力投入如特色小镇、文化广场等项目。

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并不是“无工可施”了,还有着巨大的发展需求,市场还是客观存在的。

当然,施工单位要有现实的发展危机感,单纯依靠过去粗放施工,是注定会被淘汰的。依靠干施工获取巨额的利润,越来越难,反而会陷入价格战。相反,如果能延长自身价值链,施工只是第一步,依靠后期的服务赚钱,才是长期的方向,也就是说施工单位并不止于施工。

难点在于如何延长“服务”?这也是每个施工单位头痛的问题,如某些单位成立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投资公司、绿色能源公司等等。看似各大施工单位都在转型升级的路上,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管理思维的转变,即“即立足于施工,但不依靠于施工”,施工只是基础、工具,最重要的是跳出施工思维,以市场化的商业思维来运营各项目。

在如今的时代下,不断依靠自身所具有的施工优势,整合物联智能、环保、休闲文化、投资等为一体的专业化项目,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今还看不到有哪个施工单位在这方面完成了实质性的转变,虽然暂时看不到曙光,但方向是没错的,施工也要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现实需求。

当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有一个投入的阵痛期,“苦建筑”到“甜服务”必定会大浪淘沙,就看谁可长风破浪了。

建筑行业没有夕阳之说,或者说大部分行业,要在关键的几步,要跟得上时代的转型,换一种方式发展罢了,又可大有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