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家讨论伦理,贺建奎的中外同行这么说

生物学家贺建奎声称,自己的实验室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7对夫妇孕期胚胎中一个叫做CCR5的基因,其中一个胚胎还孕育成功一对双胞胎女婴。贺建奎说,他的目的并不是治愈或者预防某种非遗传性的疾病,而是试图使用一种几乎没有人与生俱来的特征,比如抵抗艾滋病毒感染的能力。

他所声称的“黑科技”一夜之间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尽管贺建奎强调自己所做的只是第一步,未来将由社会来决定这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允许或者禁止。不过这种宣称遭到了不少科学家的抵制。

中科院上海神经所仇子龙研究员在朋友圈里公开表示:“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及研究相关单位迅速立法、严格监管,并对此事件做出全面调查及处理,即使对公众公布后续信息。”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胡荣贵研究员则表示:“南方作为近代革命发源地的优秀传统,拥有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相对宽松的创新环境,但是急于成名、用于冒险的科研人员正在不断地突破科学伦理的边界。”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铭教授表示:“今天是愤怒的一天。这项技术在仍然充满未知风险的情况下,就在人类个体身上尝试,几乎没有任何好处,不光不科学,而且不道德。”

海外科学家也反应强烈。哈佛大学教授Greg Verdine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当然会存在一些极端风险的例子,人们有理由在人类孩子身上使用基因编辑的方法,比如事先知道孩子有重大疾病的风险,通过基因编辑手段能够消除这种风险。但是,用抵御艾滋病毒来作为渲染这种技术的理由,无疑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做试验,是一种名声的炒作,尽管可能会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但这种行为令人厌恶。”他还表示,如果有美国科学家进行类似实验,他未来一定会被国家研究基金拒之门外。

受益于几年前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迅速发展,基因编辑正在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全世界的科学实验室,科研人员能够更加快速地添加缺失的基因或者让导致疾病的基因失能。

CRISPR-cas9 技术的发明者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曾经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这样介绍这项突破性的技术:“我们可以给一个蛋白编程,让它与任何一个DNA结合,即使在人体细胞也同样适用。我们可以让这个蛋白把DNA非常精准地剪切掉,然后让编辑后的细胞来修复这段DNA,并且非常精准地插入剪切掉的DNA的位置。”

Doudna教授在2016年是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己正在极力捍卫有关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早在2015年,中山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利用CRISPR Cas9技术在人体胚胎上做基因修改实验,尽管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功,但是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对此,Doudna教授认为,研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基因,因为大家目前并不十分了解怎样的基因改变,能够让人类受益。“我不希望看到科学家把技术用过头(比如制造转基因婴儿等),以至于引起公众的抗议。”她当时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有可能影响人类进化的技术,我们要格外小心,因为它的后果是深远不可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