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赫赫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为何在1944年遭到了毁灭性的损失?

川军团机枪手迷龙


1944年6月22日,和德军突袭苏联同一个日子,只不过现在进攻的一方是苏联,苏军投入了4个方面军,14个集团军,207个师,总计250万人的强大兵力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正面发起了全面进攻。当年的中央集团军群拥有4个集团军,40万人。仅仅两天的时间,德军整个中央集团军群的防线宣告崩溃,25个师遭到歼灭,剩余的部队也基本丢掉了武器装备,几乎算是全军覆没了。



虽然在这场战役中苏军依旧拥有着决定性的数量优势,无论是在兵力、坦克数量还是火炮数量上都是德军的数倍,但是在之前的南翼的一系列会战中,德军并没有出现全面的崩溃,前线的德军总能拖住苏军的进攻步伐,等待赶来的装甲预备队粉碎苏军的进攻,那些装甲师甚至是从法国调过来的,而这一次在苏军发起进攻两天后防线即告崩溃,部队陷入溃败,没等在南翼的装甲师赶来就已经彻底失败了。


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制空权的丢失,到战役爆发时,负责支援中央集团军群作战的第5航空队只有40架飞机,而他们的对手第一阶段便投入了1000多架飞机,后续总计达7000架飞机,东线的上空首次彻底成为苏联空军的天下。制空权的丢失,让德军防线的抵抗能力大大降低,由于德军兵力上的不足,在如此长的防线上依靠的是数量众多的炮兵,而苏军的空军在一开始就对这些炮兵阵地进行猛烈的打击,使得失去火炮的德军无法阻止苏军坦克集群的突破。另外由于空权的丧失,德军的侦察机无法探知苏军的进攻态势,前线指挥官无法掌握正确的情报,无法探知哪支苏军的突破更致命,结果仅有的装甲预备队只有三分之一投入到了正确的地方,其他的都没能发挥出作用,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东线的德国空军基本上全部调往了西线,那些盟军的空中压力实在太大。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希特勒的错误的兵力部署,提出了在交通枢纽等关键地点设置“筑垒地域”,拍强大的部队来守卫这些要点,以达到吸引苏军主力的目的,这使得德军前线的兵力更加不足,防线更加脆弱。而事实上苏军根本没有对这些筑垒地域加以理睬,苏军主力直接越过了这些地域,深入其后方,筑垒地域吸引苏军兵力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白白的让大量的德军陷于包围,等待他们的只有毁灭。

例如最强大的一个筑垒地域维杰布斯克遵照希特勒的命令驻守了德军第53军4个师的兵力,占到了它所在的第3装甲集团军的1/3,然而他们并没有等来苏军的强攻,苏军主力越过了这里,第53 军的坚守没有任何意义,随后他们得到了希特勒撤退的批准,这些步兵师在苏军的后方的撤退没有任何希望,整个军数万人全军覆没,军长也被苏军俘虏,其中最后坚守在这里的第206师完全覆灭,最终番号被取消。这便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大部分部队在这次战役的缩影,许多经验丰富的东线师被苏军席卷一空,他们成为了希特勒所谓“筑垒地域”的“牺牲品”!


小小狼王


其实说句实话,德国人在这条战线上面如果说不失败的话,那是真的有问题了。

德国人的总兵力大致是40万,而前苏联用来进攻中央集团军的总比你达到250万。如此庞大的一个兵力悬殊问题论谁都能知道。战争的胜负究竟会落在谁的手里。

而且德国人这40万的总兵力可以说已经经历过长时间的战争,一批不愿意打仗,想要回家的士兵了,作战意志薄弱,已经算是一个问题了,再加上很多地方物资的补给都很困难。

前苏联这250万大军经过大浪淘沙,以战代练的方式,从炼狱一般的卫国战争里面不断的成长起来,已经不是开战之初那一批只会喊口号的红卫兵了。物资补给充足,作战意志顽强,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实战经验。

其实自从1943年德国人把重点转向南线开始中路和北线战场实际上,德国人已经处于了放置play的状况,尤其是中路我们知道经历过了莫斯科保卫战以后,德国人闪电战的神话已经被打破了,莫斯科的防御可以说武装到了极致,不仅斯大林空出了一大批的无人区,而且在莫斯科城下集结了100多万的军队。你如果想要拿下莫斯科,没有200万的德国军队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德国人能够集结相应的部队,也没有办法拿出这么大量的补给运输到前线,所以德国人就放弃了中路的这条线路,选择路线更加近,而且补给更加方便的南线战场,在这个地方,德国人可以从乌克兰直接获得补给,而且还可以从高加索地区拿到石油资源,并且在这里可以切断美国人利用这一条线路运输大量的作战物资给前苏联,所以说当时德国人只要有先进的武装军事力量,(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就基本上全部放在南线了。

比如说,曼施坦因所辖的那一支武装集团,还有莫德尔当时也被调到了南线。

这样也就造成了在中路的中央集团军实力不断的遭到削弱,不仅是兵力上的问题,而且将领方面也有问题。

再加上1944年,德国人在前线战场上面的不断失利,造成它的国土面积不断缩小,这一点美国人曾经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不断的缩小纳粹德国的土地,让希特勒不能飙车,这样的话,希特勒做出的决策都是脑袋发热!

结果在这件事情上面,希特勒帮了前苏联红军的忙,当时纳粹德国防御的前线,防御总长度达到了1200多公里,在这其中中部和北部完全突出于南部,形成了一个大的突出部在这个大型的突出部里面没有多少德军进行防守。希特勒要求严防死守这个地区绝对不能放弃德国国防军的参谋本部则是向希特勒建议赶紧撤回来,收缩兵力,希特勒不听,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一批军队在这个地方简直就是做了活靶子。

为了这个原因,希特勒没少跟当时的国防军高级将领争吵过,包括曼施坦因,包括古德里安?针对这个问题,不停地向希特勒提出自己的解释,赶紧将部队撤回来,别做无意义的抵抗希特勒不听,最后,其他那些高级将领全部解职,只留下听从希特勒命令的那些人!当然,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也导致了1944年那一次关于希特勒的刺杀事件。


漩涡鸣人yy


中央集团军群的毁灭,除了德军上层对苏军夏季攻势的判断方向错误、二军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战前德军侦查和确认错误、主力的预备队被调离、苏军秘密集结成功和攻势个别突破点出乎德军意料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外,还有以下三点,也是起了决定性运用:1是希特勒的堡垒战术,战前希特勒圈定了维杰布斯克和博布鲁依斯克等6个城市为堡垒城市,各有一个步兵师防守,总共钉住8个步兵师(维杰布斯克3个步兵师),使本已严重不足的兵力雪上加霜。2此战开始,苏军不在严重依赖所谓的交通枢纽,对于堡垒城市采取绕道而过(只留下部分警戒兵力),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租借”法案的效力得到了充分体现,苏军机动和运输能力此时已超过了德军,完全可以实施“大纵深”的作战任务了。3也是最最不同于以往的作战方式,苏联空军以压倒性优势展现出以往德军的作战形式,不但全程参与战斗(出动架次达第一个星期就达到3万架次,连德军放空部队都退缩了,不敢与苏军战机对抗),而且可以发动空中战役来影响和决定地面的战役进程和成败了。


探测卫星A


我看了PDF《东线狙击手》,《德意志的另一行泪》,《黑色雪绒花》。都是二战德国老兵回忆录。

战线过长,后勤匮乏,老兵殆尽,再加上对方兵员完全“量产”化,补充兵(德军)适应战场慢,伤亡奇高。

虎头蛇尾来形容二战德国军队比较贴切…

二战德军闪电战,求“速”…二战苏军集群化,求“拖”…

实话说,二战德军的兵员装备都是比较趋于前列了,但是面对苏军人员“洪流”,美军国力“咆哮”…真心硬刚,支撑不了多久。


那伽族


你说的1944年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早已经是一支纸面上貌似强大,但其实危机四伏的力量了,由于战略方向判断的问题,德军东线主要的装甲机动作战力量主要集中在南线,而中央集团军群大部分为步兵和规模一般的炮兵,航空兵力量也是主要支援南线,而他将要面对的苏军的进攻力量将是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进攻力量!


小康足已


1944年的中央集团军已经不是1941年的集团军素质了,经过几年的不停战斗,老兵的大量牺牲,导致1944年许多没有经验的被编入,战斗力及经验已和巅峰不日而语,而苏军经过几年的磨练,经验、装备已和德军持平甚至超过,1944年中央集团军的孤军突出态势加速了他的灭亡。


国难之士


用这40万晚上攻击美军还差不多,那年代美空军晚上还打不了。


店小二


后勤没有了,什么军都没用了啊。所以美军今天把后勤当做作战第一要素。连个厕所都是移动装甲车。。。


狐狸伤心_zwb


天气,天气,天气,后勤,后勤,后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