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科普:戰列巡洋艦愛鷹號,代表了天城級性能,卻從未開工建造

戰艦科普:戰列巡洋艦愛鷹號,代表了天城級性能,卻從未開工建造

各位艦長們!

在通過 Wargaming 的特別軍事顧問宮永忠所撰寫的特別相關評論,詳細瞭解這艘已經被人遺忘已久的戰列巡洋艦的歷史記錄!

戰艦科普:戰列巡洋艦愛鷹號,代表了天城級性能,卻從未開工建造

被眾人所知的它是IJN所計劃生產中第三艘的天城級戰列巡洋艦,而愛鷹有著她自己複雜的歷史。

從在建造完第一次大戰期間動工的長門級戰列艦服役後,海軍在海面戰場上得到了更多的優勢。也因此海軍也不段地制定新的生產計劃,預計讓更多同型的戰列艦下水服役。

最後這些戰艦便分別是加賀級戰列艦與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日本海軍根據在日德蘭半島戰役中所學到的經驗,並使用最新的科技與設計並且讓這些新的艦船有機會超越長門級。

加賀級便是第一個使用這些設計的艦船。這兩艘戰列巡洋艦本來預計是要放在'決戰區'內作為協調艦使用。也因此本艦的設計除了艦船設計師外還有前線現場人員協助設計然而缺因為雙方的一鍵分歧而爭吵。直到 1918 年的 3 月才根據 A127 號計劃最終決定加賀號戰列艦的最終設計。

在最後一個難題確定後,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計劃也終於在加賀級設計完成後兩個月後提出。

最初的天城級戰列巡洋艦有兩種不同計劃方向,一種是讓船速達到 30 或 32 節的巡航速度。另一計劃偏向純粹的敏捷性。從理論上可以通過拆除大部分的裝甲來達到 35 節的巡航速度。最後這個計劃被取消了,最後執行的是 30 節的計劃案。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是用 41 cm/45 Type3海軍炮裝武裝;長門級上也有同樣規格的主炮。不過,天城級打算安裝五套雙聯裝炮塔;這比長門級的主炮還多。

在擁有令人歎為觀止的強力主炮與巡航速度外,也還是有她的弱點存在。由於這些武裝限制,天城級幾乎沒有內艙空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天城級在船體中央安裝了一個大型的前置艙,這是日本戰艦中罕見的設計。

其中更有趣的是其煙囪的獨特設計。這艘船的 4 個煙囪組合成一個單一的拱門形狀。但是事實上,天城級戰列巡洋艦隻有使用兩套煙囪,一個在前面一個在後面。直到最近發現1921年9月10日起草的藍圖後,這理論才被駁斥。最後也因為這一發現,您在《戰艦世界》中看到的愛鷹才能完成代表了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圖與性能。

戰艦科普:戰列巡洋艦愛鷹號,代表了天城級性能,卻從未開工建造

當在討論愛鷹時,還有幾點要考慮。

在歷史上,由於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從未被建造完成過。此項目的兩艘船天城與赤城後來都被改成航空母艦。才進入三菱長崎造船廠建造的愛鷹就被廢棄,四號艦愛宕則是根本沒有動工。

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天城級的三號艦愛鷹在規劃階段實際上就變成了高雄。由於這個變化,關於這艘愛鷹艦船的資料就很少被發現。

此外,由於天城級的取消,高雄與愛宕這兩個名稱後來被重新指定為重巡洋艦,這使得事情變得更加混亂。

日本的戰列巡洋艦與重巡洋艦都是以日本山的名字來命名。如果您有機會去日本的話,您將有機會看到這座山;若您乘坐從東京到大阪的新幹線,您的右邊較遠的地方,您會看到富士山;而稍近一些與富士山重疊的小山便是愛鷹。

戰艦科普:戰列巡洋艦愛鷹號,代表了天城級性能,卻從未開工建造

在富士山右邊山脈的山峰,就是愛鷹,一座古老火山的名稱。

想看更多的軍事歷史內容,瞭解更新的遊戲相關內容,關注《戰艦世界》微信公眾號,前往官網網站(http://wows.kongzhong.com/),或者點擊文章下方“瞭解更多”。軍事遊戲,一步到位。

戰艦科普:戰列巡洋艦愛鷹號,代表了天城級性能,卻從未開工建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