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银行副行长,想要换份新工作,比大学生还难,中年人跳槽改行难在哪里?

管冬悦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想起我的经历,可谓是泪流满面。

我是2007年毕业,再一个对口企业工作一年多,在父母的要求下,于2008年底考取了县城的教师,心理很是不乐意,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上了几十年学,到头来,在一个努力不见成效混日子的事业单位,感觉没有盼头!一门心思想着辞职,另谋出路。。

随着结婚,有孩子,父亲的离世,在我工作八年后,带着心里的不甘,带着远行的梦想,甘愿做一个好老师。为什么呢?


不是我不想追求更好的工作待遇,不是我不想为孩子奋斗更好的生活,而是我输不起了!

我一个月没有工资,孩子老婆就会没有肉吃,两个月没有工资,房贷就没着落,三个月没有工资,一家老小就要饿肚子,是我害怕去拼搏吗?不是,是我不敢拿一家人的生存去做赌注!

我不知道是社会的问题,还是我个人的悲哀!直到现在,我踏实努力做着我的工作,一遍边告诫自己要干一行爱一行,争取自己做的最高,另一边又在提醒自己:梦想还没有实现,和周围朋友的最低工资相比较,我要不要换个活法,其实我知道这不可能了!



我今天回去走亲戚喝醉了,侃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看懂没?你有什么想法呢?


宝妈小八卦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我有两个兄弟:

一个小兄弟叫小李,28岁,金融学博士,毕业后为了能够所学所用、学以致用,决定找一份金融行业的工作,向几家银行投了几份简历。鉴于小李在学校发了几篇影响力比较大的论文,专业科目的学习成绩很好,加之小伙长相和综合素质都不错,应聘笔试面试都很顺利,受到多家银行青睐,陆续收到多份offer。最终,小李选择到A银行工作。

另一个兄弟叫老张,38岁,也是金融学博士,一直在B银行工作。鉴于学历较高、能力较强,很快升任某支行副行长,但由于行长能力相仿,迟迟难以升任行长。于是,偶尔也会产生跳巢挑战支行行长的念头。论能力,老张是能够胜任行长的。

三兄弟相聚时,小李经常鼓励老张,明明有魄力有能力,是个当行长料,长期在副行长的位置熬也不是长久之计。一次,两次,很多次,今天经常重复昨天的故事,每次相聚,小李说老张怎么这么迷恋旧船票,是不是也考虑登陆上新客船。

我终于看不下去了,就给小李解释了一下:小李年龄小,还没结婚,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即使offer给予的工资低点,也能够接受,全当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工作能力了。老张就不一样了,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抗击风险能力较弱,必须在工资和闲暇时间权衡,即选择更高工资意味着陪家人时间少,选择陪家人时间多意味着接受更低工资,幸福指数很难明显改善,因此,老张的选择面将会比小李少很多。你想哈,社会上牛人还是很多的,哪有那么多行长的位置偏偏等着你。


经济好望角


不仅是银行行长,工厂厂长,销售总监,中小企业主,哪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换工作容易呀。

1、独当一面的工作一般都交给有信任的人,中年新人不合适。

2、40多岁的人不好管理,一般比领导年龄大、资历深,谁愿意招聘进来供着。如果不是行业类知名专家型人才,经验技术未必多好,是不会变通。

3、中年职场新人自己要求也高,待遇不能太低,要照顾家庭,不能超强度加班等,都是不利因素。

4、最重要的原因是,产业环境极其不好,企业产业升级,不少公司利润减少,本就在裁员,不少公司直接倒闭,整体经济放缓2-3个百分点可不是小数字呀。

哎,40多岁中年新职场人的苦恼有谁知呀,说来说去不是在说我自己嘛?


财经作家邱恒明


年过40岁找工作不是比大学生难,是跟本没要跟大学生比,你差的太远了。

太多人把自己20年的工作经验活成了渣,根本不敢跳槽找什么工作。


01.工作的久,可能积累起来的只是“渣经验”

以前当HR时,最怕遇到一种人,这种人工作了十年、十五年,可是跟工作2、3年的员工积累的经验差不多,从深度、广度、精度上甚至还要差一些。毕竟,年轻人更愿意学,如果已经工作了十年,还愿意学习的人确实不多。
上年纪、工作的久并不代表高价值,太多人积累了“渣经验”,从第3年之后再学不到新东西,接下来无论干多久都是吃老本,等再找新工作别说比大学生还难,他们与大学生根本就没的比,体力差、能力差、精力差、不听话……
之后以说最怕遇到这种人,是因为双方都很尴尬,我做为HR不好意思给工作10年的人工资太低,毕竟有经验,可又知道他们根本不值得高薪。应聘者本人如果也知道反而会好一些,至少有的谈。

要命的是很多高龄应聘者自认为很不错。


02.年纪不是问题,你干不动了才是问题

经常有人说:“年纪不是问题,我有本事走到哪儿都吃饭!”他们说的没错,此时还暴露了他们经验太少这个事实。
年纪确实不是问题,年过35岁之后干不动了、生病的风险也增加了,这才是真正的问题。除非候选人的价值高到可以抵消这些负面因素,这样的人确实不多。
举例:
同样是从事工地搬砖的工作,工头儿更愿意要18岁的而不是48岁的,后者经验再丰富,来这里也只是搬砖而已,干不出花来。

此时,估计又会有人说:“我从事的是高级工作!”,但是哪项高级工作不需要体力、长时间投入以及熬夜呢?在我看来还不如搬砖这种劳动。


03.认知升级:节点之前可以选,节点之后就只能认命

我们的人生路上会有很多节点,节点之前是可以选的,一旦错过节点,那只能像火车一样等下一站,中途再切换只会脱轨。
工作也是如此,年轻时(30岁之前)多试几个行业、职位,明确我们的水平,等35岁之后就别折腾了,节点已过,认命比较好。
再回到题目,这位40岁的银行副行长估计失业就只能自主退休了。并不是他不努力,时代不再给这种人机会而已。
这是“张大志leo”的第477个长篇原创问答。

兼容并蓄交织感性理性,无常商界一片有情天空!

欢迎关注转发或者留言讨论,让我们用更全面的视角认识周围的世界。


张大志leo


中年人跳槽改行确实很难,银行行长还好了,这个毕竟是金融机构经验管用,换到华为试试。原因这些吧:

从个人角度来说:

1、对薪资有要求的,至少不能低于现在吧,翻个个最好,可惜50万上百万薪水的的坑不多,月薪五千的肯定比月薪5万的好找工作,岗位多,需求大。

2、对职位有要求,不能低于现在的title吧,这个也是不好满足的,因为银行虽然多但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3、对周边的要求高,比如新领导比自己岁数小很多人就接受不了,比如我的一个领导换了个新工作,虽然待遇高了很多,但他会把两边的待遇做对比,比如新公司不配司机不配车,他就觉得有点难以接受,虽然薪资的增幅自己买个豪车雇个司机都够,但他就是觉得不爽,人都这样。


从公司角度来说:

1、绝大多数40

岁的人都是定型的,思维定型,观念老化,所以现在干部年轻化的趋势非常强烈;2、外部的环境变化太快,现在各个行业都面临很大的挑战,周边的所有的东西变化都太快了,新的产品层出不断,新的模式每天都有,新的玩法眼花缭乱,而且大多数都跟互联网沾边,因为太快,高的大家都比较焦虑,有太多东西要学习,有太多的变化要适应。相对来说,年轻人适应变化的能力更强,很多岗位也适合年轻人来做,而一些比较陈旧的岗位面临消失和被淘汰的命运;

3、跳个槽都很难,更别说改行了。


人生就是选择不断缩小的过程,你问小孩子他长大了干嘛?他有很多个兴趣,你还不能说他错,万一就实现了呢,6岁的小孩说他要成为世界冠军,这个是有可能的,但

40岁的人这么说就有点滑稽了。越长大越定型,比如你是学习文科还是理科,你大学的专业,你工作的单位,你所在的岗位,越来越限制了你之后的道路。


我的建议就是:

1、努力成为所在行业的顶尖人物,这样都是别人找你

2、成为顶尖人物需要不断的学习,定期洗脑


大猫财经


人到中年百事衰。职场40岁,其实就像中年,职场年龄比生理年龄要大一些。尤其是这个压力超大的时代,中年焦虑蔓延到40岁左右的职场人身上,有的高新技术、创新型行业,35岁都在哀叹中年悲哀了。

这个时代,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中年焦虑?这是因为,这个时代正是知识结构大转型的时代。互联网时代,造成了大量新兴产业,无情淘汰了传统行业。比如,以前说一铺养三代,网购兴起后,许多商铺都关闭了。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这个不断迭代的时代,不仅仅淘汰生理年龄,35岁以上的就开始走下坡路;而且还淘汰知识结构,能力不能快速适应和迭代,你照样面临淘汰。所以,40岁的副行长,为什么难以找到匹配的职位,这是因为两个时代的变化:一是管理层正在变年轻,二是知识正在大转型,40岁的副行长就是一个代表,找到平级职位已经非常难了。

40岁的副行长,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与职位相同甚至高一层次的职位。当然,即使这位副行长放下身段,去找一个低薪低职位的岗位,比如,降格以求,副行长下求一个部门经理职位,估计都没有人要,因为银行的中高层管理队伍正在变年轻。

40岁的“中年”副行长,在跳槽求职中,屡屡碰壁,这不仅仅是他本人的个人原因,还有整个时代的烙印。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迎来了年轻有为、年轻创新、年轻称霸的时代。有些中年人,只是在凭借老经验混日子,大量的新兴行业里,年轻高层正在崛起。这个时代不是太需要经验了,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企业普遍需求那些知识新、能力新、心理新的年轻,而不喜欢那些职场中年,不好找工作在所难免。


职场火锅


40岁的银行副行长,按理来说,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人脉关系这些方面,大学生根本没法与之相比。

为什么中年人跳槽改行这么难呢?

到底难在哪里呢?

工作五年到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职场中人,缺的就是刚入职的年轻人所具有的那一份冲劲儿!

我们来假想一下,你在刚踏入工作之前,对未来是不是有无限憧憬?浑身上下都是干劲,打算大展宏图一番。

遇到手头很多不起眼的工作,都要把细枝末节做好,想着怎么样还能更完善一些。


而随着入职时间越来越长,三年,五年,七年……你对工作任务越来越熟悉,流程非常了解,明白哪些地方可以偷懒,不会影响自己的考评和薪资。

加之生活的压力疲于应对,很多中年人都是在这种思维中“油滑度日”,力气是能省则省。

有新入职的年轻人干劲满满地提出新建议,你先想到的是会遇到多少麻烦,风险有多高,结果往往是“还是算了吧。”

中年人,想保持能跳槽的能力,该从哪些地方做起呢?

第一、不要受年龄的限制。

30岁、35岁、40岁甚至45岁,都是我们自给自己设的限制。想做什么,从来不怕晚。我就认识转行做程序员的木匠,学锅炉专业却成了营销文案好手的“转行人”。

第二、在所在岗位上时,尽心尽力工作。

即使你很清楚某项任务完成到多少就可以了,再用心一点,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再努力一点,自己的想象力与做事缜密度也会不断得到完善,迟早会被老板注意到自己的不同。

如果从不关心老板关心的是什么,不关心公司关心的是什么,那你也会越来越不为公司所关注。


作者简介:贺嘉老师,长江商学院CEO班演讲教练,教过1000+高管的演讲,现在想带你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贺嘉


40岁,做到银行副行长的位置,还选择辞职可能有很多的原因。

支付宝等线上支付的发展,使得行业竞争逐渐变得开始激烈,银行员工收入开始逐年减少,有些经营不善的中小银行,甚至面临破产,工作没有以前稳定,前途不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发展也逐渐开始收到限制等都会导致银行员工大量离职。

特别是去年银行体系开始实行金融监管之后,行长这一职位便更加不好当,许多小分行的行长开始选择跳槽,却屡屡碰壁,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因为在HR眼中,都有着信仰般存在的“35岁定律”。许久之前华为清退了大量35岁以上的员工也是因为如此。这是因为在35岁之后,人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度,工作的状态等都会开始退化。除非业内推荐或猎头介绍,否则真的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另一方面,行长一般起点比较高,找工作时大多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基础岗位不愿意,高层岗位又没经验。在一个金融公司,一个拿着中高层工资的“没经验”的老员工和一个精力旺盛业绩靠前的新员工,你会选择哪个?

最后,多年体制内工作,让他们的思维逐渐开始固化,能力和行业开始脱轨,兼容性也逐渐变低,导致在面试时渐渐的失去了竞争力。

总的来说,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建议:

  • 1. 提高自身素质,终身学习

  • 2. 提早职业规划,跳槽趁早

  • 3. 扩大社交圈子,累积人脉

  • 4. 增强原始积累,抓住机遇

35岁跳槽是道坎,40岁跳槽是个坑,没有做好准备,不要轻易冒险。

——END——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放弃行长职位跳槽么?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自己很有发言权。我亲叔叔和你的情况几乎是一模一样,我叔叔现在也是40多岁,大学本科毕业,找了关系,一毕业就直接进了我们县城的中国银行,那个时候,进银行是一件多么另人羡慕的事情,在外人面前,非常的体面,社会地位很高。我叔叔从柜员开始,然后一步步往上爬,做了大堂经理,做了办公室主任,做了负责贷款业务,做了很多不同的工作。他说,其中做贷款业务是最吃香的,因为油水最多,前两年他拿过工资最低是一个月800块,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年终奖才是重点。我们家很多亲戚是开厂的,做生意的,每次都要帮他完成任务,有钱就得往那里存,还有很多任务也是发动亲戚来帮忙,现在他是我们县城中国银行的行长。说了这么多,开始进入主题,随着物联网和各大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冲击,银行也是越来越不景气,待遇大不如从前,我叔叔也经常回家抱怨,说现在的年收入还没以前多,然后身边的老同事也有很多被调走,或者辞职,或者当了公务员。然后银行大换血,招了很多刚毕业的本科生,都是90后,还有95后,我叔叔当时也考过公务员,但是没考上,然后一直待在银行,他也想过创业,开公司,但是又怕失败,各种原因,最后还是选择在银行做到退休。辞职真的需要勇气,会面临各种压力,所以,不要轻易离职,除非你家里要你接手大企业,那就另当别论。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会融入90后的队伍,多关注一些年轻人的思想,不断学习。我叔叔在银行,同事都叫他大大,都很崇拜他,所以我觉得你不应该跳槽,况且银行的收入比大多数普通人高太多,福利很好,衣服不用买,每次我叔叔都把银行发的衣服,油,智能保温壶等各种各样的福利带回家,最重要的是过的体面,在银行工作的人更有气质,不容易衰老,虽然任务很重,压力很大,但是相比在外创业打工,不足挂齿,在县城买套房,买辆车,多存点钱,供子女读书,日常花销,绰绰有余,过得很潇洒。总之,好好珍惜现在的工作,不要想太多,努力往上爬,就行了。


读书涨姿势


有一个朋友,40多岁已经是银行的支行行长,在别人眼里已经事业有成,而且由于业绩不错,收入也是颇丰。但是近两年却越来越迷茫:

银行的待遇不如从前,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检查处罚越来越重,身边的老同事都相继离开,而现在的同事基本都是90后的年轻人,相比而言,自己已经落伍了。近20年来,自己一直在全心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的未来。但是回归现实,现在如果想换一份工作,却发现找新的工作比大学生就业还难。

近几年来,银行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不良资产压力巨大,存款增长艰难和贷款资产荒并存,银行利润增长越来越难以持续,银行工作人员包括支行行长的收入也大幅度下降,有的基层支行的收入下降20—30%。

而去年以来的监管风暴,据澎湃新闻统计,2017年全年,各级银监部门共披露2451张罚单,合计罚款26.98亿元。其中,银监会机关和各银监局共披露罚单696张,罚款22.64亿元;各银监分局共披露罚单1765张,罚款4.34亿元。除了罚款,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也前所未有,2017年11月17日,北京银监局披露了对农业银行2016年初曝出的39亿元票据大案的处罚决定。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因同业票据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1950万元,9名相关责任人被不同程度处罚。11月30日,北京银监局再次披露了对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假理财案的处罚决定。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被罚款2750万元,还有13名相关责任人受罚。

银行工作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经营管理变局。因此,想离开银行业从事其它工作的人相应增加。

道理上,银行的行长找个工作并不难,并不是像人们传说的那样比大学生就业还难,而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就职取向和要求与市场职位提供的错位:

一是收入状况。正如人们所说的,银行行长的收入相对是比较高的,虽然并不像人们传说中的那样高,但是人才市场中能够给到一样收入水平的职位机会并不多,这是这个年龄和职位 的人跳槽的最大障碍。

二是岗位要求。有的人虽然觉得在银行这不好、那不好、也可能每天都是牢骚满腹,但是在离开银行就业时天然地就认为应该有一个比原来更好的位置,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跳槽。笔者曾经的一个银行支行长的朋友,到一家民营企业应聘要求最低要给一个集团副总裁的职位,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三是面临的风险不同。

银行毕竟是一个非常规范的企业,而我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没有那么规范,那些要离开银行的人本质上是厌恶职业风险的人,但是离开银行到了企业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要承担的风险比在银行还大。有一个银行支行行长的朋友,从银行辞职去了一家上市公司任CFO,半年以后宣布辞职,原因是上市公司对报表的操作极其不规范,作为CFO很担心和害怕。所以,对风险的认知是银行从业人员再就业的最大障碍。

如果考虑上述因素,是不是比大学生就业更难呢:肯定的。因为没有职位的肯定比有职位的要好找,收入低的肯定比收入高的人好找,年薪5万的肯定要比年薪50万的工作好找,要求一个部门员工的位置肯定要比要求一个董事长助理的位置好找,基础性工作岗位肯定要比高级管理人员的岗位好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就业难。

我是文化评论,财经金融分析评论,欢迎关注并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